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材及学情分析:相遇问题是典型应用题“行程问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数量关系“顺向”解决相遇问题(求路程),作为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另外,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需要运用到相遇问题(求路程)的知识来解答。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学过简单的“速度、时间和路程”的相关知识,建立了“速度×时间=路程”的基本数量关系,并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借助相遇问题这样一个典型的数学问题,以它为载体进行深入研究,教会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这种方法解决类似问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把生活问题数学化。
能够根据已有的数量关系和新问题背景特点,关注和运用数量关系的变化来解决新问题。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模型思想,培养学生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迁移能力,体会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能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玩具小汽车、铅笔、直尺、红笔等。
教学过程:
一、数学问题
1.回忆基础数量关系
曹老师小时候每天都是步行上学,有一天放学回家,我每分钟走80米,5分钟到家,你知道我家离学校有多远吗?(课件上:情境图+文字 )
你是怎么算的?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列出的算式?(板书: 速度×时间=路程)
2.借助新情境理解关键词
小曹回到家后发现把同桌小李的作业本拿回了家,我赶快打电话给小李。喂,小李,不好意思,我把你的作业本带回家了,怎么办啊?同学们猜一猜,当时小李是怎样拿到作业本的?
老师与学生表演当时的情境
【课件出示:小曹和小李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路上相遇时,小曹将作业本还给小李。】
3.把生活问题数学化
【板贴:小曹每分钟走80米,小李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后相遇,把作业还给小李。】
同学们,这是一个数学问题吗?那怎样才能是一个数学问题呢?(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看来生活中的小事中存在着大大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数学分析
1.估一估相遇点
请同学们先根据信息估一估两人大概在何处相遇。(准备红黄蓝三种色的小旗)根据学生所说把小旗放在相应位置。
操作感悟,研究问题
初次操作:出示学习任并思考,为什么在这相遇?
分组动手操作,填写学习单(1)
3.汇报交流,展示成果
再次操作:让学生在学习单上画一画,以完善线段图。然后结合线段图,通过与前情对比得出新的数量关系:
三、解决问题
1.独立解答
两地相距多少米?
两人各走多少米?
2.建立联系
(1)请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算式,同桌讨论交流,再全班分享。
① 80×4=320(米) 60×4=240(米) 320+240=560(米)
②(80+60)×4=560(米)
(2)师:算式结果一样,但列式不同,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四、应用与提升
1.回顾与小结
同学们,看一看多有意思,我们在曹老师小时候的事中发现了这么多数学问题,这个数学问题和今天你们自己解决的数学问题有什么不同?这些问题我们又可以根据学习过的“速度×时间=路程”这一个数量关系解决。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
2.提升练习
(1)欣赏与应用
(2)用阅课当堂点评
3.布置作业与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就要下课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黑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我们根据老师小时候拿错作业本这样一个很小的事例,发现了这些数学问题,然后借助线段图进行数学分析,再运用我们已有的数量关系解决了新的数学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以这样的思路去解决新问题。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课件同步出示:数学问题→数学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
课件18张PPT。小曹家小李家两个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小曹每分钟走80米小李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小曹和小李从家里,。两人,,。、 小曹和小李从家里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小曹每分钟走80米,小李每分钟走60米,4分钟两人相遇。两家相距多少米??选一选:下列算式中正确的有( )。105×3=315(下)95×3=285(下)315+285=600(下)(105+95)×6=1200(下)105+95×3=600(下)(105+95)×3=600(下)?拓展延伸 小李拿到作业本后,两人原路返回。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