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下(13)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 与“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在表现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 )(1分)
A.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编者选用“曲”而不用“竹”,你认为这两个词在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
3.请概括说说本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北冥有鱼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庄子,名周,字子休, 时期宋国蒙人。 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北冥有鱼( ) (2)其名为鲲( )
(3)其名为鹏( ) (4)怒而飞( )
6.在“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者,天池也”一句中,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鲲鹏这一形象的? (2分)
7.本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高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读过本文后,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物?它的形象如何? (2分)
8.本文一再阐述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作者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作者使用哪种写作手法体现鹏的巨大?体现了作品怎样的写作特色? (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②治:处理。③废:放下。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1分)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母尝谓曰( ) (2)死狱也( )
(3)我求其生( ) (4)其平居教他子弟( )
11.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的启示。(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 一茬一茬的月光???
佛刘
从姑姑家出来,天色已经完全黑下来。姑姑送到大门口说,这么黑的路,要小心。父亲说,姐,你回去吧,有月光呢。我抬头看看月亮,虽然还在东边斜斜地挂着,可是已经有浅亮的光线了,它笼罩在村落的上空,有一些朦胧。 上了路,自行车在坑坑洼洼的乡路上颠簸。好几年没在这样的路上骑车了,技术不免有些生疏。父亲大概也感觉到了,说,我们下来走一会吧。我说不用。父亲坐在后车座上,两只手紧紧地抱了我的后腰。我感到了父亲两手的温度,长这么大,父亲还是第一次在自行车上抱了我的后腰。原来他都是双手握了后车架的,而现在,他亲呢的动作让我的心里涌起了一阵阵的热浪。 父亲的呼吸就在耳旁响着,我能感觉出他呼吸的温热。不知道为什么,离家愈久,我对父亲的一切就愈敏感,深夜里,哪怕他一声轻轻地咳嗽,我也能够醒来,然后再在他轻轻的呼吸中睡去。父子连心,有时候我真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月亮已经慢慢地爬了上来,广阔无垠的田野沐浴在它的华光里,显得宁静而温柔。 我说,姑姑应该不会有问题吧。 不好说啊,毕竟八十岁的人了。父亲的口气含了极大的担忧。你爷爷就是在八十岁上去的。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刚刚十岁,我亲眼目睹了爷爷去世的整个过程。爷爷的死很突然,说是一口痰卡在喉咙里就咽了气。大家都说爷爷是有福之人,才会在没有多少痛苦的情况下走的。爷爷走地匆忙而没有预感,让我们的痛苦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姑姑也八十岁了,好像只是一眨眼,一代人就这么简单的过去了。每次我从城里回家,父亲总要我去看一次姑姑,父亲常说姑姑是他们姐弟的旗帜,父母都不在了,姐姐就是唯一的依靠。 其实父亲也已经不小了,过了年他就该往七十上数了,不过他自己不服老,每次我让他注意身体的时候,他就拍拍胸脯说自己壮着呢。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他的壮已是昨日黄花了。 这次来看姑姑,也是父亲的意思,本来我明天就要返城了,父亲说,还是再去看看吧,你常年不在家,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见面呢。父亲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没想到,姑姑正患着重感冒,无论是见面还是告别,都有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借着月光,我小心翼翼地蹬着自行车,乡村的路不好走,这是我很早以前就一直领教过的,只是现在带着父亲,我愈担心那一次次的颠簸。