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下(20)
满分50分,时间5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5分)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
(1)翩翩两骑来是谁( )(2)手把文书口称敕( )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3.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社会现实? (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4.本文选自《 》,又名《小戴礼记》,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1分)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虽有嘉肴( ) (2)弗食,不知其旨也( )
(3)教学相长( ) (4) 学学半( )
6.文章开头为什么从“虽有嘉肴”写起?(2分)
7.本文言简意赅见解独到,表意深刻意味隽永,请概述本文所论述的一个道理。(2分)
8.“教学相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而且能够给予我们思想上的启迪。请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教学相长”的理解。(3分)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5分)
鄜延境内有石油
鄜①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土人以雉裛②之,用采入缶中。颇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烟甚浓,所沾幄幕皆黑。余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③矣。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石炭烟亦大,墨人衣。余戏为《延州诗》云:“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鄜(fū)延:路名,宋代康定二年(1041)从陕西路分出一部分置为鄜延路。②裛(yì):通“渑”(yì),沾湿,湿润。③童:秃顶,文中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殆尽。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1)其识文为“延川石液”者是也( ) (2) 墨人衣( )
10.古代劳动人民刚开采石油时,发现它有什么用途?初次发现它有什么特点?(2分)
11.劳动人民在对石油的发现过程中有哪些行为推动了石油为人类服务的进程?(2分)
四、现代文阅读(2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6分)
????????? 一袋买了60年的盐
顾晓蕊
吉安从未见过祖父,他脑海里对祖父的印象,都来自祖母琐碎的回忆。
解放前的一个傍晚,劳作了一天的祖父,披着渐沉的暮色回到家。怀有身孕的祖母正在灶间做饭,摇着粗瓷盐罐说没盐了。祖父瞥一眼锅里清亮亮的菜汤,轻叹一声说,我这就去买。祖父推门而出,祖母追到门口,见他的身影已融进夜色里。谁知祖父这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那夜,祖父和村里的几十名青壮年被抓了壮丁。又过了一年,听逃回来的村民说,祖父所在的部队撤退到台湾,一湾浅浅的海峡,成为阻断亲情的天堑。自此,思念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月光,化作祖母心头的一颗朱砂痣。
祖母带着年幼的父亲,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她总是在想,那天晚上,如果祖父不出去买盐,或许能躲过一场劫难,这个念头撕扯着祖母的心,让她痛悔不已。
随后的几十年,只要听说七里八乡有人从外地回来,祖母总要拉着父亲前去探询祖父的情况。盼了一年又一年,满心期待却又无限失望。
后来,父亲娶妻生子,再后来就有了吉安和弟弟。祖母对吉安最为宠爱,她说吉安眉眼间有祖父的英气。因而,自吉安懂事起,祖母就坐在旧式的藤椅上,给吉安讲那些陈年往事,故事的主角永远只是祖父。
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祖父的位置是空的,桌上摆一副碗筷。偶尔,一阵风推开门,祖母慌忙朝外望,仿佛祖父刚刚外出,随时可能回家。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未,吉安从报纸上看到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叫喊着飞奔回家报信。冻结多年的冰层,顷刻间化为一溪春水,滋润着祖母干涸的心田,她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此后不久,邻村有位老兵返乡,吉安的父亲找到他,递上一封长信,请他帮忙打听祖父的下落。
又等了十年,春暖花开,燕子回时,终于盼到海峡彼岸的来信。吉安打开信,念给祖母听,原来,老兵通过当地的同乡会,辗转找到失散多年的祖父。流落在异乡的祖父,这些年来一直孤身一人,而且疾病缠身,晚境甚为凄凉。信里还说,祖父身体状况很差,因而返乡一事,只能待以后再说。
信还没念完,祖母已泣不成声,一面用拐杖捣地,一面絮絮地说,他一个人,这些年,怎么活?吉安偎在祖母身边,握着她那满是褶皱的手,心里有说不出的酸楚。
