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5)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31 19: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5)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作者是 ,字千里,号东篱, 代杰出的戏剧家、散曲家。(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夕阳西下( ) (2)断肠人在天涯( )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 家、 家。(1分)
5.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1)夫 君 子 之 行      (2)遂 成 枯 落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1)静以修身( ) (2)年与时驰( ) (3)意与日去( ) (4)悲守穷庐( ) 7.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这篇小短文,你受到了哪些启发?(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①椟(dú):木匣②辑:连缀③玫瑰:如玫瑰花色的美玉④鬻(yù):卖
9.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1分)
?????????????????????????????????????
10.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2分)
?????????????????????????????????????
11.成语“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分)
????????????????????????????????????????????????????????????????????????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别让你的心迷了路
????????? 马 德
  ①那天,我下乡去拜访几个民间艺人。
  ②到达那个村庄,已是正午,正是农家人歇晌的时候,街道上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平原七月正午的阳光毒得令人心慌,即便是躲在树阴里,也大汗淋漓。
  ③我东张西望,希望能有一个路人出现。突然,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影出现在前边的一个岔道口,我刚想迎上去,倏忽之间,那人便又钻进另一条里巷,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刚才那个骑自行车的又踅回来了。这是一位老人,戴着一顶边沿已经破损的草帽,硬生生地问我:“你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事吗?”他的语气,好像在审讯一个形迹可疑的坏人。
  ⑤我赶紧解释说,我是来拜访人的,但不知道他们住在哪里。我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老人一咧嘴,露出稀稀落落的牙齿说:“哦,是他啊,走,我领你去。”
  ⑥我要找的人正在自家门洞下忙乎着一些零碎的农活。一番寒暄之后,我们便一边乘凉,一边在门洞里谈了起来。我一回头,惊喜地发现,刚才送我来的那个老人竟然没走,就在离我们不远的一棵大树的阴凉里坐着,摇着草帽,并且有一搭没一搭地朝我们这里张望着。
  ⑦他要干什么?!
  ⑧我的脑海中迅速闪现出一个场景:好像是前年,也是夏天,我和几个同事一起下乡到学生家家访,也遇到了同样的难题。一个中年汉子倒是爽快,领着我们在那个小镇里七拐八拐,终于把我们带到了目的地。我们正要致谢,那个汉子却不含糊地说:“兄弟,不能让我白忙乎吧,转悠了半天,怎么也得给买几盒烟啊!”难道,今天,我也必须要付出几盒烟的代价?!
  ⑨果然,我出来的时候,那个老人也站起身,推着自行车向我走来。我甚至能从他嗫嚅的口型中,猜出他想向我索要些什么。
  ⑩他斜倚住自行车,站定,仰着头,依旧脸膛红红的,问我:“你还要到谁家去,大热天,不好找,我带你去吧……”难道他还想多要点带路费?我犹豫地站在那里,没有吱声。他看我呆住了,以为我没听清他的话,又重复了一遍。我没想好如何拒绝他,就支吾着,半天才说出了一个地址。这一次,我找的地方很远,路况也不好。我和老人并肩行着,颠簸了四十多分钟才骑到地方。此时,老人的薄衫早已被汗水打透。我也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您老辛苦了,我不去别的地方了。您等我一下,我给您买盒烟去……”老人看了看我,仿佛我侵犯了他的尊严,“谁要你的东西?我走了!”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只留我一脸尴尬地站在那里。在这样的真诚和善良面前,恶毒的猜想使我无地自容。
  ?就在前几天,我刚刚拒绝了一个想要帮我把纯净水放到饮水机上的送水工。尽管那个送水工的态度足够诚恳,我还是没让他进门,只把空桶递给他,就赶紧打发他走了。现在想来,我为自己当时的猥琐心态羞愧无比。
  ?也许,一段日子以来,我真的迷路了,不是我的脚,而是我的心。对一切人情事理,都多了一分揣度,一点猜疑,一些距离。常把他人没来由的帮助,当成是陷阱,掏心窝子的忠告,当成是矫情的虚伪。对陌生人,更是躲得远远的,避之唯恐不及。从而冷落了那些金子般火热的心,疏远和伤害了那些善良的人……
  ?我定了定神,看来,该从这样的迷途中回来了,不然的话,即便我不走丢,这个温暖的世界也最终会抛弃了猜疑、冷漠、绝情的我!也许,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像我一样迷路的人,希望他们也能够及时迷途知返。
12.文中第②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中第⑧段运用了哪种记叙方式?说一说这种记叙方式的好处。(4分)
14.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文中的带路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4分)
