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伟大的悲剧
1.走近作者
茨威格(1881—1942), (国籍)作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马来狂人》《 》《 》,长篇小说《 》,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
2.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无垠( ) 癫狂( ) 凛冽( ) 销蚀( )
羸弱( ) 步履( ) 告罄( ) 踉跄( )
堡垒( ) 简陋( ) 毛骨悚然( ) 挪威( )
辜负( ) 怏怏不乐( ) 姗姗来迟( ) 鲁莽( )
扎 冲 号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zhān( )鞋 语无lún( )次 海市shèn( )楼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吞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告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怏怏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毛骨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⑥ :形容来得很晚。
⑦ :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3.写作特色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课文主要写斯科特一行人的回程经过,他们经历种种险阻和磨难,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一方面,作者描写气候的恶劣,写探险队员与严寒的搏斗。另一方面,写探险队员牺牲的详情:先是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接着是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而独自走向暴风雪——像一个英雄一样走向了死神;最后,三个“疲惫、羸弱”的人爬进各自的睡袋,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4.主旨归纳
本文主要写了斯科特一行人精疲力竭又满怀希望地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5.技法指导
6.技法指导
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具体人物描写分析形象,解答这类题的核心是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切忌脱离文本架空文章来答题,应以文解文分析人物形象,从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入手,借助侧面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可用总分式回答,即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概括人物特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还可以用并列分点式来回答,即分几点来概括人物复杂的形象。
详解详析
1.奥地利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 心灵的焦灼
2.(1)yín diān lǐnliè shí léi lǚ qìng liànɡqiànɡ lěi lòu sǒng nuó ɡū yàng shān mǎnɡ zhā zā zhá chōnɡ chònɡ háo hào
(2)毡 伦 蜃 毋 母 掩 淹 佩 配 栗 粟 羸 赢 冽 洌
(3)①吞食。
② 宣告物资耗尽。
③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④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⑤风餐露宿
⑥姗姗来迟
⑦精疲力竭
22 太空一日
1.走近作者
杨利伟,1965年生,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特级航天员。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象征着中国太空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2.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炽热( ) 遨游( ) 稠密( ) 赫兹( )
舷窗( ) 严谨( ) 模拟( ) 烧灼( )
轮廓( ) 瞬间( ) 无虞( ) 确凿( )
荷 晕 载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ɡuǐ( )道 hú( )线 俯kàn( ) 棉xù( )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炽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严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俯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刹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⑦ :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⑧ :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
⑨ :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⑩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写作特色
以时间为序
文章以时间为序,展现了“神舟五号”升空、在太空飞行和返回的全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既符合事情发展的脉络,又便于读者了解和把握。
选材精当
作者叙写自己在太空的一日活动,并没有面面俱到,而是精选素材,详写自己的所见和难题,其他内容略写或不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有利于读者理解把握。
4.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讲述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感,生动真实地展现了太空旅行的美妙和神奇,赞扬了人类勇于探索太空的精神,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
5.结构图示
6.技法指导
把握重点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解题时,要结合句子的感彩、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此题,要本着“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从该段、该篇的内容出发来分析句子蕴含的思想感情。
详解详析
2.(1)chì áo chóu hè xián jǐn nǐ zhuó kuò shùn yú záo hè hé yùn yūn zài zǎi
(2)轨 弧 瞰 絮 魄 魂 屏 摒 签 鉴
(3)①温度高;极热。
②游历;漫游。
③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④从高处往下看。
⑤极短的时间。
⑥耐人寻味
⑦屏息凝神
⑧本末倒置
⑨应付自如
⑩惊心动魄
23 带上她的眼睛
1.走近作者
刘慈欣,1963年生,山西阳泉人,科幻作家,首位获得世界科幻奖“雨果奖”的亚洲作家。他的作品因宏伟大气、想象绚丽而获得广泛赞誉。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2.字词汇总
(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覆盖( ) 高频( ) 点缀( ) 短暂( )
迟钝( ) 草籽( ) 蒙眬( ) 合拢( )
铁镍( ) 心有灵犀( ) 潜入( ) 漫步( )
泊 冠 壳
(2)【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jiāo( )小 dù( )假 lǎn( )腰
yín( )唱 压yì( ) 天yá( )
包guǒ( ) 千丝万lǚ( ) 迟dùn( )
(3)【理解词义】 请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①点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迟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蒙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压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⑥ :指彼此心意相通。
⑦ :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3.写作特色
想象奇特