父亲的手紧紧地抱着我的腰,从开始上车就一直没有松开。 从记事起,我和父亲之间就很少有亲昵的动作了,比如别的孩子在父亲的怀里撒娇,我就从来没有过。父亲对我们子女自始至终是不苟言笑的,即便是那年我考上大学,他也只是把双手举起来做了一个向下的动作,我希望的拥抱一直都没有出现。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父爱是微小的。他省吃俭用供我们兄弟上学,从来就没有说过一次累。大冬天的,别人都窝在家里打麻将,而他却到处给人家帮工,手上常常布满了冻疮。那年他去送我上大学,一路上吃得都是自带的馒头就白开水,却给我买了很多的面包和饼干。我知道父亲的爱一直是默默的,如果不是这样的夜路,也许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 月亮已经升起来了,银白的光辉洒在路两边的黑绿的庄稼上,一层一层的,错落的感觉就像事先划好了的。看着那些月光,我忽然有了想和父亲说话的冲动。 没想到姑姑都快八十岁了,我以为她还年轻呢。我说。 怎么会呢,我都快七十了,你姑姑比我大十岁。父亲应答。 我还老记着爷爷和奶奶活着的时候,姑姑的样子,那时候她梳着两条大辫子,一到星期六就回娘家来,我就喜欢揪她的辫子玩。 那时候你多调皮啊,父亲笑了笑,没少让我打你的屁股。 我也笑了笑,虽然我看不见父亲的表情,但我知道黑暗中父亲肯定绽开了笑脸。 我还以为自己刚刚二十呢。 呵呵,还二十呢?虎子都八岁了,你说说你多大。 我看看路两边一茬一茬的月光,昨天的月光是这样的,今天的月光也没有变,而我们却全变了。 自行车发出轻轻的声响,我和父亲的暗影在路面上轻轻地滑行。乡村的路上安静极了,如果不是这样的坑洼,我宁愿一辈子这样骑下去。 你要是累了,我们就下来走走。父亲用手示意了一下我的腰。 我说不累。又说,要是在城里就好了,有出租车。 出租车哪有这样好,你闻闻,这空气多新鲜。 我使劲地呼吸,潮湿的空气里似乎有月光的味道。 这就是父亲的固执之处,我曾经很多次的要他去城里居住,他都拒绝了,他说还是乡下好,大家都住在一块,想谁了就可以去看看,到了城里就和大家远了,看不见,心里想。 我不理解父亲,正如他不理解我们一样。他不愿意离开乡村,其实是不愿意离开土里的父母和都已暮年的姐弟们。 姑姑八十了,他七十了,就连他们最小的兄弟也已经六十三了。有一次我看小叔保留的家谱,第一排是他们的曾祖,我们这一辈排在第五行,在我们下面的一排,最大的都要成家了。看着那样的排列,仿佛就是一茬一茬的庄稼。几行简单的排列,却是用时光堆积起来的。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排又一排新的庄稼,而那时的父亲呢,姑姑呢? 每次回家,我都有一种感觉,仿佛有什么在对我召唤,那是父亲的,还有父亲的父亲的...... 路已经短了,可以看见村口星星点点的灯光了。父亲紧紧地抱了我的后腰,月光中,他忽然轻轻地叹了口气。他的气息拂过我的脖颈,竟让我感到了一片冰凉。 月光也是冰凉的啊,它穿越时空,一层一层的落在尘埃之上,落在父亲和我的身上,落在我身后的路上。
12.父亲由原来的握后车架而变成抱“我”的腰,我”能够感受到父亲两手的温度、呼吸的温热,这一切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13.既然是“要是在城里就好了,有出租车”,应该样理解作者所说的“我宁愿一辈子这样骑下去”?(4分)
14.“我不理解父亲,正如他不理解我们一样”,这话颇似哲理。父亲不愿意进城,除了文中父亲说的理由和“我”认为的理由之外,你觉还应有哪些原因?(4分)
15.月光伴随文章始终,文题是“一茬一茬的月光”,文中也写道“一茬一茬的庄稼”,你认为文题有着怎样的含意?(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生命是棵长满可能的树
刘根生
①研究者观察花样滑冰运动员训练发现,相同情况下,普通运动员喜欢练习已掌握动作,顶尖运动员更喜欢练习未掌握动作。是停留在“舒适区”巩固技能,还是在困难中超越自我?选择,影响着结局。生命犹如一棵长满可能的树——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②走出舒适区,必须勇于“再出发”。时年花甲的王泽山院士放下过往成就的包袱,苦苦实验二十载,解决了火炸药领域世界性难题,第三次走上国家技奖领奖台;周有光50岁前是经济学教授,50岁后主持拟定我国《汉语拼音方案》,100岁还不肯“逸我以老”,出版了多部著作。不为已有功名所累,变顶点为新起点,生命之树自然会挂满累累果实。?
③走出舒适区,意味着敢于“求极限”。模拟太空失重条件训练,航天员若感到身体不适,可随时按下警报器终止,但中国航天员从未发出过警报。在模拟失重的水槽里,景海鹏一泡就是三四个小时,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动。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使人痛苦者,往往蕴藏着促人强大的因子。?
④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杨善洲说,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位置上卸任后,他毅然扎进大亮山植树造林,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广东湛江市政协原主席陈光保离休后,荷着锄头进山开荒,造福一方百姓。这般自讨苦吃,体现了心念苍生、以苦为乐,更以实绩彰显了行动的力量。?
