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20)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句“却话巴山夜雨时”中的“却话”的意思是( )(1分)
2.“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用了两个“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妙处。并说说“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选自《周公诫子》)
4.甲文作者是__ 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2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非学无以广才 (2)悲守穷庐
(3)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 (4)又相天子
6. 用“/” 给文中下面的文字断句。(2分)
然 一 沐 三 握 发 一 饭 三 吐 哺 犹 恐 失 天 下 之 士。
7.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2分)
8.甲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于中丞捕盗 于中丞成龙①按部②至高邮。适巨绅家将嫁女,妆奁③甚富,夜被穿窬④席卷而去。刺史⑤无术。公令诸门尽闭,止留一门放行人出入,吏目守之,严搜装载。又出示谕⑥阖城户口各归第宅,候次日查点搜掘,务得赃物所在。乃阴嘱吏目:设⑦有城门中出入至再⑧者捉之。过午得二人,一身之外,并无行装。公曰:?此真盗也。?二人诡辩不已。公令解衣搜之,见袍服内着女衣二袭⑨,皆奁中物也。盖恐次日大搜,急于移置,而物多难携,故密着而屡出之也。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于中丞成龙:即于成龙,清代名臣。中丞,官名。②按部:巡视。③妆奁(lián):女子梳妆用的镜匣,借指嫁妆。④窬(yú):从墙上爬过去。⑤刺史:古代官名,宋元以后沿用为一州长官的别称。⑥谕:告诉。⑦设:如果。⑧再:两次。⑨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1)适巨绅家将嫁女( ?)?(2)刺史无术( ?)10.于成龙如何断定被捉的两人就是“真盗”?(2分)
11.请各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文中于成龙和盗贼的主要特点。(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爷爷的四合院?
?苏禾?
老家的四合院是一进院落,谈不上多么气派,却很精致、紧凑,东西分别是门屋和厅堂,南北都是厢房,中间围合成一个“口”字形天井。天井四周,布有连廊,将院中所有房间串成一个有机整体。天井里种有很多美丽的花花草草,比如桂花、月季、百合。四合院朱红色大门外,东边视野开阔,院子边沿种着松柏、泡桐、杉树等高大刚健的树,树下则会种植凤凰花、鸡冠花、美人蕉等柔弱娇美的花草,相映成趣。南边除了菜园、稻田,还有一个小小的池塘和水井。西面是一片碧绿的菜园,菜园后面是一座娟秀的小山。北边紧邻那座小山。
在布局和景观之外,四合院让我回忆最多的还是生活在那里的似水年华,我珍贵的童年时光,最亲爱的亲人们,尤其是我的爷爷。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一大家子生活在同姓聚族而居的老屋,几十户人家,虽说热闹,生活空间却是十分狭小,多有不便。老屋的那座房子,面积也不大,全家人生活在一起,显得拥挤不堪。我不太清楚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爷爷萌生离开世代聚居的老屋,重选一个新址,自己造一座四合院的想法。他坚毅而果断,为了给全家人提供一个相对幸福的生活,毅然选择挑起这副重担。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爷爷身上具有很多农民都不具备的开拓和担当精神,我常常想,若不是因为环境受限,机缘不合,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个十分成功的商人。
那个年代,造一座四合院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选址、打地基、挖土、制砖……这些前期准备工作就耗费了爷爷巨大心力。造屋那些年,爷爷经常会独自在未完成的新屋里过夜。那些清风如水的晚上,他带着一条狗,一个铺盖,一袋烟斗,望着漫天繁星,像一个设计师那样静静地思考接下来的计划与方案。
在他精心统筹下,造屋进展很快,南北厢房先完工,剩下东边门屋时,全家人已经陆续搬进新房。
生活环境渐渐改善,爷爷对于这座四合院所倾注的心思,却丝毫未减。我一直记得这样一个细节:一个夏夜,前半夜月华皎洁,后半夜却下起暴雨,爷爷从睡梦中惊醒过来,紧急喊起家里大人们,原本寂静的夜顿时被哗啦啦的暴雨声和喧嚣的喊叫声填满了。幼小的我躺在床上,听着大人们的脚步声和叫喊声,不知所措。第二天才知道,他们晚上为了抢搬那些白天晒在院子里的自制土砖,大家浑身湿透,爷爷更是忙碌了一夜,未曾合眼。
我的童年基本在这座四合院里度过,小时候总觉得这座四合院神圣而宏大。渐渐长大,四合院逐渐褪去了那层外在光环,回归到它原本质朴的模样。然而,四合院曾经给过我的那份亲切与温暖,时隔经年,未曾有过丝毫改变。
后来,父亲和叔叔们都在城里买房安家,再后来,我在城市里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我们都先后离开四合院。
前两年,家人为了更好地照顾爷爷奶奶,将他们接到县城。爷爷起初是万不肯离开四合院的,坚持了许久,最终拗不过儿女,才心有不甘地搬到县城。
四合院陈旧了,安静了,变得空荡荡了。
每年临近过年时候,家人常常会说不如今年都回四合院过吧,大家说着四合院的百般好处,不过心里都清楚地明白,这件事根本不现实:交通不方便,用水不方便,睡觉也不方便。就连我自己,也开始抱怨四合院各种不方便之处,留恋着城里所谓的先进生活方式。
唯独爷爷,依旧打心底深深眷恋着这座四合院。他总是幽幽地跟家人叹惜,老家那么多屋空着,不住,可惜!