小说将科学与幻想结合起来,将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厚重的人文情怀隐藏在灵动的故事中,创造出一个奇妙而又合理的想象天地。本文想象奇特,语言生动,节奏很紧张,情节很吸引人,渗透着一种对宇宙的敬畏。
巧设悬念
作者很会讲故事,尤其善于设置悬念。文中多处巧设悬念,多处埋下伏笔,最后的谜底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种悬念的设置,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同时又使情节波澜起伏。
4.主旨归纳
文章通过写一次奇特的度假经历,借助一双神奇的眼睛,展现了“小姑娘”的不幸,说明了应该时刻带好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每一个美的瞬间,告诉我们:要热爱平凡,珍惜当下的生活。
5.结构图示
6.技法指导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环境方面: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等;③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2)人物方面:①烘托人物心情;②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等;③暗示人物命运。(3)情节方面: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4)主题方面: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答题模式:这段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情感(预示着人物……的命运,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详解详析
2.(1)fù pín zhuì zàn dùn zǐ lóng lǒng niè xī qián màn bó pō ɡuān ɡuàn ké qiào
(2)娇 度 懒 吟 抑 涯 裹 缕 钝 险 俭 检 缀 辍 掇 涯 瑕 遐
(3)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②(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
③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④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⑤不期而至
⑥心有灵犀
⑦天涯海角
24 河中石兽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作有《阅微草堂笔记》。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
《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被流放乌鲁木齐期间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他有意模仿晋宋笔记小说质朴简淡的文风,“雍容淡雅,天趣盎然”“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所以每脱稿一篇,即被亲朋好友竞相传抄,辗转刻印,一时享有同《红楼梦》《聊斋志异》并行海内的盛誉。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和多音字注音。
河干( gān ) 圮于河( pǐ ) 棹( zhào )
曳( yè ) 铁钯( pá ) 木杮( fèi )
臆断( yì ) 湮( yān ) 啮( niè )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众/服为确论。
(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理解词义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
(2)二石兽并沉焉(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3)棹数小舟[划(船)]
(4)曳铁钯(拖)
(5)湮于沙上(埋没)
(6)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7)啮沙为坎穴(坑洞)
(8)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9)如其言(依照)
一词多义
(1)之
(2)为
古今异义
(1)并
(2)阅
(3)物理
(4)是
(5)盖
(6)但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设帐”后省略了介词“于”,应为“一讲学家设帐于寺中”)
(2)以为顺流下矣。(省略了主语“僧”)
逐层深入,脉络分明
本文共三段,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是寺僧根据物体被水冲向下游的规律,判断石兽已被冲走,划船往下流寻觅,结果一无所获。紧接着展开第二个层次,讲学家嘲笑寺僧不懂事物的道理。他分析了石与泥沙的不同特性后,得出石兽深陷在原处沙中的结论,言之凿凿,使听的人“服为确论”。这时,作者笔锋一转,从一旁杀出个“程咬金”——老河兵来,使本文深入到第三个层次。老河兵凭他多年守河的经验,分析了石头、泥沙和水流的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应向上游寻找石兽的结论。这结论一般人想不到,但它是合乎科学规律的。作者在以上三个层次的基础上,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地议论一句,立刻收尾,戛然而止,揭示了题旨。全文故事曲折,但只用短短200多字,脉络分明且层层深入,结构严密,余味无穷。
课文通过写人们用不同方法搜寻石兽并最终找到的故事,说明许多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具体全面地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如此,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文言词语——一词多义
我们在辨析一词多义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①靠字形分析,即通过字形推断词语的意思。②靠语境推断。根据语境,联系已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基本义项推断词义。解答这类题,首先要调动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见的一词多义内容,对号入座;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纪昀( ) 河干( ) 圮( ) 棹数小舟( )
曳( ) 铁钯( ) 啮沙( ) 湮于沙上( )
溯流( ) 坎穴( ) 臆断( ) 木杮( )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非/木杮
B.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D.尔辈/不能究物理
3.《河中石兽》选自《 》,这是一部 小说集。作者是 ,字 。他是 代学者、 家。
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门圮于河( )
(2)二石兽并沉焉( )
(3)阅十余岁( )
(4) 竟不可得( )
(5) 湮于沙上( )
(6)渐沉渐深耳( )
(7) 啮沙为坎穴( )
(8)转转不已( )
(9)遂反溯流逆上矣( )( )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其句式特点。
(1)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之地中。(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动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求之于上流。(倒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寻十余里无迹。
译文: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
译文: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按照老河兵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D.竟不可得。
译文:最终没找到。
详解详析
1.yún gān pǐ zhào yè pá niè yān sù kǎn yì fèi
2.D
3.阅微草堂笔记 志怪(或笔记体) 纪昀 晓岚 清 文学
4.(1)倒塌
(2)一起
(3)年
(4)终了,最后
(5)埋没
(6)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7)冲刷
(8)停止
(9)于是 逆流
5.(1)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馆教书。
(2)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
(3)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4)怎么能被大水冲走呢?
