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21)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2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31 20:5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21)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马致远的这首小令最能体现“思”字的一句是“ ”。(1分)
2.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2分)
3.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4.《论语》是 家经典著作。孔子名 ,字仲尼。(1分)
5.解释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2分) ①三省吾身 ②不亦说乎
6. 3.选出加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2分)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学而时习之
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哪句话?(2分)
8.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9.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分) (1)岁苦支备(? )?(2) 今旦大雪(? )
10.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2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11.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艰难年代的借书故事
? 甘克明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精神和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尤其在乡下,文化生活如同荒凉的沙漠,难得见到一缕绿意。那时,我们这群山里孩子,除了数月半年地盼望一场电影,最大的奢望就是希冀借到一本小说。借书,成了慰藉少年心灵的妙药;借书,成了维系纯真友情的纽带。借书到手的一刹那,犹如寂寞心湖投下一块欢乐的石子,荡起小孩过年般的幸福涟漪,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村有一位叫“大官” 的高中毕业的回乡青年,是全公社唯一会画“主席像”的知名人物。最令我羡慕嫉妒恨的是,他有一箱子宝贝——小人书! 然而,爱书如命的他,从不肯外借。当时,大官正与本村一个系白纱巾的三妹子谈恋爱。一天,他在女方闺室,两人房门虚掩,聊得入巷。只有八、九岁的我,很不识趣地推门而入,立即成为他们眼中的一泡“臭狗屎”。大官见无法支走我,他自己却面临被三妹子支走的危险,才不得不妥协。于是,我怀揣他的字条,屁颠屁颠地找他弟弟讨《小兵张嘎》去了。那时的我,真二!
借书,并非总是那么顺利。在“阶级斗争一抓就灵”的年月,人们最大的担忧,就是怕被扣上传播“封、资、修”流毒的大帽子,引火烧身。当时借书的情形,用地下党秘密接头传递情报来形容,也毫不夸张。
不知是越被禁锢的东西诱惑越大,还是书的魔力太大。我睁眼闭眼是书,日思夜梦是书。为了弄到书,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一天,大队小学的操场上,堆放着红卫兵地主、富农家抄来的“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各类旧书,当时称之为“大毒草”。其中有令我心尖颤动的中外名著!怎奈有民兵荷枪实弹的来回走动,守卫森严。若偷书被逮,难逃“炮打火烧”挨批斗的厄运。真恨不能变只小鸟,飞进去叼出一本书来!
傍晚开始点火烧书。这时,天黑人散,大伙儿回家吃晚饭。恼人的是,现场仍留下一个民兵盯在那儿。眼瞅着,火堆飞起漫天的红蝶儿,转瞬间就变成黑蝶儿无情坠落,如同烈火焚心!正当我决意飞蛾扑火,孤注一掷时,那个民兵突然钻进了茅房。天赐良机!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射入,迅疾将火堆旁一本火舌还没舔到的《苦菜花》救出,翻墙而逃。太过慌张,栽了个嘴啃泥,吐掉满口沙子,幸亏门牙还在。
班上一个同学,由于我们双方父母关系的原因,我不太答理他。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他有一本令我垂涎已久、作家曲波写的《林海雪源》!那时,由该书改编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在全国演得正火。馋得我搔耳抓腮,不瞒你说我连“偷”的念头都有过。书中年轻英俊的团参谋长少剑波,侦察英雄杨子荣,“万马军中一小丫”白茹……对我的吸引和震撼真的是太大、太强烈了!受小说的影响,后来我还写过一篇《九岭剿匪记》。今年8月上北京,专门去了一趟“少剑波” 的原型、已故作家曲波家,采访了他88岁的夫人、“白茹” 的原形刘波大妈(另文详述)。
正苦于拉不下“老脸”开口,而整个人却被《林海雪源》折磨的神魂颠倒寝食不安。一天上课,这本书竟神奇地出现在我书包里!顿时,我感动的内牛满面,为这位同学赴汤蹈火的心都有!当天放学回家,就迫不及待的把我那“束”火中救出的《苦菜花》献给了他。书为“媒”,我们成了一生一世的好兄弟,两家大人的关系也因我们的亲密往来得以修复。
共大毕业,回乡开拖拉机。工作虽累,对书的激情未减。那时,我和一位南昌下放的好友学诗兴趣正浓。突然在货主家发现一本《宋词三百首》!宋词的词牌美、形式美和诗意美,令我爱不释手,好说歹说才遂愿。于是,连夜挑灯磨墨,奋战几个通宵,用工整的毛笔字抄完全文,装订成书。????????????????
