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比较·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幻灯片13张)+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比较·探究《*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幻灯片13张)+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7 20:35:07

文档简介

课文导入
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被踢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经验,觉得实在难以下笔。于是他信步走到大街上迎面正好遇到一个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地说:“请踢我几脚吧!”
那乞丐被说得莫名其妙,楞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陪笑,又从口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脚猛踢莫泊桑的屁股。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地记下了这一踢的真实感受。
学习目标
对课文结构了然于胸,理清小说的情节;
1
2
3
对课文人物描写手法和人物性格要清楚;
把握故事的主旨;
5
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
学习目标
读准字音
Title
qiào
jié jū
lán lǚ
duō suo
zāo ta
tuō lěi

shù

chà
zhuàn
zhàn
shà

检查预习
张皇:慌张。
狼狈:形容受窘的样子。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莫名其妙:没法说出其中的奥秘。
理解词义
合作探究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盼于勒
(1-4)
赞于勒
(5-19)
见于勒
(20-47)
躲于勒
(48-49)
理清线索
品析人物——如何变?
我和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虚荣贪婪
唯利是图
自私无情
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因为“我”给叔叔小费而异常愤怒的心理。“流氓”是对于勒带有侮辱性切不准确的评价,表现出母亲对于勒的厌恶心理。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
品析
性格
方法
例句
品析
人物
合作探究
主题探究——为何变?
菲利普夫妇一直变来变去,那么他们不变的是什么?
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崇尚“金钱至上”,人情冷漠,贪婪自私。
对金钱的占有欲望,认钱不认人的性格。
菲利普夫妇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饱受生活的艰辛。
不变
社会
原因
经济
原因

主题
探究
合作探究
作者期许——谁不变?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给了他是个铜子的小费。”
作者就是借助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索。
因为他是个孩子,没有受到社会的影响,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
大家预测一下
为何
不变
作者
期许
以后
会变吗
谁不变
合作探究
作者
期许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请相信——
不是一切大树,都会被暴风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发芽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会流失在人心的沙漠。
同学们,也请记住——
恻隐心,羞恶心,恭敬心,是非心,人皆有之。成长路上,让我们坚守本心,直面人生!
续写练习: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
写作训练
课后练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比较·探究《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的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在艺术手法上造诣很深。他的作品题材丰富多彩,行文波澜起伏,故事情节巧妙曲折,用洗练的笔墨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发表于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体现他艺术风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清晰生动地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妇的无义寡情,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及其作用,学习本文细致地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对人物作个性化描写的方法;
2.品评小说的语言,提高实际的语言运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诵读法莫泊桑的小说语言简洁明快,幽默机智。课文在技巧的运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动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课堂教学以朗读揣摩为主。
2.探究讨论法这篇小说的内蕴很丰富,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主动质疑问难,合作探究以释疑,培养解读小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提高道德观念。


