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四十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学年历史学科试题
(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
A. “为政以德” B. 有教无类 C. 无为而治 D. “仁”和“礼”
【答案】D
2. 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
A. 无为的政治主张 B. 小国寡民的理想
C. 唯物主义思想 D. 朴素辩证法思想
【答案】D
3.孟子思想的核心部分是
A. “制天命而用之”
B.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
C. “民贵君轻”
D. “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孟子的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是荀子的思想,故排除A项;“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属于法家思想,故排除B项;“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太子”是墨子的尚贤主张,故排除D项;孟子的思想核心是民贵君轻,故选C。
4.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 是否主张“礼”
B. 是否追求气节
C. 对人性的看法
D. 是否实行仁政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他们都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主张“礼”,强调气节,主张君主要实行仁政。但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是截然相反的。故排除A、B、D项,故选C。
5.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由此,他比喻( )
A. 人性生来就是恶的
B. 自然界的运行有自已的规律
C. 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很重要
D. 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兼用法治
【答案】C
【解析】
略
6.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
A. 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B. 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
C.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D. 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的内容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黄老之学。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对西汉初年社会经济的恢复起到了推动作用;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既有治国理念,也包含“养身”之法;在内容上,黄老之学以道家理论为基础,融入了儒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学派的内容,所以B、C、D项的介绍都是正确的,故排除;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的是儒家学说,而不是黄老之学,所以A项介绍错误,故选A。
【点睛】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以道家思想为主并且采纳了阴阳、儒、法、墨等学派的观点。?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术认为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通过“无为”而达到“有为”。 上述主张在汉朝初期曾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果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文景之治”的盛世。
7.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 天人感应学说
B. 君权神授学说
C. 独尊儒术建议
D. 崇尚法治主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天人感应学说,故A排除。材料也未反映君权神授学说,故B排除。崇尚法治,属于法家思想,故D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思想
8.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有:
①都强调宇宙万物的本原;
②都倡导加强道德修养;
③都是唯心主义的思想;
④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理学和心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服务于阶级统治的需要,并不是从科学角度论述认知关系,故④错误,本题选择A项正确。
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在地理大发现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A. 地动仪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D. 指南针
【答案】D
【解析】
指南针传入欧洲作为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支持,促使地理大发现的到来,故D项正确;A属于观测地震仪器;B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C属于促进思想启蒙作用。
10.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什么思想
A. 经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农抑商思想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要求实用,能解决国计民生问题,经世致用思想符合这一要求;君主批判和自由平等和国计民生关系不是很密切;重农抑商不是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他们强调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因此答案为A。
11.我们把智者运动看作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万物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②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③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④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都是由人制定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赞美人性,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②④符合上述观点。①是对自然界的认识,③说明人的探究活动要尊重事实。故D正确。
12.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苏格拉底 D. 普罗塔哥拉
【答案】C
【解析】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知识即美德”就是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他说无知是万恶的根源。故C正确;亚里士多德强调怀疑精神,名言是“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普罗塔哥拉为代表的智者学派只强调人的自然本性,并没有强调人知识对人道德的作用,他的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均不符合题意。
13. 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一些宗教题材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认为包含着人文主义精神,主要因为它们( )
A. 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B. 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C. 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D. 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作品,通过写实的手法来揭示人性的善恶,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对后世的现实主义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故选B。ACD三项都是为了宣传人文主义精神。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 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D.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文艺复兴和中国的维新思想宣传。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维新思想宣传没有利用宗教,故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中国的维新思想宣传者都没有建立政党和组织团体,故排除B、D项;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思想来宣扬资产阶级思想,中国的维新思想宣传则借助儒家思想的外衣,都是借助了传统文化的外衣,故选C。
15.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题考查宗教改革的影响。马丁·路德打击天主教会势力的统治,但并不是反对宗教信仰,故AC两项错误;D项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人人可以理解《圣经》,不需要教会势力干涉,就是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16.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运动,两者相比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够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
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②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只是启蒙运动的内容,④两者都是新文明新生,文艺复兴只是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帜,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所以排除②④,所以C.①③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异同点
