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预习+随堂+检测):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预习+随堂+检测):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7 11:10:09

文档简介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练习。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①孟尝君:即田文,此时在魏国为相。②效:献,呈献。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1)秦且攻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愿子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悉韩、魏之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且何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燕王尚未许也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杂然相许
C.高可二黍许
D.白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二、核心素养专练
请你参加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题目。
每个成语都有它的来历,一个成语往往包含了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个道理。
有的成语来源于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__________;
有的成语来源于__________,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
有的成语来源于群众口语,如狼子野心,千夫所指;
有的成语来源于书籍成语,如一鼓作气、门庭若市。
(1)请将画线处补充完整。
(2)写出加点成语的出处及意思。
“一鼓作气”出自《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门庭若市”出自《__________》,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将要 (2)希望 (3)全部 (4)利益,好处
2.B 点拨:例句中“许”的意思是答应、同意,A项表处所,C、D均表大约。
3,(1)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是可以给国家带来好处的。(2)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
点拨:句(1)是“……者,……也”句式,应翻译为“……是……”;句(2)注意关键词语“折节”“与”“去”的翻译。
4.D 点拨:根据原文“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来看,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撤离魏国,魏国会马上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参考译文:
秦国将要攻打魏国。魏王听说这件事,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泰国将要进攻魏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魏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燕王,说:“从前家父经常为燕、魏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秦国将要进攻魏国了,希望大王救救魏国。”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是可以给国家带来好处的。现在魏王出城门盼望燕军,其他诸侯即使想跋涉几千里来帮助,可以做到吗?”燕王还是没有答应。
孟尝君说:“臣下献上好的计策给大王,大王却不采用臣下忠诚的计策,我请求离开了,恐怕天下将有大的变化了。”燕王说:“您说的大的变化,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尝君说:“秦国攻打魏国,然而燕国却不去援救魏国,魏国屈节割地,把国土的一半送给秦国,泰国一定会撤兵。秦兵撤离魏国后,魏王倾韩国、魏国的全部军队,又西借秦国的军队,再依靠赵国的军队,用四个国家的力量攻打燕国,大王将会得到什么好处呢?好处会自己跋涉几千里去帮助人吗?好处会出燕国的南门而盼望援军吗?”
燕王说:“您走吧,寡人听从您的了。”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从孟尝君。
二、(1)夸父逐日 历史故事 (2)曹刿论战 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题目。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④,务尽崐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的“誉”的意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2)时时而间进( )
(3)自子之居即墨也( )
(4)封之万家( )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忌的劝谏很有艺术性,他由__________想到治国理政之事,由______________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请概括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拓展训练
(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⑥为调⑦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有改动)
【注】①广汉:即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②钩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参,同“三”。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⑤穷里:隐蔽的里巷。⑥豫:事先准备。⑦调:治办,办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或夜不寝至旦( )
(2)广汉将吏到家( )
(3)又素闻广汉名( )
(4)即开户出(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探究
1.下列对文学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B.《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舒、叶圣陶、都德。
C.成语“温故知新”“豁然开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论语》《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冈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2.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它像雨露一样,滋润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它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自强精神。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分享智慧吧!
(1)【扬国学精神】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学校的电子显示屏设计一条宣传语。要求:宣传语中含有“经典”一词。
示例:①书香溢满校园,经典伴我成长。
②用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诵经典华章】经典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①《弟子规》中有句话:“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论语》中也有与之相近的阐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常言道:“平安易老,磨难长生。”《{孟子)二章》中与这一看法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晒百家观点】在诵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时,同学们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同学认为“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环境对一个人成功的决定作用,是“封建糟粕”,《弟子规》中也有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所以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所谓的“国学”。如果你是活动的组织者,你打算怎样说服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训练
1.(1)偏爱 (2)间或、偶然 (3)主管,主政 (4)封赏、赏赐
2.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1)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称誉你啊!