(5)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6.[解析] B B项应翻译为:大家很信服,认为(这话)是正确的言论。
第六单元 基础检测
一、汉字书写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里写出正确的汉字。
2.下列词语中都有错别字,请将正确的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古诗文默写
三、文言词语解释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 )
(2)山门圮于河( )
(3)阅十余岁( )
(4)求二石兽于水中( )
(5)竟不可得( )
(6)棹数小舟( )
(7)尔辈不能究物理( )
(8)是非木杮( )
(9)湮于沙上( )
(10)不亦颠乎( )
(11)凡河中失石( )
(12)啮沙为坎穴( )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
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1.《河中石兽》的作者是 ,字 ,清代著名学者,生性诙谐风趣,任《 》 (分古今图书为 、 、 、集四档)总编纂官,著有《 》等。
12. 名著阅读。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中进去,汗马上由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1)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 》,“他”指的是 。
(2)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写出两个与“他”相关的情节。(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详解详析
1.辜 噬 堡垒 凛冽 疲惫 莽 毡 佑 厄 钦佩 拯 耀武扬威 姗姗来迟 伦 蜃 炽 廓 俯瞰 遨 谨 稠 灼 五脏六腑 缀 钝 暇 蔚 钧 期 心有灵犀 天涯海角
2.摄 悚 忧 概 至 味 篷 词 魄
3.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4.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5.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6.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7.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8.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9.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10.(1)河岸 (2)倒塌 (3)经过,经历 (4)寻找 (5)终了,最后 (6)划(船)
(7)研究、探求 (8)削下来的木片 (9)埋没 (10)颠倒,错乱 (11)落入河中的石头 (12)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3)逆流
11.纪昀 晓岚 四库全书 经 史 子 阅微草堂笔记
12.(1)骆驼祥子 祥子
(2)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情节示例:①祥子在暴雨下拉车;②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③祥子准备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④祥子卖车安葬虎妞。
组合滚动练 1
《伟大的悲剧》· 同步延伸练
延伸关注点:斯科特一行虽然没有第一个到达南极点,但是他们在归途中表现出来的高贵品质让他们实现了对自我的挑战;沙克尔顿虽然没有带领队员们完成对南极的探险,但是遇险后他凭借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最终带领所有队员平安回家,这个壮举,超越了探险本身。
归来的沙克尔顿
叶 子
①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赴南极探险。沙克尔顿根据家庭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
②12月5日,“坚毅号”离开南乔治亚岛。第二年的1月8日,“坚毅号”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德尔海之后,便身陷冰川之中而动弹不得,并随冰雪漂移了10个月,其中包括南极长达数月的漫漫严冬。就在夜夜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聊以蔽体的船只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压毁。10月27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8日,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抢救回部分珍贵的底片。11月21日,“坚毅号”沉没。
③他们尝试徒步横越冰雪的大海,但每天行程连三公里都走不出,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毅然决定放弃前行,就在浮冰上扎营。
④在食品、衣服、遮蔽物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中整整露营了五个月。这五个月中,为了鼓励船员的斗志,在与船员同样心身疲惫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然谈笑风生,并不时在冰川上翩翩起舞,而这时,他们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已吃完,只能靠企鹅肉和冰雪维持生命。
⑤在探险队员随冰漂浮到北面开放水域后,他们立即用弃船时抢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经过七天艰苦的海上旅程,齐心协力勉强航行到荒芜的大象岛。而大象岛是一个远离航道的无人的岛屿,留在那里也只有死路一条。
⑥眼见船员们的体能和精神都濒于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1916年4月2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4名船员乘坐一艘22英尺长的救生艇“加兰号”开始一项几乎是不可能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约1 300海里波浪滔天的海面,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
⑦5个人在狂风怒海中航行了17天,“加兰号”奇迹般地到达了南乔治亚岛人迹罕至的南岸。因风太大,“加兰号”无法靠岸,他们不得不在一会儿飞上半空、一会儿好像要沉入谷底的救生艇上苦熬过一个晚上。
⑧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几个面带冰屑、手脚几近麻木的人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个体弱的队员后,另两位队员随沙克尔顿在30小时内奇迹般地横越了42公里被认为飞鸟都不能飞越的高山冰川,走过了从来无人涉足的南乔治亚岛内陆,准确抵达北岸的达史当尼斯捕鲸站。
⑨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三个像是从天而降、似人似鬼的物体发问道:“你们是谁?”
