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导入
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红学派”是中国文评第一大派,脂砚斋扛鼎;《金瓶梅》道尽古代兰陵家居生活,“金学派”不让红学;《水浒传》高举替天行道大旗,“金圣叹腰斩水浒”;《三国演义》有毛宗岗,生花妙笔点评。
学习目标
1.了解毛宗岗,识记并理解重点词语。
2.借助注释,把握文章的内容,体味情节安排的曲折变化。
3.引导学生认识到曲折的经历会丰富和深刻我们对人生的感触。
恳 细陈衷 悃
殷 勤
画 策 谢教
肯 定 收聘
yīn
kěn
zhōng
kǔn
huà
jiào
kěn
pìn
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
检查预习
理解词义
恳 :恳求,请求。
细陈衷悃:仔细陈述内心真诚(的想法)。悃,诚恳,真诚。
画策:谋划,策划。
谢教:感谢指教。
肯定 :这里指愿意(接受礼物)。肯,允许,许可。
01
02
朗读并注意重点词语含义:
访:拜访。 及:等到。
既:已经。 许:答应。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之曲折至此,虽九曲武夷,不足拟之。
朗读体验
合作探究
一顾
二顾
三顾
一顾遇农夫,
高歌孔明诗。
虽遇崔州平,
阻挠访隐士。
二顾大风雪,
吟诗诸葛均。
留信表殷勤,
梅花雪里吟。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回顾概括“三顾茅庐”
(用诗化的语言)
作者简介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毛宗岗,字序始,字子庵,清初文学评论家。
合作探究
顾前
顾中
顾后
一曲:诸葛均不肯引见。
二曲:昼睡童子不敢报。
三曲:先生只是睡不醒。
四曲:虽醒 不起且咏诗。
五曲:童子待问后才报。
六曲:不睬俗客自更衣。
七曲:不肯赐教反复辞。
八曲:出谋画策取二刘。
九曲:不肯出山再三推。
十曲:固辞聘物明心迹。
十一曲:看似随行却留宿。
理清脉络
合作探究
毛宗岗的评述好在哪里
重在人物分析
重在故事情节分析
重在心理分析
评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省略对话,只谈故事
语言简洁明快
重在美学分析
自由发言说感悟
合作探究
三国演义,笑谈古今;三顾茅庐,脍炙人口;刘备枉驾,卧龙三探。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指点江山,画策荆益;宾主相宜,出山鱼水。
湖海散人,妙笔生花;银钩铁画,浪花英雄;青山夕阳,跃然纸上。
心有灵犀,英雄见同。毛氏宗岗,绣像评点;十一曲字,曲尽其妙。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珠落玉盘,妙趣横生。
自由发言说感悟
(1)结合《三顾茅庐》谈谈你对文中提到的“然使一去便见,一见便允,又径直没趣矣”的认识。
(2)你是否同意文中毛对“三顾茅庐”的评点,请具体说说。
(3)在写作方面,本文给你以怎样的启示?在做人及人生道路上,你又有怎样的认识。
合作探究
自由发言说感悟
课文小结
文章用简洁的语言点出“三顾茅庐”情节安排的曲折之处,体现了作者对“三顾茅庐”情节的独到之处。
写作特点
语言简洁,整散结合。分析细致入微。
课堂小结
试用毛宗岗的评点法,细析选情节,或衬托,或语言,或人物,点评《李逵见宋江》。(400字左右)
写作训练
课后练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鉴赏·评论《“三顾茅庐”评点》
毛宗岗,中国清初文学批评家,曾仿效金圣叹删改《水浒传》的作法,对罗贯中《三国演义》原著进行删改,并在章回之间夹写批语。毛宗岗评点的《三国演义》,虽带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性,但内容生动,就其方法而言,是中学生学习文学评论的范本。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毛宗岗,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借助注释,把握文章的内容,体味情节安排的曲折变化;
3. 学习写作文学评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体味文意;
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掌握写作文学评论的方法与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到曲折的经历会丰富和深刻我们对人生的感触。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情节安排的曲折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曲折的经历会丰富和深刻我们对人生的感触。
搜集有关毛宗岗以及文学评论的方法,下发给学生;阅读相关鉴赏文章,制作相关课件;布置预习任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红学派”是中国文评第一大派,脂砚斋扛鼎;《金瓶梅》道尽古代兰陵家居生活,“金学派”不让红学;《水浒传》高举替天行道大旗,“金圣叹腰斩水浒”;《三国演义》有毛宗岗,生花妙笔点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重要文学评论派,及相关重要评论家)
二、理解内容
大家初观古文评,既读原文又解评。大声朗读五分钟,积累词语通内容。
【学生活动1】------你提我答释词语。
一读课文——大声朗读,圈点重要字词,互相提问,解释词语。
教师评价:
重要词语要牢记,衷悃画策及拟之。拿出纸笔默一遍,同位检查各词意。
【学生活动2】-------浏览课文解三顾。
教师导语:
一顾二顾是如何?诸葛睡醒吟何诗?孔明为何不赐教?谋取二刘何不忍?
