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文档属性

名称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4 12: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辽源市五中)  命题人:唐维之
说明:本试题分Ⅰ、Ⅱ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共3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⒈ 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开辟 透辟  辟邪  辟谣
B.颤动  颤音  颤栗  打颤
C.劲敌  径赛  胫骨  靓妆
D.看护  勘误  神龛  鸟瞰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裱糊 炒鱿鱼 轻歌慢舞 绿草如茵
B.绿阴 肖像画 心无旁骛 绿树成荫
C.树阴 侃大山 名门望族 自负赢亏
D.阴凉 出洋相 计日成功 源远流长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原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B、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筚路蓝缕,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C、泸州老窖以“1573年始酿”为噱头,结合其一贯的传媒优势大力撞击市场,在去年的媒体上一鸣惊人,掀起了一股飓风。
D、我天天批阅语文作业,纠正错别字,修改病句,长此以往,就养成了喜欢咬文嚼字的习惯。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2008年奥运会吉样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可曾知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们的辛勤劳动成果。
B.刚刚去世的著名科学家王选,作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发明者,他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笫二次革命,使得汉字编排技术从“铅与火”的时代迈进了“光与电”的时代,因此被人们称为“当代毕昇”。
C、从“民族英雄”一夜之间沦为“科学骗子”,这种大起大落,不仅韩国克隆专家黄禹锡本人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而且让整个韩国科学界为之蒙羞,更让人类的克隆科学研究遭受了重创。
D、最近,联合国前南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公布了对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   维奇尸体检查所做的初步毒物学化验,排除了米氏被毒死的怀疑。5、下面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说实话,我真不知道他今天为什么这样不高兴?B、同志们来信说:“他们都很好,要留在家里的同志不必为他们担心。”
C、“孩子们,我不会记错,”老奶奶说,“当年毛主席就是从这里渡江的。”
D、扶贫工作队帮助老百姓打井、收割、修路、筑堤,参加种种劳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一般说来,动物的体形越大,它的新陈代谢越慢,寿命就越长,反之亦然。大自然如何赋予每种生物不同的新陈代谢速度呢?为什么有些动物注定比其他一些动物短命呢?澳大利亚的比较生理学家赫伯特和艾尔斯或许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他们认为,那层只有百分之一厘米厚、将细胞内物质包裹起来的膜——细胞膜的成分决定了一切。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组成,而脂质是由脂肪酸和甘油两种物质反应形成的。这些脂质疏水性尾部彼此靠在一起,纵向排列,形成了一个阻止水通过的油性密封带。据说,我们每个人身体里的细胞膜足以铺满75个足球场。艾尔斯认为,由于细胞膜形成一个个独立结构,是生命的屏障,所有的物质都必须经过细胞膜才能进入到细胞内部,而各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速度正是新陈代射的基础。因此,细胞膜是调节新陈代谢水平的最佳场所。
  细胞膜中脂肪酸种类差异很大。根据对不同动物细胞膜组成成分的研究,赫伯特发现脂肪酸越是趋于饱和,动物的新陈代谢速度就越慢,而脂肪酸越是趋于不饱和,动物的新陈代谢速度就越快。
  大象的细胞膜只有0.2%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老鼠的新陈代谢速度比大象快35倍,它的细胞膜里含有20%的不饱和脂肪酸。鸟类也是如此,其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的百分含量与其新陈代谢速度几乎成线性相关。爬行类和两栖类也符合这一模型,它们由高度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细胞膜与其动作缓慢和冷血的特性相符。