【教学重点】
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主题,认识社会现象。


搜集有关莫泊桑及其作品的资料,下发给学生;阅读相关鉴赏文章,制作相关课件;布置预习任务。


一、导入新课
欣赏漫画:花钱买踢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国作家莫泊桑,莫泊桑“花钱买踢”是因为他要在作品中表现被人踢的真实感受。这个小故事,折射了他在创作上的追求:写作,要基于真实的生活体验。这种追求,使他的每一篇作品都成为一扇令人顿觉醒悟的生活窗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感受经典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其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暴露资产阶级精神面貌和社会风气的腐败堕落。
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
左拉: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
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2、字音字词
拮据jié jū 手帕pà 诧异chà 糟蹋 zāo ta 赚钱 zhuàn
拟定 nǐ 别墅 shù 栈桥 zhàn 煞白shà 牡蛎 mǔ
撬开 qiào 拖累 tuō lěi 女婿 xù 哆嗦 duō suo 褴褛lán lǚ
三、解题
师:文章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你认为这个题目在强调什么?
预设:强调了我和叔叔间永不变更的血缘关系。
师:但文中故事却围绕一个“变”字展开,你觉得什么在变,请联系文章内容回答。
预设:于勒的境遇在变。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在变。
四、梳理情节——“变”
师:请大家速读课文,思考: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有几次变化?并据此梳理文章的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4)开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发展——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高潮——见于勒。
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
五、品析人物——如何“变”
师:请大家跳读课文,圈点勾画,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的?(可以从整句出发,也可以从关键字词出发来品析。)
1、方法示范:
示例:我和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品析:这句话运用语言描写,表现出母亲因为“我”给叔叔小费而异常愤怒的心理。“流氓”是对于勒带有侮辱性切不准确的评价,表现出母亲对于勒的厌恶心理。
2、自主品读:学生进行圈点批注,限时四分钟。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总结方法: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的。
5、总结性格:通过分析和朗读,你看出他们是怎样的人?
预设:虚荣贪婪、唯利是图、自私无情等。
六、主题探究——为何“变”
师:菲利普夫妇一直变来变去,那么他们不变的是什么?
预设:对金钱的占有欲望,认钱不认人的性格。
师:请大家小组合作,结合具体语句,多角度探究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的原因。
预设:
经济原因:学生可能只限于找到变现贫困的语句。教师可引导学生设想如何菲利普夫妇认下于勒,后面会发生什么事。
社会原因:学生可能会泛泛地说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崇尚金钱。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船长”“二姐夫”“惯例”来感受当时“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
爱慕虚荣、唯利是图的性格: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读文章家人有机会就把于勒的信拿出来念,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的细节来感受菲利普一家爱慕虚荣的性格特点。
七、作者期许——不变的
1、谁不变
师问:不过文中有一个人却散发着美好人性的芬芳。他是谁?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给了他是个铜子的小费。”这些语句可以看出。
教师让学生采用波浪式语音强化朗读法朗读——一排学生读“这是我的叔叔”,两排学生读“父亲的弟弟”,全班学生读“我的亲叔叔”,并体会在朗读中读出了什么。
2、为何能不变?
师问:同样的境遇,为什么若瑟夫能做出和父母截然不同的选择?
预设:因为他是个孩子,没有受到社会的影响,感受不到生活的艰辛。
师追问:那么他长大以后是否会变成第二个“菲利普”呢?
(师补充被教材编辑删去的开头和结尾)
师(总结):原来若瑟夫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以后也如此。同学们,“人之初,性本善”,只不有的人受到生活的种种影响渐渐丧失了本心,而有的人却能一直坚守本性。作者就是借助菲利普夫妇和若瑟夫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人性的思索。
八、课堂小结
同学们,请相信——
不是一切大树,都会被暴风雨折断;不是一切种子,都找不到生根发芽的土壤;不是一切真情,都会流失在人心的沙漠。
同学们,也请记住——
恻隐心,羞恶心,恭敬心,是非心,人皆有之。成长路上,让我们坚守本心,直面人生!
九、作业布置
续写练习: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开头为: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