每年夏天,他都会带着奶奶回四合院小住一段时间,春天时候回去摘茶叶,必定会顺便住上一阵子,秋天收绿豆什么的,也会住上一阵子,平时一有机会,比如说叔叔或者姑父有顺风车,他肯定会带着奶奶回去住上两天。
记得有一次,送爷爷奶奶回老家,看着他打扫落满灰尘的屋子时眼神里弥漫的那种愉悦而纯净的光芒,那一瞬间,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也在那一刻理解了他对这座四合院的浓烈情感。这座四合院是他投入巨大心力的作品,承载了他太多的情感与记忆,对于他来说,四合院远不只是一座建筑,它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段奋斗的历程,是对于美好的追求,也是对于生活的守望。?
12.第2段在文章结构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分)
13.文章第③至⑥段主要写了爷爷筹划、建造四合院的过程,其中哪件事属于详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14.请从语言表达角度对文中“爷爷起初是万不肯离开四合院的,坚持了许久,最终拗不过儿女,才心有不甘地搬到县城。”一句的表达效果进行评析。(4分)
15.四合院对爷爷和家中其他人来说,有着怎样不同的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严毅梅
①人类一直好奇:为何唯独我们这个物种才有语言?语言是如何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为此,从事现代生物学、当代语言学、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的科学家,研究了人类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最新的研究表明,气候可能影响了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②美国迈阿密大学的迦勒·埃弗雷特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某一地区的湿度可能对当地的话言造成影响。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大多出现在非洲和南亚的湿热地区,北美、亚马逊和新几内亚的潮湿地带以及中国以南的地区,比如越南语、缅甸语等:而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
③我们知道,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发声时,先吸入空气,然后将声带内收和拉紧,并控制呼吸,呼出的气流冲击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出声音:而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
④今日多数的欧洲语言被认为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印欧语。它最早是由气候干燥的黑海北部草原地带的先祖所使用的。因为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令声带干涩,缺乏弹性,所以较难发出声调复杂的话言。因此,埃弗雷特认为干燥的气候可能使住在该地区的人的语言声调平和。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因而声调多变的方言一般出现在气候潮湿的地区。比如粤语中共有9个声调,而北方人利习惯了普通话的4个声调。
⑤埃弗雷特认为,这意味着在漫长的岁月中,气候是影响语言形成和演化的要素之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因为控制声带的肌肉必须调整才能发出新的声调。 (选自《青少年科技博览》,有删改)
16.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何唯独人类这个物种才有语言。
B.声带是负责人类发声的器官。
C.气候可能影响语言的形成和演化。
D.刚开始学习一门新语言时难度较大。
17.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研究了3700多种语言,发现629种声调多变的语种。(列数字)
B.声调平和的语言如蒙古语、埃及语等,大都出现在在干燥或干旱的地区。(举例子)
C.声调是由声带振动时的长度、张力、质量和位置决定的。(下定义)
D.与干燥的气候相比,湿润的气候使人的声带更富有弹性,从而能够发出更多的声调。(作比较)
18.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②段中加点词“大多”表示对范围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B.第③段写人类发声的基本原理,与“语言的形成和演化受气候的影响”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C.第④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的“原始印欧语”。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关于语言形成和演化的科学研究成果。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阅读《湘行散记》回答问题。
