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预习+随堂+检测):8.蒲柳人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预习+随堂+检测):8.蒲柳人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7 09:37:53

文档简介

8.蒲柳人家直击中考
1.在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个,参考示例写一句话。要求:能揭示所选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句式不限。(4分)
[示例] 童心:童心是孩子发现蚂蚁洞时好奇的眼神,童心是爸爸紧握风筝线奔跑时雀跃的身影,童心是奶奶看动画片时呵呵的笑声。
备选词语:善良 时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5分)

邵火焰[
(1)村里人都说玉叶婶的八字好,一儿一女一枝花,乐乐呵呵赛菩萨。儿子在乡下,女儿嫁到了城里玉叶婶嘴里说着“乐什么乐呀”,心里却喜滋滋的。但自从孙子虎虎出生后,乐固然是乐,可玉叶婶每天的感觉就一个字:累。
(2)虎虎两岁了,要多淘气有多淘气,一刻也不让人消停。不是要吃东西就是要喝水,不是要玩玩具就是要把尿。刚刚收拾干净的屋子,一会儿就被他搞得一片狼藉。有时吵着要看电视里的动画片,有时非要奶奶带到外面去玩,到了外面不想走路又要人抱着。到了午睡的点上,不在旁边唱上至少半个小时的摇篮曲,他是不会闭上眼睛的。这小家伙脾气还挺大,稍不如意就又哭又闹。儿子儿媳都在村办工厂上班,每天很忙。玉叶婶除了带孙子外,还要负责一家人一日三餐的饮食,以及衣服的洗晒。一天到晚,玉叶婶几乎没有安宁过。就这样辛苦,儿媳还不满意。以前玉叶婶心里郁闷还可以找老伴诉说诉说,去年老伴去世后,玉叶婶无论有多大的委屈,只能憋在心里。
(3)星期天这天,又是玉叶婶忙碌的一天,趁天气好,玉叶婶把儿子儿媳床上被子拆洗了。刚准备歇歇,孙子又喊着要吃苹果,玉叶婶赶忙又去削苹果。孙子吃了苹果后,一个人趴在地上玩小汽车去了,玉叶婶这才有了歇口气的空当。玉叶婶捶了捶酸痛的腰部,自言自语地说:“要是有个地方让我去休息几天就好了。”
(4)也许真的有心灵感应,这时客厅里的电话响了。是玉叶婶的女儿打来的。女儿说:“娘,我想接你到我这里住几天,好吗?”女儿几年前嫁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城市,玉叶婶很少到她那里去,一是家里事多脱不开身,二是路途太远不方便。最近去的一次还是三年前女儿生孩子时,现在听说女儿要接她去住几天,玉叶婶顾不了那么多,先轻松轻松几天再说,玉叶婶忙不迭地答应:“好吧。待我与你大哥大嫂打声招呼!”
(5)等儿子儿媳下班回来后,玉叶婶把自己决定到女儿家住几天的想法跟他俩说了。儿媳似乎很不满意,说:“娘,你走了,那虎虎怎么办?”玉叶婶说:“我只去一周的时间,这几天你们想想办法。”儿媳语气冷淡地说:“我们都要上班,能有什么办法?”这时儿子说话了:“算了,娘这段时间太辛苦了,就让她到妹妹那里去玩几天吧。虎虎我就让同事的奶奶带几天。”儿媳这才没有说什么。
(6)第二天一大早,玉叶婶收拾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带了几样外孙女玲玲爱吃的乡下特产,坐火车出发了。一路硬座的颠簸,一路车厢的嘈杂,都没有影响玉叶婶的心情。玉叶婶望着窗外,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她在盘算着,到了女儿家后,要好好做一回客人。让女儿女婿带自己到城里几个有名的景点看一看,让女儿好好弄几餐饭给自己吃一吃,好好享受享受几天“饭来张口”的轻松日子。想到这里,玉叶婶不自觉地笑了。
(7)傍晚的时候,玉叶婶到了女儿所在的城市。女婿开车到车站接到了她。虽然坐了一整天的火车,但玉叶婶却不觉怎么累人。
(8)到了女儿的家,玉叶婶满面笑意。一进门女儿就上前一把拉住她的手说:“娘,可把你盼来了。单位批准我和玲玲她爸一个星期的假,从明天开始我俩要到外地度假一周。本想带玲玲一起去的,可是她太淘气,带着是个累赘,我们也会玩得不尽兴,所以就留在家里。叫你来就是想让你帮我们照看她几天。”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
(9)毫无疑问,接下来又是一周的忙碌和劳累。
(10)一周后,女儿女婿回来了,本想留玉叶婶再住两天,可是儿媳的电话来了,催她回去。玉叶婶只好风尘仆仆地赶回了乡下。
(11)一回到家,儿媳就将孙子虎虎抱到了玉叶婶面前,说:“娘,你开心地玩了这么多天,现在更有劲照看虎虎了吧?”