17. 北美《独立宣言》指出: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体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
①社会契约论 ②天赋人权 ③三权分立 ④人人生而平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可以分析出人人生而平等和天赋人权;由“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可以分析出社会契约的思想,三权分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中有不符合题意的三权分立思想。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主要思想
18.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关于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①是对的;文艺复兴贬低神、抬高人的地位,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则大张旗鼓的批判教会神权,故②符合题意;只有启蒙运动抨击封建制度下的君主专制,故③不合题意,排除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的,所以反过来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④也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这一题属于比较型组合选择题。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19. 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由于伽利略、开普勒等前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了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 《力学中的哲学原理》的发表
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发表
C. 《力学和数学的原理》的发表
D. 《科学的经典力学原理》的发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故答案为B。ACD三项都是错误著作名称,干扰项。
考点:西方近代科技成就——牛顿经典力学
点评:此题还可以设计为: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
20.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对近代欧洲的科学革命都卓有贡献。对其主要成就的正确认识是
A. 他们的理论肯定了人们用理智了解宇宙运行的原则
B. 他们的学说使巫术等迷信行为销声匿迹
C. 他们的理论为人类辩证地看待世界提供了途径
D. 他们的研究成果带来了医学和化学的重大突破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近代欧洲的科学技术。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为近代欧洲科技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的学说并不能使巫术等迷信行为销声匿迹,故排除B项;他们的理论主要集中在物理学和天文学方面,不是为人类看待世界提供途径,也没有带来医学和化学的重大突破,故排除C、D项;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天文学和物理学成就使人们能够用理智了解宇宙运行原则,故选A。
21.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可以说明该学说对宗教信仰不利,同时该学说对人们思想的触动超过了牛顿学说,由此可知只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才符合题意要求,故答案选B项,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进化论·进化论
22. 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该书在序言中阐述的主要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提倡民主与科学 D. 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材料中“鸦片战争时期”“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两个关键信息;在这本书中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向西方学习
23. 李鸿章自嘲“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及所用的“材料”分别是
A. 清朝封建制度西方先进科技 B. 清朝封建统治君主立宪制度
C. 清朝封建制度民主共和制度 D. 清朝封建统治养兵练兵之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李鸿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所以他维护的是清朝的封建统治,在洋务运动中他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维护统治,所以正确的是A项,其他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李鸿章的洋务运动思想
24.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 李贽笔下的孔子
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孔子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代言人,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C选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
25.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指出:“……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反映新文化运动高扬的两面旗帜是
A. 民主、科学
B. 人文、浪漫
C. 科学、理性
D. 民主、法制
【答案】A
【解析】
德莫克拉西,即“Democracy”,意为“民主”,所谓“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赛因斯,即“Science”,意为“科学”或“科学研究”。“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一名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一大重要口号。在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热血青年高举“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礼教以及封建专制思想猛烈开火,并由此走向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据此,可以选出本题的答案为A项。
26.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 实行三民主义
B. 实行对君主立宪
C. 推动民主进程
D. 建立共和政体
【答案】C
【解析】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AD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B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因此答案为C。
27. “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这幅对联中的“先行者”是( )
A. 洪秀全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毛泽东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依据“废两千年帝制”等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因为孙中山通过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年的皇帝制度。洪秀全并没有推翻清政府,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不主张推翻清廷,故A、B错误,选C。毛泽东之前,皇帝制度已被推翻,故D错误。故选C。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实践
28.孙中山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他于20世纪20年代毅然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含义是
①反对帝国主义
②“耕者有其田”
③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④“制定劳工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耕者有其田”和“制定劳工法”均是属于民生主义,并不是属于民族主义的含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才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含义
29.建国之后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论断
④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毛泽东思想。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创造性的提出了改造和建设并举的方针,在中共八大上对我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做了科学的论断,这些都是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问题的论断和对社会主义建设速度问题的分析导致对国情判断失误,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错误,这些都不是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而是失误。所以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是①③,故排除A、C、D项,故选B。
30.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是
①早期维新思想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邓小平理论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先进的中国人把人类先进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的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早期维新思想,属于改良思想,不属于革命思想,排除,④邓小平理论,属于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不属于革命思想,排除,因此,选A。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内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31.德意志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说:“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伊拉斯谟的本意是要