19.下面有关《湘行散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湘行散记》记述了湘西弄船人一生都如火一样热情地在河流上求取生存的故事。由于水势湍急,激流、漩水、礁石众多,弄船人时常要冒着被水冲去的危险跳入水中,把船弄上滩。
B.《老伴》中介绍的主要人物是沈从文的少年伙伴傩右,一个成衣人的独生子。
C.《湘行散记》向读者展现了湘西这块偏远神秘的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生活状态,描绘了一幅具有湘西地域色彩的湘西人民性格的世态风情画。
D.《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中所写的“骂娘滩”,除了是父子弄船,都要互骂各种野话,才可以把船弄上滩口。
20.《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的题目原来叫“一个近视的朋友”,后来改为“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21.在《滕回生堂的今苷》结尾,作者为什么失去了照相的勇气和兴味?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20)参考答案
1.回头说,追述。2.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思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3.(1)“涨”字,用词准确,富有动态感。既写出巴山水注入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长的愁思。(2)“秋”字点明了作诗的时间是秋天的一个雨夜。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4. 三国 诸葛亮
5.(1)增长(2)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3)见闻广博(4)辅佐
6.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7.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
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9.(1)恰逢(2)办法
10.因为于成龙已经放出风声,第二天将在全城严加搜查。在这种情况下,这二人多次出入城门,本该事出有因,而他们出入城门却又不带行装,其实是欲盖弥彰。所以于成龙推断这两人应该就是铤而走险、急于转移赃物的盗贼。11.于成龙:破案如神(或:才智过人,机智果断)。盗贼:狡诈贪婪(或:利令智昏)。
【译文】中承于成龙巡视到高邮。恰好有一个富绅家即将嫁女儿,嫁妆非常多,夜里被盗贼穿墙打洞席卷一空。当地刺史束手无策。于成龙命令关闭各个城门,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派公差头目把守,严格搜查行人的物品。又出告示告知全城百姓各自回家,等候第二天仔细搜查,务必找到赃物。于成龙暗地里叮嘱公差头目:如果有人从城门出入两次的就把他抓起来。过了中午抓获了两个人,全身之外,并无其他随行物品。于成龙说:“他们是真正的盗喊。”这两个人不停地诡辩。于成龙命令脱掉两人的衣服搜查。发现外衣里面套着两身女装,都是富绅家嫁妆的衣物。原来盗贼们担心第二天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物品太多,难以携带,所以秘密地穿在身上,多次带出城去。
1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四合院的布局、景观的描述,引出下文对爷爷筹划并建造四合院的叙写。
13.(1)详写了突降暴雨的夏夜,爷爷率众抢搬土砖一事。(2)反映了爷爷对四合院所付出的心力之多,突出了爷爷勤劳爱家、勇于担当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对四合院的深深眷恋作铺垫。
14.“万不肯”“坚持”“拗”“心有不甘”,都在强调爷爷不愿离开四合院,几个词连用,增强了语言表达的力度,细腻地反映了爷爷对四合院的依恋、不舍之情。
15.对家中的其他人而言,四合院只是一处已然陈旧的住所。对爷爷而言,四合院不只是座建筑,它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段奋斗的历程,是对于美好的追求,也是对于生活的守望。
16.C 17.C 18.B
19.D(“即或是父子弄船,一面弄船一面得互骂各种野话,方可以把船弄上滩口”)
20.“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更好。因为“活到十八”、做候补“伟人”要依赖鼻子;“躲过生命中的一道道危险”也似乎要依赖鼻子。这位朋友的鼻子既代表着曾经承载的希望,也代表着他“捡回性命”的“护身符”。
21.曾经,滕回生堂所在的桥上有各种小铺子充满生气与活力,“我”曾在那儿学了不少东西,所学的比书本上的有趣多。但如今桥上物是人非,一片衰落破败,开的是十家烟馆三家烟具店。桥头的今昔情形对比,使“我”失去了照相的勇气和兴味。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20)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