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16)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1分)
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水经注》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的注释,是我国古代 名著。
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
C.春冬之时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 以刀劈狼首
6.根据《三峡》文章的具体内容,你能大致估算出文中的船速吗?请写出计算方法。(2分)
7.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3分)
8.请自拟一副对联,表达你对本文的理解或感悟。(每联不少于5字)(2分)上联: ;下联: 。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王国维《人间词话》)
9. 请用“/”为文中划线语句断句。(1分)
有 我 之 境 以 我 观 物 故 物 皆 着 我 之 色 彩。
10.填空(2分)
本段文字,首先提出观点: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然后列举相关诗句进行举例论证 ,再然后具体论述什么是有我之境,什么是无我之境,最后再点明古人写词时写有我之境较多,而写出无我之境则需要豪杰之士能自树立。
11.根据上文的观点,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属于哪一种诗境?(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消逝的春游
简默
看着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我在想:我们的孩子还有春游吗?
回想自己的童年时光,春游占据了最美的部分。记得三年级时我们换班主任了,她是我们的第二任班主任。她高高的个子,略胖的体形,饱满的脸庞,浓密的自来卷,戴着副白塑料框眼镜,笑起来双眼微眯。她爱穿那种带小翻领的灰色制服,有时把的确良衬衣的白领子翻到制服外头,这越发显得她端庄大方。
当时,我们谁都没意识到她当班主任,会将我们的童年快乐地引向了自然。
春回高原。山山水水重新眉清目秀起来。她宣布明天带我们去春游。就像一块生石灰投入水中,全班沸腾了,欢呼雀跃。此前我们从未有过由老师带领春游的经历。
说去就去,第二天我们不再上课,步履轻快地走在了春游路上。时令已近清明,太阳难得地露出绯红的笑脸,杨柳枝头和草尖流光溢彩。我们每一个人都背着小书包,里面是一只铝饭盒,盛着馒头、米粉、鸡蛋、炒饭、面条等吃食。我们大都在十岁上下,浑身仿佛蓄着无穷无尽的精力,甩开手臂抬起腿脚一路走着,没有人喊累,也没有人叫苦。我们排队穿过蜿蜒的田埂,脚下是绿茸茸的稻苗,身边是金晃晃的油菜花,不远处在村庄的周围,盛开着粉面红腮的桃花,繁茂雪白的李花,蜜蜂和蝴蝶醉醺醺地飞舞在花丛中。一阵风撒腿跑过,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汹涌如洪水扑上我们的腰,迷了我们的眼。
开始爬山了,我们的队形乱了,漫山遍野都是红艳艳的映山红,喇叭形的花朵像小小的灯盏,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快乐溢出了我们小小的心。我们尖叫着,一起奋力翻过山,跑向一片空旷茂盛的草地,席地坐下边休息边吃带来的食物,欢笑声连成一片。我脱掉鞋袜,赤脚踩在青青草地上,柔若无骨的青草托举着我,探出无数细嫩的舌头舔舐着我,一种痒酥酥的微妙感觉,如微弱电流穿过脚底,瞬间传遍全身,我感觉疲惫一扫精光,浑身轻松,就势躺下一连打了几个滚,草离我更近了,就在我的鼻子和嘴边,我嗅到了它清新湿润的气息,开心极了。同学们围坐一圈,丢手绢的游戏伴随着整齐的拍巴掌声,还有《丢手绢》的儿歌,响彻萦绕在山谷中,男同学女同学站起来,大方地或害羞地表演节目,稚嫩纯净的歌声追撵着画眉鸟飞向高高的树顶和山巅。
回家路上,正是黄昏,夕阳慢腾腾地重新落入西山的熔炉,溅开一天红彤彤的火烧云,碧绿和金黄交织的田野、黑瓦覆顶的房屋,一股脑地都被“烧”着了,空气中弥漫着草香和花香,我想起了被我们撇在身后的映山红,它多么像眼前的火烧云啊!