回答问题求简洁,模仿孔明五言诗。
(设计意图:回顾概括《三顾茅庐》,引导运用诗化语言。)
二读课文——自主默读,初步尝试概括。
活动方式:→同位交流,互相补充,完善“诗化”语言→班级展示。
成果展示摘录:
学生1:一顾遇农夫,高歌孔明诗。虽遇崔州平,阻挠访隐士。
学生2:二顾大风雪,吟诗诸葛均。留信表殷勤,梅花雪里吟。
学生3: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学生4:诸葛很用心,故意考刘备。一生所投靠,怎能不谨慎?
学生5:同为汉室后,刘备心仁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教师评价:
诸葛故意弄玄虚,刘备真诚有三顾。大家诗解湖海意,子庵点评有何曲?
(设计意图:用湖海子庵,引出罗贯中,识记毛宗岗,思考十一曲。)
【学生活动3】------识记罗本毛宗岗
一说——说作者、说评者
活动方式:自主了解识记各自收集整理的罗贯中、毛宗岗相关知识→同位交流→代表展示:
学生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学生2:毛宗岗,字序始,字子庵,清初文学评论家。
学生3:课文写了十一曲。
教师导语:
都能数出十一曲,曲的层次要深入。分组讨论三分钟,推荐代表做陈述。
(设计意图:引导分析毛宗岗评点的条理)
【学生活动4】------讨论分析层次曲
二说——说层次、说结构
学生1:分三层----一曲未见,五曲等待,五曲见谈。
学生2:分四层----一曲不引见,五曲门外等,两曲是否画策,三曲是否出山。
学生3:分两层----见前六曲,见后五曲。
学生4:分三层----寻访一曲,见前后九曲,留宿一曲。
教师评价:四种分法都可取,建议大家分三层,顾前顾中及顾后。
投影出示:
顾前:
一曲:诸葛均不肯引见 。
二曲:昼睡童子不敢报。
三曲:先生只是睡不醒。
四曲:虽醒 不起且咏诗。
五曲:童子待问后才报。
六曲:不睬俗客自更衣。
顾中:
七曲:不肯赐教反复辞。
八曲:出谋画策取二刘。
九曲:不肯出山再三推。
十曲:固辞聘物明心迹。
顾后:
十一曲:看似随行却留宿。
教师导语:
三顾茅庐吸引人,子庵评点亦绝伦。大家思考并讨论,评点妙处在哪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探讨毛宗岗点评的技巧及语言。)
【学生活动5】------探讨点评之妙处
三说——说毛氏点评
学生1:毛宗岗的评点,语言简洁明快
学生2:省略原著对话,只谈故事人物。
学生3:毛宗岗评从评故事情节入手,层层深入评论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教师导语:读本文,学点评,评作者,评评者。自由谈,发感言。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畅谈学此文的感受。)
【学生活动6】-------自由发言说心触
四说——说“点评”感悟
三国演义,笑谈古今;三顾茅庐,脍炙人口;刘备枉驾,卧龙三探。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指点江山,画策荆益;宾主相宜,出山鱼水。
湖海散人,妙笔生花;银钩铁画,浪花英雄;青山夕阳,跃然纸上。
心有灵犀,英雄见同。毛氏宗岗,绣像评点;十一曲字,曲尽其妙。
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跌宕起伏,摇曳多姿;珠落玉盘,妙趣横生。
三、比较拓展
教师导语:
看人钓鱼徒羡鱼,心动何如做学徒?一看二思三出口,选择角度评名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比较,选择点评角度。)
一评-------脂砚斋评红楼
凤姐听了满脸是笑,不由得便止住了步,问道:“怎么好好的你娘们在背地里嚼起我来?”【庚辰侧批:过下无痕,天然而来文字。】贾芸道:“有个原故,【庚辰侧批:接得如何?】”只因我有个朋友,家里有几个钱现开香铺。只因他身上捐着个通判,前儿选了云南不知哪一处,【庚辰侧批:随口语,极妙!】连家眷一齐去,把这香铺也不在这里开了。便把帐物攒了一攒,该给人的给人,该贱发的贱发了,【蒙府侧批:世法人情,随便招来,皆是奇妙文章。】……若要转卖,不但卖不出原价来,而且谁家拿这些银子买这个做什么,便是个有钱的大家子,也不过使个几分几钱就挺折腰了,若说送人,也没个人配使唤这些,【蒙府侧批:作者是何方神圣,俱此等大光明眼,无微不照?】
学生发言(预设):
生1:“天然而来文字”,“天然”二字用得及其之妙,可谓妙笔生花,夸贾芸巧舌,极为恰切。
生2:评点书里书外,语言通神。
教师评价:评点书里书外,大家一语中的。
