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人教)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案+课件】大自然的启示-《人类的老师》(人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8 11:32:43

文档简介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表达方式独特,是由两篇科普小短文组成的。《人类的老师》短小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8个生字“殃、帚、腐、壤、翼、略、键、鲸”,认识多音字“扫”;
3、会读词语: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惨祸、关键、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2、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仿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概括出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生认识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和启发,激发学生对仿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激趣导入
同学们,科学家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
理解“启示”;
大自然给人类哪些启示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检查生字和多音字“扫”的读音。
殃、帚、腐、壤、翼、略、键、鲸
多音字“扫”
检查词语读音。
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惨祸、关键、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
三、学习《人类的老师》
1、默读课文,同桌讨论学: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找关键词说说)
(2)科学家从蜻蜓、鲸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3)你从文章中得到什么启示?
2、汇报:
课文主要讲:《人类的老师》短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 蜻蜓 )、( 鲸 )等动物身上得到( 启发 ),有所( 发明 )、有所( 创造 )。
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
研究鲸的“流线型”的外形——减少船只在水中的阻力,大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
理解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
(4)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
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A、为什么说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你是怎理解的?书上的具体事例说说)
3、学了《人类的老师》短文,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
如果我们把大自然为师虚心的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示,造福人类。
4、《“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 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1)共同点: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
(2)不同点:
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受到惩罚。(反面 ) 科学家发现和利用了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进了许多东西,造福人类。(正面 )
5、拓展延伸。
过渡:“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课件展示:
青蛙的眼睛--电子蛙眼 长颈鹿--抗荷宇航服
云杉--广播电视塔 车前草--楼房
响尾蛇---现代军事装备(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
(2)总结:如果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发,造福人类。
四、小练笔,奇思妙想
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或植物的特性收到启示,产生创意的。
提示:小蚂蚁、蜘蛛、螳螂、松树、含羞草等
略。
课件20张PPT。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自主学习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识8个生字“殃、帚、腐、壤、翼、略、键、鲸”,认识多音字“扫”;
3.会读词语:扫帚、腐烂、土壤、栖息、捕食、繁殖、制服、机翼、惨祸、关键、枯枝烂叶、异想天开、机毁人亡、轻而易举等。
4.默读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认识到大自然能给人以警示和启发,学习用联系的眼光认识自然界。
5.搜集人类从动植物身上受到的启示的资料。
6.激发学生对仿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学习目标
同学们,科学家探究蝙蝠飞行的秘密,从中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可以说,蝙蝠是人类的“老师”。其实,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大自然的启示”谈话导入
大自然的启示 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大自然给人类哪些启示?齐读课题
检查字词
遭殃扫帚腐烂土壤机翼省略关键 鲸鱼yānɡzhǒufǔrǎnɡyìlüèjiànjīnɡ sǎo

sào(扫地)(打扫)
(扫帚)(扫把)逞凶chěng扫
《人类的老师》2、科学家从蜻蜓、鲸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默读课文,同桌讨论: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3、你从文章得到什么启示? 同桌讨论
《人类的老师》短而又充满趣味,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 )、( )等动物身上得到( ),有所( )、有所( )。蜻蜓鲸启示发明创造课文概述
研究蜻蜓的翅膀——解决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问题。知识点拨
研究鲸的“流线型”的外形——减少船只在水中的阻力,大大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  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阻力最小。知识拓展
连一连鸟儿蜻蜓苍蝇、蚊子、蜜蜂鲸制造出具有优良性能的飞机。改良机翼。提高轮船航行的速度。发明了飞机。小小测试
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知识点拨
如果我们拜大自然为师,虚心地向它学习,就能从中得到启示,造福人类。 学了《人类的老师》短文,你获得了大自然的什么启示?知识点拨
《“打扫”森林》、《人类的老师》 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内容总结
共同点 告诉我们大自然的奥秘与规律。不同点
林务官违背自然规律,破坏了生态平衡,使森林受到毁灭,受到惩罚。
科学家发现和利用了生物自身规律,发明或改进了许多东西,造福人类。反面正面知识点拨
  “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的事例还有很多,大家还了解哪些事例? 知识拓展 长颈鹿和“抗荷服”长颈鹿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动物,其大脑和心脏的距离约3米,完全是靠高达160~260毫米汞柱的血压把血液送到大脑的。人们很奇怪,为什么没有长颈鹿在饮水时因大量血液涌上大脑使得脑充血或血管破裂呢?原来是长颈鹿身上的一层厚皮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科学家依照这一原理,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抗荷服”,从而解决了超高速歼击机驾驶员在突然加速爬升时因脑部缺血而引起的痛苦。当飞机加速时,“抗荷服”可自动压缩空气,还能对血管产生相应的压力。
青蛙和电子蛙眼青蛙的眼睛对小飞虫非常敏感,当小飞虫在它头上飞时,它会盯住不放。于是,人们模仿蛙眼的结构原理制成了“电子蛙眼”,可用来识别飞行中的飞机和导弹,也可用来预防飞机相撞。 青蛙的眼睛电子蛙眼长颈鹿抗荷飞行服知识拓展
高山上的云杉长年累月都经受着狂风的袭击,树干的底部变得又粗又大,整个树干成了圆锥形。这种形状使云杉牢牢地挺立在山顶之上。人们模仿云杉建立的广播电视塔,即使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云杉广播电视塔知识拓展
  向植物取经,车前草是一种很普通的小草,它的叶子是按螺旋形来排列的,这种排列方式,使每片叶子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筑师们依照车前草叶子的形状,设计建造了螺旋状排列的楼房,使每个房间都能享受到明亮、温暖的阳光,避免了普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车前草知识拓展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鸡蛋建筑物知识拓展
写一段话介绍自己从某种动物或植物的特性受到启示,产生创意的。章鱼、蜘蛛、向日葵、羊 老虎、猫、仙人掌、壁虎选一种写: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