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嘉兴市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8 11:5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嘉兴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卷 2019.1

说明:
1.本试卷分试卷Ⅰ(选择题)和试卷Ⅱ(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试卷Ⅰ的答案应填在答题卡上(或按所在学校要求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试卷Ⅱ的答案应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答案做在试卷上无效。

试卷Ⅰ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读右表。下列关于该时期欧洲局势的说法,正确的有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欧洲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882年 德奥意三国同盟正式建立
1892年 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1904年 英法两国结成同盟
1907年 英法俄形成了三国协约
1912—1913年 爆发两次巴尔干战争
①英国放弃大陆均势外交政策
②欧洲主要国家矛盾交织复杂
③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④巴尔干成为矛盾冲突的焦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某亲历者写道:“那年夏天,在比利时的沙滩上,唯一发出噪音是到处叫喊的报童。他们喊着巴黎报纸上吓人标题‘奥地利向俄国挑衅’、‘德国准备战争总动员’,以此来向游客们兜售报纸。”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 B.德国实施“施里芬计划”
C.俄国参战攻入东普鲁士后 D.德国准备出兵吞并奥地利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制订了“施里芬计划”,但这一计划低估了对手实力,导致速决战破产后陷入持久战的泥潭。致使“施里芬计划”破产的具体原因有
①德军没有及时在西线集中主力 ②比利时军队和法军的顽强抵抗
③俄军在短时间内进攻东普鲁士 ④美国在经济上全力支持协约国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4.法国贝当将军在回忆某战役时说:“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掩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这旨在说明
A.索姆河战役的巨大消耗 B.凡尔登战役的残酷性
C.战争成为新技术催化剂 D.贝当为投降德国辩解
5.“除了西班牙、荷兰和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来到西方。”这说明
A.欧洲统治地位动摇 B.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世界
C.世界联系更加紧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6.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相关历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言论,正确的是
①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德国皮洛夫)
②日本既已加入,我若不参加,日本对青岛势必染指掠夺。(中国段祺瑞)
③整个欧洲的灯光正在熄灭,此生不会看到它们重放光明了。(英国格雷)
④这场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意识。(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7.读下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1914-1918年英国妇女从事劳动情况统计表
行业 1914年7月和1918年7月的雇佣女性人数之差 女性占所有被雇佣工人的百分比
1914年7月 1918年7月
金属 +424000 9 25
化学 +64000 20 39
服装 -44000 68 76
政府机构 +223000 3 47






A.英国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B.英国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变化
C.战争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职能 D.战争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
8.1919年2月,法国在和平会议上提交备忘录:“危险来自德国拥有莱茵河左岸和莱茵河上的桥梁。”为解决此“危险”,协约国所作的决定有
①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
②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为非军事区
③同意法国与小协约国签订同盟条约
④建立法国保护的“莱茵共和国”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9.“这个简单的文件的重要性是双重的。自美国拒绝国联盟约之后,该条约第一次把美国拉进了一个与其他大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磋商的有限体系,并且它为现在已经是多余的英日同盟的终结提供了一个相当体面的借口。”这是在评价
A.《四国条约》 B.《五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10.“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盟国任何会员国,皆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该盟约所体现的原则是
A.“集体安全”和“大国一致”
B.“集体安全”和“委任统治”
C.“维护和平”和“大国一致”
D.“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
11.纳粹分子小心谨慎地运用自己的方法:先是用少量的剂量,然后搞一个小小的休息期。由于“于己无关”的信条盛行于当时的欧洲,所以药的剂量变得越来越大,直至整个欧洲最后在这种剂量中彻底完蛋。纳粹分子对欧洲所施的“药”有
①割占苏台德区 ②吞并奥地利
③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④实施“黄色方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1940年9月,丘吉尔在演讲中说:“在人类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么多人从这么少的人那里得到这么多!”他所赞誉的事件是
A.敦刻尔克大撤退 B.不列颠空战
C.美国通过《租借法》 D.百团大战
13.读右图漫画。下列对它所反映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有
①巴巴罗萨计划顺利推进中
②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③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④苏德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举行波茨坦会议,并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此公告声明
A.“对日作战,不至其停止抵抗不止。”
B.“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C.“霸王战役应……同法国南部的战役相配合。”
D.“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15.读右图。下列各项中,对当时形势描述
错误的是
A.苏联对日宣战,打击日本关东军
B.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
C.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D.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
16.秦王嬴政统一六国过程中,采用了一系
列正确的策略。对其中三个诸侯国分别
采取引水淹城、离间计、集中优势兵力
强攻等策略,这三国对应的是
A.韩国、赵国、魏国?? B.魏国、韩国、楚国
C.魏国、赵国、楚国 D.楚国、魏国、韩国
17.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生平事迹或思想主张的共同点不包