(12)玉叶婶叹了口气,抱过宝贝孙子,在额头上亲了一口,在心里说:“谁叫咱是娘呢!”
(1)文中的“玉叶婶”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段插叙了玉叶婶的什么往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4分)
①广阔的田野上铺展着成片的绿毯,那绵延的山峦跳跃着跑向车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玉叶婶望着女儿,笑僵住了,嘴张了几次,半天没有吐出一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村里人都说玉叶婶“赛菩萨”,可她感觉就是“累”。你认同哪一个说法?请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素养全练 开放探究 感悟创新
文中的何满子是个孩子,他贪玩,“疯”出去就忘了回家;现在的大人、孩子都贪玩,玩得不出门。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① 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社交功能平台,于微信4.0版本2012年4月19日更新时上线,用户可以通过朋友圈发表文字和图片,同时可通过其他软件将文章或音乐分享到朋友圈。用户可以对好友新发的照片进行“评论”或“赞”,用户只能看相同好友的评论或赞。
材料② 某媒体在报道中指出,在接受采访的30名中学生中,其中8人不玩儿微信;9人拒绝加父母为好友;11人将父母加为好友,但在朋友圈将父母拉黑;只有2人将父母加为好友,并对父母开放朋友圈。
材料③ 在受访的20位父亲或母亲中,除4位不玩微信外,其余16位玩微信的均表示,愿意加子女为好友以及浏览儿女的朋友圈分享,其中12人和子女加为微信好友,但10人看不到子女朋友圈分享,只有2人可以看到子女朋友圈的分享,并且经常互动交流。
(1)根据材料①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微信朋友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②③反映出一个什么问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材料②中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 (示例1)时光是爸爸伏案写作时斑白的双鬓,时光是妈妈缝补衣服时半眯的眼睛,时光是奶奶走路时佝偻的背影。
(示例2)善良是孩子扶起摔倒的同学时清澈的眼眸,善良是姐姐喂流浪小狗时蹲下的背影,善良是哥哥让座给老大爷时真挚的笑容。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明确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词“具体形象”“句式不限”;然后分析所给示例,明确仿写要选择的词语,用具体形象的内容进行描述,要注意揭示词语的内涵,表达具体形象。
2.答案 (1)玉叶婶是一个勤劳、善良、疼爱子孙的人。从玉叶婶在儿子女儿家里劳累能看出她勤劳;从玉叶婶把委屈憋在心里和不对女儿说明来意能看出她善良;从玉叶婶抱过孙子亲并在心里说“咱是娘”能看出她对子孙的疼爱。
(2)这段插叙了玉叶婶在女儿远嫁后因忙于家务很少去女儿家的事,体现了玉叶婶的勤劳;照应上文写她想“有个地方去休息几天”,并为下文写她去女儿家做铺垫。
(3)①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窗外田野与山峦景色,烘托出玉叶婶内心的轻松、愉快。(或急切心情)②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玉叶婶得知女儿请她来的原因时欲言又止的情态,表现出她吃惊、失望、想说而又不愿说的矛盾心理。
(4)(示例1)我认同第一个说法。因为玉叶婶有“一儿一女一枝花”,儿孙绕膝,一家人其乐融融,安康幸福。(示例2)我认同第二个说法。因为玉叶婶无论在儿子还是在女儿家都忙碌劳累,都得不到想要的休息,可见!与儿女的也要多关爱父母。
解析 (1)通读全文,第(1)段,她的孙子出生后,她只感觉到“累”,表现出其勤快、勤劳;第(2)(3)段具体写玉叶婶是如何带孙子虎虎的,但儿媳对她的辛苦并不领情,可以看出她对孙子的疼爱,但不被儿媳理解。第(4)—(9)段写女儿请她去城里,只是为了让她帮忙带外孙女,让她很失望,但她并没有说明来意,可见她的善良,体谅子女。最后三段写玉叶婶回到了乡下,无奈地以“娘”的身份自嘲、自解,进一步说明了她疼爱孙子孙女。(2)内容上,第(4)段插叙的内容是从“女儿几年前……”到“三年前女儿生孩子时”,共两句话,写玉叶婶在女儿远嫁后,很少去女儿家,两个原因,“一是家里事多脱不开身,二是路途太远不方便”,可见她的勤劳。结构上,这是过渡段,承上启下,承接第(3)段最后一句“要是有个地方让我去休息几天就好了”,引出后文写玉叶婶急于休息几天,打算接受女儿的邀请去女儿家。(3)句①是写景的句子,可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句②是描写人物的句子,可从人物的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4)任选一个观点明确表态。理由要充分,且应根据文章来归纳概括。选择前者,可着眼于她虽然累,却儿孙绕膝,非常快活;选择后者,可着眼于她很累,但儿女都不理解、体谅她。
核心素养全练 开放探究 感悟创新
答案 (1)微信朋友圈是腾讯微信上的一个具有诸多社交功能的社交平台。(2)多数子女不愿在微信朋友周中加父母为好友;相反,父母均愿加子女为好友。(3)(示例)对于父母,孩子不愿加自己为好友也不要强求,可以和孩子沟通,询问原因;对于孩子,要告诉父母自己不愿加他们的原因,但态度要温和,不可态度恶劣。(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通篇阅读材料①,抓住关键句压缩整理即可。如“微信朋友圈指的是腾讯微信上的社交功能平台”等。(2)探究题。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疑问、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通读材料②③,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材料②可归纳为“多数子女不愿在微信朋友圈中加父母为好友”;而材料③说的则是“父母均愿加子女为好友”。(3)针对材料②中的问题,也就是“多数子女不愿在微信朋友圈中加父母为好友”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8.蒲柳人家课后检测
一、课内阅读训练
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自从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以后,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荣膺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他腰里常常揣着个北京老二酉堂出版的唱本,投宿住店,歇脚打尖,他就把唱本掏出来,咿咿哦哦地嘟念。遇上生字儿,不耻下问,而且舍得掏学费;谁教他一字一句,他能请这位白吃一顿酒饭。既然人称大学问,那就要打扮得斯文模样儿,于是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人们看见,在长城内外崇山峻岭的古驿道上,这位身穿长衫的何大学问,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那形象是既威风凛凛又滑稽可笑。而且,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本来,孔夫子门前早已冷落,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断壁残垣,埋没于蓬蒿荆棘之中,成为鸟兽栖聚之地;他这一作揖,一烧香,只吓得麻雀满天飞叫,野兔望影而逃。
