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19)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澳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问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
(1)山下兰芽短浸溪( ) (2)潇潇暮雨子规啼( )
2.上阙描写 (季节)的景色,表现该季节特征的景物有 。(2分)
3.下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4. 用“/” 给文中下面的文字断句。(1分)
闻 使 君 到 喜 故 来 奉 迎。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太丘舍去(舍弃) B.则是无信(不讲信用)
C.及事讫(完毕) D.先期一日(期待)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
7.甲、乙两文告诉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 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叙述。(2分)
8.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汉世老人
汉世有人,年老无子。家富,性俭吝啬。恶衣蔬食。侵晨而起,侵夜而息,营理产业,聚敛无厌,而不敢自用。或人从之求丐者,不得已而入内取钱十,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比至于外,才余半在,闭目以授乞者。寻复嘱云:‘我倾家赡君,慎勿他说,复相效而来。’老人俄死,田宅没官,货财充于内帑①矣。 (选自《笑林》)?
【注释】①内帑(tǎng):旧时指国库。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1)聚敛无厌(? )?(2)比至于外( ?)
10.文中说老人“性俭啬”,请从文中找出一例。(2分)
11.根据文意,我们得知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母亲的杨柳枝条?
戴希
在我的家乡,到处可见如烟似雾的杨柳。杨柳婀娜多姿、轻柔飘逸,可谓妩媚极了。只是这东西一旦被母亲操持,也能变成教训人的鞭子,让人心有余悸。
人们常说“严父慈母”,我们家里的情形却正好相反:父亲总是微笑着,慈善如秋阳,从不打骂呵斥我们,即使爬到他的头上筑巢也好。母亲则不然,稍不如意,他的脸色就晴转多云转阴直至风雨大作。
回想少儿时代,我不知被母亲痛打过多少次:偷了人家的甜瓜吃、在路上挖洞洞灌粪便,让人跌倒,或者欺侮弱小,要是被母亲知道了,必操起杨柳枝条狠狠地抽打我的双手;深更半夜躲在学校后的竹林里装鬼叫吓唬女老师、骂人或出言不逊、说谎等等,要是被母亲知道了,同样操起杨柳枝条抽红抽肿我的嘴皮;贪睡晚起,懒惰不做事,或者逃学,要是被母亲知道了,也必操起杨柳枝条骂骂咧咧地抽打我的屁股和脚丫……总之,只要我“出格”、不称心,母亲绝对操起杨柳枝条抽打我的相应器官部位,作为对我的严惩和教训。
有一次,因厌倦读书,我邀约几个小伙伴集体逃学,跑到五里外的虎渡河游泳,而后又去了十里外的芦苇荡扑野兔野鸡等,背着母亲开开心心的玩了一天。回来后,因老师抢先告状,我说谎又被戳破,母亲盛怒之下,像尊凶神恶煞,操起杨柳枝条要抽打我。见状,我惊慌失措地拔腿便跑。母亲哪里肯放,亦紧追出门。沿着田间小道,母亲足足追了我好几里,距离渐渐拉长了,才转身回家。可逃得出和尚逃不出庙,晚上落睡后,母亲突然掀开被子,把我的嘴皮、双手和脚丫抽打得青一块紫一块的。父亲看不下去了,雷霆大发,我又再三保证下不为例,母亲才极不情愿地罢手,罢手了还说:“杨柳枝条伤不着筋骨,算客气我。”云云。夜阑人静之时,一觉醒来,发现母亲正在灯下一针一线的为我缝除外处玩耍时摔破的衣裤,而且红肿的眼圈仿佛流过泪似的,我才感到母亲终归是爱我的,她是老虎的形象,菩萨的心肠,性情亦如杨柳,而我也实在太调皮顽劣,让母亲操粹了心。赶紧闭上双眼,暗暗发誓改过自新,要做一个勤奋向上的人。带着母亲的鞭策,我发份苦读,一帆风顺地考上了大学,走上了开满鲜花的人生之路。
现在,母亲已白发苍苍了,衰老的双手再也举不起一根杨柳枝条。可不知怎的,无论母亲在我身旁还是远离我,也无论何时何地我做什么,母亲仿佛都站在人生的一隅监视我,手里操着杨柳枝条仿佛操着无形的鞭子,督促我在人生的旅途上堂堂正正,不怠慢,不停滞,不回头,不逃循,跌倒了爬起来,呐喊着进击。
1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3.阅读文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4分)
14.母亲知道“我”逃学,用杨柳枝条追赶着抽打,“我”跑得快,以为逃过一劫。夜晚落睡的时候,母亲还是没有放过“我”,母亲为什么执意要教训“我”呢? (4分)
15.阅读文章第⑤段,母亲已举不起杨柳枝条来教训“我”了,可“我”为什么感觉母亲在人生的一隅监视“我”呢?(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凌
①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年10月22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3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3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1) 。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 (2) 。