⑤哲人有言,有些人过了30岁就“死”了,因为之后的岁月里全在模仿自己,机械地重复习惯之事。模仿自己,就是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使然。比如用新瓶装旧酒,反复显摆曾经的成果,如同照了相洗了很多张照片,底片却还是一张;比如习惯于守成、放弃了创新,在踟蹰不前中被他人超越;比如陷入工作怪圈,忙忙碌碌装样子,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敢干。不日新者必日退,模仿自己,难免会在舒适中“过早地死亡”。
⑥非洲有种蝙蝠,能把毛驴杀死。开始时,它会用舌尖轻轻地舔舐毛驴脚踝,接着再咬个小口吸血,毛驴浑然不觉;一只只蝙蝠接力,毛驴终于轰然倒地。安逸享乐,会让人停留于表面的舒适区。这种舒适背后,隐藏着致命的陷阱。摒弃守成心态、抵制“舒适”吞噬,一个人才能在进取中不断赢得新优势,内心也方有长久的安宁。?
⑦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的目标伟大。高远的目标,寄托着理想和信仰,能激励精神、催人奋进。高原之上有高峰,目标远大者从不满足于某个特定高度,他们常常自觉选择离开舒适区,艰难踏上新征程。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6.从全文来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
17.指出第④段运用的一种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18.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请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面对生命这颗长满可能性的大树,只要肯努力,向上向善总有无限的拓展空间。”的理解。(3分)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傅雷家书》,回答问题。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尽管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聚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 。 19.作者说"你这次在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话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0字以内)(1分)?
20选段中画直线的两处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愉悦之情,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选择其中一处来分析,说说它何以能表达出强烈的感情。?(2分)
21.从本文语言特色考虑,在段末曲线上应填入下面哪一句?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①现实却给你证明,我是对的。 ②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我选(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下(13)参考答案
1. C。2.两个词所表达的意境是不相同的:“竹”,表示小路被竹林掩映;“曲”,描摹的是小路弯弯曲曲,层次多,景致深,更能突出环境的幽静。
3.①由上而下,②由远到近,③情景交融,④由整体到局部等。(答对两点即得2分)。
4.战国 道家
5.(1)通“溟”,海(2)传说中的大鱼(3)传说中的大鸟(4)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6.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7.鲲鹏。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8.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体现了作品想象丰富,意境开阔。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9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10.(1)曾经(2)案件(3)寻找(4)教育,教导
11.[示例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材有着重要作用(“修母”教子有方)。从“修母”能以丈夫的优良品德教育孩子看出。[示例二]做官要公正严明(孩子成长中,父母的榜样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从“修父”做官时办案公正、明察秋毫(“修父”对欧阳修的影响)看出。[示例三]我们要善于听取有益的教诲,以优秀的人为榜样,做一个有作为的人。从欧阳修听从母亲的教导,以父亲为榜样并一生效仿看出。
【参考译文】欧阳修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曾经对他说:“你父亲做官的时候,经常在夜里挑灯处理文书,多次停下来叹息。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该判死刑的案件,我想为他找一条活下来的理由却找不到。’我说‘活下来的理由,也可以找吗?’他说:‘为犯人找活下来的理由,即使找不到,那么被判死刑的人和我都没有遗憾了。我经常在为死囚寻求生路的过程中,还是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本不该处死的人最后被处死了,可是世间一般的官
吏常常都是在为犯人寻找判死罪的理由呀。’他平时教育晚辈,也常常用这些话,(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熟。”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他父亲的教导。
12.父亲老了,老了才会更慈祥,更依赖儿女;“我”在城里,更加会品味出父亲的爱;姑姑的年迈而且生病,这些都是触发父子间感情的“变化”的因素。
13.虽然道路有些颠簸,但正是这难得的、殊的机缘,使得父子间如此亲近,如此融洽;也愿意与父亲相亲相爱的时候永远存在,永远定格。
14.天下所有的父亲都无偿地为儿女奉献,都不愿意拖累儿女或成为儿女的负担,另外,一辈子的农村生活,使他并不适应城市的生活。
15.无论是“一茬一茬的月光”,还是“一茬一的庄稼”,都是指一茬一茬的人;庄稼一秋,如人生一世一样。
16.走出舒适区,挑战“不可能”,有高远的目标,人生才能抵达更高的境界。
17.举例论证,列举了杨善洲卸任后植树造林和陈光保离休后进山开荒的例子,具体论证了“走出舒适区,有时候需要讨苦吃”的论点。
18.言之有理即可。
19.儿子变成了朋友。20.第一处从"转折"或"衬托"的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处从反问的角度回答即可。?21.②句,语气口吻一致,态度谦和,语气亲切和朋友谈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