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预习+随堂+检测):13.短文两篇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预习+随堂+检测):13.短文两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7 10:06:03

文档简介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一、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
①培根曾经说,阅读是一种消遣。从大众文化的层面上理解,以前大部分普通中国人也是为了消遣才读书。在被称为“文化热”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就是门庭若市的新华书店和各类书摊,阅读是那个相对匮乏同时也相对悠闲时代的精神消遣。但这种热情并不专属于阅读,而是一种对精神生活丰富性的渴求,随后以《渴望》为代表的电视连续剧就以新的形式抢占了人们晚饭后的时光。
②因此,信息时代所谓的阅读危机多少被夸大了,只不过是新的文化形式和消遣方式取代了传统的读书而已。从整体上看,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而不是更贫瘠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而不是更封闭了。100多年前,尼采也曾对报纸的出现忧心忡忡,认为这种快速折损的消耗品将会干扰人们对经典阅读的兴趣,后来证明他多虑了。
③这么说并不意味着阅读危机不存在,而是说它需要被更清晰地表达。当我们说自己不读书时,意思常常是没有读书的时间或心情,而不是说无书可读,这背后是一种时间焦虑。中国社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就逐渐进入了一个加速奔跑的时代,时间成了稀缺资源。尤其到了信息和时间都碎片化的网络时代,人们在不停地快速切换中,表现得像某种焦虑症患者。
④因此,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刚看了五分钟电子书,就被弹出的新闻链接吸引了注意力;这一分钟还在为某一公共事件激愤不已,下一分钟可能就因为某个段子开怀大笑。照这个趋势,未来人类的心智结构或将改变,变得像金鱼一样只有7秒钟的记忆。同时,由于缺乏深度的内心体验,网络时代人们的精神气质开始变得雷同。
⑤慢下来,读读书,不仅仅以阅读的名义进行,更应该站在保护一颗健全心灵的高度,站在人文危机的高度来看待。如果说社会发展是一匹骏马,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就应该是驾驭它的缰绳,不应该任由它在我们手上滑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微词典】[1]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2]忧心忡(chōng)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3]驾驭(yù):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1.作者认为,真正的阅读危机是什么?请从原文中找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中加点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核心素养专练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学校准备开展以“我爱读书,营造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下面是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请补充完整。好读书,读书让生活变得充实;
读好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现状调查表
年级
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自由阅读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的发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围困的心灵缺氧状态。点拨:文章题目《阅读危机是心灵缺氧》本身就具有概括性,在第④段开头,作者用“因此”领起段落,总结了什么是阅读危机。
2.不能删去,“从整体上看”起限制作用,说明信息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了,获取知识的渠道更方便了,是宏观上的现象,就局部而言未必如此,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性、严密的特点。 点拨:本题运用了【议论文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四步法】。主要考查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一般考查的是表限制的词语。答题思路是:①亮明观点;②解释词语,分析该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和具体作用;③从否定的角度分析词语的作用;④扣住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来答。答题模式:不能删,这个词表示……,是对……的限制,若删去,就成了……,句子表意与事实不符,限制性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此题在分析时先从“从整体上看”的意思入手,指出其在句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从议论文的语言特点方面加以总结。
3.运用了举例论证,作者以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证明了阅读危机的实质,是“人们由于缺乏以专注阅读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深呼吸,而陷入被大量信息垃圾岡困的心灵缺氧状态”这一观点,直观形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点拨:第④段开头作者指明什么是真正的阅读危机,画线句子在观点之后作为事实论据起到了证明论点的作用。
4.示例: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获得精神养分,来驾驭自己的生活,引导社会健康发展,而不是丧失人文精神,听任生活信马由缰。
点拨:谈启示先要理解句子含义。结尾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社会发展比作骏马,把阅读及其代表的人文精神比作缰绳,生动形象。不能任由缰绳滑落意味着人们应紧握阅读这根缰绳,引导社会健康发展。
二、(1)好书让思想变得深邃(好书让阅历变得丰富或好书让人生充满智慧)
(2)随着年级的升高,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减少,经典书籍的阅读比重增加。
点拨:表格将七、八、九三个年级在每日自由阅读时间和所读经典书籍所占比重做了比较,分析数字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一.课内阅读训练
(一)阅读《谈读书》语段,回答问题。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慢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选段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等论证方法。
3.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至⑤句阐述的是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仿照句子造句,要求内容集中,句式相似。
