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25)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2.试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中“惊”字的妙处。(2分)
?????????????????????????????????????????????????????????????????????????????????
3.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分析一下这首词。(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郦道元是北魏著名的 家、 家,著有《水经注》。 (1分)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夏水襄陵( ) (2)沿溯阻绝( )
(3)哀转久绝( ) (4)不以疾也( )
6.三峡“水”在不同季节有什么特点? (2分)
7.本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谈谈作者借《三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在古诗词写秋季的景物时,往往写猿这种动物,想一想作者在文中写了“高猿长啸”的目的是什么?(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宋濂,字景濂。性诚谨,官内延久,未尝讦①人过。(帝)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②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于是帝廷誉之曰:“朕闻太上为圣,其次为贤,其次为君子。宋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尝有一言之伪,诮③一人之短,始终无二,非止君子,抑可谓贤矣。”
(濂)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高丽、安南、日本至出兼金购文集。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不以姓氏。?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讦(jié):攻击。②恶:同“勿”。③诮(qiào):讥讽。
9.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间召问群臣臧否 (2)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10.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的三件事。(2分)
11.你从宋濂身上,学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人生最美的书写
李娟
(1)初夏,故乡小院里的合欢树花满枝桠,仿佛落满了天上的云霞。树下,一张小桌上铺好笔墨纸砚,六岁的我,正襟危坐,一只小手慎重地握着毛笔,父亲站在我身后,用温暖有力的大手握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画,一撇一捺。我凝神屏息,一丝不苟,仿佛在书写自己一生的命运。父亲教我写的字是:人、一、大、小……
(2)一阵晚风吹起,小伞般的花儿落在书桌上,落在我的小辫上。我一抬头,就看见儒雅的父亲戴着一副眼镜,温和的笑容看着我,看我认真习字的模样,注视着他瘦小的女儿一天天地成长。
(3)那一年,我在父亲的陪伴下开始练习书法,临帖柳公权《玄秘塔碑》。父亲说,书法家柳公权有一句名言:“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练习书法,记住几句话:“习字如做人,不得慌张,不得潦草,更不能肆意涂抹;习字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和静气,习字的人就像一个练武之人,比的是内力。书写时气息不能断,提笔就要一气呵成,落笔无悔。”
(4)如今回想父亲的话,那些话不仅是在解读书法,更像是在解读人生。
(5)年幼时,父亲常带我去的地方,不是热闹的公园,而是西安碑林。因为当时他在西安南郊上班,离碑林不远,而我正在学习书法,父亲想让我从小就能沐浴在古老文化的芬芳里。
(6)那些风轻云淡的日子,父亲牵我的手漫步在古木参天、庄严肃穆的千年庭院里。我们悄然走在石碑之间,用心阅读着一块块虎踞龙盘的石碑,就像阅读一本本厚重沧桑的历史大书。父亲指着一块石碑说,这是你练习的唐代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父亲说,柳体端庄挺拔,沉稳端然,风骨俊秀,古人说:“颜筋柳骨”就是这个道理。在另一块石碑前,父亲站立良久,碑文我看不懂,这是谁写的呢?我问他,父亲说,这是于右任先生的草书。古人说,草书如名将,于先生的草书洒脱豪迈,雄健奇伟,如同驰骋沙场的大将。他是我们陕西人,四九年去了台湾,可惜他八十岁病故异乡,再也没能回到他魂牵梦绕的八百里秦川。于先生去世前写过一首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父亲的声音在春风里有些嘶哑,我幼小的心灵被于先生的乡愁深深打动了。?
