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2课时》 习题
一、基础练习
1. (滨州中考)下列关于真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是单细胞生物 B.有细胞壁
C.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D.有成形的细胞核
2. 香菇和木耳都属于真菌,以下属于它们共同特征的是( )
A.细胞内没有细胞壁 B.都是单细胞生物
C.细胞没有细胞壁 D.细胞内没有叶绿体
3. (亳州中考)下列各组生物,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 )
A.香菇、根霉菌、乳酸菌 B.酵母菌、银耳、黄曲霉
C.青霉菌、口蘑、紫菜 D.大肠杆菌、银耳、猴头
4. (长春中考)在我国唐朝,长安城的裁缝常把长有“绿毛”的糨糊涂在被剪刀划破的手指上,防止伤口发炎,这是因为( )
A.长有“绿毛”的糨糊可以防止水进入伤口 B.长有“绿毛”的糨糊可以止痛
C.长有“绿毛”的糨糊可以止血 D.长有“绿毛”的糨糊含有杀菌物质
5. 咸鱼能保存较长时间,其原因是( )
A.咸鱼肉已煮熟,营养很少,不利于细菌、真菌的 生长繁殖
B.细菌、真菌不喜欢分解有腥味的鱼肉
C.鱼肉内加入了盐以外的防腐剂[来源:学科网]
D.咸鱼表面缺水,鱼肉内有大量的盐分,不利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 殖
6. (自贡中考)我国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 )
A.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B.利用多种霉菌制酱
C.利用酵母菌制作酸菜 D.利用醋酸菌制醋
7. (泰安中考)夏天,受潮的粮食和皮鞋常常发霉,这些霉菌是由哪种结构发育而来( )
A.孢子 B.菌丝 C.芽孢 D.子实体
8. 下图是某种可食用的蘑菇,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
(1)⑤是由[②]___ _________ 中散落开来的____________ ,它的功能是____________ 。
(2) 图中①是____________ ,②是 ____________ ,③是____________ 。④是蘑菇的地下部分,叫作营养菌丝,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
二、提升练习
9. (2017·东营)蘑菇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有“植物肉”的美誉。下列有关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分裂繁殖后代
B.蘑菇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蘑菇能产生孢子,靠孢子繁殖后代
D.蘑菇地上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0. (2017·苏州)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需要霉菌
B. 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需要酵母菌
C. 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因此,细菌都是有害的
D. 细菌和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11. 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2. 如图1.6-1所示为五种生物的细胞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五种生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另外,________(填序号,下同)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________细胞中有明显的液泡;________有鞭毛。
13. 请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左图的微生物是 ___________,右图的微生物为 ___________.左图能产生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是 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是 ___________(填“单”或“多”)细胞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没有 ___________,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主要是依靠图中结构 ___________(填写序号)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它的营养方式是 ___________.
14. 当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实验小组的同学记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并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
由此图可以看出温度变化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是: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当温度处于30℃~45℃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________.( )
A. 减少;基本不变;增加 B. 增加;基本不变;下降
C. 减少;先升后降;减少 D. 增加;先升后降;增加
15. 探究实验题:
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将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连接好,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至肉汤沸腾15分钟,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中。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分析:
/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试管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
(5)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2课时》 习题答案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B
4.【答案】D
【解析】糨糊长出的“绿毛”是青霉的菌丝,青霉生长过程中可分泌青霉素,青霉素可以杀菌。
5.【答案】D
【解析】细菌的生活需要一定量 的水分。夏天,新鲜的水果、肉类、 蔬菜很容易腐烂,这是因为食品中含有细菌生长需要的水分。如把它们加工成果脯、咸鱼、菜干等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这是因为干制食品里的水分很少,糖 制和盐制食品中虽有一些水分,但是这些水分不仅不能被细菌利用,相反细菌体内的水分还会被浓糖水、浓盐水夺去。
6.【答案】C
/
【解析】A、制豆酱、腐乳等要用到霉菌,制作腐乳也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A正确.
B、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作用,如酿酒、做面包、蒸馒头等离不开酵母菌,酿酒时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蒸馒头、做面包时酵母菌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遇热膨胀,使馒头、面包暄软多孔.B正确.
C、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制作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制作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等细菌.少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的细菌能够使食物腐败、伤口红肿化脓等.C错误.
D、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二者的主要区别就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D正确.
11.【答案】A
【解析】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A错误;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寄生而使其患病,B错误;
C、细菌和真菌有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正确.
12.【答案】细胞膜 细胞质 ④ ①⑤ ③④
【解析】植物、动物、细菌、真菌以及藻类这五种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质;植物细胞与酵母菌细胞中都有液泡;细菌细胞虽然有细胞壁但没有细胞核;衣藻和细菌都有鞭毛。
13.【答案】(1)、青霉;曲霉;青霉素
(2)、多;叶绿体;②;异养
【解析】(1)左图的微生物是青霉,右图的微生物为曲霉.左图能产生可以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是青霉素
(2)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都是 多 (填“单”或“多”)细胞生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没有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有机物,主要是依靠图中结构吸收营养物质.因此,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
14.【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
在30~45℃之间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变,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减少.
15.【答案】(1)将试管(或:肉汤)内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或:细菌 或:真菌)杀死。
(2)B
(3)空气中(或:外界)的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或:细菌 或:真菌)进入肉汤,在室温下生长繁殖
(4)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或:微生物 或:细菌 或:真菌)的生长繁殖。
【解析】(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
(2)通过甲和乙装置的对照,乙装置通过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
(3)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5)通过设置温度这一变量,得出丙装置中的肉汤仍未变质的原因是低温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