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合中学2009——2010八年级语文(上)期中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和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羁 (jī) 簇拥 (zù) 稍纵即逝 (jí)
B.消翳 (yì) 诞语 (dàn) 弄巧成拙(zhuō)
C.霓裳 (shang) 缥缈 (piǎo miǎo) 拈轻怕重 (zhān)
D.侥幸 (jiǎo) 不啻 (dì) 转弯抹角 (mǒ)
2.请用横线画出每个成语中的错别字,并将改正的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中。(2分)
脍灸人口 眼花嘹乱 失志不移 大相径廷
3.结合具体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里指肢体麻木,感觉不灵)
B.这是鸟儿的世界,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不然,为什么会一年又一年地吸引着数万乃至数十百千万只不同种类的水鸟呢?(晋代陶潜《桃花源记》中描写的一个与世隔绝、生活美好的社会)
C.最可爱的,就是在那悬崖绝壁的上面,倒悬着一些极小的红花,映着古褐苍苍的石岩,另有一种情趣。(课文里是指有些古朴风格的褐绿色)
D.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文中指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4.总有一些书籍让我们心驰神往。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典型的人物和情节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风雪山神庙”、“三打祝家庄”等故事的主人公分别是 、 、 、 。(4分)
5.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 。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 ; 。
(2)飞流直下三千尺, ,
(3) ,存世惟诗篇。
6.口语交际活动。(10分)
你班举行了一次“交流格言”的口语交际活动,经过同学们的一致推举,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
(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30-40字之间)(4分)
(2)活动中,同学们把课前收集的格言展示了出来,其中包括: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②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华罗庚
③认真是成功的秘诀,粗心是失败的伴侣。——童第周
④掩饰一个缺点,结果会暴露另一个缺点。——伊索
⑤不是时间绞杀天才,而是天才战胜时间。——别林斯基
⑥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老舍
如果老师让你选一条布置教室的墙壁,你会选第 条,因为:( )。(3分)
(3)你在课外也一定阅读过不少格言,请你从“求知”、“珍惜时间”、“热爱读书”中选择一个方面,另写一条你喜欢的格言。(3分)
二、阅读理解 (68分)
(一)阅读并完成7-12题。(18分)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 , ,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7.文章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_______(人名)。(2分)
8补全横线上所缺句子。 , , , 。(2分)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标一处)。(2分)
①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②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其4分)
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4分)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4分)
答: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17题。(11分)
我曾经三次到周庄,每一次都乘船游镇,然而每一次留下的印象都不一样。第一次到周庄,正是仲春,天下着小雨,古镇被飘动的雨雾笼罩着,石桥和屋脊都隐约出没在飘忽的雨雾中,打着伞坐船游览,看到的是一幅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到周庄是冬天,刚刚下过一夜小雪,积雪还没有来得及将古镇覆盖,阳光已经穿破云层抚摸大地。在耀眼的阳光下,古镇上到处可以看到斑斑积雪,在路边,在屋脊,在树梢,在河边的石阶上,一摊摊积雪反射着阳光,一片晶莹,令人目眩。古老的砖石和清新的白雪参差交织,黑白分明,像是一幅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在阳光下,积雪正在融化,到处可以听见滴水和流水的声音,小街的屋檐下在滴水,石拱桥的栏杆和桥洞在淌水,小河的石河沿上,往下流淌的雪水仿佛正从石缝中渗出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这样的声音,用人类的乐器永远也无法模仿。
14.选文写了作者两次游周庄的情景与感受。用原文语句回答,这两次游周庄分别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分)
15.本文作者娴熟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景物,多角度描绘了周庄的古雅幽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请指出选文画横线的句子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16.细细品读文中画浪线的语句,请你说说作者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描写周庄水韵的 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3分)
17.根据下面例句的句式特点,请你展开联想,另选写作对象,仿写一句话。(3分)
例句:细细谛听,水声重重叠叠,如诉如泣,仿佛神秘幽远的江南丝竹,裹着万般柔情,从地下袅袅回旋上升。
仿句: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2题。(13分)
一碗馄饨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
“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面摊主人很热心地说:“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着泪水,对面摊主人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您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
母亲马上就看到了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赶快回来吃,菜都凉了!”