(7)父亲说,汉字之美都在书法里。楷书如文人,秀逸端正,别有风骨。如今,我慢慢才理解父亲的话,楷书是穿着一袭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端正从容,疏朗俊逸。收敛了青年时的气焰与锋芒,内敛含蓄,风骨清奇。方方正正的汉字,庭院深深深几许,它充满了汉语的玄妙和美感。它不枝不蔓,中规中矩。只有懂得规矩和节制的人,才有完美的人生。
(8)年岁渐长,才觉得书法里最难写的字,莫过于笔画简单的“人”字。每个人的漫漫人生,最难做的也是“人”啊!书法里除了“人”字难写,还有就是“一”字。人要能做到坚守自己,不偏不倚,表里如一,不忘一颗初心,该有多么难得。
(9)书法是什么?是以竹和兰的身姿,书写尘世的情意。一字一乾坤里,皆是人间的贞静和端然。
(10)小时候习字的经历,在我成年之后渐渐显现出来,传统文化的熏陶,滋养了我日后的写作。冥冥之中,仿佛一切都是父亲安排好的。多年后,我用父亲握着的手写作,给各大报刊写稿。不知不觉,我成了终身写字的女子,从懵懂的童年到人生的中年。我渐渐明白,在浮躁的尘世间,只有沉稳静气的人,文字才能做到简洁不芜,端正开阔,坚韧洁净。
(11)对于如今的我,任何一种书写,都是一种修行。?
(12)前些天,整理家中的书柜,忽然看见父亲的书法,写在包着书衣的书上,一本是巴金的《家》,另一本是梁思成著《中国建筑史》,我抚摸着父亲苍劲俊逸的字迹,泪水潸然。父亲,光阴走了,您也走了,只有您留下的书法还在。
(13)父亲,我用您留给我的笔墨纸砚,教我的孩子学写书法,教会他第一个字是“人”字。因为,是您握着我的手,教给我人生的第一个字。也是您,教我一生好好做人。一代代中国人,就是依靠这样的书写,传承汉字之美和人间真情。
(14)您离开我一年多了,我常常回想起您教我习字的时光,心里竟没有多少孤苦和悲伤。父亲,每当我提笔书写的时候,仿佛您就站在我身边,慈爱的目光一直看着我,鼓励我,督促我,令我不敢懈怠。那些生命之初最美的书写,珍藏在记忆里,温暖漫漫人生。
12.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我”与父亲相处的几个场景。(4分)
1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楷书是穿着一袭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端正从容,疏朗俊逸,收敛了青年时的气焰与锋芒,内敛含蓄,风骨清奇。
14.这篇文章情感深挚动人,语言优美凝练。请认真阅读全文,概述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5.本文中作者的父亲教她书法以及做人的道理,让她终身受益。那么,你的父亲教给你的哪些东西令你受益无穷?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古桥:沧桑时光里那道弧线
贾伟超
①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而有水之处,必有桥的身影相伴。江南水乡的桥,温婉身姿如同宣纸之上的写意勾勒;山林溪流的桥,古朴简约仿佛天地之间的清音雅乐;险峻峡谷的桥,飞龙走蛇就像泼墨时的豪情挥洒。
②中国古代已经具备了各种桥式,包括梁、拱、索、浮。那时的桥梁建设者们科学地利用竹、藤、木、石和人工冶炼的铸铁或锻铁等,发挥材料的特长,根据丰富的成败经验,因时、因地制宜地衍变出多姿多彩的桥梁。
③值得世人称道的古代桥型,除了以赵州桥为代表的敞肩式石拱桥外,还有以北宋东京汴梁虹桥为代表的桥型。这是一种斜撑悬臂梁桥的变种,可惜这个桥型至今没有一个权威科学的定义,只有一个很文学的名字——“虹桥”。现在甘肃、浙江等地还有类似桥梁遗存。不过,这种木结构桥梁比石拱桥更脆弱,汴梁虹桥即使不毁于黄河泛滥,也会因为木材腐朽而踪影全无。
④今天能留存下来的古桥,经历了千百年考验,在这极少部分的遗存中,多数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和修补,这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古代桥梁已是凤毛麟角。侗乡风雨桥,流行于湘鄂黔桂等地,是桥梁艺术中的独特风景。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的风雨桥居多,这种风雨桥于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少的有三层,多的达五层。桥身庄重巍峨,如巨龙卧江,气吞山河,十分壮观。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长椅,可供人们憩息,既是行人过往歇脚之处,也是迎宾场所。各地的风雨桥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建桥时,不用铁钉,只在柱子上凿出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一丝不差。坐在风雨桥的长椅上,看流水蜿蜒,田园耕作,别有一番情趣。