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比较·探究《我的叔叔于勒》同步练习
(
基础知识达标
)
一、双基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煞白(shà) 手帕(pà) 稳妥(tuǒ)
B.牡蛎(lì) 警惕(tì) 阔绰(chuò)
C.暴怒(bào) 张皇(huánɡ) 栈桥(zhàn)
D.拮据(jí) 褴褛(lán) 衣冠(ɡuān)
2.对文章标题“我的叔叔于勒”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重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3.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在这个经济发达、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对于人们也是愈来愈重要了,金钱带给人们的幸福很多,但是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不少。我们现在已经成为中学生了,有很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了,你是如何支配你的金钱的呢?
【我的调查】通过对本班同学2012年9月的生活开支情况调查,整理后列出下面表格。阅读表格后,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项目 买资料 订刊 零食 娱乐 送礼
30元以下 65% 25% 5% 5% —
30~60元 50% 15% 20% 10% 5%
60~100元 35% 10% 25% 15% 15%
100元以上 20% 5% 35% 20% 20%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观点】越来越多的同学坦言将来要做公司的老板、“大款”,甚至干脆说读书是为了长大后“挣大钱,住豪宅,开奔驰,过阔气奢侈的日子”。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25~36段(“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至“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回答4~7题。
4.克拉丽丝认出于勒之后,为什么会“哆嗦”?请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于勒,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最后我父亲终于说:“您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富在天边盼相聚,穷在对面不相识。在菲利普夫妇身上毫无亲情可言,“金钱至上”已成为他们的灵魂主旨。读了选文后谈谈你对亲情或金钱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课后能力
提升
)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脸,那是一张又老又穷苦的脸,满脸愁容,狼狈不堪。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 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 ?等我把2法郎交给父亲,母亲诧异起来,就问:“吃了3个法郎?这是不可能的。“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 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 后来大家都不再说话。
??? 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 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圣玛洛船,以免再遇见他。
1.这篇小说选自法国作家 ??? 的短篇小说集 ??? 。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
3.文中反映出飞利浦夫妇怎样的性格特点?
4.找出选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抄在相应的横线上,并分析此景物描写的作用。
5.有人认为该小说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也有人认为其主题在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下层人民生活的辛酸。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
我说,你听
木 铃
她曾经可以做到连续数小时说个不停,且是站着说,声情并茂地说。她也会让身边的人开口说话,无论你多木讷、多胆怯,她都有办法让你开口。
有人说她的提问方式是这个世界上最为温和的一种。时间久了,即使是最不爱学习语文的学生也会被她的课迷住。
有一个学生,恰好转到她的班,因刚到新地方,上课有点走神。她正在台上讲作文,说到细节描写的话题,她说:“譬如,那位新同学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大家一齐向那个新同学的头发看,新同学的脸微微发红,心立刻回到课堂上。
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
那个新同学先获得了发言的机会。
她鼓励说:“我刚才说了你的头发,你现在可以说我的某个特征。看,你可以后发制人,主动权更大。”同学们又笑。
气氛轻松活泼了,新同学也不怕了,她果断地说:“老师,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大声称赞:“好!”
那位新同学渐渐发现,她们班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特别喜欢语文学科,这与她的教学方式密切相关。
那个当年的新同学就是我。后来,有幸和她一起共事,向她学习教书的艺术。
有一年,学校考虑到她快退休,没有给她排课,只让她负责年级学科的教研工作。她很生气。那次,是我第一次见她生气。她说:“不上课,有什么教可以研的?”学校只好继续让她授课。就这样,她一直工作在讲坛第一线。从教几十年,她没有缺过学生一节课,也从未对学生发过一次火。最后,她是从讲台上退休的。
可是,现在她不会讲话了,经常一个人长时间静坐。别人问她话,她也不理。医生说她是脑梗,大脑80%混沌。我不愿相信,一个擅长语言的人,并且是一个让语言散发魅力的人,会失去语言。
也许,她是讲累了,一旦有机会休息,就想好好享受一下。等她休息好了,就好了。可我面对她,呼唤“老师”的时候,她坐在轮椅上,头微低,没有任何反应。我的眼泪喷涌而出。
她家的茶几上有不少中学语文课本,是医嘱进行刺激治疗的道具。
我打开一本书,轻轻对她说:“老师,以前,我听你讲了许多年。今天,我来说,你听。”她没有一点儿反应,保持原姿坐着,雕塑一样。
“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她的头微抬,面部表情有了些微的变化,似乎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她的嘴唇颤抖着,用微弱的声音说:“好!”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17期,有改动)
6.围绕老师,文章前后详写了两件事情。请简要概括并填写在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学校让她负责教研,她却坚持上课直到退休→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1)她若无其事地接着说:“你们大家看看我,能说说我的一些特点吗?不许恭维我啊。”大家听了都笑。(老师为什么是“若无其事”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眼泪喷涌而出。(“喷涌而出”体现了“我”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面是当年课堂上师生的精彩对话。请选择其中一句,任选一个角度赏析。
