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下(24)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下(2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31 18:4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下(24)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 诗句“凭君传语报平安”中的加点“凭”的意思是( )(1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3.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本文作者是 (朝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1分)
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1)公亦以此自矜 ( ) (2)康肃笑而遣之( ) 
6.陈尧咨在对待卖油翁的态度上,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分)
7.请简要说说《卖油翁》这个故事揭示了什么道理?(2分)
8.读了本文,你认为一个人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长处?又该如何看待他人的长处?(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 “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 :福禄,福分。⑤降年: 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1分)
朕 每 将 此 事 以 为 鉴 戒 常 恐 不 逮 为 人 所 笑。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若主纳忠谏( ) (2)寻亦诛死( )
(3)无为后所嗤( )(4)以匹夫比之( )
11.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西皮流水①
高洪波
①北京人有一好:唱京戏。
②有位小说家专门研究过这无伤大雅的业余爱好,总结出两个字,叫做“找乐”,后来以此为题写成一部颇著名的小说,把北京人唱京戏的种种心态描摹个够。
③我经历过几次这种“找乐”的场面,觉得其中很有些耐人寻味的东西,似乎在“找乐”之外,还应该多一点什么,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道不明。
④有一次是在浴池里,热气腾腾的水蒸气闷得人昏沉沉的,冷不丁地亮出一嗓子“西皮流水”,挺地道的马派②,脆、俏,吐字利落,待热气略微消散,才见到一位朋友正面对墙角,头微颔,臂略抬,一脸庄重,全副身心地进入了诸葛孔明借东风时的角色。
⑤更妙的是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于是他又接着唱,这回是《甘露寺》的乔玄乔国老,劝孙权留神,别杀大耳刘备,尤其一段“西皮流水”有味道:“他有个二弟汉寿亭侯,青龙偃月神鬼皆愁,白马坡前诛文丑,在古城曾斩过老蔡阳的头。他三弟翼德威风有,丈八蛇矛惯取咽喉,鞭打督邮他气冲牛斗,虎牢关前战温侯,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这段“西皮流水”确实如潺潺流水,韵味丁冬,令人不能不叫一声“好”。马派的唱腔甜润流畅,做派潇洒飘逸,由于在浴池里,所以除了唱功之外,别的无法欣赏,这位票友的做派如何只能待考了。
⑥自从听过浴池清唱之后,我便常常在家里欣赏名家唱段。听谭富英的《洪羊洞》、杨宝森的《击鼓骂曹》、李少春的《野猪林》,端的是一种极惬意的享受。尤其饰林冲的李少春,嗓音宽厚纯正,把个英雄失意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
⑦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又是老北京的骄傲,外地人若非爱之弥深者,一般体味不到京剧的妙处。有一次我携小女儿到日坛公园赏秋,穿过修竹茂林,在一处大亭子里看到了一群“找乐”的人们。他们中间的两位老人,斜倚在栏杆上,左腿上垫块手帕,手帕上柱立把京胡,脚下踏只小方凳,分明是两位极合格的琴师。二人调好弦,头一点,胡琴就清清亮亮地响了起来,他们拉的是过门,刚一结束,人群中自动走出一位中年汉子,皮夹克,扎着抢眼的紫红领带,洋气十足,但一开口,却是言派③的《捉放曹》,讲究的是脑后音。这汉子似乎与二位老人极熟,唱上几句,还嗽嗽嗓子,然后再旁若无人地接着唱。周围观众很多,评头品足者更多,我仔细端详一下,发现俱是四五十岁的人,有的轻声随唱,有的用手打着节拍,有的闭目点头,似进入到陶醉的状态。听着京胡悠扬高亢的旋律,你不能不为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所折服,同时更为公园中的这群戏迷所倾倒。我相信只要在这大亭子里尽兴高唱了自己喜好的京剧唱段之后,准能得到一种宣泄的快乐,郁闷和忧愁也一定不复存在。
⑧北京一些时髦的酒吧里,目前流行“卡拉OK”,自告奋勇到麦克风前去唱歌者,大有人在,也正是这种业余歌手支撑了“卡拉OK”的生意,遂成为一种时尚。但与公园里、浴池内的京剧清唱家们相比,我似乎更喜爱后者,他们更接近自然、更贴近艺术。或者说,这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升华之后的余韵流响,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甭管怎么说吧,只要在北京居住,你就不能不喜欢上京剧,尤其是干脆利落的“西皮流水”。特别当你在秋风飒飒的公园里,踏着沙沙作响的落叶黯然神伤时,一声高亢的京胡,两句脆俏的唱腔,确有遏云裂帛的音响效果,让你心神为之一爽。
⑨不怕您笑话,我如今也常常吼上几嗓子,虽然还不敢到公园或浴池里去显摆,可自我娱乐是足够用了。您想想,林冲在雪地里踉踉跄跄走着,还唱着不屈服的抗争之歌,“雄心欲把星河挽,空怀雪刃未除奸”,咱们体验一下英雄的心态,也不失为一种人生乐趣不是?