⑤桥梁的跨越特性,要求桥梁自身要有轻捷的结构。在工业革命之前,桥梁无法摆脱建筑材料的厚重,只能在结构上努力减轻和调整。随着对桥梁跨越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桥梁的坚实耐用和减轻自重成为一对矛盾。古代桥梁多以木、石为料,为了解决石材的自重问题,发明了“拱”,使得建筑大跨径石桥成为可能。但是,拱桥的大跨径是以牺牲其整体性为代价的,整体性的减弱势必降低桥梁的稳定性和坚固程度。在河水的长年冲刷下,所有的桥台都会发生位移、塌陷,理论上讲,所有石拱桥都不会长久,更不用说地震、洪水对桥梁的毁灭性破坏。
⑥有“旷世佳构”之称的赵州桥,能屹立至今,一方面有其设计水准高、建造质量好的原因,另一方面,它免遭自然灾害破坏的偶然性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许多建筑质量同样优秀的桥梁,因为没有赵州桥那样幸运而灰飞烟灭。兴盛于唐宋时期江南的薄墩联拱桥也是由于同样原因现存很少,现在能看到的大部分是在明清时期甚至更近的时间内作过重大修整的,有的则是“仿其旧制”重建的新桥。
⑦除了自然客观环境的原因,桥梁被毁坏的另一个原因是战争,古今中外皆然,毋庸赘述。较近的例子就有茅以升先生为了抗日,亲手炸毁自己的杰作——钱塘江大桥。
⑧桥梁保护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桥梁结构的特殊性、功能性,导致桥梁总是以相对脆弱的自身,直面相对危险的自然环境。而桥的意义,则在历史文化的进程中不断被丰富着。提到桥,不再是简单的过河工具,它成了“连接”的代名词,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通道,是国与国之间交往的象征。
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从古到今,桥与人们的生活是如此密不可分。“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在文人雅士的笔下,桥的意象激发了穿越时空的想象。桥里有数不清的故事与记忆,一座桥,能帮你读懂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内涵。古桥之美,不仅在其功能和造型,也因其在长久的生活中,早已演化成中华文化图谱中最美的一道弧线。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6.文章介绍了古桥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17.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江南水乡的桥,温婉身姿如同宣纸之上的写意勾勒;山林溪流的桥,古朴简约仿佛天地之间的清音雅乐;险峻峡谷的桥,飞龙走蛇就像泼墨时的豪情挥洒。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值得世人称道的古代桥型,除了以北宋东京汴梁虹桥为代表的敞肩式石拱桥外,还有以赵州桥为代表的桥型。
B.虹桥现在在甘肃、浙江等地还有桥梁遗存。不过,这种木结构桥梁比石拱桥更脆弱,汴梁虹桥即使不毁于黄河泛滥,也会因为木材腐朽而踪影全无。
C.赵州桥能幸运地屹立至今,其设计水准高、建造质量好是最主要的因素,也与它侥幸远离自然灾害的破坏有重要关系。
D.桥不仅是一种建筑,是交流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承载着记忆,与人的生活密不可分。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本学期名著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你所在的班级将要对本学期的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长征》《寂静的春天》《飞向太空港》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请从这三部作品中选择一部,完成你个人展示的系列任务:
19.呈现你选择的作品及该作品的基本信息。(1分)
我选择的作品是:《 》作者: 作者的朝代或国籍:
20.根据你选择的作品的具体特点,确定你的研究专题,并简要说明你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须两个步骤)(2分)
【示例】儒勒·凡尔纳《海底两万里》
研究专题:科幻小说的特点
研究计划:(1)根据小说提供的信息,绘制鹦鹉螺号潜水艇的简易图;(2)查找资料,比较分析鹦鹉螺号潜水艇和今天的潜水艇的异同。
我确立的研究专题:
研究计划:① ;
② 。
21.基于你对自己所选作品特点的把握,就这一类作品的阅读,向同学提出你的建议。(至少两条)(2分)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上(25)参考答案
1. C