⑩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
?深知此行,并相信“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的铮铮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
?这一天是1916年的5月20日。
?5月23日,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耐地在接到留在南乔治亚岛的两位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去营救在那里的23个船员。所有的人都劝阻他,要他留在捕鲸站休息,由别人前往营救,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要亲自去,因为出发前答应过他们。
?8月30日,当第四次出发的营救船只终于驶近大象岛时,心情激越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尔顿便急着清点人数:1、2、3、4……23。
?“他们都在那里!他们全都在!!”
?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们反复大喊:
?“他们全都在!”
?“他们全都在!”
?“他们全都在!”
?沙克尔顿终于如约接走了当初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
从1914年8月1日启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场被永载史册的航行与绝境再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一个月。
这是一次失败的航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
(原文有删改)
1.补全“坚毅号”船员们历险的过程,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①尝试徒步穿越冰雪的大海——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 ⑤23名船员全部获救
2.第②段多处运用表示时间的数字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中加点的“物体”一词有什么意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使语言生动形象。
2.拟人: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3.夸张: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增强作者的思想感情。
4.排比:层层推进,增强语势,强调……(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
6.反复:回环往复,强调……(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7.设问:突出文章重点,引起读者注意,引出下文,引人深思。
5.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沙克尔顿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联读·课外拓展练
“科幻世界”中的新宁波品牌
在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说一句:我觉得好热……空调就自动开启。躺在床上说一句:我要睡觉了……家里的灯光、电器会立即关闭。这不再是科幻片中的场景,而是将很快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中小企业主导的新宁波品牌,正在为这一部部“科幻大片”谱写新剧本。
“动口不动手”的未来智能家居
十年前,当时还是公务员的何金挺在装修自己的小家时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如果通过互联网把所有带电设备统一管理起来,该有多方便。说干就干,何金挺踏上了创业之路。
一晃四年,他的智轩科技首次以自主研发的“移动云物联”专利技术,开发了ThinkHome智能家居系统,一举打破了我国被海外品牌垄断的高端智能家居市场格局。去年9月,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创业英雄汇》上,何金挺向全国观众演示了新一代智能家居系统,该项目最终以2亿元的估值成功获得风投,也让这个宁波本土的“网红”品牌声名鹊起。
C919首飞的“幕后英雄”
家中已是一个科幻世界,而外面的世界同样日新月异。如今,走进银行或者高铁站、机场的出发大厅,迎面走来为你服务的,很有可能是一个古灵精怪的机器人小姐姐。4月27日,宁波GQY视讯发布消息说,公司的银行机器人已在建行、农行等各类网点开展运营工作。而这家公司的两大核心业务就是视讯和机器人产业。
去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大飞机C919首飞,指挥中心的GQY高清大屏指挥系统,犹如指挥者的神经中枢和眼睛,在首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保证了飞行中的全天候监控,把视频图像实时传递,还将领空、气象等信息实时纳入,组成了一幅飞行综合的立体图,成了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从手机镜头到“嫦娥探月”都有新宁波品牌身影
手机镜头等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前列的舜宇光学、让我国核磁共振费用从千元降至200多元的宁波健信核磁技术、我国首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高强高模聚乙烯纤维产业化的宁波大成新材料,以及为“神舟飞船”“嫦娥探月”等国家重点工程承担发射配套的宁波星箭航天机械……越来越多的新宁波品牌,正在颠覆着人们对传统宁波制造的印象,而中小民营企业逐渐成了创造新宁波品牌的有生力量。
作为“中国制造2025”首批试点示范城市,宁波于2016年成功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截至目前,全市已经累计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0 548家,其中287家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宁波品牌的加速成长,也让我们对未来宁波产业升级充满了希望。
未来的“科幻世界”中,还会有更多这样的新宁波品牌值得期待!