夜深人静睡不着觉的时候,何大学问也常常感到阵阵悲凉。自家祖宗八辈儿,穷得房无一间,地无一垄,都是睁眼瞎。自个儿跳跶了大半辈子,已经年过花甲,不过挣下三间泥棚茅舍,八亩河滩洼地;虽然被人尊称大学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儿子天生文质,也只念了三年私塾,就不得不到书铺学徒。看来,何家要出个真正大学问,只有指望孙子何满子了。可是,掂量一下自己这点儿财力,供他念完小学,已经是鼓着肚子充胖;而中学大学的门槛九丈九尺高,没有白花花的银洋砌台阶,怎么能高攀得上?自己已经老迈年高,砸碎了骨头也榨不出几两油来;难道孙儿到头来也要落得个赶马或是学徒的命运?
1.课文的线索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
2.选文第1段中第一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满子的爷爷被尊称为何大学问,那么他是不是真有大学问?(结合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也真在学问上下起功夫来了”,这里的“真”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概括选段的语言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训练
(江苏盐城)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外婆的世界
李 娟
①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②我在阿尔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我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③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乱。外婆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④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外婆喜笑颜开:“长得极好!我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外婆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密密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窗前,外婆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外婆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地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儿,打烂了要赔。”
⑤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尔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她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⑥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拉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系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的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⑦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她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灰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着眼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⑧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的孤独的世界,如蚕茧般的世界。
⑨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有的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⑩我妈把外婆接走的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根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加点的词。
我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窗前,外婆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探究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用驳论的方法直接批驳,又用正面立论的方法间接批驳,从而彻底驳倒对方的谬论。
B.《陈涉世家》节选自编年体通史《史记》,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代。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代表人物。
D.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典型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参考答案
一、1.何满子 奶奶一丈青大娘 爷爷何大学问
2.承上启下
3.不是。他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
4.他有真正的行动:看书念书、不耻下问、咬文嚼字、拜祭文庙、自我反思、为孙请师。
5.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充满乡土气息。
二、课外拓展训练
1. ①外婆每天趴在阳台上等“我”回家;②“我”带她出去闲逛;③“我”解开外婆系在门上做标记的布条;④“我”上班时将她反锁在家里;⑤“我”看到外婆系在门上的布条,痛哭出声。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1)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期盼“我”回家时的神态,表现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和对“我”的依赖。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眼巴巴”形容急切地盼望,是对外婆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外婆对“我”的依赖,侧面反映了外婆在这陌生城市的孤独。