  细胞膜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动物的寿命就越短。因为那些使膜具有良好流动性和渗透性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受到自由基氧分子攻击,其结果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细胞膜比那些更为饱和的脂肪酸组成的细胞膜恶化和衰老得快。在自由基的攻击下,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同时释放出两种讨厌的化学物质,进一步破坏DNA和蛋白质。
  这方面的证据已由西班牙科学家通过相关的膳食实验得出,研究人员将老鼠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提高30%后发现,细胞膜和蛋白质的受损程度提高了50%。这种细胞膜氧化理论或许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何限制热量摄入能够延长寿命,以及为什么鸟类会比和它体形相似的某些哺乳类动物长寿等疑问。
赫伯特和艾尔斯的观点,对生命长短、动物进化等问题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6.下列关于“细胞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
A.细胞膜把细胞内物质包裹起来,形成独立结构,筑起生命的屏障。
B.细胞膜是脂质疏水性尾部交织成的一个阻止水通过的油性密封带。
C.细胞膜非常薄,而每个人体内细胞膜平铺起来的面积却又相当大。
D.细胞膜的成分不同,导致动物新陈代谢速度不同,寿命长短不一。
7.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细胞膜的成分决定了外界物质能否进入细胞以及渗透的速度,所以说细胞膜是调节新陈代谢的最佳场所。
B.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细胞膜由高度饱和脂肪酸组成,它们的新陈代谢速度缓慢,动作也比较缓慢,多有冷血特征。
C.赫伯特和艾尔斯的观点,完全能解答关于生命长短的疑问,并对动物进化等问题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D.科学家通过控制老鼠的膳食,观察其不饱和脂肪酸与细胞膜及蛋白质受损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细胞膜氧化理论。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饱和脂肪酸极易受到自由基氧分子的攻击而氧化,只要清除自由基氧分子就能彻底遏止细胞的衰老。
B.动物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含量与其新陈代谢速度几乎成正比,与其寿命长短则成反比。
C.大象长寿的原因,是它们细胞膜流动性、渗透性差,细胞膜中饱和脂肪酸使其新陈代谢速度缓慢。
D.限制热量摄入能够保护动物自身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不被氧化,从而延长动物的寿命。
三、(9分)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9-10题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同灾),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
9、下列各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
A、“不仁者可与言哉?”这个句子,在“与”的后面省略了介词宾语“之”,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B、“则何亡国败家之有?”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句子,动词“有”的宾语“亡国败家”前置了,“之”是标志。C、“小子听之!”中的“小子”这一称谓,是孔子专门称呼自己弟子的,有居高临下之意。因为“小”有渺小、微小之意,再不客气就该称“竖子”了。D、“此之谓也。”这句也是宾语前置,意思是“说的就是这个呀”。有时会见到这样的形式:“其是之谓呼?”“此”和“是”都是代词宾语,“之”是标志。
10、对文段内容和形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
A、孟子认为,讲仁义道德的人和不讲仁义道德的人是对立的,而且不可调和。B、孔子对歌谣的理解是:水有清有浊,清者自然受到上等待遇,浊者自然受到下等待遇。这都是水自身的原因。C、透过文章可以看出,至圣先师孔子和亚圣孟子,都是非常正直、儒雅的人。
D、这段文字引经据典,大开大合,气势磅礴,颇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Ⅱ卷 共1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翻译画线句子。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⑵、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解说见《唐诗鉴赏词典》第23页)(1)黄叔灿在《唐诗笺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以何种表现手法抒发何种情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⑴、            ,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⑵、忧从中来,        。(曹操《短歌行》)⑶、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
(曹操《短歌行》)
⑷ 、 举酒属客,           ,            。
(苏轼《赤壁赋》)