(选自《宁波日报》,2018年5月8日,有删改)
6.这则报道该编入《宁波日报》哪个版面?(2分)( )
A.阅读 B.艺林 C.要闻 D.国际
7. 这则报道具有时代性,请结合报道内容做出解释。(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如果受报纸版面限制,编辑一般会用下面两种方式对稿件加以处理:①从各段中选取语句做出摘要;②保留一段。现在,这则报道需要围绕标题“‘科幻世界’中的新宁波品牌”进行缩减,如果你是编辑,你认为哪种方式更适合?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晒场·课内检测练
河中石兽
纪 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山门圮于河( ) (2)湮于沙上( )
(3)如是再啮( ) (4)转转不已( )
2.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1)一老河兵闻之( ) (2)当求之于上流( )
3.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1分)
众 服 为 确 论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晒场·课外延伸练
趣 谈
门人邱生言,有一官赴任,舟泊滩河,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众皆慑伏。一盗拽其妻起,半跪曰: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即割一左耳,敷以药末①,曰:数日勿洗,自结痂愈②也。遂相率呼啸去。怖几失魂,其创果不出血,亦不甚痛,旋③即平复。以为仇耶,不杀不辱;以为盗耶,未劫一物。既不劫不杀不辱矣,而又戕其耳。既戕其耳矣,而又赠以良药,是专为取耳来也?取此耳又何意耶?千思万索,终不得其所以然。天下真有理外事耶?邱生曰:苟得此盗,自必有其所以然。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但定非我所见之理耳。然则论天下事,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一·滦阳续录三》,有删改)
[注] ①末:粉末。②愈:痊愈,愈合。③旋:不久。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1分)
夜 半 有 数 盗 执 炬 露 刃 入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舟泊滩河( ) (2)愿乞夫人一物( )
(3)其创果不出血( ) (4)可据理以断有无哉( )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至石之半 定非我所见之理 B.如其言 一盗拽其妻起
C.果得于数里外 终不得其所以然 D.而又戕其耳 人不知而不愠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愿乞夫人一物,夫人勿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比较《河中石兽》和选文,完成填空。(2分)
石兽逆流而上,这样的事看来不可思议,然而仔细推究,也合情理。因此,针对乙文作者的提问:“天下真有理外事耶?”我们可以引用“______________ ”来回答。(用选文中的句子填空)而世人不能准确判断事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用《河中石兽》中的句子填空)
诗香撷瓣·鉴赏提升练
浪淘沙
[宋]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①,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 ①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曾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黄河源头。张骞奉命沿黄河西行数月,在黄河源头“见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大夫牵牛饮河”。自此有黄河源头与天上银河相通的传说。
11.诗歌前两句状写黄河的雄浑气魄,突出了九曲黄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2分)
12.对诗歌后两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1.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请概括出他们遇到的三次险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出尼摩船长与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旅行的路线。(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现代文·延伸拓展练
1.②在浮冰上扎营 ③航行到荒芜的大象岛 ④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
2.真实地记录了“坚毅号”从离开南乔治亚岛到沉没的过程;表明“坚毅号”被困时间之长;突出随队摄影师赫黎冒险潜入困陷冰海的木船,抢救回部分珍贵的底片。
3.认为“坚毅号”已无任何人生还的捕鲸站站长,怎么也想不到沙克尔顿等人还活着,突出了捕鲸站站长吃惊的程度;表明沙克尔顿等人经历了非人的磨难。
4.反复。突出了沙克尔顿看到全体船员还活着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5.从下令弃船,毅然决定徒步横越冰雪的大海,把握时机到达大象岛,到南乔治亚岛求救,说明他的临危不惧、毅然决然,有极强的指挥能力;在最艰苦的条件下还谈笑风生,在冰上翩翩起舞,保持队员士气,说明他镇定乐观;在身体虚弱的条件下解救剩下的船员,说明他讲诚信,有维系团队的领袖特质等。
6.[解析] C 本题考查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能力。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宁波品牌创业故事、前景,比较吻合的是C项“要闻”。
7.示例一:报道写的是“科幻世界”中的新宁波品牌,如新一代智能家居系统的开发,银行机器人在建行、农行等各类网点的运营工作等,这些高科技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是时代性的体现。
示例二:报道内容写到宁波市已经累计培育创新型初创企业10 548家,其中287家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这些创新型企业的涌现是时代性的体现。(意思相近即可)
8.[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闻报道信息的提炼与删选。解答本题时,要先亮明自己的观点,亮出自己的观点时,要能结合文章的主旨,围绕主旨来进行。这篇文章介绍了宁波品牌的几个方面,未来智能家居、C919的“幕后英雄”、各种各样的宁波新科技,如果只保留某一段,就可能造成信息不全的现象,所以,第一种更合适。
[答案] 示例:我认为第一种更适合。因为这则报道围绕“‘科幻世界’中的新宁波品牌”,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依次介绍了一系列新宁波品牌,各部分内容紧扣标题且不存在主次或包含关系,所以,采用第一种方法,既能缩减文字,又能保留主要信息。如果用第二种方法缩减则会导致信息不全。
古诗文·素养提升练
1.(1)倒塌 (2)埋没 (3)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4)停止
2.(1)讲学家所说的话(讲学家所说的道理) (2)失石
3.众/服为确论
4.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5.“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要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
6.夜半/有数盗/执炬露刃入
7.(1)停泊 (2)希望 (3)伤口,创伤 (4)断定,判定
8.C
9.希望(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
