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7 16:4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谷中的谜底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李宗盛曾经有一首歌叫《最近比较烦》,老师想问问大家临近毕业的你们都有些什么样的烦恼呢?
2、看来升学考试,毕业择校,父母的期望,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那么面对压力我们该怎么办呢?相信学完今天的课文会对你有所启发。
[设计思路]
???? 【谈话式的导入能比较轻松的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本文就是一篇讲述如何化解生活中压力的文章,因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来切入文本也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揭示谜面和谜底
1、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齐读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山谷在哪儿吗?
加拿大魁北克? 相机指导“魁”字,你还在哪个词里见过这个字?我们在写这个字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
3、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山谷中有什么迷?谜底又是什么?
4、有什么谜?
(出示谜面)——指导朗读?? 板书?? (奇在哪里)
5、谜底又是什么呢?
(出示谜底)——指导朗读?? 板书?? (原因是什么)
[设计思路]
???? 【对于高年级的生字教学,要删繁就简,直击重点,本文生字并不多,因而可以放在学生的预习中完成,指导“魁”字,是在检查预习中这个字的错误比较多。对于谜面和谜底,课文写的清楚,学生读得明白,因而不需花太多时间讲解,在这里我重点训练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三、走进文本,感悟雪松的本领
1、雪松究竟有什么本领呢?课文中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你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
2、出示语句?? 指名读
思考:哪些词语写出了雪松的特点?
富有弹性?? 向下弯曲?? 立即反弹?? 依旧保持
3、正因为雪松有“弯”的能力,更有“弹”的本性,所以才能在肆虐的风雪中存活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想一想,雪松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弯曲的?
又是怎样弹起的呢?
4、师边用手演示,边引导学生复述雪松积雪——弯曲——反弹的经过。
5、现在我们明白了,东坡之所以只有雪松正是因为雪松独有的特殊本领,(示课件)山谷中的雪松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迎接着风雪的洗礼,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6、你能像老师这样读读这句话,然后告诉我哪些词语让你感动了吗?
7、闭上眼睛再听老师来读一读这句话,想一想在你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雪松的韧性让你们感动,同样也感动着老师,同学们你们看
△每当冬季来临,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时候,雪松就这样——读
△听!寒风还在呼啸,雪花还在漫天飞舞,雪松只有——读
△狂风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柘、柏、女贞等杂树,只有雪松——读
[设计思路]
? 【文章对于雪松的本领的描述,使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内容,我带着学生在一步步品读赏析,想象交流中充分地感受了雪松承受压力之大,保持挺立之艰难,这也是为下面感悟哲理做了一个铺垫。这里我摈弃了整齐划一、寻找统一答案的“告知”教学,而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去自主阅读,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谈论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诉,也不是外塑,孩子们的心灵世界是自我建构和生成的。教学中,我努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
四、拓展延伸,理解“弯曲”的本质
1、山谷中的谜终于被解开了,而揭开谜底的两位旅行家各有什么意外的收获呢?
出示一位旅行家的话? 指名读
2、你从他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 (对于压力的两种态度:正面抗争、先弯曲一下)
3、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东坡的雪松它们有没有进行正面抗争呢?
4、现在我们也可以肯定,雪松也一定与风雪进行过正面抗争,只是后来雪实在太大了,大到积雪已经完全超出了它的承受能力,所以它才会先——作出——以求——
5、现在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读,一边读一边想,此时此刻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哪个人物?
?? 出示填空
6、是的,这些人物之所以能够成功,我想与他们懂得适当地让步,保存实力,积蓄力量是分不开的,(出示最后一节)这种让步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
7、现在你能把这句含义深刻的句子读好了吗?
9、其实压力是无处不在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压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困难,那么课文学到这里,联系我们同学们刚才说了那么多让你倍感压力的事情,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8、总结:
?? 课文学到这里,老师相信每位同学对于如何化解自己的压力,战胜自己的困难一定有了自己的想法,最后老师想告诉大家——我们的生命不仅需要刚性,更需要韧性;我们的生命不仅需要力度,更需要一种平静的坚持!
[设计思路]
【此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载体,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交流个人所得,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表达及善于联系旧知的能力。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同时,课前由学生的烦恼入题,最后再由学生根据今天所学对自己进行自我减压,或许一节课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力量可能单薄,但是我相信:种下一粒种子,必能茁壮成一棵大树。】
五、课后作业
1、 学完了课文,下面的句子你会填写吗?
???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 林冲再三忍让洪教头不是???????? ,而是???????? 。
??? 蔺相如避让廉颇不是??????????? ,而是????????? 。
??? 韩信忍受胯下之辱不是????????? ,而是?????????????? 。
  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司马迁遭受了酷刑却忍辱偷生不是??????? ,而是???????????? 。
  平日里同学们的谦让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 不是????????? ,而是?????????????? 。
?2、制作一张小书签,摘录课文中你认为对你最有启发的句子,可以自己保留,也可以送给你的伙伴!
[教材分析]
  《山谷中的谜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第17课,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通过记叙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个奇异的自然现象,告诉人们,在逆境和压力面前,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以退为进。
[设计理念]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的教学以读为主,通过个性阅读、合作学习,在师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对话中引导学生在读中学,在读重悟。教学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间,以唤醒、激活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曾祥芹教授指出: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解决问题。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我让学生充分阅读,读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再读。在交流中,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然后联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图式与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经验图式进行同构。这就是“解文——察己”的过程。这样一种阅读教学模式才是尊重学生个性心理千差万别这一具体事实的。
   如果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