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在这个以“真诚待人”为主题的单元里,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文章,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如果在生活中我们能将心比心,那么,我们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故事显浅而紧扣生活,在情感态度教育方面,它通过揭示“多为别人着想”这一道理,突现了本组教材“以诚待人”的专题。从知识技能方面,它是“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感受人物思想品质”这一训练重点的有利承接。可以说,这是一篇有助于学生独立阅读、感悟、理解并从中明白一定道理的好文章。“将心比心,以爱换爱”的呼唤直逼人的心灵深处。本文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中将心比心,宽容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这个道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辨别多音字“将”的不同读音;
3、正确读出“扎”这个翘舌音字;
4、理解“将心比心”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真正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
把“将心比心”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关心自己的长辈、朋友,体谅别人的感受。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所写的两件事,体会将心比心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
1、谈话: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理解“将心比心、抱怨、理解”的意思。
2、思考本文讲了哪两件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下面词语。
商店 沉重 道谢 输液 尊重 关爱 血管 注视
不禁 紧张 理解 扎针 面对 宽容 鼓励 温暖
(2)读准多音字。
zhā ( 扎针 扎实):刺、钻的意思
扎 zhá (挣扎)
zā (扎裤脚):捆、束的意思
禁 jīn(情不自禁)
jìn(禁止)
将jiāng(将心比心)
jiàng (大将)
阿 ā (阿姨)
ē (刚正不阿)
(3)理解词语。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抱怨:心里不满意,责备别人不对。 宽容:宽解包容。
(4)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①老奶奶给“我”说了一件动人的事:奶奶去商店购物,一位阿姨为她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
②讲“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母亲对护士的工作宽容和鼓励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现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一下课文中的两件事,然后说一说这两件事情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导语:这两件事情都让作者感到了幸福和温暖,我想这也让同学们心里有所触动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文中让你感触的地方?(指名答)
(课件)“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手。”
从画横线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我体会到阿姨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护。)
(课件)齐读: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在第一件事情中,那位阿姨为什么要帮奶奶推开沉重的门呢?
因为那位阿姨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希望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关爱,使社会更加文明。同时也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底善良。
(课件)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
(2)在第二件事中,在护士连扎两针不成的情况下,“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母亲又是怎样表现得呢?
①用“—”画出母亲的表现,用“﹏”画出“我”的表现。
②经历了这两件事,“我”的心里又什么感受呢?
从对母亲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母亲对护士的体贴、关怀、宽容和鼓励)
读一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这么做?
(课件)齐读: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划在书上。
(课件)齐读:“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你怎么理解阿姨的话?(阿姨希望自己的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也有人会这样做。这就说明,人人都希望能获得更多人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境界。)
(课件)齐读:“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话?(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那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3、最后一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呢?(前两段是叙事的,最后一段的是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的议论。在结构上,它是对前两段的总结;在内容上,它是前两段的深化,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所在。
4、换位思考: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母亲,你会怎么做呢?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骂,将会有什么后果呢?
四、拓展延伸:将心比心,感悟生活
小军和小明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小军考了62分,他急忙问小明考了多少,小明没有告诉他。
课间时间,小军偷偷看了小明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8分。小军于是很骄傲的对小明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
这时,科代表小丽对小军说:“真是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你一滴雨滴就滋润,我考了95分,你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
七嘴八舌:
小明和小军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②假如你是小明,你的内心会怎么想?