10.自必有其所以然(或“其所以然亦必在理中”)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或“据理臆断”)
[参考译文]
我的门人邱生说,有一个官员去上任,所乘的船就停泊在滩河边,半夜时分,有几个强盗点着火把拿着刀来到船上,船上的人都吓得趴在船上,一动也不敢动。一个强盗把官员的妻子拖起来,半跪着说:希望(得到)夫人(身上的)一件物品,夫人不要惊慌。随即割下了她的左耳,并给她敷上药末,说:这几天不要洗它,伤口结痂就痊愈了。然后他们彼此打着呼哨离开了。(夫人)被他们吓得差点儿丢了魂,伤口果然没有出血,也不怎么疼,不久就痊愈了。认为这伙强盗是来复仇的吧,却不杀不淫;是来抢劫的吧,却一样东西也不抢。既然不抢不杀不淫,却又割人家的耳朵。既然割了人家的耳朵,却又送给治疗的良药,这些人是专门为取耳朵来的吗?但要这耳朵又是什么意思呢?苦思冥想,怎么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天下果真有不可理喻的事情吗?邱生说:“如果把这个强盗捉住了,就能弄出个所以然来。他的理由也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肯定不是我们所想到的道理。可见论述天下的事,能够根据常理来推断它们的有无吗?”
11.[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归纳概括能力。从“万里沙”可见黄河里黄沙多,从“九曲”“自天涯”可见黄河源远流长。
[答案] 黄沙滚滚 源远流长
12.[解析] D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分析能力。诗人在叙写离开黄河“直上银河去”的愿望中,并未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思想,应是流露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名著巡礼·素养积累练
1.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
2.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南极。
组合滚动练 2
《带上她的眼睛》· 同步延伸练
延伸关注点:大部分人都有一双健康的眼睛,我们用它来领略世界的美景。课文中的“我”带着领航员的“眼睛”再次感受地球的美景,让她从孤寂害怕中走出来;选文中的奶奶眼睛失明了,但似乎什么都能看得到,这是为什么呢?
长在心上的眼睛
梅贻涵
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双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可最近,小驴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
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唰唰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刀丝毫没伤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
小驴的爸爸妈妈每到秋天都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底都快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冬天很快来了,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指头冻成了胡萝卜头。
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对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儿。”许多天过去了,奶奶经常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小驴一大早就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的装进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找着,挖着,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
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大胖。大胖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穿个没底儿的鞋四处跑?”
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地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举着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
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驴儿,你这是在哪儿弄的?”“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
奶奶眼眶红了,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
过了一会儿,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流着泪说:“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
“那你怎么看到的?”
“用心。”
“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
“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说。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文章开篇“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被换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之情。
B.“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
C.文章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了小驴鞋子的破旧程度,小驴穿着如此破旧的鞋子找药,这一情节衬托出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
D.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得不成样子,他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了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
2.“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1)“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一句中的“颤抖”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好,你的看法是什么呢?请说明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从父母应承担的家庭责任的角度,给小驴的父母发一条短信,劝说他们多关心子女,关照家庭。或者以“关爱留守儿童”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联读·课外拓展练
【甲】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着条干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而这一小片的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的人。它的内心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只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的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乙】 用不着对一朵花微笑
单保伟