15.文中作者曾因猜忌和怀疑而使自己的心迷路了,所幸他迷途知返,现实生活中的你一定也曾像作者一样有过“自己的心迷路了”的经历,请讲述出来,并说说你的感悟。(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周国平
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这是一种情况。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我还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6.文章②③④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这一中心论点,试概括②③④段的分论点。(3分)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17.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分析其作用。(3分)

18.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个,为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3分)
备选人物:海伦·凯勒 邓稼先 吴王夫差 刘禅 司马迁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甲】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乙】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19.文中的“石猿”即日后的 ;裙钗”指的是 。(1分)
20. 裙钗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2分)



2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你可以看出“石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请结合具体故事情节简要回答。(2分)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5)参考答案
1. 马致远 元
2.(1)向西(2)水边,泛指边际。
3.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政治家、军事家
5.(1)夫∕君子之行(2)遂∕成枯落????
6.(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2)疾行,指迅速逝去(3)消失(4)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7.(1).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长期刻苦努力而实现远大理想。(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8.示例:要从小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在淡泊宁静上下功夫,最忌怠惰浮躁。
9.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10.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主次颠倒了。
11.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不注重本质。
【译文】楚国有一个向郑国人卖他的珠宝的人,用一种叫做木兰的香木制做了一个匣子,用肉桂、花椒等香料熏染,用珍珠和宝石来连接,用美玉来装饰,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郑国的人买了他的匣子,却归还了他的珍珠。这真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卖珍珠啊。
12.环境描写;交代当时的天气特征和街上无人的原因,为下文老人为“我”带路等情节作铺垫。
13.插叙;围绕“插入了与主要事件相关的另一件事,可以起到对人物和事件的补充作用,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结构曲折有致”来回答。
14.联系相关情节,围绕“热情善良”“直爽利落”“真诚坦荡”“有尊严”等回答。
15.示例:我放学回家后,发现书包里的贴纸少了一张,当时我第一感觉就是我的同桌偷去了。第二天,我一到学校就和她大吵一架,从那以后我们两周都没有说话。当我们开始抄积累时,我看到那张贴纸在我的积累本里夹着,才想起来是我夹在积累本里的。我一下子有种罪人的感觉。后来我们和好了,并且我把我最爱的那张纸送给了她。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做事要冷静,不要随意猜忌别人”的道理。 16.第②段:自己的人生责任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第③段: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第④段: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或:不明确自己的人生责任,就不能弄清自己的社会责任。
17.对比论证;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进而证明了中心沦点。
18.海伦·凯勒尽管身体残疾,但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作家、教育家,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吴王夫差,作为一囡之君,忘记了自己的责任,置天下苍生于不顾,骄奢淫逸,误己误国 (围绕“责任”,紧扣论点,意近即呵)
19. “石猿”指的是孙悟空或孙行者;“裙钗”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
20. 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要“为子怀仇恨泼猴”。孙悟空对罗刹女“虽然生狠怒”,但还是“有意说亲由”,是因为他要借罗刹女的芭蕉扇去扇灭火焰山之火。
21. 示例:他率先跳入瀑布泉可见其勇敢,进出自如毫发未损可见其本领高强,三调芭蕉扇表现出他的机智聪明。(能紧扣故事情节说出孙悟空的主要性格特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