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扫”森林》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讲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从前德国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杂草、枯枝烂叶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好心办了坏事,把森林渐渐给毁灭了。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8个生字“殃、帚、腐、壤、翼、略、键、鲸”,认识多音字“扫”;
3、会读词语: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惨祸、关键、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2、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仿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认识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激趣导入
同学们,科学家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
理解“启示”;
大自然给人类哪些启示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和多音字“扫”的读音。
殃、帚、腐、壤、翼、略、键、鲸
多音字“扫”
检查词语读音。
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惨祸、关键、
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
过渡:课文由两篇的短文组成的,《“打扫”森林》和《人类的老师》,首先学习《“打扫”森林》
三、学习《“打扫”森林》
1、默读文,想想文章主要讲什么?(找书上的关键词来说)
主要讲: 从前( 德国 )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 灌木 )、( 杂草 )、( 枯枝烂叶 )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好心办 坏事 ,把森林渐渐给( 毁了 )。
2、人们怎样打扫森林?
出示:护林人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出示: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
你从两个“统统、统统”、两次写到“连.....也.....”“连.....也.....”体会到什么?(表示一点儿也不剩,干干净净,打扫得很彻底)
理解“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读出打扫得很干净的样子。
3、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森林几年后有什么变化?
出示: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越来越少” “光秃秃”“像一把扫帚”“干枯”看出树木遭殃了)
4、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的灾难。)
(1)理解:“异想天开”想法离奇,不可能实现。想法奇怪。
(2)设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5、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了呢?(仔细阅读第5、6自然段。)
(1)出示: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中心句)
(2)出示: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
A、这四个动词,能交换位置吗?为什么?(事情发展的顺序)
B、读一读。
6、题目“打扫”为什么加上引号?(表示特殊的含义。)
打扫:加双引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打扫,而是针对下文所说的“砍光”和“除尽”。
提示:①从词语的意思出发:扫除;清理。
②而森林需不需要打扫。
这里的“打扫”含有批评之意,这一“打扫”对森林有着致命的破坏。
7、学了《“打扫”森林》短文,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4、《“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 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
(2)不同点:
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受到惩罚。(反面 ) 科学家发现和利用了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进了许多东西,造福人类。(正面 )
5、拓展延伸,
过渡:“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1)课件展示:
青蛙的眼睛--电子蛙眼 长颈鹿--抗荷宇航服
云杉--广播电视塔 车前草--楼房
响尾蛇---现代军事装备(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
(2)总结: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四、小练笔,奇思妙想
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或植物的特性收到启示,产生创意的。
提示:小蚂蚁、蜘蛛、螳螂、松树、含羞草等
略。
课件14张PPT。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8个生字“殃、帚、腐、壤、翼、略、键、鲸”,认识多音字“扫”;
3.会读词语: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惨祸、关键、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
4.默读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5.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6.激发学生对仿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目标
同学们,科学家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谈话导入
大自然的启示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大自然给人类哪些启示?齐读课题
检查字词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机翼省略关键 鲸鱼yānɡzhǒufǔrǎnɡyìlüèjiànjīnɡ sǎo
sào(扫地)(打扫)
(扫帚)(扫把)逞凶chěng扫 默读《“打扫”森林》,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
课文学习
课文概述 课文主要讲 从前( )有个林务官,一上任就命令护林工人把森林里( )、( )、( )砍光除尽,结果此举破坏了( ),好心办坏事 ,把森林渐渐( )。德国灌木杂草枯枝烂叶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毁了
知识点拨 护林人工人只好照着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统统砍光,把杂草统统除尽,连地上的枯枝烂叶也不放过。 森林面貌顿时改观了:林子里又宽敞又洁净,连一根杂草也没有。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
不想森林却从此遭了殃。几年过去了,橡树和菩提树的叶子越来越少,光秃秃的像一把把扫帚,有些树木甚至干枯了。知识点拨
为什么说林务官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了呢?
(读第5、6节)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设问句,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是林务官异想天开的命令给森林带来了灾难。知识点拨
原来,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样,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枯枝败叶增强土壤肥力森林、灌木、野草昆虫、鸟类、兽类害虫吃掉增多增多灌木砍了
野草除了鸟儿飞了害虫逞凶了森林毁灭了吃、咬、钻生物链被破坏了中心句知识点拨
林务官把灌木丛砍了,把野草锄了,鸟儿飞走了,森林里的害虫就逞凶啦。它们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没有天敌来制服害虫,树林就渐渐给毁了。这四个动词,能交换位置吗?知识点拨“打扫”森林表示特殊的含义。
知识点拨
学了《“打扫”森林》短文,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知识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