4.(1)生活琐事 自己受蒙蔽
(2)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意思对即可)
【乙文文言文大意】
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官,每天都有诽谤你的话传来。然而我派人去即墨察看,却是田地开辟整治,百姓丰足,官府无事,东方因而十分安定;这是你不巴结我的左右近臣谋求内援的缘故!”便封赏即墨大夫享用一万戶的俸禄。(齐威王又)召见阿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近臣来称誉你啊!”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曾经称誉他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悚然,十分畏惧,不敢作假骗人,尽力做实事,齐国大治,成为天下强盛的国家。
二.课外拓展训练
1.(1)有时 (2)带领 (3)向来,一向 (4)门
2.(1)(这个方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
(2)赵广汉(也)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
3.精于吏职,聪明机智,雷厉风行,言而有信。
【文言文大意】
赵广汉为人强干有勇力,天性擅长处理政事。(他)接见属吏和百姓,有时竟彻夜不眠、通宵达旦。他特别善于用“钩距法”查明事实真相。钧距,就是假设你想知道马的价格,就先打听狗的价格,然后问羊价,再问牛价,最后问马价,反复比较其价格。按照种类加以度量,那么就会知道马价的贵贱而不会失真了。(这个方法)只有赵广汉精通并行之有效,其他模仿的人没有一个能赶得上他。赵广汉对郡中盗贼和乡里小混混聚集盘踞之所都明了于心,甚至是属吏中极轻微的贪污之事都了如指掌。长安曾经有几个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偏僻里巷的一所空屋里谋划着一起去劫人钱财,刚坐在一起还没商量完,赵广汉就派人把他们拘捕归案,(那些人)全部俯首认罪。富人苏回在宫中做郎官,被两个人劫持了。过了一会儿,赵广汉带领捕吏来到苏回家,自己站在院子里,让长安丞龚奢敲门告诉劫匪说:“京兆尹赵某奉告两位,不要杀害人质,这是宫中值班的护卫。请释放人质,束手就擒,还可以得到宽大处理,如果有幸(遇皇帝)赦令,或许可以免脱罪行。”两个劫匪非常震惊,又一向听闻赵广汉的威名,当即开门自首,到厅堂阶下叩头请罪,赵广汉(也)跪拜答谢说:“幸亏(你们)保全了苏回,让他活了下来,(我)会厚待你们!”(他把罪犯)送到监狱,嘱咐吏员细心照顾,供给他们酒肉。到冬天要斩首时,(赵广汉)事先给他们准备好棺材殓具,并把实情告诉他们,(二人)都说:“(我们)死而无憾!”
自主探究
1.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豁然开朗”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2.(1)示例:①品国学经典,展中华风采。②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友。③诵读国学经典,开启智慧人生。④经典进课堂,诵读成风尚。⑤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经典能致远。⑥读国学经典,塑高尚人格。⑦朗诵国学经典,品味中华文化,传承民族精神。⑧让国学经典走进我们的生活。
(2)①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示例:“国学”是当时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它必然会有一些糟粕或过时的东西,但它同样有着许多精华,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汲取中华文化精髓。
21.邹忌讽齐王纳谏随堂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chao)谤讥(bàng)
B.时时而间进(jian)暮寝(qǐn)
C.期年之后(ji)纳谏(jiàn)
D.弗如远甚(fu)昳丽(yì)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朝服衣冠(衣服)
D.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3.“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各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2)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
(3)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4)暮寝而思之( )
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5.对下面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A.能在市场上议论我,传到我的耳朵里的。
B.能在市场上议论我,让我听到的。
C.能在公共场合诽谤指责我,让我听到的。
D.能在公共场合议论(君王的过失),让我听到的。
6.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战国初期邹忌劝谏齐王采纳雅言,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B.妻、妾、客三者在回答邹忌与徐公谁美的问题上,都是由衷赞美,语气也一致。
C.齐王纳谏,颁布政令,并取得巨大成效,这表明他是个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的君主。
D.邹忌劝谏齐王时讲究策略,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由家到国,道理由浅人深。
7.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今齐地方千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日徐公来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5)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
8.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很痛快地接受了。所以这句话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A 解析:“朝”应读zhāo。
2. C 解析:“服”在句中作动词,可译为“穿戴”。
3.(1)A (2)C (3)B (4)B
4.C 解析: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5.D 解析:“谤讥”译为“议论”,“市朝”译为“公共场合”,“闻”译为“使……听到”。
6. B 解析:妻、妾、客在回答时,并不都是由衷赞美,语气明显不同。
7.(1)土地方圆 地点,处所 (2)君主左右近侍之臣 方位词(3)第二天 今天的下一天 (4)议论 诽谤,讥讽 (5)用含蓄的话委婉地劝说 讽刺
8. 示例:没有错。我们对这句话可以有新的理解,即劝诫别人时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别人接受,那么最好选择一种能让人愉快接受的方式,因此忠言未必一定要逆耳。
9.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要与别人交流,使自己的见解被别人接受,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在生活中,我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时,如果都能像邹忌那样生动形象地说理,由小到大,由浅入深,含蓄委婉地表达,那么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0.类比。 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把复杂变简单,把逆耳变顺耳,使语言委婉、含蓄而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期年( ) 形貌昳丽( )
窥镜( ) 朝服衣冠( )
暮寝( ) 能谤讥于市朝(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 )
(2)邹忌修八尺有余( )
(3)朝服衣冠( )
(4)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
(5)明日徐公来( )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7)王之蔽甚矣( )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9)能谤讥于市朝( )
(10)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3.翻译下列句子。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学常识填空。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体历史著作《__________》。
5.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邹忌为什么会劝谏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三次写进谏的效果,区别是人数的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jī yì kuī guān qǐn bàng
2.(1)讽,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2)长,这里指身高(3)穿戴(4)又(5)次日,第二天(6)偏爱(7)所受的蒙蔽(8)当面指责(9)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10)偶然进谏
3.(1)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4.国别战国策
5.(1)邹忌能从个人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说明他是一位责任感强、有远见卓识、能言善辩的贤臣,可见邹忌大胆含蓄的进谏是其成功的主要因素。另外,齐王察纳雅言,知错能改,是位头脑清醒的明君,这是其成功的次要因素。
(2)通过列举人数的变化,暗示弊端逐渐被根除,齐国政治日益清明。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