①一棵香椿树,几丈高,在院子里,和我同龄。掰椿芽的时候,爬到高挺的树杈上,整个小山村就尽收眼底了。老屋们石墙草顶,高低错落。从树上往下望,或贴在山崖上,或卧在涧底边,或掩映在树荫里。一只山鹁鸪闪动着银色的翅膀从山村上空掠过,也有时落到院子里和鸡们争食。我趴在树杈上呆呆地看着,在浓郁的香气里吸吮着山村的静谧与闲适。只有爬到树上,我才有俯视的感觉。俯视是挺好的一件事儿,能让人心安理得,远比仰视来得轻松平和。人这一辈子,行走在仰视的路上,是多么劳累。有时候,真的需要爬到高一点的地方,弯下身子往下张望。好的风景往往不在高处,需要俯视才能看到。
②含苞,吐绽,羞赧,灿烂。山坡上的花,一大片一大片的,野菊花、黄连翘、老鸹嘴……像织染的地毯,把山村包裹得严严实实。
③花草们在微风中摇头晃脑,或龇牙咧嘴,或芳唇半掩、犹抱琵琶。几近坍塌的院墙上开着一棵婆婆丁,敦厚的叶片刻着肺片样的纹理,粉嘟嘟的花瓣张着嘴巴,不知道是它把蜜蜂含在嘴里,还是蜜蜂咬着它的舌头。我感觉到花瓣撕扯般地颤动。
④我喜欢在一片片绿草丛中,光着脚丫小心翼翼、散漫地踱步,随便地想些该想和不该想的事儿。刚出土的嫩芽儿,毛茸茸,软绵绵,逗得脚心发痒,那感觉触电般传到每一节神经末梢。久违了的惬意和天真在这一刻涌出来。这是春天特有的感觉。我太喜欢这片蓊蓊郁郁、摇人心旌的绿了。辛劳、拮据、失望、怨恨、苦恼、焦躁、仇恨、愤怒,所有诸如此类的字眼,在这散漫的行走中,没有了点叉撇捺,变得七零八散,甚至消失得杳无踪影,披上了春天的色彩和温暖。
⑤有一场春雨最好。雨后初霁,花草们生龙活现,微笑着鼓足劲头蹿个子。片片墨绿,像青黛的潭水。那种绿,积攒了多少年似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撮一顿,但我可以在湿漉漉、绿茵茵的草丛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生灵一起打个盹儿,在白云若有若无的飘浮中做一个或远或近或真实或荒诞的梦。
⑥有些草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只是长几片嫩叶,伸几条柔枝,开几瓣小花,不在乎长高长大,不在乎是否有人欣赏,娇小单薄,让人生怜。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从人们的漫不经心中,默默地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这个冬天里,我不止一次地把它们跟我的父辈相比较。就是这些简单的草木,它们习惯了贫瘠的土地,一旦遇到肥腴的土壤,会在舒适安逸里更快地老去。它们习惯了在麻木里生活。
⑦麻木,不见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有一个作家说:“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而我的体验是,花们压根儿就没有渴求人们的微笑、欢迎和鼓励,也并不因为这些而感到卑小。在更多的时候,无动于衷是一种境界,就像我的那些麻木的无动于衷的父老乡亲。
6.甲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忍俊不禁”等词语描述了花草的微笑;乙文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等词语描述了花草内心的欢愉。这些词语都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7分)
7.乙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是在描写自然世界,其用意是什么?作者说“用不着对一朵花微笑”的理由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文第⑨段和第⑩段都用了“出来”一词,它们分别有怎样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甲、乙两文作者的观点产生了分歧,你更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晒场·课外延伸练
【甲】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求二石兽于水中( ) (2)但知其一( )
(3)卒逢暴雨( ) (4)援琴而鼓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乙文中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知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明老河兵堪称是石兽的“知音”。(2分)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
刘羽冲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①,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②州官。州官亦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④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经年:一年。②干:求见。③沟洫(xù):沟渠。④歘(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自谓可将十万(率领,带领) B.会有土寇(聚会,会合)
C.人几为鱼(几乎) D.沟洫甫成(刚刚)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欺骗刘羽冲了吗?为什么?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文后所引何文勤的“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的议论,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香撷瓣·鉴赏提升练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宋]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③。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①这首词作于南宋灭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②帘招:指酒旗。③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7.上片中词人是如何渲染愁绪的?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洗客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5分)
目前,腾讯推出“成长守护平台”微信公众号,家长绑定孩子的QQ及微信,即可查看孩子的游戏时间、消费记录,甚至还可以设置禁止一些游戏,如果孩子不听话,还可以通过“一键禁止所有游戏”。
某班据此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看‘成长守护平台’”,请你参加讨论并简要陈述看法。(不超过60字,含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解详析
现代文·延伸拓展练
1.[解析] B “直接引出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错误。
2.①“鞋”是小说的线索,文章用它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出奶奶对小驴的爱;②小驴穿着破旧的鞋在雪地里找药的情节描写,突出了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感情。
3.(1)交代了小驴为奶奶上山找药的环境,营造了一种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氛围,表现了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草药的艰辛,体现了他对奶奶的爱。
(2)这个词语形象地表现了年老的奶奶对小驴没有新鞋穿的痛心,表达了祖孙二人相濡以沫的人间真情。(意近即可)
4.示例:用“长在心上的眼睛”好,因为“心上”一词最集中、最具体地表现了奶奶的爱,形象生动,深化了主题;而“奶奶的眼睛”则较为普通,既不形象,也没有文采。(意近即可)
5.短信示例:叔叔阿姨好,你们为了家庭的生活幸福,长年在外打工,的确不容易。但小驴年幼,奶奶多病,很需要你们的照顾,请你们平常多电话问候,逢年过节多回家看看,好吗?
