6.变色龙直击中考
一.直击中考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暖
李德霞
①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②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前天晚上,突发脑溢血,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③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④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⑤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⑥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⑦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男人急了:“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⑧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冲着马兰花吼:“钱呢?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了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⑨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马兰花只当没听见。一天,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男人说:“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⑩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不就六百块钱吗?是个命!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⑾日子水一样流淌。转眼,一个月过去了。
⑿这天,马兰花回到家,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日头从西边出来啦?”女儿嘴快,说:“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马兰花看着男人说:“到底咋回事?”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里都说了些啥?”
⒀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你自己看嘛。”
⒁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信中写道:“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了。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汇去一千元,多出来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⒂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微词典】[1]耿(gěng)耿于怀: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2]犒(kào)劳:指用酒食等慰劳。
1.马兰花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根据提示填空。
(__________)——气愤的泪——(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运用了插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马兰花是个怎样的人?请根据选文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第⒁段详细地叙述了麻婶女儿来信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核心素养专练
6.学习了《变色龙》后,同学们开展了“我看‘变色龙’”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加。
(1)仿照示例,用某种动物来比喻此类型的人。
示例: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①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__________
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__________
③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__________
(2)2018年是契诃夫诞辰158年,请你用一句话向这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作家表达敬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委屈(或伤心)的泪 高兴(或感激)的泪点拨:首先要在文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细节描写。第一空,语境是“男人冲着马兰花吼”,是受到丈夫指责后的委屈与隐忍,所以流下的是委屈(伤心)的泪。第二空,语境是马兰花读着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信,所以此时流下的是高兴(感激)的泪。
2.交代麻婶的热心和与马兰花的友谊,为下文写马兰花不提借钱的事作铺垫。 点拨:本题运用【插叙作用分析法】。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作用主要有:①能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章主题更鲜明、更深刻;②可以起到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③使文章的结构紧凑,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④推动情节发展或为下文作铺垫或与前文(后文)形成对比。回答这类问题,先概括内容,再分析作用。答题模式:这部分内容采用了插叙的写法,补充记叙了……,作用是……。此题必须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从为下文作铺垫等方面来分析。
3.大方善良,富有同情心;诚恳老实,知恩图报;坚强,不妥协。 点拨:分析人物性格注意从小说的情节人手,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他的侧面描写来进行。具体到本题,如从“麻婶钱不够时,她借钱给麻婶”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大方善良”的性格特征;从“去医院探望但没有讨要借款”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征;从“在丈夫一再逼迫下仍然坚持自己的做法”等情节中概括出其“坚强,不妥协”的性格特征。
4.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表现了男人对马兰花没向麻婶女儿提借钱的事的愤怒生气的心理。
5.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文章富有戏剧性;也表现了麻婶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从而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点拨:文章是以“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急转直下”的方式结尾的,作用主要是“造成了情节的逆转,使文章富有戏剧性”,更重要的是突出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此题,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等进一步分析。
二、6.(1)①笑面虎 ②铁公鸡 ③井底蛙
(2)示例:一个多世纪过去了,您宛如一颗明星,闪烁在夜空中,警醒着世人,我们永远怀念您!点拨:所写内容应表达对契诃夫的敬意,答题时可对其作品进行点评,可谈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也可以对其人格进行褒扬。
6.变色龙课后检测
一.课内阅读训练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嗯!不错……”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咳了一声,拧起眉头,“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儿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等到他,那个混蛋,受了罚,拿出钱来,他才会知道放出这种狗来,放出这种野畜生来,会有什么下场。我要好好地教训他一顿!叶尔德林,”警官对巡警说,“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请问,这到底是谁家的狗?”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奥楚蔑洛夫对赫留金说,“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1.用简洁的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写奥楚蔑洛夫运用的手法是( )
A.对比B.铺垫
C.反衬D.象征
3.文段所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 )
A.外貌描写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D.心理描写
4.选段写出了奥楚蔑洛夫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小偷、车夫和老头①
萧 红
木柈②车在石路上发着隆隆的重响。出了木柈场,这满车的木柈使老马拉得吃力了!但不能满足我,大木柈堆对于这一车木柈直像在牛背上拔了一根毛,我好像嫌这样子太少。
“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拌子……十块八块也能丢。”
我被车夫提醒了!觉得一块木柈也不该丢,木柈对我才恢复了它的重要性。小偷眼睛发着光又来抢时,车夫在招呼我们:
“来了啊!又来啦!”
郎华招呼一声,那竖着头发的人跑了!
