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秋天的怀念 课件(幻灯片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 秋天的怀念 课件(幻灯片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7 20:3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5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一识——识生字知新词,识作者知背景
1.你在预习过程中,认识了哪些生字新词?可将其写到黑板上来,并带领大家朗读、理解,提醒写法;
2.认读理解下面的字词。 瘫 痪 侍 弄 整 宿 憔 悴

仿 膳 豌 豆 诀 别 烂 漫
翻来覆去 絮絮叨叨 fù tān huànshì xiǔqiáo cuì shànwānjuémànxù dāo【侍弄】
【憔悴】
【诀别】

【絮絮叨叨】
【喜出望外】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经营照管。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形容说话啰嗦,唠叨。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一识——识生字知新词,识作者知背景
1.你在预习过程中,认识了哪些生字新词?可将其写到黑板上来,并带领大家朗读、理解,提醒写法;
2.认读理解下面的字词。
3.说说你了解的作者——史铁生。
出示史铁生介绍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二读——读正确,读流利
(站立再准备——坐下接受点名检查——评点提升——接力朗读再展示)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
一识——识生字知新词,识作者知背景
二读——读正确,读流利
三解——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主题与情感。
1.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你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 (1)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
(2)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无尽的爱。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一读——读正确,读流利
二识——识生字知新词,识作者知背景
三解——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把握主题与情感。
四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1.小组讨论组员的问题,争取自行解决。
2.有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到班级中讨论解决。
3.你们小组内提出的哪个问题最有价值?拿出来与大家分享。表层意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韧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活动二:文本探究2.课文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一些细节中,文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可以参考以下细节,也可以自己再找一些。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活动二:文本探究 (1)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活动二:文本探究 当我脾气暴怒,砸碎玻璃门摔东西时,母亲并没有马上劝说、安慰、支持我,而是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悄悄”“和“偷偷”的细节可以看出这位母亲深深的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甚至需要一个人发泄,她用宽厚的母爱容忍着儿子的暴怒,同时又担忧着儿子,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伤害了自己,所以还要偷偷的听着“我”的动静,母亲躲出去了,她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儿子,“悄悄”和“偷偷”的无声动作背后是她疼痛不已的揪心!下文写她又悄悄地进来时“眼边红红”的细节,正是这种心情的流露。(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活动二:文本探究 当“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此时的母亲是怎样的痛心焦急,她多么想立刻扑灭而儿子轻生的念头,立刻阻止他的自暴自弃,儿子的痛苦在母亲心中已经加倍,母亲却没有跟儿子一起抱头痛哭,而是忍着哭声,她是以怎样强大的毅力,克制着自己的悲情,怎样努力的给儿子一份坚定的力量啊! (3)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的神色。 当“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要挡在窗前,这位细心的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她那憔悴的面容既显示着绝症晚期对身体的折磨,又显示着儿子残疾又绝望的状态对母亲心理的折磨,那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活动二:文本探究 看似平淡无奇好像多余之笔的一句话,却写出了母亲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一颗心全部放在了儿子身上。这也不能不让人为之深深感动。 她为自己出语不慎引起了儿子的伤心而懊悔不已,黯然神伤。她把儿子的自尊看得比什么都重,甚至在这一点上比儿子自己都敏感。所以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生怕刺激了我。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2)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活动二:文本探究3.课文中两次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予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当“我”在命运的重创中痛苦绝望,甚至要轻生时,母亲没有给我讲什么人生道理,她也来不及想什么道理,只是近乎本能的急切说出,咱娘俩儿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她是在恳求着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母亲离世后,我和妹妹领悟到母亲临终前没有说完的话,我俩在一块要好好儿活,母亲临终前还没有看到儿子蹚出自己的人生之路,没有看到女儿的成年,她那没有说完的话,是满怀的牵挂和揪心,也是对儿女未来生活的期望——期望儿女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打击,都要珍爱生命,勇敢的活下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一直”表达了作者当时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来无比悔恨的心情!
2.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再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恨的心情
3.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的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活动三:积累拓展活动五:再次朗读,体会感情。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的不同的心情。提示:第一段对话中,我的情绪极端痛苦、绝望、暴躁,母亲则是强忍悲痛,好语相慰;第二段对话中母亲是喜出望外,激动难耐,以至于“絮絮叨叨”,我则是勉强应付。 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但愿大家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的,不仅仅是母爱,还会看到作者对生命的思索。
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而我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
生命是美好,要好好珍惜、好好儿活才是!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命运是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奋斗来改变的! 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知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身体健康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 活动六:迁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