⑸、其声呜呜然,      ,      ,      ,      。 (苏轼《赤壁赋》)五、(22分)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
             寂寞书院冷
              叶文玲
  ⑴四月间走洛阳途经嵩山,发现了一处“新大陆”——嵩阳书院。
 ⑵驻足留连时。相识恨迟的感慨油然而生。
  ⑶这处在我是第一次见识的所在,早在宋代就享有盛名,是与庐山白鹿洞书院等齐名的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可是,它如今悄悄立于深山的清高,它少有游迹的冷寂,令我讶然。
⑷书院和寂寞,本是绝不相称的对立词,可是,寂寞于书院,在特定的时代和情境中,仿佛是注定的宿命。
⑸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知嵩山,知它崛立中原,峻崖千仞,是名贯中外的中华四大名山之一;如今年轻人也知嵩山,只知它脚下的名刹少林寺,一场电影教少林寺跻身为全国旅游点之最;《牧羊女》的歌声至今绵绵不衰,李连杰因为少林寺而成为武林和影坛双杰,投身商海引起的商业效应也为别的从商者望尘莫及。
⑹同样位于嵩山怀抱中的书院,就全然不是如此了。
⑺我无法得知书院的当年规模,但见它选择在这样一处深山腹地辟地起宅,是很见开辟者的一番苦心的。它所背倚和面朝的,都是壁立千丈的嵩山,巍巍嵩岳,是喻示学问的高深,还是比拟攀登的艰难?门前门后那早已湮没却依稀可辨的荒草小径,院里那两棵历时千年凡人抱不过来的汉柏“大将军”和“二将军”,都增加着它无以言喻的苍凉。
⑻书院古老矣,但它曾经在人们心里生下的根,却不会衰败;它曾经传道解惑所立下的功德,也应为所有的受惠者铭记不忘。
⑼我在那两棵古意森森的汉柏间徘徊,诚如我在《嵩山古柏》中所叙,这两棵古树是我平生所见最具生命象征的老树,它虬枝盘曲,清气自流,越时千余年而依旧岁岁华生翠叶,遭大雷击劈而临绝不毙!当在书院留连良久后,我更觉得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它们已到龙钟之年却巍然挺拔的身躯,它们多皴而苍黑的树纹叶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史的生动具象。
⑽ 书院的现址只剩下了前后两进的小小屋舍,是否是当年院舍自然也难考究。历尽风霜,几经浩劫,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尚且荡然无存,何况这几近湮没的书院?因此,空落的院舍中,诸如什么先贤手译文书宝卷自然是没有的。但是,我依然钦佩那些想到要标识它尊奉它的有识之士,钦佩努力设法恢复它的旧迹的人们,他们毕竟想到在热热闹闹的少林寺高处,还有这处对世人有所教益的所在。
⑾ 世上事也许就这样:越不是行中人,越能激发新鲜的刺激和感触。我也如是。越对照少林寺的热闹,我越为这书院的清冷而感到不是滋味——在我留连的个把小时中,几乎没有第二茬游人光顾此地。
⑿ 我在想,假如改一个字——将书院的“书”改为“寺”;假如将这张讲案换成几尊红头赤面的什么菩萨大佛,这儿肯定香火袅袅,游人不绝,门票高昂,收入丰盈,管理员或主持者肯定也会成为如今的小康人物。而与此相应的,书院所代表的历史文化,书院的教学精神,却就真的从此湮没无闻,而烛火阑珊中,再也无人记得嵩山深处曾经有过这么一所不凡不俗的嵩阳书院。
⒀看来,寂寞和清冷果真是书院和做学问者的宿命。
⒁话又说回来,与其向热闹得不伦不类亵渎了精神品格的世俗投降,我宁可见它继续清冷下去。因为,背倚高山的它,至少承载过光荣的使命,至少贮留了我们对它的怀念和思考,至少拥有山中高士的那份清雅胸襟,至少还拥有“尽收城廓归檐下,全贮湖山在目中”的那份怡然和旷达。(选自《新读写》2006年2期,有删节)
14.文章题目中用了“寂寞”和“冷”两个词语。(7分)
(1)从文章内容看,书院的“寂寞”除“少有游迹”外,还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
(2)“冷”字在文章中有三层含义:一是    ;二是    ;三是         。(3分)
15.作者写嵩山及少林寺的热闹,其用意是什么?(4分)
16.结合语境,谈谈画线句子“它们的存在,就是书院的天然见证和最佳伴侣”在文章中的寓意。(5分)
17.作者在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有哪些?(6分)


六、(12分)
1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中国哲学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②如何统一起来?
③入世与出世是对立的,正如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也是对立的。
④这并不是说,这些反命题被取消了。
⑤它们还在那里,但是已经被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合命题的整体。
⑥求解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⑦这是中国哲学所求解的问题。
顺序是:
19.你听说过“校园魔鬼词典”吗?校园魔鬼词典最重要的就在于“魔鬼”二字,即对词目的解释是离奇的、古怪的,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但细想又很有道理;其次,该词典的所有词目都源于校园,是校园生活的全方位体现。如:
考卷:由红与黑组成,比《红与黑》更有震撼力的一张纸。
书包:是一种妨碍我们长个儿的玩意儿。
请你依照这种样式另外也写两条,词条由你自己从校园生活里选。(4分)
答:
20.阅读下面三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搜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有价值的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年轻时的财产在面前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上面三句话,既有共同点,又各有差异。请分别回答:
(1)鲁迅的话侧重的是:
(2)歌德的话侧重的是:
(3)历史学教授的话侧重的是:
(4)三句话谈论的共同点是:
七、(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网名为“香奈儿”的“北外香水女生” (“北外香水女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一名“80后”大四女生),在博客中大肆抨击中国教育部的“外语强制教育”。她认为,学习外语和国际化接轨是一件好事,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推行外语必修制度的,中国的教育部的外语必修制度是把外语的地位置于中国母语之上,而母语衰落则必将深刻地影响到中国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可持续发展。
  “北外香水女生”指出,中国的外语教育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还有各种成人阶段的培训,甚至还包括了胎教和双语幼儿园,可以说中国公民从还未出生起就踏入了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
“北外香水女生”在博客文章中还提出,应当推荐赵本山当教育部长。她认为,赵本山很注重发现和培养新人,带红了小沈阳等一批东北农民,能做到因材施教。 (选自2009-4-16搜狐论坛)
   你对这种观点持什么态度?请你自拟题目就这一观点发表一篇评论。要求:1、字数在700至800之间。2、书写工整,字体方正,笔划舒展。
    3、使用墨水颜色与卷纸反差较大的笔书写。
高二期中考试语文题参考答案
一、
⒈C(A“辟邪”中的“辟”读bì,其余读pì;B前两个读chàn ,后两个读zhàn;C都读jìng;D前三个读kān,最后一个读kàn。)
2.B.(A.轻歌慢舞—轻歌曼舞C.自负赢亏--自负盈亏 D.计日成功--计日程功)
3.A (A项“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B项“筚路蓝缕”的意思是“形容创业的辛苦”,应用“惨淡经营”,原意是下笔之先,极意构思。后多形容苦心规划或苦心经营。C项“一鸣惊人”的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与 “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解题要以“词不离句”为原则,结合语境意仔细辨别。D项“长此以往”用于将来时态。)
4.B(A.搭配不当,“凝结……劳动成果”可改为“凝结……劳动汗水”;C.缺介词,在“不仅”后加“对”;D.宾语残缺,“公布……化验”可改为“公布……化验结果”。) 5、C(A是陈述句,B是转述,D并列谓语之间用顿号)
二、
6.B(原文说脂质疏水性尾部“彼此靠在一起,纵向排列”,并非“交织”)
7.C(注意原文首段“或许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尾段“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等内容)
8.A(据原文,即使“清除自由基氧分子”,也只能延缓而非遏止细胞的衰老。“彻底”一说违背自然规律。)
三、
9.C  10.C译文:孟子说:“不仁的人难道可以和他商量吗?他们眼见别人的危险,无动于中,利用别人的灾难来取利;把荒淫暴虐这些足以导致亡国败家的事情当作快乐来追求。不仁的人如果还可以和他商量,那怎么会发生亡国败家的事情呢?从前有个小孩歌唱道:‘沧浪的水清啊,可以洗我的帽缨。沧浪的水浊呀,可以洗我的两脚。’孔子说:‘学生们啊听着,水清就洗帽缨,水浊就洗两脚。这都是由水本身决定的。’所以必先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尚书·太甲》说:‘天给造作的罪孽还可以逃开,自己造作的罪孽,逃也逃不了。’说的正是这个意思”11、⑴、还不如跟着躲避乱世的我们呢?⑵、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也不会出来与你们一道去改变它了。(各5分)[附]全段译文:长沮、桀溺两人一块耕田,孔子从旁边经过,让子路去打听一下渡口在哪里。长沮说:“那个拉马缰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说:“是的。”长沮说:“那他应该知道渡口在哪儿的。”子路又去问长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答:“我是仲由。”桀溺又问:“你是鲁国孔丘的徒弟吗?”子路答道:“是的。”桀溺说:“像滔滔的洪水一样混乱,天下到处都是如此啊!谁来改变呢?而且你与其跟着那个躲避坏人的孔丘,还不如跟着躲避乱世的我们呢?”说完仍旧不停地耕作。子路回来向孔子报告了这件事情。孔子茫然而若有所思地说:“我们不能跟鸟兽在一起,我不跟人在一起又能跟谁在一起呢?如果天下政治清明,我孔丘也不会出来与你们一道去改变它了。四、(23分)
12.(1)“寒”字在此诗中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个“寒”字烘托出一片离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3分)
(2)运用了“寓情于景”(或“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表面上看都是写景,实质上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耐人寻味。(3分)