从军岁月,军营曾一度秘密传借着张扬《归来》(后改为《第二次握手》)的小说。科学家苏冠兰和丁洁琼他们之间感人的爱情故事,拨动着我们那个时代青春少年的心弦。非常时期这本小说被列为禁书,定了所谓四大罪状:“一、利用小说反党;二、吹捧臭老九;三、鼓吹科学救国;四、明明不准写爱情了,还非写不可。”作者张扬为此蒙受牢狱之灾,差点被判死刑。因为爱所以爱,我冒险抄下这本书,时称“手抄本”。如今30多年过去,我一直珍藏着。闭上眼睛,书中人物就会鲜活地出现在你面前冲你微笑。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的道理。常常,你会把买来的新书放进书橱,数月甚至数年都无暇光顾。而借书要还,你会快速浏览,因为匆匆,难免草草。如边读边抄,温故知新。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住进了你的书橱,也住进了你的心房。
幸福不仅是当时的享受,更是过后的回味。艰难年代,借一本书,就有一个难忘的故事。现在回忆起来,依然那么真切可触,令人神往!它不仅丰富了阅历,美丽了友情,书中正义战胜邪恶,光明驱散黑暗的给力故事,更是鼓舞和坚定了我做一名“一手拿枪一手握笔” 的人民警察的无悔追求,用自己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去维护社会的和谐安宁,去讴歌警察的壮丽人生!???
12.艰难的年代不一定都只剩下艰难的记忆,越是艰苦的环境往往却留下许多让人难以忘怀的记忆,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在文章回忆了哪些关于书的故事。(4分)
13.请从修辞角度对文中“借书到手的一刹那,犹如寂寞心湖投下一块欢乐的石子,荡起小孩过年般的幸福涟漪,能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这句话的表达效果进行赏析。(4分)。
14.作者有抄书的经历,并有“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抄书”的感慨,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感慨。(4分)
15.一句话能让人铭记在心,必定是能够引起人们通感。“幸福不是当时的享受,而是过后的回味。”请说说这句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①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白金汉宫等王室房产内将禁用抛弃式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切。 ②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洋,随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能够存在数百年时间。 ③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人类都发现了它的踪迹。根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其成品就是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塑料微珠在运输过程中泄露进入环境;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圾进入自然环境后,经光照、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形成的微塑料。 ④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处于相同的尺寸范围,而且表面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它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危害。例如,无法被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会使生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中吸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水平生物体内富集。
⑤微塑料还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它生物残骸等自然基质,它的性质更加稳定,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包含的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⑥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有人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处理、分类、利用等。如果主要靠公益,没有政府资金支持,推广就很困难。 ⑦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和微塑料问题,一方面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完善与塑料污染管控相关的法律,建立良好的废弃塑料回收循环利用机制;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改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消费习惯,减少废弃塑料垃圾的产生。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塑料袋、塑料吸管、塑料餐具等的使用,尽量使用耐用品;减少对塑料瓶装饮用水的消费,外出携带水杯;对被过度包装的产品说“不”,提倡简约的生活方式;在购置美妆、个人护理类用品时,阅读产品成分标签,不购买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等。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 【链接】科学家已经在许多视频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胎贝中含有1.8个微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有危害要考虑剂量。东海每立方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日报》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16.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 17.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的困难。 