二评-------论毛宗岗评三国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只剩孔明一个。】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以二千五百人当十五万之众,看先生如何布置。】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藏匿,【奇绝,怪绝。】诸将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奇绝,怪绝。】大开四门,每一门上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奇绝,怪绝。○二千五百人当不得十五万之众,二十人却反当得十五万之众,妙,妙。】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正不知先生将用何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奇绝,妙绝。弄出隆中故态,只怕此时之琴,有杀声在弦中见矣。】……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傍若无人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十五万人回马处,士人指点到今疑。
学生发言(预设):
生1:我认为“奇绝”“怪绝”用得精妙,“尽皆藏匿”诸葛亮过人胆识,超人的智慧
生2:这两个词使得诸葛亮从容的风度,历历在目,真不愧“奇绝”“怪绝”和“妙绝”。
教师评价:评论书中人物,风采跃然纸上。
三评-------论金圣叹评水浒
林冲大怒,离了李小二家,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刀在此处带起,看官记着。遥遥然直于此处暗藏一刀,到后草料场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也。直至杀陆谦时,忽然掣出刀来,真鬼神于文也。】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寻了半日。】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照顾小二】当晚无事。【神变鬼谲之笔。】
林冲次日天明起来,洗漱罢,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寻了一日】」牢城营里,都没动静;【写得神变诡谲。】又来对李小二道:“今日又无事。”【写得鬼谲。】小二道:“恩人,只愿如此。只是自放仔细便了。”【看作用笔,何等诡谲。】林冲自回天王堂,过了一夜。街上寻了三五日,【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诡谲之极。】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学生发言(预设):
生1:我认为“真鬼神于文也”评价最高。
生2:我认为“神变鬼谲”之笔最妙。
师补充:同学们发现得很准,金圣叹擅长用“鬼”“神”二字,真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
生3:金圣叹的评点,侧重伏笔。
生4:还善于运用烘托渲染,山雨欲来,神变诡谲。
教师总结评价:评价文法技巧,铺垫渲染气氛。
四、教师总结
投影出示:
三顾茅庐十一曲,文似看山喜不平。千呼万唤始出来,凌波仙子烟月笼。
凤姐贾芸斗口能,雪芹神圣大光明。无痕天然来文字,世法人情自洞明。
孔明从容计空城,过人胆识琴中听。奇绝怪绝并妙绝,一智雄于万众兵。
山雨欲来风满楼,于无声处听惊雷。伏笔渲染侧面衬,神变鬼谲诡谲文。
五、达标检测
教师导语:
鹦鹉学舌另有致,亦步亦趋邯郸技。模仿三位评点者,点评武松打虎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动手写点评,选准点评角度。)
四评------自己动笔评名著
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仔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肐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六、布置作业
选情节,或衬托,或语言,或人物,点评《李逵见宋江》。
板书设计:
“三顾茅庐”评点
毛宗岗
文 三顾茅庐十一曲 文似看山喜不平 并
者 贾芸谋差天然语 世法人情大光明 蒂
评 空城计定自从容 胆智奇绝琴中听 连
者 林冲藏刀寻陆谦 山雨欲来满楼风 枝
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三顾茅庐>评点》同步练习
(
基础知识达标
)
一、积累与应用
1.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慨然答应 ????????????? 入水斩蛟? ??? 仕途? ??? 御史
B. 家喻户晓? ????? 逃避则任? ??? 断然? ??? 敬畏
C. 全军覆没? ????? 纳粮当兵? ??? 搏斗?? ? 祸害
D. 疑惑不解? ???? 不惜血本? ??? 许诺?? ? 阻隔
?
2. 用所给词语造句???
当头棒喝
?
幡然悔悟
?
家喻户晓
?
孔武有力
?
3.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王鼎钧认为长久以来,人们不愿提起周处后来被冤死的故事。
B. 贾平凹所作的《听来的故事》不只是转述别人的故事,也有自己的思想。
