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探索[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探索[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7-24 14: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探索第 4 课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过渡时期:(1949----1956)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4、任务:“一化三改”2、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主要成就: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1953---1957)作用: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三、三大改造内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意义:存在问题(1953—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一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实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四、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1956年9月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后展开)四、“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实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成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林,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 六、国民经济的调整1、1961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1962年7000人大会3、国民经济的恢复请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思考题通过学习从中总结出哪些经验教训?长春一汽沈阳机床鞍钢武汉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