B.选文第2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用后的新课题。 18.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3分)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包装袋碎片等物。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小船上第二段时,河流已随山势曲折,再不能张帆取风,我担心到这小小船只的安全问题,就向掌舵水手提议,增加一个临时纤手,钱由我出。得到了他的同意,一个老头子,牙齿已脱,白须满腮,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光着手脚蹲在河边那个大青石上讲生意来了。两方面都大声嚷着而且辱骂着,一个要一千,一个却只出九百,相差那一百钱合银洋约一分一厘。那方面既坚持非一千文不出卖这点气力,这一方面却以为小船根本不必多出这笔钱给一个老头子。我即或答应了不拘多少钱统由我出,船上三个水手,一面与那老头子对骂,一面把船开到急流里去了。但小船已开出后,老头子方不再坚持那一分钱,却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自动把背后纤板上的短绳,缚定了小船的竹缆,躬着腰向前走去了。待到小船业已完全上滩后,那老头就赶到船边来取钱,互相又是一阵辱骂。得了钱,坐在水边大石上一五一十数着。我问他有多少年纪,他说七十七。那样子,简直是一个托尔斯泰!眉毛那么长,鼻子那么大,胡子那么多,一切都同画像上的托尔斯泰相去不远看他那数钱神气,人快到八十了,对于生存还那么努力执着,这人给我的印象真太深了。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
19.选文出自《 》,作者是 。(1分)
20.在作者看来,在第二个长滩上碰到的老纤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具体阐述。(2分)
21.结合全文,怎样理解文中第五段“但这个人在他们弄船人看来,一个又老又狡猾的东西罢了”这句话?(2分)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七上(21)参考答案
1.断肠人在天涯
2.枯藤、老树、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3.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借助于枯藤、老树、昏鸦等具有明显深秋色彩的意象,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4.①儒②丘
5.①多次②同悦,愉快
6.D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就要常常去复习,这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们要做一个爱学习的人。9. (1)每年(2) 早晨 10.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11.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 【译文】齐王一天上早朝,环顾对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城。从东海筑起,连通即墨,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山,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即可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觊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在让老百姓去修筑大城,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早朝。看见路旁有一个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望着天哀嚎。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衬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减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这件事正像今天所说的筑大城,等到大城筑完,百姓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
12.从村里“大官”手里借来小人书《小兵张嘎》的故事;从烧书的火堆里冒险抢出《苦莱花》的故事;从本来关系不好的同学手中借来《林海雪原》的故事;从货主家借来《宋词三百首》的故事;在军营中手抄《归来》的故事。(写出四点即可)
13.此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石子投入湖中溅起涟漪,比喻“我”心中的快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得到书的快乐心情。
14.你会把买来的新书放进书橱,数月甚至数年都无暇光顾。而借书要还,你会快速浏览,因为匆匆,难免草草。如边读边抄,温故知新,那么,这本书就不仅住进了你的书橱,也住进了你的心房。
15.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带给我们幸福的是那些值得人们回味的事情,回味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的存在。(意思对即可)
16.A 17.C 18.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型塑料使其具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19.湘行散记 沈从文
20.①体格健壮,生命力旺盛。他年近八十“却如古罗马战士那么健壮”;在干冷的天气里光着脚谈生意;“见小船已开出后”,“赶忙从大石上一跃而下②对于生存努力而执着。他冒着寒冷同掌舵水手讨价还价,希望多挣钱;在讨价还价无望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要求,自动拉纤;数钱时神气活现。
21.这句话既写出了弄船人因生活境遇之悲惨,已经对生活的苦难习以为常,并不觉得年近八十的老人这样卖命地拉活有什么不合常理,甚至连自身的意外死亡也被视作平常之事,也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悲苦生活状态的深切同情和对他们漠视生命意义的委婉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