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驱遣我们的想象课后检测
一.课内阅读训练
阅读课文5~7段,回答以下问题。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先就作者的方面说。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他把这些所见所感写出来,不作抽象的分析,而作具体的描写,不作刻板的记载,而作想象的安排。他准备写的不是普通的论说文、记叙文;他准备写的是文艺。他动手写,不但选择那些最适当的文字,让它们集合起来,还要审查那些写了下来的文字,看有没有应当修改或是增减的。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1.第5段在选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选文,概括文艺作者是如何进行创作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说“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的第6段提到了一般的论说文和记叙文,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训练
(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迷信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进行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的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会进行几十次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但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进行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也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
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有删改)
1. 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
三、自主探究
1.(山东临沂)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这些诗歌按内容分风、雅、颂三部分。
B.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集《春水》、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D.《海燕》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高尔基,他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重庆B卷)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写一句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
示例:
童心:童心是孩子发现蚂蚁洞时好奇的眼神,童心是爸爸紧握风筝线奔跑时雀跃的身影,童心是奶奶看动画片时呵呵的笑声。
备选词语:善良 时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训练
1.第5段起到了总领下文的作用,总说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之间所起到的桥梁作用。
2.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文字比作桥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文字在读者与作者之间起到的重要的沟通作用。
3.先要感悟生活,然后再用文字描写生活,接着就要进行文字的修改,以求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
4.因为文字仅仅是一座桥梁,读者通过它去了解作者的心情,去还原作者的所见所感。这才是读者阅读的真正目的。
5.因为一般的论说文和记叙文都有较固定的行文结构,缺少想象力,相对来说就显得刻板不生动。作者提到这两类文体,就是要与文艺类作品形成对比,突出文艺作品生动具体、充满想象的特点。
二.课外拓展训练
1.不能。因为作者认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据说”一词,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据说”的意思是“根据别人说”,表明此信息的来源并非本人,信息的真实性不确定。
2.“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原句在第⑤段倒数第二句,直接使用原句作答即可。
3.①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真实情况;②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的真实情况;③爱迪生在大量的试错后才成为发明大王;④法拉第要进行大量试验才能有所发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实论据的概括。围绕第③段“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作者在第④段和第⑥段分别列举了牛顿、门捷列夫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获得伟大发现和爱迪生、法拉第经历许多次失败才获得成功的事例。[
4.C 解析:根据第⑦段可知,“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是一般人的错误认识,不是作者的观点。
三、1. B 解析:A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C项,诗集《春水》不是朱自清的作品;D项,高尔基是苏联作家。
2.示例一:善良是红尘深处的一盏明灯,照亮世间阴暗的角落。
示例二:时光如流星,你还来不及欣赏那夺目的光亮,它已消失在茫茫夜空,留下一道美丽的弧痕。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具体形象”“句式不限”,然后熟读所给的示例,明确内容为对选择的词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句式上无具体的要求,最后选择自己熟悉的、好描写的词语按照要求合理表述即可。
16.驱遣我们的想象随堂检测
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掠过(lüè)油漆(xī)苟安(gǒu)
B.躲避(bì)拘泥(ní)怅然(chàng)
C.鉴赏(jiàn) 驱遣(qiǎn) 桥堍(tù)
D.一缕(lǚ)即使(jí)契合(qi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汹涌 大漠 蠢笨 畏缩
B.白沫 慌凉 耀眼 歌谣
C.激昂 忧惧 记载 既使
D.宛如 审察 配合 海鸥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对于作家而言,粉丝易得,知音难觅,粉丝,是为成名__________;知音,是为寂寞__________。知音之可贵,不但在于__________,能看出天才;而且在于__________,敢畅言所见。
A.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B.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慧眼独具 胆识过人
C.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D.雪中送炭 锦上添花 胆识过人 慧眼独具
4.指出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1)文字是一道桥梁。( )
(2)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 )
(3)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
(4)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 )
5.下面对课文内容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艺就是歌谣一类的东西,它产生于文字之后。
B.在印刷术出现之后,文艺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
C.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这样就能鉴赏出作品的意境美。
D.我们鉴赏文艺作品,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力,才能感受到文艺作品的美,这是我们的最大目的。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7.美丑对照原则是指在文艺作品中大量地运用美丽、高尚与丑陋、卑贱的人物或意象作对比,以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差,使故事情节更为跌宕起伏。请你从阅读过的中外名著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巴黎圣母院》,既塑造了外形丑陋无比但心地纯洁善良的钟楼人卡西莫多,与其对照也塑造了面孔阴森、灵魂邪恶透顶的副主教弗罗洛;《__________》,既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对照也塑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A项中的“漆”应读qī;B项中的“泥”应读nì;D项中的“契”应读qì。[
2. A 解析:B项中的“慌”应为“荒”;C项中的“既”应为“即”;D项中的“察”应为“查”。
3.B 解析:“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锦上添花”,比喻略加修饰使美者更美,引申为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慧眼独具”,指在眼力或洞察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胆识过人”,指有胆识,有气魄,超过一般人。
4. (1)比喻 (2)反问 (3)引用 (4)拟人
5. B 解析:A项中文艺产生于文字之前。C项中并不是所有的文艺作品都能看作一幅图画。D项中“我们的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6. B 解析:本语段提出“循环往复阅读”这一中心论点,③可作为第一句;⑤中有“这种”体现了与上句的衔接,可作为第二句;①④句讲了“循环往复阅读”的意义及必要性;②句有明显的总结作用,可作为尾句。
7. 示例一:药 大义凛然、英勇献身的革命者夏瑜 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康大叔
示例二:大卫·科波菲尔 貌似严肃却善良正直的婆姨贝西凶狠贪婪、极端冷酷和残忍的继父摩德斯通
16.驱遣我们的想象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油漆( ) 契合( )
拘泥( ) 怅然(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解
解释( )
押解( )
解氏( )]
落
落日( )
落枕( )
丢三落四( )
折
曲折( )
折腾( )
折了本( )
提
提问( )
提防( )
3.根据拼音写汉字。
桥tù( ) 一lǚ( )
wǎn( )如 驱qiǎn()
4.形近字辨析。
qì( )合
qiè( )而不舍
jí( )使
jì( )然
jiàn( )赏
qiān( )到
5.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拘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广阔辽远。
(4)__________:精神不集中,情志迷乱,不能把握自己而失其主张。
6.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字圣陶,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著有新中国第一部童话集《__________》。
7.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应该怎样欣赏文艺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qī qì nì chàng
2.jiě jiè xiè luò lào là zhé zhē shé tí dī
3. 堍 缕 宛 遣
4.契 锲 即 既 鉴
5.(1)固执,不知变通。 (2)指只顾眼前,暂且偷安。 (3)旷远 (4)怅然
6.叶圣陶 叶绍钧 稻草人
7.(1)因为仅按照字面解释,仅仅是知道作者写了什么,却并不明白其中包含的意境,这是因为还缺少了想象这一环节。作者这样说,是为了强调驱遣想象的重要作用。 (2)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悦。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