广告词示例:①关爱留守儿童,呵护祖国花朵。②爸爸妈妈,请别走得太远。
6.前仰后合 哈哈大笑 半掩芳唇 摇头晃脑 龇牙咧嘴 芳唇半掩 拟人
7.通过对大自然的描写,展示自然状态下的生存美好的一面,为下文自己的观点作铺垫,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花们压根儿就没有渴求人们的微笑、欢迎和鼓励,也并不因为这些而感到卑小。在更多的时候,无动于衷是一种境界。
8.前者是指无法体验大自然的情感,不能与自然相融为一;后者是指人为自己的事忙碌而又不受其所囿,关注更为广大的空间。
9.略。(言之成理即可)
古诗文·素养提升练
1.(1)寻找 (2)只 (3)同“猝”,突然 (4)拿,拿过来
2.(1)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2)每弹奏一首曲子,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旨趣。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当求之于上流(或“遂反溯流逆上矣”)
[参考译文]
[乙]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说:“好啊!山高的样子像泰山!”意念(出现)流动的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盛大的样子像江河!”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必定能领会。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上大暴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里十分伤感,于是拿过琴弹了起来。最初弹奏大雨琴曲,紧接着奏出山崩的音乐。每弹奏一首曲子,钟子期总能点明他的旨趣。伯牙于是停止弹琴感叹道:“好啊,你的听力好啊!(你)所描述的想象的(意境)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的一样啊。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4.[解析] B B项,“会”为“适逢”的意思。
5.(1)(刘羽冲)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沃土。
(2)拘泥于古法的人愚钝,怎么竟愚钝到这种地步啊?
6.没有。因为情况在不断变化,他不懂得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应用,只会死套书本知识,所以失败了。启示:对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应该辩证地看待,不应将它看得毫无用处,也不能被它束缚。正确的态度是既要继承它,又要发展它。
[参考译文]
(有一次)刘羽冲偶然得到一部古代的兵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己认为可以统领十万人马。(这时)恰逢有土匪强盗出没,他自己训练乡兵与土匪强盗较量,结果全队溃败覆没,乡兵差不多都被擒获。后来(刘羽冲)又得到一部古代有关水利建设的书,伏案读了整整一年,自认为可以使千里之地变成沃土。(他)绘了水利图依次向州官游说。州官也喜欢多事,就派人在一个村子试行。沟渠才挖成,大水到了,顺着沟渠灌入村子,村民几乎都被淹死了。由于这样(他)抑郁寡欢,很不自在,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摇头自言自语道:“古人难道会欺骗我吗!”像这样一天说千百遍,只说这六个字。不久,他得重病死了。
后来,每逢风清月白的傍晚,常常看见他的魂魄游荡在墓前松柏下,摇着头独自漫步。侧耳细听,他述说的仍然是这六个字。有人笑他,他就忽然隐没了。第二天探察他,又是这样。
拘泥于古法的人愚钝,怎么竟愚钝到这种地步啊?何文勤先生曾经教导我说:“满腹都是书会妨害做事,腹中竟然没有一卷书,也会妨害做事。国手不会废弃旧的棋谱,但不偏执于旧的棋谱;国医不会拘泥于古代的药方,却不背离古代的药方。所以说:‘要真正明白某一事物的奥妙,在于个人的领会。’又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
7.[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整体把握能力。如何表现愁,可从内容、表达形式上来分析,可抓住一些词,如“一片”“待酒浇”等。也可通过一些描写方法如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来分析,如这里的“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是环境描写,通过描绘风吹雨急的景象,渲染惆怅的情感。
[答案] ①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了愁绪之浓。②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愁。
8.词人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9.[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句的赏析能力。前面的“流光容易把人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很明显是对“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所以情感上是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再结合注释中的背景,应该还有亡国遗民的愁闷,这一点可能不太容易答出来。
[答案] 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语言表达·素养积累练
[解析] 本题是综合性学习题,要求根据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题没有标准答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可以反对也可以赞同,不管怎样都要理由充分,而且要自圆其说,理由和观点要一致。如果反对这种做法,就要从孩子的自由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方面入手回答;如果赞同这种做法,就要从“成长守护平台”的好处方面回答。
[答案] 示例一:反对(或不需要)。“成长守护平台”实际上是监视孩子玩游戏,对孩子不信任。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培养他的自制力,而不是“一键禁止”。
示例二:赞成(或需要)。中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容易沉迷网络,需要外力严格要求。“成长守护平台”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真正守护了孩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