(2)不好。因为不符合说话者的身份。画线句通过对外婆质朴的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外婆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的惊奇和兴奋。
解析:仔细分析文中画线句子与改后句子,会发现前者是分说,后者是总结性的,显然后者书面语色彩比较强,不是外婆能说得出来的,不符合人物身份。
3.在“我”家生活期间,外婆是为了通过布条找到“我”的家;离开时系上布条,是为了提醒“我”。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在门把上系布条的目的可以从第⑤⑥段得知,是为了自己能找到“我”的家。外婆离开时再次系上布条,主要是她担心“我”,怕“我”找不到家,可见外婆依然挂念“我”。
4.①奇异的世界。她出来闲逛,喜欢东张西望,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好奇。②难以想象的世界。她总是糊里糊涂,也记不住回家的路。③孤独的世界。她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朋友,没有熟悉的生活环境,是孤独的。④如蚕茧般的世界。她想回到家乡,那里有她思念的食物,有她思念的旧人,但她回不去。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可知,文章主要回忆外婆在陌生城市的生活状况,总结即可。
5.示例:外婆,对不起,是我太自私了,我没有能力带你离开这里,却希望你在我身边,忽视了你的孤独与无助,忽视了你对故乡的思念,让你受苦了。希望回到故乡后,你的世界能够不再孤独。
解析:这是一道阅读拓展题,可以表达“我”对外婆的内疚之情和希望外婆回到家乡生活安逸的祝福。
三、B 解析:《史记》是纪传体。
8.蒲柳人家随堂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蓬蒿(hāo)到了儿(liǎo)隐匿(nì)
B.荣膺(yīng)烟囱(cōng)戏谑(xuè)
C.腻歪(nì)害臊(sào)勒令(lè)
D.礼聘(pìn)驿道(yì)剜肉(wǎ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天怒人怨 形影不离 垂头丧气 脖然大怒
B.礼贤下士 眉开眼笑 枯躁乏味 崇山峻岭
C.天伦之乐 断壁残垣 勾魂索命 莺啼燕啭
D.云山雾罩 言谈举指 腰缠万贯 识文断字
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宁。
腻歪:厌恶,厌烦。
B.望眼欲穿:一眼就能看到底。
荣膺:光荣地获得。膺,胸。
C.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窝汗:指汗蒸发不出来。
D.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周末,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书法广场参观游览,一路上大家沐浴着阳光谈笑风生,尽享天伦之乐。
B.“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各大景区人满为患。拥堵的车流、攒动的人头令许许多多的芸芸众生纷纷慨叹出行的困难。
C.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再次发生了严重暴恐案,导致大量无辜市民死伤。这一骇人听闻的事件激起了国际社会对暴徒罪行的强烈谴责。
D.歌手李代沫因聚众吸毒被北京警方抓捕,其形象跌至谷底。面对媒体的批评,李代沫的粉丝却义愤填膺,百般袒护他们心中的偶像。
5.说说下列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何大学问一走,何满子就像野马摘了笼头。( )
(2)头发长,见识短。( )
(3)(何满子)小嘴噘得能挂个油瓶儿。 ( )
6.分析下面句子的语言特点。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捌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解析:“剜”应读wān。
2. C 解析:A项中的“脖”应为“勃”;B项中的“躁”应为“燥”;D项中的“指”应为“止”。
3.B 解析:“望眼欲穿”形容殷切地盼望。“膺”在这里的意思应是“承受、承当”。
4.C 解析:A项“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B项“芸芸众生”指世间众多的生命,与“许许多多”语意重复;D项“义愤填膺”指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
5.(1)比喻 (2)对比(对偶) (3)夸张
6.(1)讲究对偶,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2)运用俗语,使语言富有乡土气息。
7.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间,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8.蒲柳人家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晌午( ) 驾驭( )
坍塌( ) 烟囱( )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腌臢( )
腌咸菜( )

勒紧( )
勒令( )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gǎn( )面杖 戏xuè()
yán( )席 荣yīng()
4.形近字辨析。
lào( )饼
luò( )阳
联luò( )
飞biāo( )
piāo( )流
piāo( )缈
5.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腌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伦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
(4)__________: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6.文学常识填空。
《蒲柳人家》的作者是__________,当代作家,他的中篇小说有《蒲柳人家》《__________》,长篇小说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7.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一丈青大娘为什么要同一帮纤夫打架?由此可见她有着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满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shǎng yù tān cōng
2.ā yān lēi lè[
3.擀 谑 筵 膺
4.烙 洛 络 镖 漂 缥
5.(1)不干净。 (2)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欢乐。 (3)咬牙切齿 (4)戏谑
6.刘绍棠 夏天 地火 春草
7.(1)因为这帮纤夫“赤身露体,只系着一条围腰,裤子卷起来盘在头上”,一丈青大娘不允许他们“腌賸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她有着不怕天,不畏地,爱管闲事,敢于打抱不平的刚直泼辣的性格。 (2)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