C. 毛宗岗认为“三顾茅庐”写得好,好在曲折。
D. 知道周处故事的现代人并不多,是因为周处本来就是刘义庆虚构的人物。
?
4. 选出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 )
A.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B. 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C. 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D.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
5. 《白杨礼赞》的作者是________,他的原名是________。他的长篇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短篇小说的代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
?
6. 在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____(映、扑、闪)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2)和风吹送,________(翻、掀、涌)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
(3)这时你________(冒、翻、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
课后能力提升
)
二、阅读理解
(一)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②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可不是,⑦单调,有一点儿罢?
7. 文中写出高原辽阔的词语是________,写出高原平坦的词语是________。
?
8. 概括描写高原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其关键词语是________。
?
9. 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都是________。
?
10. 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出景色的“单调”,就赞美白杨树来看,这是采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
A. 欲抑先扬? ?????????????????????????? B. 对比烘托?
C. 欲扬先抑? ?????????????????????????? D. 反衬照应
?
11. 简要概括文段赞美高原“雄壮”、“伟大”的目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联系全文,概括出作者描写高原景色的两个目的。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
13. 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一、
1. B
2. 示例:当头棒喝——上学期我很贪玩,期末考试成绩有两门没及格,经此当头棒喝,我再也不贪玩了。幡然悔悟——王小二总是捉弄人,这次让大家合伙把他捉弄了,他也该幡然悔悟了。家喻户晓——月亮上没有嫦娥,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实了。孔武有力——昨天我见到一个男子,看似孔武有力,却让一女子打翻在地。
3. D?
4. B??
5. 茅盾????? 沈德鸿 子夜 林家铺子 春蚕
6. (1)扑(2)翻(3)涌??
课后能力提升
?
二、
(一)
7.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8.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绿错综? 提示:“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是文段第一层次的关键句,也是“雄壮”、“伟大”感觉产生的前提。
9. 强调(着重指出)
10. C? (这样写是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势。)
11. 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12. 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暗写西北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意义,表达主题做准备
13.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