③假如你是小军,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
总结: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 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 很多悲剧和恨事。
五、板书设计:
将心比心
宽容 理解 关爱
六、作业设计:
1、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将心比心这样的故事吗?经历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呢?你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吗?现在你又想怎样解决呢?请你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2、展开想象,为下面情境中的人物写几句对话。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为老爷爷让座。
略。
课件29张PPT。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辨别多音字“将”的不同读音;正确读出“扎”这个翘舌音字;理解“将心比心”的本义以及在课文中的真正含义;
3.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感悟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能以爱换爱。把“将心比心”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关心自己的长辈、朋友,体谅别人的感受。学习目标
中国有句成语,叫作“将心比心”。意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万善集》中有云:“物我一体,将心比心”。“将心比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谈话导入
齐读课题
比心将心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理解“将心比心、抱怨、宽容”的意思思考本文讲了哪两件事。字词学习
商店 沉重 道谢 输液 尊重 关爱 血管 注视 不禁 紧张 理解 扎针 面对 宽容 鼓励 温暖
zhā
扎 zhá
zā(扎针/扎实):刺、钻的意思
(挣扎)
(扎裤脚):捆、束的意思多音字
禁 jīn 情不自禁 jìn 禁止阿 ā 阿姨
ē 刚正不阿将 jiāng 将心比心
jiàng 大将重点词
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抱怨:心里不满意,责备别人不对。 宽容:宽解包容。①老奶奶给“我”说了一件动人的事:奶奶去商店购物,一位阿姨为她推开商店沉重的大门。
②讲“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母亲对护士的工作宽容和鼓励的事。
课文概述
细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细读课文 探究情感
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 的大门, 等到她跟上来 松开手。沉重一直才从红色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 这位“阿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沉重的大门一旦松手,就会撞到后来的尾随者,于是她一直等后来者跟上才松手,我体会到阿姨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护。知识点拨
齐读
当奶奶向她道谢的时候,那位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知识点拨
在第一件事情中,那位阿姨为什么要帮奶奶推开沉重的门呢?
答:因为那位阿姨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希望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关爱,使社会更加文明。同时也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底善良。知识点拨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知识点拨齐读
2、在第二件事中,在护士连扎两针不成的情况下,“我”的态度是怎么样的,母亲又是怎样表现得呢?①用“—”画出母亲的表现,用“﹏”画出“我”的表现。
②经历了这两件事,“我”的心里又什么感受呢?
温暖知识点拨
一天,我陪患病的母亲去医院输液,年轻的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也没有扎进血管里,眼见针眼处鼓起青包。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了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
第三针果然成功了。“不要紧,再来一次!” 从对母亲的神态和语言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母亲对护士的体贴、关怀、宽容和鼓励。知识点拨 读一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体现在哪?母亲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这么做?
知识点拨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与幸福。知识点拨齐读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找出来划在书上。知识点拨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你怎么理解阿姨的话?知识点拨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你怎么理解母亲的话?知识点拨
要想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鼓励别人。文中的那位母亲正是这样想的,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以自己对他人的宽容和鼓励,换取他人对自己的宽容和鼓励。知识点拨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知识点拨
最后一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呢?
前两段是叙事的,最后一段的是在叙事的基础上发表的议论。在结构上,它是对前两段的总结;在内容上,它是前两段的深化,点出了文章的中心所在。知识点拨
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那位阿姨,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位母亲,你会怎么做呢?如果对那位护士进行责骂,将会有什么后果呢?知识点拨
知识点拨 小军和小明是同桌,一次数学测试的试卷发下来了,小军考了62分,他急忙问小明考了多少,小明没有告诉他。
课间时间,小军偷偷看了小明的试卷,原来他只考了58分。小军于是很骄傲的对小明说:“哈哈,原来你考了个不及格啊!”
这时,科代表小丽对小军说:“真是给你一点阳光就灿烂,给你一滴雨滴就滋润,我考了95分,你才及格有什么好骄傲的啊!” 将心比心,感悟生活①小明和小军先后受到伤害的原因是什么?
②假如你是小明,你的内心会怎么想?
③假如你是小军,从伤害别人到被人伤害,你从中会悟出什么道理?
七嘴八舌 如果每一个人与别人相处的时候,都能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可以增加很多欢乐与和气,而且可以减少很多悲剧和恨事。
知识拓展1、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将心比心这样的故事吗?经历了这件事,你有什么想法呢?你和别人发生过矛盾吗?现在你又想怎样解决呢?请你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2、展开想象,为下面情境中的人物写几句对话。
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少先队员为老爷爷让座。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