(有删改)
【注释】①西皮流水:京剧的一种声腔板式。②马派:京剧流派之一,以马连良为代表。③言派:京剧流派之一,以言菊朋为代表。[来源:Z+xx+k.Com]
12.从全文看,作者成为一个能“常常吼上几嗓子”的戏迷有一个过程,简要写出这个过程。(4分)
1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⑤段中“更妙的是这位朋友唱完、换气的当口,四周竟冒出好几声“好”来”加点的“冒”字都写出了什么?(4分)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⑦段中描写了戏迷“找乐”的场面。(4分)
15.结合文章和传统文化知识,围绕“京剧”谈谈你对京剧的认识。(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盥洗
①盥洗,这是每个人日常起居最先做的功课。早在西周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形成了这一习惯。《礼记·内则》云:“鸡初鸣,咸盥漱。”说明古人有早起盥洗、漱口的习惯。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就餐时人们往往共享一个盛饭器,以手抓饭,所以饭前也需要洗手。除此之外,盥洗还是古代仪礼之一,用水使手洁净,以示对神对人的恭敬。那么,古人又是怎样盥洗的呢?有哪些细节可值得我们后人借鉴?
②古汉语“盥洗”一词,所指的范围较广,当然主要是指洗脸和净手,与我们今天使用的词义相近。不过,古人把盥洗用其归在礼器一类,故具有相应的礼仪性质。这一点,又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有着很大的不同。“盥”字甲骨文,是一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为一有水的盆。两者相合,像一只手放在盆里承水冲洗。造字表意就是在盆里洗手。金文与甲骨文字形相近,但又有所不同。上面,由原一只手变成两只手,而盆里的水则由水滴变成,像有水从上倒下,两手接水冲洗;下面(皿)是接水的容器。
③《说文解字》曰:“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徐中舒《甲骨文字典》云:“盥字的甲骨文字形从爪,在皿中,象于皿中澡手之形。”“盥”字初文反映其本义仅指洗手,后来词义扩大,洗脸洗手均称为“盥”,如盥栉指梳洗,盥沐指洗脸,而现代的盥洗室,是既可洗手也可洗脸,爱美女性还可用来化妆的。
④从“盥”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我们可大致知道古人是怎样洗手的。那时洗手的器皿主要有两件,且是配套的:一件叫匜(yí),用来往手上浇水;一件是盘,用来接洗手洒下来的水。匜和盘都是盥洗用具,前者注水,后者承水,两者相互配套。先秦时期,匜、盘多以青铜制作,十分精美,这在先秦乃至秦汉的墓葬中常有发现。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其形制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瓢,底部常铸有三足或四足。青铜器中的盘最早出现于商代早期,到战国时才逐渐消失。
16.第③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
17.第①段中“那时筷子还没有被广泛使用”中的“广泛”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8.仿照示例,从“歪、体”两个字中任选一字加以解说。(3分)
示例:“盥”字,上面是手的象形,下面表示有水的盆,意思是在盆里洗手。
?
?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9.选段中的“他”是名著《 》中的主人公 。(1分)
20.该名著的作者长于写人,善于调动各种手法塑造人物。选段主要采用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2分)
21.请结合原著,简要说说他的性格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下(24)参考答案
1.凭:托
2.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4.北宋 欧阳修5.(1)夸耀(2)打发
6.陈尧咨由生气到不得不为卖油翁高超的酌油技巧所折服。因为他从卖油翁的表演中明白了“无他,但手熟尔”的道理。
7.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下苦功夫,多思勤练,就一定会取得成绩的,说明了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必要骄傲自满的道理。
8.一个人要把自己的长处当作一种战胜困难、张扬个性的资源优势,而不是进行宣扬的资本。对别人的长处,应善于汲取所长、学为己用,不可嫉妒诋毁。
9.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10.(1)接受(2)杀(3)后人(4)凭
11.君主能接受忠言,虚心纳谏,臣子能直言进谏,要施行仁政,关爱百姓。(围绕这几方面答题即可)
12.(1)浴池听清唱(2)家中赏京剧(3)公园遇戏迷。
13.①叫好者的脱口而出(叫好者的情不自禁);②叫好者欣赏水平高(票友唱得地道、戏迷随处可遇、京剧艺术有群众基础)。
公园里众戏迷或拉,或唱,或听,自得其乐。
15.示例一:京剧有着民俗民风民族的心理积淀。示例二:喜欢上京剧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示例三:青少年了解京剧艺术确实很有必要。
16.运用了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
17.不能去掉。(1分)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改变了原意。(2分)
18.示例一:“歪”字,上面是“不”字,(1分)下面是“正”字,(1分)意思是不正,斜,偏。(1分)
示例二:“休”字,左边是“人”字,(1分)右边是“木”字,(1分)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1分)
19.骆驼祥子祥子
20.外貌描写。
21.最初是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一个下层劳动人民;最后却变成一个自甘堕落、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的市井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