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情节简单,文字鲜活,是一篇极具生命教育意义的经典文章。文章记叙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的蔷薇花上的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四年级儿童认知水平的了解,确定本课时的三维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大多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反复品读对话,把握不同的语气,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不甘为弱者,勇于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难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二、说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感受,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喜欢表现自己,喜欢被老师表扬。
三、说教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规律,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以读促讲法。 3.启发引导法。 4.图文结合法。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我以自读自悟法、自主合作法等学习方法来进行学法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出示一幅野蔷薇花的图,说说图中蔷薇花的特点。
接着导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找描写蔷薇花的语句。你觉得这是一丛丛怎样的蔷薇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图片感知野蔷薇的美丽娇艳,激发学习兴趣)
(二)精读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给学生自主探究的一个机会。在这个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以自由读、默读等不同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并要求学生边读边做记号,并且在读后再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重点突破口。
1.以蔷薇花的弱小为突破口
(1)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文本,从中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句子。
(2)再让学生自己去比较雨前和雨中蔷薇花的变化。
在这个难点突破中,要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粉红粉红、芬芳扑鼻”来感受蔷薇的美;再抓住“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来感受它的弱小。不难看出,二者有着明显的对比性。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使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舍不得,怜惜、不忍心”的关爱之情。这样就很容易能体会到小主人公萨沙那颗对美好而弱小事物的关爱保护的童心了。
2.以萨沙保护蔷薇花为突破口
这部分主要是萨沙和妈妈的对话为重点内容。(1)我先让学生通过逐句朗读,抓住妈妈和萨沙说话时的表情、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2)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分组讨论:妈妈和萨沙的做法,再进行师生共同交流。(3)然后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父母亲的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4)最后反复朗读课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萨沙从内心不愿意做个弱小的人,而是想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事物。从而让他们的情感与萨沙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来感知文本。整个过程都是以“读”为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交流,进而体会文本的内涵,并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情感有所升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展思维,勇于实践等能力。]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体会。
这样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也即是语文。人的情感是可以产生共鸣的。
六、总体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学得更主动、更轻松;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能把本节课的内容清晰地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雨衣传递 : 爸爸——妈妈———萨沙———野蔷薇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
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