花开花落,几度春秋,这一等又是五年。祖母老了,她坐在夕阳下,一声声念着祖父的名字。吉安的父亲下定决心,变卖家里的物什凑足路费,办理赴台探亲的手续。他对祖母说要把祖父接回家,过上一个团圆年。父亲用柔软的红绸布,包一捧故乡的土,放进随身的背包里,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在那位老兵的帮助下,费尽几多周折,见到了从未谋面的祖父。80多岁高龄的祖父已是白发苍苍,被疾病折磨得形容消瘦。祖父佝下腰,缓缓地打开红绸布,用手指捏起一小撮故乡的泥土,放进嘴里。父亲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唤一声爹爹,随即哽咽落泪。
父亲着手办理返乡的手续,没想到,就在这时,祖父的病情急剧恶化,住进了医院。祖父自知来日不多,对父亲说他失了“盐”,让祖母空等一生。他走后,要魂归故里,与祖母相聚。
半个月后,祖父怀着无尽的思恋与遗憾,离开了尘世。料理完后事,父亲带着祖父的骨灰返回家乡。
那天清晨,接到父亲的电话后,吉安和弟弟就出门扫雪。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天地间一片白茫茫,村民们听说祖父要回来,都加入了扫雪的队伍。凛冽的寒风刮在脸上生疼,他们手冻僵了,脚冻麻了,但没有人肯停下来歇上一会儿。
雪不停地下,整整扫了一天的雪。天渐渐黑了,村口有人在喊来了来了。这时,一辆车缓缓地驶过来,村民们站在两旁,让出一条路来。父亲下了车,抱着藏青色的骨灰坛,还有一袋买了60年的盐,一步一步朝家的方向走去。
在路的另一头,祖母穿着绛色的棉袄,盘着高高的发髻,倚门而望,恍惚又回到多年前的那个夜晚。祖母喃喃地念道:回家了,回家了......泪水顺着脸庞淌了下来,她抬起手背去擦,却怎么也擦不及。
12.本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凄凉的亲情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4分)
13.分析下列加点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1)她总是在想,那天晚上,如果祖父不出去买盐,或许能躲过一场劫难,这个念头撕扯着祖母的心,让她痛悔不已。
(2)吉安从报纸上看到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叫喊着飞奔回家报信。
14.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冻结多年的冰层,顷刻间化为一溪春水,滋润着祖母干涸的心田,她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2)信还没念完,祖母已泣不成声,一面用拐杖捣地,一面絮絮地说,他一个人,这些年怎么活?
15.父亲带着祖父骨灰回来那天,整整下了一天雪,作者写下雪和人们扫雪有什么用意?(4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中西礼节的差别
①我国传统礼节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礼节,从根本上说是相同的,都强调人际交往要友善,要礼让,举止要文明等。但是,由于传统、信仰、习俗的影响,二者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都有明显差别。
②先说见面礼。 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施礼时,双方身体保持一定距离,特别强调男女授受不亲,如果出现男女肢体、肌肤接触,就会有伤风败俗之嫌。西方则不同,不论男女,其礼节多属肢体、肌肤接触性的,如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西方人认为,以肢体、肌肤接触对方,更能直接表达自己的亲密、亲热的情感,而我国传统认为,礼、德互为表里,即“礼发诸外”,“德辉动于内”(《礼记》),在人与人交往中,强调礼要发自内心,强调礼是内心敬意的自然流露。
③再说座次。 我国古代是非常讲究座次的。因为座次要分尊卑。我国古代建筑通常是前堂后室,“堂”是举办活动的地方,最尊贵的座位是南向(坐北朝南),其次是西向,再次是东向,最后是北向。例如,古代帝王召见群臣议事,都是坐在北边朝南的位置上,因此,古人常说“南面称帝”。“室”是用来居住的,一般为长方形,东西长而南北窄,遵循“东向为尊,西向为卑”的原则。至于“左”与“右”,谁尊谁卑的问题,就比较复杂了。周朝规定,诸侯朝见天子,宴饮时以左为尊;用兵打仗,则右边为尊。左右尊卑,要视乎场合而定。直到明朝建立之后,才固定“左尊右卑”,且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这种习俗的来源很有意思。正好像西方人见面握手总是先伸出右手一样,这些习俗的背后,又常常出于某种具体的需要,在每个人都佩戴武器的时代,伸出右手表明“我不会向你施加武力”,这种朴素的表达友好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成了西方表示礼节的一种习俗。
④最后说说用餐。中国餐桌上绝大多数菜是一桌人共享,而西方人习惯“各吃各的、各人一份”。在中国人的餐桌上,从倒酒、敬酒到饮酒,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应的规则和礼仪。其中敬酒是最重要最讲究的一环,规则也是最复杂的。通常,中国人还习惯频繁敬酒以表示热情、尊重等意。对西方人而言,酒是饮食的陪衬,作用在于衬托饮食的美味,什么时候喝,要喝多少都由个人自己决定。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6. 阅读文章后,请简要说说中西礼节有什么异同?(3分)
17.文中“我国的传统礼节,基本上都属于非肢体、非肌肤接触性礼节,如跪拜、作揖、拱手、鞠躬等等”一句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本文作者是怎样安排说明结构的?(2分)
18. 请你根据上文有关中西礼节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
【链接材料】旅居海外多年的长沙人孙梅,和她的英国丈夫一起回乡探亲,受邀前往昔日恩师蒋老师夫妇家吃饭,共叙师生情谊。