13.(1)久在樊笼里 (2)不可断绝 (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⑸、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每空1分,共10分)
五、(22分)
14.(7分)(1)位于深山腹地;草径仅依依可见;千年古柏增加凄凉;院舍空空。(4分)
(2)书院的冷清;历史文化、高尚精神受到冷落;作者感到心寒(3分)
解析:((1)题的对应点在文章的7、8、9、10段,这也是描写书院的主要部分。二、三点可以合二为一,写出3点就可以得4分。(2)题第一、二点比较好回答,第三点从文章的感情基调中可以看出来,也可以从作者“讶然”、“不是滋味“、”愤激“的感情过程中看出来,每点各1分)
15. (4分)用嵩山和少林寺游人如织的热闹,反衬嵩山书院的寂寞,表达对历史文化、高尚精神遭到冷落的激愤,对功利世俗的抨击。(反衬手法及作用各占1分,深层用意2分)
16. (5分) 古柏就是书院所传承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的象征,永远生机勃勃,虽历经劫难而生生不息,厚重而有底蕴。(大体意思对即可。难点在对“见证”和“伴侣”的理解上,应结合上文考虑。答出“象征手法”得2分,答出象征意义得3分)
17.(6分) 要继承书院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精神,(2分)不向世俗的物质主义低头,(2分)坚守清雅、怡然、旷达的高尚精神品格。(2分)(大体意思对即可。这是对全文旨要的总括,最后两节也是作者思想的真实流露)
六、(15分)
18.(4分) ③①④⑤②⑦⑥ ( 抓住几个代词,弄清其指代对象即可。)
19.(4分)示例:(1)外语老师: 校园里最早与国际接轨的人。
(2)红笔:老师手中的执法工具。
(3) 答案: 众里寻它千百度,却在书中隐蔽处。
(4) 试卷:一张悲剧或喜剧的入场券
(5) 成绩单:家长面部表情调节器
20. (4分)(1) 要长期积累材料。 (2) 要积累有价值的材料。(3) 要多积、广积材料。(4) 要注重积累材料。 (前两点每点1分,最后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作文思路观点参考:下面是复制的搜狐网上的材料:  据悉,“北外香水女生”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的一名“80后”大四女生,她在博客中大肆抨击中国教育部的“外语强制教育”。
  “北外香水女生”(网名“香奈儿”)认为,学习外语和国际化接轨是一件好事,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是推行外语必修制度的,中国的教育部的外语必修制度是把外语的地位置于中国母语之上,而母语衰落则必将深刻地影响到中国民族文化的纯洁性和可持续发展。”
   “北外香水女生”指出,中国的外语教育从小学、中学,再到大学,还有各种成人阶段的培训,甚至还包括了胎教和双语幼儿园,可以说中国公民从还未出生起就踏入了学习外语的漫长道路。
  “北外香水女生”在博客文章中还提出,应当推荐赵本山当教育部长。她认为,赵本山很注重发现和培养新人,带红了小沈阳等一批东北农民,能做到因材施教。
   “北外香水女生”的观点得到了多数网友的附和和赞同。
而据“香奈儿”最近更新的博文《妈妈,我被北外强制退学了》称,因为博客文章攻击教育部,她被学校以旷课的名义除名。
个人观点:
  暂且不论这女生的目的性.但是做为一个中国公民,我绝对同意她的部分观点--现在强制性的外语是不合适的,甚至是危险的,这里谈外语问题,主要是关于英语在中国的每一所学校作为主要课程,在改革开放的中国,我不反对外语作为一门专业去学习,也有这个专业的必要性.但是不能因为要与世界接轨,就强迫13亿人口学习外语吧?我们担心的是非外语专业的学生. 更担心我们民族的命运.
  对于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强制学习某种外语,把外语作为主课,外语成绩和升学挂钩,如果做个调查,学生最讨厌的一定是外语,真正学好外语的少之又少,而进入社会能利用外语谋生的人更是风毛鳞角!
  从学生角度来说,把外语作为主课势必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强化学生的厌学情绪,而且现在学外语好象比普通话还普及,广东人上语文课都是用方言,以致广东人会说外语都不会说普通话.为什么不把外语当选修课程呢 让有兴趣有语言天赋的学生有学习外语的机会不就够了吗
  从语言价值和文化角度来谈,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退化文化既消亡.同样道理,接受他国语言的同时已经是受他国文化侵略,文化侵略比战争侵略更可怕,面对文化侵略难道我们要做温水中的青蛙吗 有人会讲改革开放了,掌握外语不行,但是我们不能忘记改革开放的目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不能因为改革开放,把中华的文化改得淡化了.现在的富人吃饭要上西餐厅,喝酒要XO,开车要奔驰宝马.更严重的是现在的小孩,从小看《蜡笔小新》吃饭要去麦当劳,穿的戴的不是"阿迪达斯"还不要.甚至有些明星都是把外国国旗穿在身上,唱的歌都是满口洋文.
  为什么韩国要说端午节是它的 为什么周边小国家如此猖狂 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中国没有航母吗 据我所知西方列强最关心的是中国的孩子们在看什么书,接受什么文化.如果不是为了培养汉奸,那么我们的教育部门是否有必要考虑改革外语教育呢 最合适的方案是把思想品德课(要有生活实践)跟英语交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民族振兴只有从教育改革开始,从我们的每位家长每位老师做起,从每个"我"开始.
PAG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