仿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不求甚解》选段,回答问题。
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②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④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⑤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1. 第②段中加点的 “这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很多名言警句,请从中任选一条作为论点,并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训练
(海南)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__________
朱万曙
①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读书可以使人增长学问见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②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日经典。”他认为,古代圣贤所述所作的就是经典。这个解释有些道理。圣贤的思想往往能够洞穿古今,必然是经典。但问题又来了,圣贤何以成为圣贤?实际上,还是靠其著述留存后世,为后人所接受、认可、推崇。有学者曾总结过经典的特性:传世性、权威性、耐读性、累积性。可以说,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其蕴含的思想精髓能触及人们的心灵。它们代表着时代精神,能够穿越时空、启迪后人。因而,经典是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价值的书籍。
③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 A 又如,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历来为共产党人所推崇,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品读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不仅有助于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和问题,而且可以引发我们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启迪智慧,荡涤心灵。
④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 B 《史记》中荆轲刺秦王,一番悲壮,一幕惊险。从《史记》中可以看出,作者司马迁的追求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失败的英雄项羽列入“本纪”,为匈奴作列传,还专辟《货殖列传》记录那些在当时为世人所不屑的商人。品读这部历史经典,我们可以读出并且学习司马迁的大气魄、大胸怀。
⑤品读经典,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人美景也美;“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让人感到清新、舒旷,意境悠长。阅读叙事文学作品,就如同步入历史人物长廊:刘兰芝、焦仲卿的悲剧让人感叹,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形象令人叹奇,梁山泊一百单八好汉的忠义令人回肠荡气,等等。文学经典往往也是历史经典。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书写了安史之乱的历史场景。 C 又如,一部《红楼梦》通过对贾家的细致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大厦将倾的历史趋势。
⑥品读经典未必能让人学会一项生存技能,但可以培养高尚的心灵。 D 经典蕴含的深刻哲思、美妙文辞,给人带来的并非只是单一的启迪,而是多元的文化熏陶,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气质得到提升,心灵得到洗礼,心胸变得开阔,见识更加高远。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拟写一个能作为中心论点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对其作用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是证明论点的事实论据
B.引出中心论点
C.使论点更有说服力
D.激发阅读兴趣
3.文章第③段中说:“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这句话放在文中A、B、C、D哪一处最为合适?请简述理由。
孔子所强调的“仁者爱人”,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探究
(山西)学校准备开展以“我读书,我思考”为主题的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活动一】定方向 选书目
“主题活动”启动前,图书馆已全天候开放。面对众多的书籍,你将选择哪一位作家的作品?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作家:__________作品:__________
【活动二】有步骤 深探究
选定书目后,你向老师咨询。老师建议你深入了解该作家及其作品,并写出研究步骤,完成研究任务。你的研究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精阅读 美汇报
经过几周的精读,你的研究任务完成了。在读书汇报会上,你将展示你的研究成果。你的展示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训练
(一)1. 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2. 举例 对比
3.排比。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4.读书的益处。举例论证。
5.示例:锻炼使人健康,交友使人怡情,思考使人睿智。
6.示例:数学不简单,它和科学息息相关,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细心的人,因为数学很严密,只要有一个小错误就会前功尽弃。有的数学题很难解,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一定是比较有耐心的人,他不会因为题难而放弃解题。数学比较开放,所以数学学得好的人,其思维肯定也很开放。
(二)1. 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2.过渡句。承上——表明读书必须活读,必须会意;启下一一以诸葛亮的例子再次说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是可取的。
3. 引用论证。引用陆象山的话作为论据,论证了“未晓处且放过”实际上与“不求甚解”有相通之处。
4. 示例:
论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论据: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北宋文学家苏东坡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地读.就能达到事事精通。
二.课外拓展训练
