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菏泽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pdf版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28 11:4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 4页)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1.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民族英雄 戚继光 郑成功 林则徐 邓世昌
历史事件 抗击倭寇 收复台湾 血战黄海
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 D.武昌起义
2. 史学家陈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 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 325 年窥探之后
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
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
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英美盟军 B.反法联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 1958 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
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
(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在“②轻视阶段”,美国直接参与了哪
一次侵华战争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 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 1900 年 6 月 2 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月光照耀着这些莽
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
倒了下去。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6. 构建历史知识结构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一项技能。下面是某同学编制的历史知识结构
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中国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C.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
7. 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
之一。右图空白方框处应填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
8. 胡适将旧“三从四德”改为反映男女
平等、自由的“男人也要三从四德”:三从,是太太外出要跟从,太太的话要听从,
太太讲错要盲从;四德(与得同音)是太太化妆要等得,太太发怒要忍得,太太生日
要记得,太太花钱要舍得。材料所述情形有可能出现在哪一运动之中
A.洋务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9. 习近平曾用“五个创造性”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
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
A.城市领导农村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城市武装起义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暑假到了,某校将暑期“研学旅行”基地定在遵义。你认为下列最能体现遵义红色旅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2页 (共 4页)
游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C.武装反抗,创建军队 D.生死攸关,伟大转折
1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党的历程”主题宣传活动,组员们收集了下列图片用于布
置展板。这些图片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井冈山会师 ②百团大战 ③遵义会议 ④中共一大
A.④①③② B.④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12. 2017 年 1 月 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
概念的函》。那么,“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八一三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3.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
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1923 年在沈阳成立—→1931 年迁往北平—→1937 年迁往开封—→1938 年迁往四川
A.新文化运动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4.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
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见右图)。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签订的《马关条约》 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 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15.丘吉尔在谈到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
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这材料直接反映了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6. 1945 年 8 月,民主人士柳亚子先生曾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下列事件中体现毛
泽东“弥天大勇”的是
A.西安事变 B.抗日战争 C.重庆谈判 D.渡江战役
17.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非常形象地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
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地拖住,对准他的
胸膛插上一刀。”这里“插上一刀”是指
A.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孟良崮战役
1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按其发生时间的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①淮海战役 ②转战陕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进大别山
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
19.历史学家章开沅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
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与张謇选择实业有关的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创办大生纱厂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创办汉阳铁厂
20.探寻历史原因和结果的逻辑关系,对历史进行合理解释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原因 结果
A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B 辛亥革命 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流行
C 北伐战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D 国共合作 解放战争胜利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第 1、2、3 题分别占 10、12、8 分)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3页 (共 4页)
1.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 分)
材料一:陈旭麓先生提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
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
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四:1915 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
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918 年至 1919 年元旦,李大钊先后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
利》《新纪元》等文章,开始向国人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预言“试看将来的环
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改编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八上
材料五:“中国革命在 1935 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
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从 1935 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主
要表现。(1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主张。与洋务运动相比,两者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有何
不同?(2 分)
(3)材料三中的“两个主义”是指什么?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
义已经实现”了?(2 分)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18 年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有了什么新的变
化?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 分)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本次会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哪一思想路线。(1 分)
(6)根据上述所有材料,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基本特点。(2 分)
2.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12 分)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
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
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
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白《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
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1 分)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试题 第 4页 (共 4页)
(1分)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1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了(2 分)这一新革
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的经验教训?(2分)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1分)这一举动对中
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1 分)
(4)五四运动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领导阶级方面,其
“新”在哪里?(1 分)
(5)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2
分) ”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 分)
材料一:1924 年 1 月,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形成。……孙中山拟定的最重要的措施,
是在黄埔建立一个训练军官的军事学校,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
命思想。……北伐军向全世界发表声明,说明了北伐的爱国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
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
——【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
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
重,顾全大局,抛弃前嫌。早在 1936 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 1800 余
次,毙伤日军、伪军 2万多人,拔掉据点 2000 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 1.7 万余人的
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 500 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埔军校的办学方针。并指出北伐战争的目的。(2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的意义。(2 分)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
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2 分)
(4)以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成果或意义,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2 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第 1页 (共 1 页)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终结性检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得分 B B C D C C B B B D A A C D D C A B B B
二、非选择题:(共 30 分,第 1、2、3 题分别占 10、12、8 分)
1.(10 分)
(1)把西方先进的科技引入中国,兴办近代工业。(1 分)
(2)“君主立宪”,倡导权力制衡(1 分)康有为的主张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君
主立宪。洋务运动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与洋务运动相比戊戌变法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
制度。(1分)
(3)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2 分)
(4)宣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 分)
(5)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1 分)
(6)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
先进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和中
国实际相结合。(2 分)
2.(12 分)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上日本取得管理山东的权利)(1
分)
目的:外争主(国)权,内除国贼;(1 分)
核心:爱国主义(1分)
(2)方法:依靠下层人民,走俄国人的道路(2 分)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2
分)
(3)原因: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1 分)
影响:促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 分)
(4)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领导。(1 分)
(5)继承和发扬:爱国、探索创新(与时俱进)、与工农祥众相结合(2 分)
3.(8 分)
(1)办学方针:进行标准化的军事训练和向学生灌输共同的革命思想;(1 分)
北伐目的:从军阀手中解放中国,赢得在各国中的正当的平等地位。(1 分)
(2)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1 分)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 分)
(3)百团大战;(1 分)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
不怕牺牲。(1 分)
(4)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
统治。国共第二次合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
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2 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