A. 讽刺贪淫
B. 倡导平等
C. 抨击愚昧
D. 推崇人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伊拉斯谟的主张。根据题意可知,伊拉斯谟认为没有快乐的生活不叫做生活,所以生活中应该拥有快乐,即肯定人追求快乐和享受的本性,所以伊拉斯谟的本意是推崇人性。伊拉斯谟的言论中没有体现讽刺贪淫、倡导平等和抨击愚昧的内容,故排除A、B、C项,故选D。
【点睛】伊拉斯谟是德意志地区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著名的人文主义家和神学家,代表作有《愚人颂》。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又被称为鹿特丹的伊拉斯谟。
32.有学者认为: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庶民成为推动城市大众文化的主流,出现一种新型文化——“庶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庶民文化”范畴的是
A. 宋词
B. 风俗画
C. 理学
D. 明清小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庶民文化”即市民文化,是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文化形式。宋词、风俗画和明清小说都是迎合中下层人民需求而产生的文化形式,属于市民文化的内容,故排除A、B、D项;理学是知识分子上层所创造的儒学新体系,最终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为上层统治者服务,对下层人民有约束作用,不属于市民文化,故选C。
【点睛】宋代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城市得到很大发展,与此同时市民文化也蓬勃发展。市民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表现的都是市井生活。瓦舍之中,百戏荟萃,杂剧、杂技、讲史、说书、说浑话、皮影、傀儡、散乐、诸宫调等,无所不包。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与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宋型文化”中占相当份量的市民文化特色,不仅直接刺激了明清两代市民文化的繁荣,也基本上可以说是近现代市民文化的雏形。
33.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著作是
A. 《圣经》
B. 《本草纲目》
C.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 《物种起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达尔文和《物种起源》。《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神学的代表作,故排除A项;《本草纲目》是中医学的代表作,故排除B项;《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牛顿的代表作,总结了他在力学体系以及在数学、天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故排除C项;《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在该著作中,达尔文提出了物种进化的观点,挑战了封建神学的创世说,故选D。
3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 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B. 吸收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 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D. 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康梁的维新思想。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近代中国宣扬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吸收西方的政治启蒙学说,抨击封建专制思想,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宣传救亡图存的理论。但与梁启超相比,康有为则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出版了《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著作,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故排除A、B、C项,故选D。
【点睛】比较型选择题,就是要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物作出比较分析的选择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一般分为求同型和求异型两类,即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关键在于,抓住历史事物的共性和个性,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作出正确比较。
35.“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变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下列事件中具有第一种倾向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百日维新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是在不改变封建专制统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科技理论;义和团运动是盲目排外,维护中国一切旧文化;百日维新没有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政体。这些事件都没有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故排除A、C、D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把一切中国文化都看做是落后的,具有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故选B。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30分。31题16分,32题14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不同结局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谈一下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答案】(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
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3)儒家思想在初期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后来僵化,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进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儒家学说。
(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根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思想上的大一统。孔子的主张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背景下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因而无人采纳;董仲舒的主张适应了西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被汉武帝采纳。
(2)根据“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可知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学说不能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根据“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可知李贽不以孔子的标准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了孔子的权位地位。李贽和朱熹观点不同说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儒家思想开始受到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有所动摇。
(3)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朱熹,可以看出儒家思想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逐渐确立起了正统思想的地位,对维护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起了很需要作用。但是对于儒家思想的过分推崇,乃至思想僵化,则会禁锢人民的思想,阻碍文化的进步。
37.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蒙娜丽莎 图二《社会契约论》 图三《共产党宣言》 图四《新青年》
请回答:
(1)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进步社会思潮?
(2)图二反映的社会进步思潮传播到中国,对中国近代的哪些历史事件产生了影响?
(3)分别指出上述进步社会思潮产生的经济基础。
【答案】(1)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运动(社会主义运动)新文化运动或答:人文主义、理性思潮、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萌芽;17—18世纪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弊端也日益暴露;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社会契约论》代表了启蒙运动,《共产党宣言》代表了马克思主义运动,《新青年》代表了新文化运动。
(2)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图2反映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潮引发了中国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3)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运动产生的经济基础都是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深入,工业革命的开展,相继爆发了启蒙运动,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运动等。而中国新文化运动产生的经济基础则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