①“她的头发天生的黑,可以说黑得像缎子,也可以说顺滑得似瀑布。”
②“你的眉心有颗红痣,圆圆的,像一枚红豆镶在那儿,泛着柔润的红晕。”
选择第______句。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好!”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从这两个“好!”上,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试分别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自身的经历,写出你与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的感受最深的一次交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解析】选D。D项中“拮”应读jié。
2.【解析】选C。故事的主人公应是菲利普夫妇。
3.答案:【我的调查】①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买资料和订刊的开支比例越小。②生活总开支越大,用于购买零食、娱乐、送礼的钱越多。
【我的观点】示例:我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要追求精神生活。
4.【解析】此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的能力。以菲利普一家对于勒的希望为切入点,再结合他们所看到的于勒的现状分析。
答案:①克拉丽丝十分害怕于勒又要回来“吃”他们,不堪设想的后果,让她恐惧得直“哆嗦”。②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是发财之梦突然破灭之后,克拉丽丝沮丧和痛苦到极点的本能反应。
5.【解析】此题考查对第一人称作用的把握能力。用第一人称写作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表达人物的感情。
答案:从一个小孩子的观察角度描述于勒,显得十分客观,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感。
6.【解析】此题考查对词语的品析能力。“终于”在句中有“按捺不住”的意思,是他虚伪的表现。
答案:菲利普为了不被船长发现他的用意,更害怕船长知道他和于勒的关系,只得东拉西扯,但他又急于想转入正题,“终于”含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急迫,从中表现出他的虚伪与无情。
7.【解析】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围绕“亲情”或“金钱”说出自己正确的积极的认识即可。
答案(示例):(1)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一种情感。但是,亲情也时时经受着考验,在金钱、荣誉、利益面前,我们要守护亲情,关爱亲情。
(2)钱不是万能的,有钱并不等于就拥有了一切,有钱也并不能买回人与人之间的温馨与感情!每个人都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希望人们能摒弃拜金思想,永葆一颗美好的心灵。
课后能力提升
1.莫泊桑??? 《羊脂球》
2.句子运用反复,强调了“我”与于勒的血缘关系,表现了“我”对于勒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父母行为的不满,突出当时“我”心情的矛盾。
3.菲利普夫妇自私、虚荣、势利、无情。
4.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的对照。
5.示例:我赞成第一种观点.这篇文章以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为主线,在于勒的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之前,他们对于勒极力的赞美,期望能早日见到于勒,表现出亲人间的那份暖人的真情;但于勒的身份证实后,他们便六亲不认,破口大骂,将亲情抛之于脑后。可以看出让他们发生变化的是“钱”,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除了金钱外,没有其他情感可言。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的概括能力。注意题目的提示,概括时两件事中都要有“老师”,第一件事要概括出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了“我”的什么状况,如何对待“我”的。第二件事则要讲清楚老师的健康状态,什么都不记得了,但还记得自己当年的课堂教学情况。
答案:“我”上课走神,老师引导“我”集中精力并积极发言 老师脑梗严重,仍然记得当年的教学情景
7.【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感悟能力。第(1)题中,老师之所以“若无其事”而没有点破“我”在课堂上的走神,要从老师爱护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另外也可从老师的教学艺术角度谈一谈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第(2)题中“我”的流泪,要讲清楚“我”此时的痛苦心情,以及对处于严重病情中的老师的爱怜之情。
答案:(1)因为老师已经巧妙地提醒了走神的学生,若无其事,正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想让学生尴尬,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巧妙的交流艺术。(意思对即可)
(2)看到老师的病情,伤心、难过之情难以控制,体现了我对老师深深的爱怜、痛惜。(答案应含有“对老师的深情”“情感难以控制”两点内容)
8.【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语言的赏析能力。两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赏析时应先分析比喻修辞的作用,以及句子中所蕴涵的人物的情感。
答案:示例一:①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学生头发的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的赞美之情。从而表现了老师高超的语言艺术,也表现了老师的细心、爱心,对学生的观察细致入微。
示例二:②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的亲切温和,表现了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对学习内容的领悟,也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关爱心领神会等。(也可任选其他角度,如联想和想象、词语的赏析等,表达合理即可)
9.【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评价能力。注意审题,题目要求要对两个“好!”分别作出概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第一个“好!”是在课堂上,“我”成功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后,老师即时进行鼓励;第二个“好!”是老师在脑梗,大脑80%混沌的情况下作出的表达,表现了其热爱工作的好品质。
答案:第一个“好!”表现的是一个善于鼓励学生的老师;第二个“好!”表现的是一个热爱本职工作的老师。
10.【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感受最深”和“交流”来回答,讲清楚这次课堂交流的内容,以及师生间在课堂上难忘的表现。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