2.?“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3.?《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宜人,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令人流连忘返。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4.地理学 散文
5.(5)漫上。(6)逆流而上。(9)婉转。(10)快。
6.夏季:水涨流急,交通阻断。春、冬:水素潭清,风景秀丽。秋季:水祜气寒,猿鸣凄凉。
7.作者由三峡的地貌,写到四季的景色,为我们展现了三峡气象万千的壮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雄奇壮丽的河山的赞美。
8.借猿啸渲染秋季三峡萧瑟悲凉的气氛,突出三峡山高、岭连、峡窄的地貌特征,通过写秋季的肃穆凄凉,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1)好坏,善恶(2)没有
10.(1)如实向皇帝报告有关自己的情况(2)只向皇帝汇报品行好的大臣的情况,不汇报品行不好的大臣的情况。(3)向皇帝进谏,不要治主事茹太素的罪。(意思对即可)
11.提示:从“以诚待人,多看他人优点,不诽谤他人,仗义执言”等角度回答即可。
【译文】宋濂,字景濂。性情诚恳谨慎, 长期在宫中为官, 却从不攻击他人过失。太祖闲时召宋濂询问群臣的善恶优劣,宋濂只是列举表现优良的大臣, 并说:“ 善良的人与我交朋友, 我了解他们, 而对那些不善之人, 我不了解他们!”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大怒, 以此询问廷臣的看法。有的指着茹太素的上书说:“ 这是不敬, 是诽谤,是违法。”太祖问宋濂,宋濂回答“: 茹太素是尽忠于陛下的, 陛下现在刚敞开言路, 怎么能给他定以大罪呢?”不久, 太祖翻阅茹太素的上书, 觉得有不少可取之处, 于是便将廷臣全部召来责问, 并直呼宋濂的字说道:“ 如果没有景濂, 我几乎就要错误地加罪于进言的人了。”于是太祖又当场称赞宋濂说“: 我听说最上等的是圣人, 其次是贤人, 再次为君子。宋景濂为朕效力十九年, 从未说过一句假话, 也从未讥讽别人的短处, 始终如一, 他岂只是君子, 还真可以说是贤人了。” 宋濂屡次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士大夫登门索要诗文者, 接踵而至。甚至外国前来进贡的使者都知道宋濂的名声, 多次问起宋先生日常起居及身体安康否。高丽、安南、日本甚至出双倍价收购宋濂文集。四方学者都称宋濂为“ 太史公”, 而不称其姓氏。
12(1)六岁时,父亲手把手教“我”习字;(2)临帖《玄秘塔碑》时,教“我”习字和做人的道理;(3)带“我”游西安碑林.
13.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楷书秀逸端正的特点,从而把“书法”和“人生”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14.对书法的热爱之情;对父亲的怀念、感激之情。
15.符合要求即可。
16.古桥各种各样的桥型桥式;古代桥梁的结构;古桥被毁坏的两个原因;古桥的文化内涵。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不同环境中的桥比作不同的事物,写出中国古桥婀娜多姿、形式多样的特点;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层层铺排,增强了语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8.D 【解析】A项中的内容可定位到第③段第一句,选项的表述与原文刚好相反,因此A项错误。B项中的内容可定位在文中第③段,原文是“现在甘肃、浙江等地还有类似桥梁遗存”,少了“类似”这个词,说明不严谨准确,与事实不符,因此B项错误。C项中的内容可在第⑥段中找到相关语句,“能屹立至今,一方面有其设计水准高、建造质量好的原因,另一方面,它免遭自然灾害破坏的偶然性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见,免遭自然灾害破坏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与原文不符,因此C项错误。D项中的内容可在文中第⑧⑨段中找到,是对桥文化内涵的一种总结概括,与原文说明内容相符,因此D项正确。
19.示例:我选《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美国
20.示例:领袖人物和红军将领的革命之路①整理他们参加革命的原因;②梳理他们参加革命后的经历。
21.示例:①利用序言、目录、跋以及主要章节,获得内容的初步印象;②把握书中叙述的主要事实,弄明白作者如此写作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