A.创立学派??????? ?B.提倡“中庸”
C.以礼治国???????? D.编著书籍
18.有学者认为“在中华文明史上,唐代之所以朝气蓬勃、富有生机,主要是它既善继承、又能够兼收并蓄。”能印证此观点的言论是
A.“示存异方之教。”
B.“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
C.“突厥世为盗寇,百姓之仇也。”
D.“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老,安能尽善。”
19.康熙帝曾评价自己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缔造和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各项关于他一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平定三藩之乱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统一台湾 ④签订《尼布楚条约》
A.②①④③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20.御制《至圣先师孔子赞》碑在陕西富平县被发现。碑文载:“集厥大成,序书删诗,定礼制乐,上召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悔,秩然大经,孔子之道,千圣所同。……康熙二十五年七月初四日。”康熙帝制此碑旨在
A.说明“六经”是儒家宝贵遗产 B.宣扬孔子追求礼乐文明的一生
C.打击分裂势力,完成国家统一 D.推崇儒家文化,缓和民族矛盾
21.读右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马斯顿荒原战役全歼王军主力
B.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C.英军在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
D.牛顿在牛津提出微积分的算法
22.1775年4月,北美人民打响了“响彻全球
的枪声”。随后,第二届大陆会议做出的重
要决定有
①正式通过了《独立宣言》
②制订并通过《联邦宪法》
③推选华盛顿任大陆军总司令
④宣布美国“严守中立”政策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③④
23.有学者说:“秩序之恢复及一七八九革命事业之保存皆彼一人之力也。彼虽牺牲多数法国人之青年于战场之上,然其武功之盛,国势之隆,足以使全国之人民踌躇满志。”这旨在说明拿破仑
A.牺牲青年,称帝建国,民众反对 B.稳定秩序,称霸欧洲,以功为主
C.参加革命,建立帝制,过大于功 D.对外侵略,但传播民主革命思想
24.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英宣战。法国参战的原因包括
①萨拉托加大捷改变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势
②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败而失去大量殖民地
③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
④拿破仑“大陆封锁令”激化了英法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马克思一生阅读了大量著作、杂志和档案,深入研究与思考。恩格斯肯定他有两个伟大发现。这“两个伟大发现”的代表作分别是
A.《法兰西内战》、《资本论》 B.《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
C.《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 D.《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
26.莱比锡是德国东部的一个城市,以下历史活动与其直接相关的有
①第一张《火星报》的出版? ②“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创立
③《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首次发表? ? ④拿破仑与第六次反法联盟的大会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2019年既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逝世100周年,也是京张铁路全线通车110周年。詹天佑对中国铁路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有
①设计京张铁路的“人”字形路线 ②收回中国在中东铁路的管理权利
③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滦河大桥 ④用直井施工法解决隧道施工困难
A.①②③?????????????? ?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28.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集体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重要思想经验。下列各项不属于此范畴的是
A.用和平赎买方式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
C.1953年,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D.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
29.1992年,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在视察途中主要阐述了
A.“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B.“科教兴国”战略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真理标准大讨论”的重要思想
30.“引力就是有质量的物体把它周围的时空压弯了,而弯曲的时空又对其运动的物体产生了引力的效果,时空弯曲就是引力之源。”这一观点属于
A.万有引力定律 B.惯性定律
C.狭义相对论 D.广义相对论