1. 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一般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2.A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文章的开头引用林语堂的话,属于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出中心论点,激发阅读兴趣,但它不能成为事实论据。
3. 品读经典,可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陶冶情操。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一定要注意特定的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
4.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史记》中的史实为例,充分论证,了“品读经典,人们可以穿越到遥远的古代,仿佛身临历史现场,感受古人的风采”这一分论点。
5.放在A处最为合适。因为孔子是古代圣贤,“仁者爱人”的思想富有哲理性,是典型论据,能论证“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这一分论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孔子”属于古代的圣贤,他的“仁者爱人”的观点饱含哲理,与第③段的分论点“品读经典,人们可以沐浴思想的光华,感受圣贤哲人的思考”相吻合。
三、【活动一】示例:冰心 《繁星》《春水》
【活动二】示例:
步骤一:上网搜索与《繁星》《春水》有关的作品,精选研读,并写读书笔记。步骤二:多角度分析,与同学讨论后写出自己的收获。
【活动三】示例:大家好!我选的书目是《繁星》《春水》。通过研读,我认为,《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谢谢大家!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敲(qiāo)藻饰(zǎo)诘难(jié)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睾肾(gāo)阐证(chǎn)狂妄自大(wàng)
C.统筹(chóu)狡黠(xiá)提倡(chàng)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要诀(jué)伦理(lún)豁然贯通(huò)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其逸情也,最见于独处悠居之时。( )( )
(2)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烂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意。( )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读史使人__________,读诗使人__________,数学使人__________,科学使人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__________,逻辑修辞之学使人__________: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A.聪明 深刻 精密 高尚 有道德 善辩
B.明智 灵秀 周密 深刻 庄重善辩
C.高尚 明智 聪慧 深刻 有修养 巧辩
D.深刻 高尚 聪慧 明智 有修养 巧辩
4.(山东滨州)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浅阅读”对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视频讲解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的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D.②⑤④③①
5.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
(2)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
(3)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 )
(4)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谈读书》尽管论述了读书的多个方面,同时每一句话都表明一个观点,但是都由倡导读书和“用书”来统领全文,意旨较为鲜明,体现了全文的内在逻辑。
B.《不求甚解》通过人们对“不求甚解”的常见认识反弹琵琶,探求“不求甚解”的本意,进而提出自己关于读书问题的见解。
C.《谈读书》运用比喻说理。例如,以“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D.《不求甚解》运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
参考答案
1.D 解析:A项,“咬文嚼字”中“嚼”的读音应为jiáo;B项,“矫揉造作”中“矫”的读音应为jiǎo;C项,“吹毛求疵”中“疵”的读音应为cī。
2. (1)逸—怡 悠—幽 (2)烂—滥 意—议
3.B 解析:对课文要熟悉。
4.D 解析:由②引出⑤④③,由最后两句可知最后一空为①。
5. (1)比喻 (2)排比 (3)对偶 (4)比喻
6.D 解析:《不求甚解》一文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13.短文两篇 谈读书 不求甚解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狡黠( ) 诘难( ) 滞碍( )
阐证( ) 劝诫( ) 死抠(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骑马()
千骑()

横竖()
蛮横()
3.根据拼音写汉字。
统chóu( ) 藻shì( )
味同jiáo( ) 蜡làn( )加
huò( )然贯通 吹毛求cī( )
4.形近字辨析。
要jué( )
jué( )择
jiǎo( )揉造作
jiāo( )气
华qiáo( )
5.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狡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味同嚼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原指读书只领会主旨,不死抠字眼。现多指只满足于了解个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4)__________:读书有好处。
6.文学常识填空。
(1)培根,__________国哲学家、__________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马南邮,原名__________,当代作家。《不求甚解》一文选自杂文集《__________》。
7. 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谈读书》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围绕这一观点又谈了哪些相关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不求甚解》一文中作者所说的“不求甚解”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xiá jié zhì chǎn jiè kōu
2.qí jì héng hèng
3. 筹 饰 嚼 滥 豁 疵
4.诀 抉 矫 娇 侨
5.(1)狡诈。 (2)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3)不求甚解 (4)开卷有益
6.(1)英 作 随笔 新工具论 (2)邓拓 燕山夜话
7.(1)主要论述读书可以完善自我的观点。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及作用。 (2)①读书时观其大略,不求深刻理解。②读书时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