⑤ (3) 。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2000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文章第②段有何作用?(3分)
17.请将下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3分)
A. 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
B. 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C. 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1) (2) (3)
18.简要分析第⑥段的论证思路。(4分)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
女人抬头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他们几个哩?”水生说:“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
19.选文出自名著《 》,作者是 。(1分)
20.问完了儿子和父亲的情况后,水生为什么“笑了一下”?(2分)
21.这段文字写出了水生嫂怎样的心情?(2分)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19)参考答案
1.(1)泡在水中。(2)形容雨声。
2春天或春季(1分);兰芽、子规(任答一个得1分)
3借溪水西流(1分)表现作者老当益壮,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1分)(意近即可)
4. 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5.D
6.(1)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2)郭伋告诉部下官吏,算好了日子告诉他们。
7.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描写。
8.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做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9.(1)满足(2) 等到10.“自堂而出,随步辄减。”或:“闭目以授乞者。”11.通过讽刺汉世老人的吝啬,告诫人们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译文】汉朝的时候有个人,年纪大了却没有孩子。家里非常有钱,但他生性吝啬。衣食粗劣,(平时总是)天一亮就起床,天黑了才睡觉;他经营产业,聚敛钱财从不满足,自己却不舍得花钱。有人向他乞讨,他又推辞不了时,便到屋里取十文钱,从厅堂往外面走,边走边往下扣减。等到走出门后,只剩下一半了,他心疼地闭着眼睛将钱交给乞丐。一会儿又叮嘱说:“我将家里的钱都拿来给了你,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以免别人仿效着都来向我要钱。”老人不久便死了。他的田地房屋被官府没收,钱财充入国库。
12.本文的线索是杨柳枝条。作用是借助母亲杨枝条来体现母亲对“我”要求的严厉,从而体现母爱的严格,这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13.文章记叙了生性顽劣的“我”被母亲用杨柳枝条抽打,教训“我”相应的部位,教育“我”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
14.母亲不是不爱“我”,执意要教训“我”是不想“我”以后逃学,留下恶习,耽误一生。由母亲红肿的眼圈可以看出母亲也是忍痛教育“我”,希望“我”以后不犯错误。
15.因为母亲从小就用杨柳技条来教育“我”,让“我”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长大后,这无形的鞭子就会鞭策“我”一生,督促“我”在人生的旅途上堂堂正正,不怠慢不停滞,不回头,不逃遁,跌倒了爬起来,呐吶喊着进击。
16.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进而引出对阅读的作用论述。
17. (1)B (2)A (3)C
18.首先提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的错误认识,然后反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用哲人的话进行强调,最后总结阅读的独特意义。
19.白洋淀纪事 孙犁
20.这是满足的笑,因为父亲和儿子的生活井然有序,这全是妻子操持有方的结果,因此为妻子的贤惠而笑;这是内疚的笑,因为自己刚回来就要出发不能陪伴妻子,但知道妻子会理解自己、支自己的工作,因此为妻子的深明义而笑。
21.水生嫂的心情是复杂的。她既想挽留水生,又不愿意因为自己的缘故耽误丈夫的革命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