试卷Ⅱ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孙中山和列宁根据国际关系变化,推进本国革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中国共和肇造,尚在幼稚时代。正如一有病之人,甫入立宪主义之医院,无力自卫,有赖于他人之维持将护。故今日之中国,不能视为一有组织之国家。
……
德国既乐于与吾商酌,则何不与之磋商。德国即显示我可用外交手段解决此问题,而我偏不与商酌,务求开战,此可谓与美国同一乎?人以外交手段行之二年,我仅行之一月;人以外交手段既近始宣战,我则突然与外交手段未尽之际,行此激烈手段,此可谓之有不得已之理耶?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列宁的思想虽然深深根植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但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后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最后将因阶级对立而引起自发的人民起义。相比之下,列宁并不想等待这一自发的革命时刻。因为它要基于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以及一种在产业工人中同样发达的阶级意识,这两样在俄国都不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深了欧洲工人运动的裂痕。
——[德]罗伯特·格瓦特《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
材料三 俄国革命在中国之后,而成功却在中国之前,其奇功伟绩,真是世界革命史上前所未有。其所以能至此的缘故,实全由其首领列宁先生个人之奋斗,及条理与组织之完善。……故此次改组,即把本党团结起来,使力量加大,使革命容易成功。……现在有俄国的方法以为模范,虽不能完全仿效其办法,也应仿效其精神,才能学得其成功。……此三日内,每日下午本总理均在此演述民族主义。……其馀民权主义与民生主义,目前没有时间来讲,将来讲后再刊为单行本寄与诸位。
——孙中山《政党之精神在党员全体不在首领一人之演说》(1924年1月25日)
(1)阅读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对中国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态度,并分析其
理由。(6分)
(2)阅读材料二,概括导致列宁“在创建共产主义的方式上至少有一处重要的不
同”的客观原因。结合所学,概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列宁提出的革命理
论。(7分)
(3)阅读材料三,概括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成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简述孙
中山在上述认识影响下所采取的革命新措施。(7分)

32.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1916年民主党竞选广告说:“我们在工作——而不是在打仗!活着而且很快乐——而不是当炮灰,是要威尔逊与光荣的和平?还是要休斯的战争?如果你要光荣的和平,选举威尔逊!而这就是持续的繁荣。”当年总统大选结果:威尔逊当选。
1917年,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参战演说,宣称“这场战争是德国以其行动强加到美国身上的”,建议国会“宣布德意志帝国政府最近的行为, 事实上无异是对于美国政府及其人民作战”,“这是美国唯一的选择”。
——[美]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二 1938年12月,美国就远东新秩序照会日本说:日本在华利益置于一种优越的地位,这事实上是对美国合法权益的一种歧视。1940年6月,日本外相发表“大东亚共荣圈”的声明。
……
在今天,1940年6月10日,在这所由美国第一位伟大的民主导师所创办的大学里,我们要为远在海的那一边,正以无比勇气为自由而奋战的人们祈祷祝福。美国全国一心,将朝两个明确而并行的目标努力;我们要将我国的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
——摘编自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三 日本与夏威夷相距遥遥,这清楚地表明这次进攻是在数天前甚至数周前精心策划的,这一点我们应该牢记。……鉴于日本12月7日星期天对我国进行的卑鄙无耻的无端攻击,在此我请求国会宣布,美利坚合众国与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
——罗斯福国会演说(1941年12月8日)
(1)阅读材料一,指出美国对参战问题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变
化的主要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美国所谓的“合法权益”指什么?并以史实说明此后“我们要将物质资源提供给反战者”(至少两例)。(6分)
(3)阅读材料二、三,分析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综合上述分析,指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根本出发点。(8分)



嘉兴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高二历史卷参考答案 2019.1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B C C D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D C C A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B A B D D B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31.(1)态度:反对中国参战。(2分)理由:共和制度尚不稳定,参战会引起局势动荡;可以通过外交协商解决中德争端。(4分)
(2)客观原因:俄国不是一个先进的工业国;缺少相应的阶级意识;一战加深欧洲工人运动裂痕。(3分)革命理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首先获得胜利(“一国胜利”理论)。(4分)
(3)因素:列宁个人奋斗、组织方法完善和革命精神。(3分)
新措施:召开国民党一大;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创办黄埔军校。(4分)
32.(1)变化:从反对参战到参战。(2分)主要原因:协约国向美国巨额贷款,美国与协约国经济联系加强;德国实施“无限制潜水艇战”,损害美国利益。(4分)
(2)合法权益: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2分)史实:1941年3月,通过《租借法》,授权总统出售、转让、交换、出借军事设备和其他物品给英国等;1941年9月,美苏英签订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4分。其它符合题意者可同样给分)
(3)原因: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侵略计划,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损失惨重;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6分)出发点:美国国家利益。(2分)



第13题图《伏尔加河上的磨》

第15题图

第21题图



PAGE



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