“这些东西顶没有脸,拉两块就得啦吧!贪多不厌,把这一车都送给你好不好?……”打着鞭子的车夫反复地在说那个小偷的坏话,说他贪多不厌。
在院心把木柈一块块推下车来,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把车钱给了他,他才说:“先生,这两块给我吧!拉家去好烘火,孩子小,屋子又冷。”
“好吧!你拉走吧!”我看一看那是五块顶大的他留在车上。
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把一些木皮扬上车去,而后拉起马来走了。但他对他自己并没说贪多不厌,别的坏话也没说,跑出大门道去了。
只要有木柈车进院,铁门栏外就有人向院里看着问:“拌子拉(锯)不拉(锯)?”
那些人带着锯,有两个老头也扒着门扇。
这些拌子就讲妥归两个老头来锯,老头有了工作在眼前,才对那个伙伴说:
“吃点儿吗?”
我去给他们买面包吃。
样子拉完又送到拌子房去。整个下午我不能安定下来,好像我从未见过木柈,木柈给我这样的大欢喜,使我坐也坐不定,一会儿跑出去看看。最末老头子把院子扫得干干净净的了!这时候我给他工钱。
我先用碎木皮来烘着火。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儿,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格外的安宁。
我又到窗外去拾木皮,我吃惊了!老头子的斧子和锯都背好在肩上,另一个背着架样子的木架,可是他们还没有走,这许多的时候,为什么不走呢?
“太太,多给了钱吧?”
“怎么多给的!不多,七角五分不是吗?”
“太太,吃面包钱没有扣去!”那几角工钱,老头子并没放入衣袋,仍呈在他的手上,他借着离得很远的门灯在考察钱数。
我说:“吃面包不要钱,拿着走吧!”
“谢谢,太太。”感恩似的他们转过身去走了,觉得吃面包是我的恩情。
我愧得立刻心上烧起来,望着那两个背影停了好久,羞恨的眼泪就要流出来,已经是祖父的年纪了,吃块面包还要感恩吗?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萧红散文集》)
【注】①文章创作于1935年3月至5月间,之前萧红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走,在哈尔滨过着饥寒交迫、漂泊无定的生活。②柈:bàn,大块木柴。
1.用下列诗句批注阅读本文的感受,恰当的一项是()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C.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运用表格中提示的方法,结合描写车夫或老头言行的语句,具体分析他们的形象特点。
方法提示
形象分析
推敲词语,如动词、副词、语气助词等
①
推敲句子,如句式、句子长度等
②
推敲说话方式,如称呼、话语量、主动发话与被动应答等
③
3.结合全文,赏析下面这段文字,可以从表达方式、行文节奏、画面色调等角度思考。
夜晚在三月里也是冷一点儿,玻璃窗上挂着蒸汽。没有燃灯,炉火颗颗星星地发着爆炸,炉门打开着,火光照红我的脸,我感到格外的安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谁的“愧”打动了你?为什么?
【附】杨绛《老王》结尾:“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训练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案子中的第一次“变色”。
2.A 解析: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骂狗一会儿骂人,对比鲜明。
3.C 解析:选文以语言描写为主,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人物在矛盾冲突中亮相,原形毕露;语言个性鲜明,带有夸张性。
4.媚上欺下、见风使舵、阿谀奉承。
二.课外拓展训练
1.A 解析:由小说中对人物活动的环境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内心发出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唤。
2.①“那还没有推完,车夫就不再动手了!”“这时候他又弯下腰去,弄一些碎的。”从句中的副词“就”“又”可以看出,车夫盘算时机开口要木柈的奸猾以及得寸进尺的贪婪。 ②“丢了两块木柈哩!小偷来抢的,没看见?要好好看着,小偷常偷柈子……”车夫的话中有感叹句、反问句、祈使句。他从容地运用各种句式,显得居高临下,没有把主顾放在眼里,可以看出车夫的世故、精明。 ③老头与“我”说话时都是被动应答的,他们以为“我”多给了钱,却不敢贸然来问,一直等到“我”询问才应答,可见他们的诚实、本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特点。题目要求我们结合“车夫”或“老头”的言行,去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
3.示例:前文的叙述描写非常简洁,这几句的描写却很细腻,使文章的节奏紧缓有别,这段话还为下文事情的继续发展蓄势,让文章起伏有致。火光冲破黑暗与寒冷,让人安心,炉火爆炸的声音欢快喜悦,窗上的蒸汽朦胧而温馨,“我”的脸被火光映红,是全文唯一的亮色,寥寥数语描绘的画面,表现了“我”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片刻的安宁与满足,显得格外珍贵,令人感动。
4.示例一:杨绛的“愧”打动了我。杨绛在和老王相当长时间的交往中并没有将这个善良却不幸的老人当作自己的朋友,这和老王对待她的态度并不对等。当杨绛终于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她深深地自责,不留情面地剖析自己,在文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真实表现,她的愧怍、反思令人敬佩。]
示例二:萧红的“愧”打动了我。萧红虽然自己处境艰难,但她却竭力帮助其他穷苦人。当善良的老人为了一口食物向她感恩时,她羞愧难当,觉得不该领受如此沉重的感恩,她为自己无力帮助他们而自责羞愧。当萧红对老无所养发出反问时,我感觉到了她伟大的悲悯情怀。
示例三:两人的“愧”都打动了我。杨绛对老王施予善意但保持距离,一朝惊醒,深刻自省,是知识分子坦诚的表现。萧红面对弱者,伸出援手却不自诩,受到感恩反而更警醒自责,表现出最朴素真挚的道义担当。她们两人的“愧”都表现了最珍贵的良知。
解析:本题要求我们去感悟文本的情感倾向。萧红和杨绛在各自的文章中都写到了“愧”,这一人类最真实的情感无疑都能够让我们深受感动。
6.变色龙随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恐吓(xià) 伶俐(líng) 混蛋(hún)