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18. 女孩两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2分)
19.第2段中女孩说“妈妈叫我不要回去”是真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女孩为什么突然愣住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 ”这句话省略了什么?你能写出来吗?(4分)
22..如何理解“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2分)
23.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明白应怎样去感受和珍惜亲情吗?你有哪些联想和感悟呢?(4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3—31题。(26分)
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
余杰
你有过感动的时候么?拿这个问题去问那些娴熟地操作电脑、收入丰厚的计算机专家,或者在流水线上手脚不停,从早忙到晚的打工仔打工妹,他们也许会异口同声地问你: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
是呵,什么是心灵深处的感动呢?我一下子地哑口无言了,一个人挣扎在信息与商业的漩流中,绝难有从自己心灵深处涌起的感动。工业革命以来两百年科技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理性思维,但对人的情感世界却越来越细致和琐碎的分割,我们把与广大世界对话的能力寄托在表层的知与识上,却极大地忽略了生命本体的感性与触动。尽管我们能建造一百层的摩天大楼,能生产拥有多种智能的机器人,但我们自身却日益退步和缺乏。匆匆的脚步踏过深秋的落叶时不会有时光流逝、人世沧桑的遐思,冷冷的眼光观看莎翁的悲剧时不会有悲天悯人、热血沸腾的情怀。电影院里惟有刺激性的镜头才能引起津津乐道,雪天街道上冻得发抖的乞丐早已司空见惯。这是一个物质比任何一个时代都丰裕的时代,也是一个情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贫乏的时代。这个时代定会有日新月异的发明创造,使我们上天入地无所不能,惟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黑暗的街角徘徊。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说:“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和无感觉。那些纯理性的观念被大众传媒增值,从而造成的巨大力量,将辗碎一切感性,进而取消人类文明的特质。”
感动与人的肉体一同诞生,它的显现与遮蔽同人的生存处境密切相关。世事如棋,人生如子,感动在生命的张弛缓急中产生;岁月似衡,心灵似秤,感动在生命的矛盾对立中深化。阮籍处于魏晋乱世,反而有闲情逸致驾牛车访山问水。行至水尽山穷处乃“大哭而返”。他认识到自然无法成为人类精神的归宿,一种悲壮和惨烈的感动便涌上心头。正是在断裂和绝望的焦灼中,阮籍的生命本体与诗歌世界迫近同一。东晋桓温把持朝政,南征北战,可谓一世之枭雄也。当他北伐收复金城,发现自己当年手植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时,不禁涕泪纵横:“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再伟大的英雄也无法与无情的时光对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多少英雄在有限与无限、希望与失望、把握与无法把握的冲突中流露出的真性情真风流!作为渺小短暂的生命个体存在,惟有让感动的利锋穿透空间与时间,才能在幻化无常中真实而执著地把握与显示生命本质。心灵深处的感动源于个人的神秘的感性世界,张爱玲的灵感正是来自于她独特的爱好——美味的小吃、艳丽的服装、热闹的碰碰戏、街上稀奇古怪的橱窗和车辆留下的汽油味儿。她把握人生的方式也许正是我们所匮乏的:“在时代高潮来临之前,感觉到异样的一切有点不对,便抓住一点最真实的感动,让自己生活在亲切的记忆里。”
《魂断蓝桥》的时代已经隐没在地平线下,今天那些浓妆艳抹、一心想找个有钱有权的丈夫的女孩们,重新观赏这部经典影片时再不会感动得热泪盈眶了。她们的眼光挑剔,好奇而节制,她们会为费雯丽的美丽而惊羡,却不会为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而感动。她们用冷漠的价值判断拒绝感动的介入,从而拥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醒。我不禁想起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第一层地狱》:正直的工程师瓦格勒因不满斯大林的独裁而被判入狱20年。经过8年期盼与煎熬,妻子获得了一次探监的机会。40分钟的会面还有凶狠的卫兵监视,这对仅过一年新婚生活的夫妻隔着一张大桌子,一时间无语泪成行。瓦格勒要求妻子离开自己,而妻子却发誓要等待丈夫归来,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双手,向前倾着身子,情不自禁地来了个天长地久的吻。冷酷的卫兵立刻因他们“违反规定”而中止了会面。这一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感动由冰点升到沸点,再由沸点降到冰点的全过程,在那些黑暗的日子里,不知令多少善良而坚强的、与暴政与厄运抗争的俄罗斯人潸然泪下。剧变之后的俄罗斯已被金钱至上的喧嚣所淹没,索氏的不朽著作从地下正式摆在书店里时却备受冷落,这是不是因为今天的俄国人已经忘记苦难、丧失感动了呢?
今日,一些东西不断地被发现,一些东西同时又在不断地被放弃,现代人原本是想扔下沉重的精神包袱轻装上阵,前进得快些。殊不知放弃感动也就意味着放弃生存的独特性和崇高性。只有感动的回归,我们才能拥有一块建构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的奠基石,否则我们永远也找不到旅途上躲避暴风雨的屋檐。哈代说过:“将来总有一天,在整个自然界里,只有山海原野那种幽淡无华卓绝之处,才能与那些富有思想的人的感动绝对和谐。这种时刻即使还没有到来,却也不很遥远了。”心灵深处的感动是眼甘甜的井,将滋润我们自己和我们身边每个匆匆的过客。
24.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1)娴熟( ) (2) 遐思( ) (3)焦灼( ) (4)喧嚣( )
25.你认为作者要寻回的心灵深处的感动是怎样的感动?(2分)
26.作者为什么要寻回心灵深处的感动?(2分)
27.“惟独让感动脱离躯体,在黑暗的街角徘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含义是什么?(3分)
28.你怎样理解米兰·昆德拉所说的“愚昧并不为科学、技术、现代化、进步等等让路,恰恰相反,它正随着进步一道成长。我们面临的不是无知,而是麻木和无感觉”?(3分)
29.你怎样看待阮籍在行至水尽山穷处的“大哭而返”,和桓温在发现自己当年手植的小树苗已亭亭如盖时的“涕泪纵横”?(2分)
30.东晋是一个战乱频繁的时代,结合课内学过的一位东晋时的诗人的诗或文,谈谈这位诗人对待生活有着怎样的态度?(4分)
31.《魂断蓝桥》是一部歌颂至真至纯的爱情的十分感人的影片,作者为什么说现在的女孩子在看这部影片时不再感动得热泪盈眶?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4分)
作文(50分):以“我从来没有这样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提示:在生活的海洋中,有些事使你感到快乐、激动;有些事使你感到苦恼、懊悔;有些事使你感到反感、惊讶……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写出来。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
2、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