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3张PPT。第五节抗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一、基本考点
考点1、华北事变
1.原因
(1)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气焰。
(2)侵占东北为日本进一步侵华提供了基地。
2.过程:关东军入关,威逼平津→国民政府妥协,与之达成“何梅协定”→日本策划“华北五省防共自治运动”→国民政府妥协,华北政治、经济日趋殖民地化3.实质:面对国民政府的妥协退让,日本侵略者妄图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4.影响
(1)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2)为日本进一步侵华并发动七·七事变提供了条件。
(3)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考点2、瓦窑堡会议
1.背景(1)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共产国际七大倡导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3)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内容:1935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影响(1)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奠定了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3)鼓舞和指导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考点3、一二·九运动1.原因
(1)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2)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3)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
2.过程:北平学生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反帝爱国口号,举行游行示威,遭国民政府镇压。
3.影响
(1)打击了国民党的卖国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中国的阴谋,宣传了中共的抗日主张。(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3)探索出青年学生同工农相结合、健康成长的道路。
考点4、西安事变
1. 原因
(1)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张、杨同红军和解停战。
(3)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特别是一二·九运动的推动。
(4)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2.过程:1936年12月,蒋介石到西安威逼张、杨“剿共”→张、杨劝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遭训斥,张、杨实行“兵谏”,逼蒋抗日→经中共等各方努力,蒋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和平解决的原因
(1)中共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主张,并积极参与谈判。
(2)国民党内亲英美派要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
(3)日本侵华的扩大加剧中国的民族危机,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4)蒋介石被迫答应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和平解决的意义
(1)显示了中国各阶层强烈的团结抗日愿望。
(2)表明了中共团结抗日的诚意。
(3)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二、拓展考点
考点5、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主要特征
(1)总体特征:国共政权十年对峙;30年代后,日本侵华加剧,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中国局势又内战走向抗日;中国共产党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幼稚走向成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
(2)从外部看,美日是这一时期主要侵华国家,在经济上他们扩大资本输出,美国控制中央政府,日本则武力侵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纵容到遏制。
考点6、国共两党政策演变及其原因(1)演变:中共:反蒋-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国民党:铲共-围剿和不抵抗-攘外必先安内-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三、综合应用创新考点
(1)形成过程: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立即发表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②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④毛泽东发表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⑤中共领导了一二九运动,宣传了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共产党根据国内外政策形势的变化,依据社会主要矛盾,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制定的。
复习指导:
华北事变是一项很有学科特点的主要内容,解析一下
(1)从事实的真相的角度看,有时间、地点、人物、
内容、结果、影响等,这是客观存在的知识结构和层面。
(2)从日本扩大侵华的角度看,其纵向的层面是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横向层面,是伪满洲国--制造第二个伪满洲国。
(3)从中国国民政府的角度看,妥协退让,乃至亲敌卖国。
(4)从关心中华民族命运的角度看,有两个互相促进的层面:中共发表“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从民主运动的层面上,爆发一二九运动并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仁人志士成立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5)从列强侵华关系的角度看,为争夺华北地区的经济利益,英美对日本侵华由纵容转变为遏制。
(6)从当时的整体政治形势角度看,日本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7)日本右翼势力一直谎称“进入华北”,跪称“中日经济提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