晚上我开始做梦,耳边继续萦绕起那首《丢手绢》,丢了的手绢一次次地飘扬在我的梦境中,像雨后撑起小伞的蘑菇,我一次次地站起来唱歌,而我天生是一个五音不全的孩子,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我第一次没怯场,也没难为情,扯开嗓子大声歌唱,我想唱就唱,哪管它好听不好听。
正是这次春游,叫我第一次认识了桑树、刺梨、糖罐子、地葡萄、蕨菜、山茶树、金银花、紫云英,还有开细碎白花的荠菜、从头到脚散发着特殊气味的折耳根;第一次尝了映山红,它淡淡的甜味留在我的舌尖,许多天都飘散不去。
若干年后,我才知道这叫踏青。我赤了双脚踩上青草,在它的怀抱中打滚,这是一个孩子天性的自然流露和快乐释放。
可是,再看看眼前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我想:孩子还有春游吗? (有删改)
??1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论语》中师生春游的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师生春游的经历。(4分)
13.第一次春游过后,“晚上我开始做梦,耳边继续萦绕起那首《丢手绢》,丢了的手绢一次次地飘扬在我的梦境中”,你怎样理解作者这样写的深意?(4分)
14.请从修辞角度对文中“漫山遍野都是红艳艳的映山红,喇叭形的花朵像小小的灯盏点亮了我们的眼睛,快乐溢出了我们小小的心”这句话进行赏析。(4分)
15.现代文明让人类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很多美好行将消逝。阅读本文,不免感慨:消逝的岂止是春游!结尾作者感慨:“可是,再看看眼前的正在成长的孩子们,我想:孩子还有春游吗?”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
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原因如下:
②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
16.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3分)
17.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18.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作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经过彝族区回到云南,向西杀出一条路来到西藏边境的丽江,迂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
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19.选段记述的是《红星照耀中国》中的 事件。(1分)
20.简要概括泸定桥附近的自然环境特点,这一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21.作者是如何展现夺桥战士的英勇的?(2分)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16)参考答案
1.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意近即可)
2.象征手法,(1分)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3.C?(2分)
4.水经 地理
5.B(飞奔的马;A.在/如果;C.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此、这/用)
6.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示半天,12个小时,距离是1千2百里=600km,所以速度是50km/h。
7.示例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②: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观点1分,理由2分。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8.三峡峡长景美;四季平安吉祥;春暖树荣山青;秋爽果香云淡。(宽对即可)
9.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10.诗文创作、论证方法。
11.这两句诗属于有我之境因为这句诗的意思是诗人因忧国伤时,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这与“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论述是一致的。
【译文】(诗文创作)有有我的境界,有无我的境界。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是有我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是无我的境界。有我的境界,从我的眼光来观察事物,所以事物都带上了我的感彩;无我的境界,从事物本身来观察事物,所以分不清什么是我,什么是事物。古代人作词,摹写有我的境界的占多数,但是并不是不能够摹写无我的境界,这在于具有极高修养能够自我培养而已。
12.三年级时老师第一次带领我们春游, 玩丢手绢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13.围绕“第一次春游,亲近自然,丢手绢时,五不全的作者不害羞,没怯场,更没有难为情,而是说唱就唱,大胆自信,勇敢快乐,这些都是春游带给作者的记忆。梦中的手绢,承载着这份童
年的记忆,是对童年时光的向往与留恋”回答即可。
14.运用比喻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映山红的花彩形状,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突出春游的美好记忆。
15.内容上,消逝了亲近自然的过程,消逝了自由快乐的童年,消逝了精神享受的美好,是对现在孩子没有这样的经历的惋惜无奈。结构上,与开篇语句照应,升华主旨,深化主题,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16. 第一,土地制约;第二,能源制约;第三,环境制约。
17. 打比方 把摆在城市街道两侧的车比作长龙,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汽车之多,占地面积之广,使说明对象形象可感。
18. 不能删除,“ 超过”表范围,说明美国的汽车普及率高于50%,去掉表示确数,与原意不符, “ 超过”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9.红军飞夺泸定桥
20.道路曲折、山高谷深、落差大、道路泥泞不堪,易守难攻。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为后文飞夺泸定桥的难度大做铺垫,侧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
21.正面描写,通过动作、语言等展示红军的英勇和渡桥后的欢呼;侧面描写,通过守军的反应展示红军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