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第二课时)
一、基础训练
1.肺的功能单位是( )。
A.呼吸性细支气管 B.支气管 C.肺泡 D.肺泡壁
2.与肺的气体交换有直接关系的结构特点是( )
A.肺泡数目多 B.肺泡壁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 D.以上都是
3.肺泡中的氧气要进入血液,需要穿过几层细胞( )
A.?一层???????????????????????????B.?两层?????????????????????????C.?三层????????????????????????D.?四层
4.呼吸的全过程包括下面四个环节,其正确顺序是( )
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②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③肺的通气④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A.?③→④→①→②???????????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关于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人体一次呼吸过程中,吸气结束瞬间肺内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
B.?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最多的两种成分依次是氮气、二氧化碳
C.?呼吸运动需要肋间肌和膈肌提供动力
D.?人工呼吸依据的是呼吸运动原理
6.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二氧化碳增多 氧气减少 B.氧气增多 二氧化碳增多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无变化 D.氧气增多 二氧化碳减少
7.哮喘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肺泡的弹性回缩减弱,此情况将直接影响(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胸廓的扩张与回缩
8.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时,吸入的全是氧气,呼出的全是二氧化碳
B用口呼吸比用鼻呼吸卫生
C吸气时,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仅由一层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
二、能力提升
9.二氧化碳离开毛细血管发生在呼吸的哪一环节( )
A.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D.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
10.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
A.肺的通气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11.法医判断死婴是否系产前死亡,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根据是 ( )
A.产前死婴肺充血 B.产前死婴肺未吸入空气
C.产前死婴肺充满痰液 D.产前死婴肺泡内充有少量空气
12.如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B.?甲内流的是静脉血,丙内流的是动脉血
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D.?乙和肺泡的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3.2015年6月1日晚,在长江湖北监利段,客轮“东方之星”因遭遇龙卷风翻船,轮船 上多数乘客溺水身亡。溺水阻断了呼吸全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 )
???A.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 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C. 氧气在血液中的运输 D. 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14.分析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甲乙两个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左手捏紧橡皮管,右手松开。再呼出气体时,右手捏紧橡皮管,左手松开。
⑴一段时间后???????瓶中的石灰水明显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⑵发生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⑶若大气中,该气体的浓度过度增加,会引起???(????)
A.温室效应 B.酸雨 C.臭氧层破坏 D.大气污染
15.如图表示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作用完成的.
(2)吸气时,图中①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②表示的气体是________.此时,血液中________含量会增加.
(3)吸气时,血液流动将________带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________进入血液,此时,血液中________含量会增加.当血液流经肺部时,血液中________进入肺泡,再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参考答案
1—13 CDBBB DADBD BCA
14.(1)乙;二氧化碳;(2)肺;(3)A.
15.(1)扩散.
(2)二氧化碳; 氧气; 氧气.
(3)氧气;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