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 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
一、谈话导入
1.师: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师:下面是季羡林的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
(3)师: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这里是其中一篇, 板书《怀念母亲》
师: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 师: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2. 出示生词,读准和理解
3.师: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A、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两位母亲? (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
B、作者对这两位母亲怀着怎样的感情?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
B、
C、 出示答案。
三、细读怀念生母的名子,体会作者的真挚情感
1、 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亲生母亲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
2、 出示句子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3、 师: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4、 出示答案:
(这里写出了“我”失去母亲之后的伤心、痛苦和悔恨,文章通过这些描写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情。)
第二课时
1、 细读怀念祖国母亲的句子,体会爱国情感
1、 师: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怀念祖国母亲?
2、 课件出示:
(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A、师:想想频来入梦是什么意思? (常常进入梦乡或梦境)
B、师: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次离开祖国,热爱祖国)
C、师: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了? (作者有一颗爱国心,强烈的思国情。
“也”字可见作者心目中两者的确有着同样重要的地位。)
D、师:有感情读句子。
3、 师:读季老先生在1935年11月16日的日记,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作者怀念祖国母亲?
4、 课件出示:
(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A、 师: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
B、 用:因为季老-------,所以觉得有点凄凉。说一句话。
C、 师: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季老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
D、 用:他想到---------,仿佛觉得--------,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说一句话。
5、 师:从以上的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很怀念母亲的,除外,他还写了一篇散文,题目叫《寻梦》,我们来读一读他的开头和结尾:
6、 课件出示: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
A、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B、 师: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看到了祖国母亲怎样的面影?
二、拓展延伸
1、 师:
1、在1984年的春节联欢会上,香港歌星张明敏唱了一首歌,震撼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我们一起来欣赏:《我的中国心》
2、 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
3、 总结全文
1、这首歌唱出了所有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他们常年漂泊在外,可他们始终不忘自己的祖国,不忘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2、现在要你要母亲说一句话,你会对亲生母亲说什么,对祖国母亲又说什么?
四、作业布置:找出课文中描写对祖国母亲魂牵梦萦的句子,读一读,并抄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