(1)作为主人的蒋老师准备按照西方礼节招待客人,安排座位时,他应该把孙梅的英国丈夫安排在自己的左边还是右边?为什么?(2分)
(2)蒋老师提醒妻子席间不要劝菜劝酒,理由是什么?(2分)
五、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A把手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19.文段出自名著《 》,A处人物是 。(1分)
20.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刻画了他内心怎样的转变过程?(2分)
21.请根据材料对应的名著写一则推荐语。(不少于30字)(3分)
我的推荐语:
部编版中考语文二轮分册阅读专题复习·八下(20)参考答案
1.(1)翩翩:得意忘形的样子。骑(jì):骑马的人。(2)把:拿。称:说。敕: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2.“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写出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勤劳。
3.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4.《礼记·学记》 儒
5.(1)虽,即使 (2)甘美(3)促进(4)教
6.类比说理,由“嘉肴”类比“至道”,自然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使道理浅显易懂。
7.本文论述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8.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同时许多事情只有亲身经历后,才能体会其意义,因此应注重实践。(言之成理即可)
9.(1)识:标记,标注 (2)变黑,呈现出黑色
10.照明、制墨。燃起来像烧麻秆,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篷都变黑;墨的光泽像黑漆,(就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
11.当地人用野鸡羽毛沾取它(上来),采集到瓦罐里,用来照明;我猜疑这种烟可以利用,(就)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都有利于人们的生活;局限是认为石油特别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
【参考译文】鄜、延境内有一种石油,过去说的“高奴县出产脂水”,就是指这种东西。石油产生在水边,与沙石和泉水相混杂,慢慢地流出来,当地人用野鸡羽毛沾取它(上来),采集到瓦罐里。这种油很像纯漆,燃起来像烧麻杆,只是冒着很浓的烟,它所沾染过的帐篷都变黑。我猜疑这种烟可以利用,(就)试着扫上它的烟煤用来做成墨,墨的光泽像黑漆,(就是)松墨也比不上它了,于是就大量制造它,给它标上名称,叫做“延川石液”。这种墨以后一定广泛流行在世上,(不过)从我开始做它(罢了)。因为石油特别多,在地中产生,无穷无尽,不像松木到一定时候就用完了。现在山东一带的松林已经采完,就连太行山、京西、江南一带有松树的山,现在大都也都光秃秃的了。制墨的人还都不知道石油燃烧时产生的油烟对制墨有很大好处。石炭(一种烟煤)燃烧时发出的烟也很大,会把衣服熏黑。我高兴地开玩笑作了一首《延州》诗:“二郎山下雪纷纷,旋卓穹庐学塞人。化尽素衣冬未老,石烟多似洛阳尘。”
12.本文讲述了吉安的祖父在去买盐的途中而被抓壮丁,后来到了台湾直到死后骨灰才被运回来,祖母空等他一生的故事。
13.(1)“扯”准确形象地写出因祖父买盐而被抓走带给祖母的痛苦与自责的心理。(2)“叫喊”写出吉安看到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后的兴奋心理;“飞奔”写出吉安急于把这个消息告诉祖母的迫切心理。
14.(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动地写出祖母得知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的消息后内心的希望与喜悦之情。(2)这句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写出祖母因不知道祖父生活情况而焦 急的心理,表现出祖母对祖父的关心与牵挂。
15.下雪渲染出悲凉的气氛,烘托大家沉重痛苦的心情,人们扫雪现出对亲人回家的热切渴望,更衬托出吉安一家悲痛的心情。
16.中西礼节虽然在形式和内涵上有不同,但都注重人际交往时要友善、礼让、文明。西方人习惯在见面时拥抱、吻手、接吻以及握手等,来直接表达自己亲密、亲热的情感。中国传统用餐礼仪中,人们常常通过频繁敬酒来表示对客人的热情、尊重之意。
17.(1)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先总的介绍中西礼节在形式和内涵上有差别,然后分别介绍在见面礼、座次、用餐时礼节的不同。
18.(1)安排在右边,因为在西方,人们通常把主人右边的座位看成贵宾席。
(2)在西方,频繁敬酒在他们看来是一种勉强他人,不尊重他人自主意识的行为。
1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或保尔·柯察金
20.文段以内心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刻画了他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21.示例:推荐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1915-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作品塑造了一位敢于向命运挑战、勇敢坚强、意志坚定、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