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dule 1 Lost and found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 探究式教学

文档属性

名称 Module 1 Lost and found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 探究式教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19-01-28 21: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Module 1 Unit 1 Whose bag is this?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创设情境】
教师首先用英语问好,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然后在真实具体的语境中进入新课的学习,主要目的是解决对话中出现的词汇障碍,深度感知词汇。通过归纳单词发音规律,使学生加深对新词汇的理解,也为更顺利地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启发思考】
在上一环节的基础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逐步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点,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从谈论失物招领箱内物品的主人到抓住物品特征进行描述,从听懂他人对物品所属关系的表述到准确介绍不同物品的主人,加速了所学知识内化的过程,变语言知识为语言交际的工具。
【自主或小组探究】
自主探究环节先让学生初步感知语言材料,听完全文后回答有关对话主题的问题,考察学生归纳信息的能力,加深对新语言知识的理解,为稍后的语言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表示物品所属关系的名词性物主代词,理解对话的内容。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小组配合,使朗读课文变得鲜活有趣,提高了练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得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并且能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最终达到人人都张嘴,人人都敢说的效果。
【协作交流】
通过前面环节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语言点并积极完成本课的测验,既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对本课的学习成效进行检测。
【总结提高】
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总结,让学生做自由发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简短的评价使学生的课堂表现得到肯定并且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失物招领为中心话题,要求学生了解纽约的失物招领处,并能谈论一些物品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助人以及细心对待自己东西的意识。本模块的重点是名词性物主代词,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这一语法现象比其它的代词难度更大。在老教材中并没有以专题的形式呈现,而在本册新教材中,专门放在一个模块中,为我们老师的教学降低了难度。通过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的操练让学生掌握语言结构,学习语言形式,进而灵活运用所学。
第一单元为听说课,以谈论班级失物招领箱中的物品为对话内容,在此话题的谈论中自然融入名词性物主代词,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感知及运用语言现象。本单元重点是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难点是这一类词的表意功能以及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学会词汇:eraser, glove, wallet, watch, first of all, lose, lost and found box, mine, yours, tape, purple, hers, careful
复习词汇:crayon, whose, find
2. 能听懂在谈论物品主人的话题下含有名词性物主代词的对话,并能概括所听对话中心。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能利用所学的语言形式谈论不同物品的所属关系。
2. 能读懂有关失物招领箱的对话并在框架的辅助下完成信息转换。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通过实践、参与有意义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乐趣。
2. 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乱丢东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够听懂有关失物招领的简短对话。
2. 能够正确使用特殊疑问句“Whose…is this/that? 对物品的所属进行提问及其回答。
【教学难点】
学会准确使用名词性物主代词来描述物品的所属关系。
课前准备
智慧课堂设备、单词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问候。
2.(教师提前准备一个失物招领箱,并将班级同学头一天落在学校的部分物品收集起来)
T:Look, I’ve got a lost and found box here. Let’s see what is in it.
二、启发思考
1. 学生们通过谈论物品,复习并且学习本课新的词汇。
2. 教师引导学生看这些物品, 询问并且引导学生回答“What’s this? What are these?”通过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引出名词性物主代词,如:It’s a / an … / They are some …
3. 让学生完成课本1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本课单词。
自主或小组探究
(一)自主探究
教师播放教材3 Listen and read的部分,让学生仔细听并完成课本2和课本3的练习。
学生积极举手回答课本2和课本3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对于language point进行学习,让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加透彻。
(二)合作探究
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本3 Listen and read的部分,进行对话练习,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小组完成课本4和课本5练习,考查学生对于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
协作交流
1. 教师展示本节课音标,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发音相同的单词,教师点拨、补充语言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2. 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测验,对于本节课的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检测。
五、总结提高
【教师预设】
1. 学生自己尝试梳理本课的知识点,教师进行评价并最终形成知识框架。
2. 情感提升: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乱丢东西。
【学生活动】
1. Remember all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we’ve learned today;
2. Writ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mily by using words we’ve learned today.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