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古诗三首A组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____”。
撑船(chēng zhǎng) 浮萍(pín pínɡ )
垂纶(lún lùn ) 躲藏(cáng zàng)
小艇(tíng tǐng) 遥招手(yáo yā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给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义项。
(1)云深不知处。( )
A.行踪,所在 B.居住
(2)怕得鱼惊不应人。( )
A.回应,理睬 B.应该
(3)小娃撑小艇。( )
A.大船 B.比较轻便的船﹒﹒﹒AAB 3.根据理解,填写诗句。
(1)描写小孩偷采白莲的诗句是“小娃撑小艇,
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诗人问隐者的行踪时,童子的回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描写小儿垂钓怕路人惊到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偷采白莲回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4.根据古诗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寻隐者不遇》写了诗人寻访隐者而没找到的情景。( )
(2)《小儿垂钓》的后两句将小儿小心翼翼的情态写了出来。
( )
(3)《池上》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七言绝句,描绘了小孩子偷采白莲的情景,表现了小孩子的天真调皮。 ( )√√×5.理解诗意,回答问题。
(1)《池上》这首诗中描写小娃暴露踪迹的诗句是什么?小娃为什么会暴露自己的行踪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儿垂钓》中的哪两句写了小孩认真钓鱼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因为船冲开了水面的浮萍,水面出现了一道长长的痕迹,所以才会暴露行踪。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1.查字典完成练习。
篙:部首______,除部首外________画,这个字的读音为____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怪生无雨都张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āo10用竹竿或杉木等制成的撑船工具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3.《舟过安仁》中,三、四句写诗人所悟,诗人通过自己的猜想,悟到他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两小童______________的特点。我们通过诗歌,可以看出作者对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赞美与喜爱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聪明伶俐古诗三首B 组一、采莲图——《池上》。
1.“池上”介绍了故事发生的________。
2.对“偷采白莲回”中的“偷”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小娃品质不好,偷东西。
B.表现了小娃的顽皮,背着家人自己去采白莲。
3.从“不解藏踪迹”中可以看出小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B天真可爱,不知道掩藏自己的踪迹二、问答图——《寻隐者不遇》。
1.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的形式,第______句写诗人发问,第___________句写童子的回答。
2.童子是怎样回答诗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听了童子的回答,心情会如何呢?( )
A.习以为常。 B.怅然若失。问答一 二、三、四童子说:“我师父采药去了,他就在这座山里。山上云雾迷蒙,我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B三、垂钓图——《小儿垂钓》。
1.蓬头稚子学垂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________”一词写出了稚子钓鱼时的姿态。侧坐莓苔草映身侧坐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理解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里的“不应人”说明小孩子没有礼貌。( )
②当别人问路时,小孩子只是远远地招了招手。( )
③小孩子“招手”是怕惊动了快要上钩的鱼儿。( )
(2)读完这两句诗,“稚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认真专注、机灵可爱。√四、整体回顾
这三首诗都生动地描绘了儿童_____________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这些儿童的__________之情。天真可爱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