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苏教版语文课本第十册第24课《古诗两首》之一,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到底是六月中的西湖,这时风景和四季不相同。你看——与天接连的荷叶无边的青绿;与太阳相映的荷花和往常不一样的艳红。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
⒈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⒉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歌意境。
⒊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师:我们共同学习第24课中的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一起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题目很长,读好他的停顿很重要。
2.指导读好“净慈寺”、“林子方”再读课题注意停顿。
3.师:从题目当中你知道了什么?
(早上,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个人。)
师:是谁走出了净慈寺?是你还是我?(杨万里)
4.师:这个非常关键。要把他补充进去。那么题目的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我们再齐读一下课题把这个意思明明白白的表达出来。(再次齐读课题)
二、指导诵读
1.(课件出示全诗)
师:那么这首诗写了什么呢?咱们来看一下,都预习了是吗?读了几遍?那么我相信你一定能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通顺。指名读。
2.师:字音都读准了,读得也挺通顺的。但是古诗和其他课文不一样,怎么样才能读出古诗的味道呢?
出示:??|? | _ _? |? | —???? ?——? | |? | ?| —???? ?——? | | —— |???? |? | —— | |? —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3.请大家自己练一练
(自由连读、指名读)
4.打手势读出节奏
师:比刚才好点了是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老师用手打手势,你跟着我的手来读,先用第一句来试一试
我手动的快就读得快,我要不停,就一直读下去
老师打手势,学生跟着读
师:这么读你觉得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生:我觉得更顺口了,更有味道了,更押韵了……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打着手势来读呢?看着上面的提示,学生跟着老师学着打手势读
5.师生共读,生读师和。
师:下面朱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你们读诗句,我来和后面的三个字,题目和作者我来读
(生读,老师和后面三个字)
师:你听出来我读的有什么特点了吗?
师:你看到我把那几个字读得特别长,特别完整了?
(中、同、红)
6.师生共读,师读师生和。
师:下面换过来,我读诗句,你们来和。
(放音乐,老师读诗句,学生和最后三个字。)
7.学生配乐诵读
师:这么读诗好玩吗?非常有意思,我给你们配上音乐你们自己读好吗?
(配乐,生齐读。)
师: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出来了,你们被自己的读的陶醉了。闲暇的时候多读读诗,慢慢地自己也会变得非常有味道。
三、理解诗意
过渡:我们学习古诗除了诵读古诗还要怎样?
(正确理解诗意。)
1. 学生同位互相交流。
师:同学们提前已经预习了,请你把自己知道了的词或者诗句的意思讲给你的同位听,再拿出笔来,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也可以向你的同位请教。
2.全班交流讨论
师:有没有那些字词是经过讨论还不明白的?说出来全班讨论。
预设:(1)“四时”(四季的意思)
(2)为什么莲叶是接天的?还是无穷的?
师:我也对这个问题有疑问?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说明莲叶很多,很壮观;我们经常说水天一色,天和水连到一起去了,这是一种错觉,看上去就连到一起了。
师:往远处看到的是……(莲叶)
师:再往远处看……(还是莲叶
师:是啊,往远处看,一直看到你的视线看不到的地方,全是莲叶,都连着天了。明白了吗?谢谢同学们,我也明白了。
(3)“映日”什么意思?(太阳)
师:什么时候的太阳?(早上的太阳。)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诗题:“晓”字,晓是早晨的意思。)
师:你真厉害,能联系题目来理解诗意。
3.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读一遍诗。)
4.师:同学们,学到这儿这首诗我们已经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哪?能用一个词概括一下吗?
(生自由发言:荷叶很壮观、美丽……)
师:我们这么读读诗就能读出诗的美丽,这首诗写了景。(师板书“景”)
5.师:还能从诗中读出什么?(生自由发言:对林子方的不舍……)
师:是啊,我们还能看出情。(师板书“情”)
四、感受诗境
师:那么,咱们就到诗中去品一品这情这景。
1.课件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师:读读这一句诗,你能感受到什么样的情?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自由练读这句诗)
预设:从“风光不与四时同”看出这时的景色在作者的眼里是与其他时候不同的。
(师板书“不同”)
2.师:你们去过西湖吗?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果把西湖比作天堂,西湖无疑是这天堂里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湖美丽的景色吧!
(课件出示西湖美景:苏堤春晓、柳浪闻莺、三潭印月、花港观鱼、断桥残雪,学生欣赏。)
师:西湖四季的景色美吗?
师:是啊,西湖一年四季的景色都很美,作者只喜欢六月的西湖。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为什们作者只描写了六月的西湖呢?)
3.师:我们再来读读西湖的美景。
(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师:中国的古诗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就是诗中有画。这诗中有画吗?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荷叶多,荷花美;太阳下的荷花十分妖艳,非常美丽……)
4.感受“碧”
师:看到了荷花的美,莲叶的接天,莲叶除了面积广,还有什么特点?
(板书:碧)
师:碧什么意思?(绿)
师:那诗人为什么不说“接天莲叶无穷绿”哪?(因为碧比绿还要翠一些。)
师:是啊,一个碧字让绿更丰富了。前面还加了一个“无穷”,你有什么感觉?
(我仿佛看到了一大片的绿,很壮观。)
师:是啊,一大片的绿,像绿的海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指名读)
4. 感受“红”
师:在这一片荷叶之中,荷花也显得特别娇嫩,它红的像什么?
(火、太阳、胭脂……)
师:多么的形象!这荷花为什么会这么红?(板书:红)
(被太阳照的;这夏季是荷花生长的季节;作者心情好;在绿色和叶的映衬下……)
5.师:是啊,荷叶与荷花互相映衬,绿的更绿,红的更红。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生有感情朗读最后一句。
师:要读出莲叶的绿,荷花的红,对比要鲜明
生读上一行,师读下一行。对比感知。生自由读一遍。
师:这样的朗读中,仿佛就让我们看到了六月的荷花
五、诵读提升
1.师:这时我们能感觉到六月的西湖特别壮观。现在你能理解诗人特别喜欢六月的西湖吗?
(六月荷叶特别绿,荷花特别红;六月的荷叶与荷花生长的更茂盛……)
2.师:六月的西湖比别的时候更有生命力,更热烈,更奔放。假如你是此时的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会怎样读?
(指一名学生读;配音乐,师范读;配乐齐读。)
3.师:在诗人的眼中西湖都是柔美的,像一位女子,只有诗人杨万里发现了这壮美的一面,他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不同的西湖,而他这首诗也因为写出了西湖的不同,而让他名垂青史。我们在来看看这首诗,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题目像送别的诗,而内容却没有提到和送别有关的内容哪?)
师:是啊,凡是读到这首是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为什么题目中有送,而诗中只有景,只有赞美之情哪?这是怎么回事儿?
(生自由发言:用美景送林子方走;用西湖的美景衬托对朋友的感情;想表达他和诗人的感情像这荷花美景一样,永世长存……)
六、课堂总结
1.师:是啊,同学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但事情的真相到底怎么样,诗人为什么借西湖来送别我们谁也不知道,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因为有了杨万里这一送给西湖留下了这经典的诗篇,给我们留下了这传世的佳作。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西湖,学习了一篇不一样的送别,用美景来表达,还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杨万里。同时有关“送”的问题请同学们下课继续讨论,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七、板书设计
24.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情
?????? 不? 同?????????? 景
??????????????????????? 碧?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