B.猪崽(zǎi) 乞丐(gài) 径直(jìng)
C.没收(mò) 戳到(chuō) 赫然(chì)
D.畜生(chǔ) 咳嗽(sou) 醋栗(cù)
2.下面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咳嗽 厨师 无缘无故
B.首饰 荒唐 鄙夷不屑
C.不赖 骄贵 一想天开
D.赔偿 惦记 无精打采
3.根据课文内容及括号内的提示,填写成语。
(1)商店和饭馆的门__________(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忽然,这贱畜生__________(没有任何原因)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3)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__________(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4.《变色龙》以一种动物为题而实写人,这种写法是( )
A.借喻 B.借代
C.双关 D.暗喻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伙计们,别放走它!这年月,咬人可不行!逮住它!哎哟……哎哟!”
B.“你在这儿干什么?你究竟为什么举着那个手指头?……谁在嚷?”
C.“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D.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坐在人群中央的地上,前腿劈开,浑身发抖——原来是一条白毛的小猎狗,脸尖尖的,背上有块黄斑。
6.契诃夫以“变色龙”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是( )
A.说警官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一会儿脱下大衣,一会儿又穿上大衣。
B.讽刺沙皇制度下,统治阶级的走狗奥楚蔑洛夫之流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性格。
C.讽刺奥楚蔑洛夫一会儿怕狗的主人,一会儿又不怕狗的主人的多变性格。
D.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态度。
7. 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具有什么社会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B 解析:A项“吓”应读hè;C项“赫”应读hè;D项“畜”应读chù。
2.C 解析:“骄”应为“娇”,“一”应为“异”。
3.(1)无精打采 (2)无缘无故 (3)异想天开
4.C 解析:应弄清双关的含义,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5. C 解析:感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6.B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变色龙”的讽刺意义,讽刺奥楚蔑洛夫之流趋炎附势、狡诈多变的卑劣性格。
7.奥楚蔑洛夫这样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走狗、奴才,是沙皇腐败统治的产物。作者以极端憎恶的感情,用尖锐辛辣的笔触揭露他们的丑态和肮脏的灵魂,用以揭示沙皇统治的腐败黑暗。这就是作者塑造“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社会意义。
8.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整个过程中,他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这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6.变色龙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中看( )契诃夫( )
筛子( )恐吓( )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畜
畜生( )
畜牧( )
模
模样( )
模范( )
逮
逮住( )
逮捕( )
拧
拧手巾( )
拧螺丝( )
拧脾气( )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chéng( )满 kuí()梧
zǎi( )子 轻miè( )
4.形近字辨析。
坏pēi( )子 咳sou( )
土pī( ) shù( )口
5.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无缘无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6.文学常识填空。
《变色龙》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剧本《__________》等。《变色龙》描写了主人公__________态度的五次变化,为我们刻画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小人形象,“变色龙”也成为__________的代名词。
7.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对同一条狗,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评价前后不同,他的根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多次写到奥楚蔑洛夫穿脱大衣,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zhōng hē shāi hè
2.chù xù mú mó dǎi dài níng nǐng nìng
3.盛 魁 崽 蔑
4.胚 坯 嗽 漱]
5.(1)没有任何原因。 (2)异想天开
6.俄 契诃夫 装在套子里的人 万尼亚舅舅 奥楚蔑洛夫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投机钻营者
7.(1)狗主人身份的高低。 (2)穿脱大衣并不只是行为描写,还是人物心理变化的外现,奥楚蔑洛夫的变化是以穿脱大衣为过渡、遮掩的,这表现了他内心的恐慌和强作镇定的窘态。(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