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 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英法俄美等国迫使清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但这些列强仍不满足。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侵略我国边疆和邻国,我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也加入了侵略中国的行列,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第四课 从19世纪中期起,法国侵略越南,企图以越南为跳板,侵略中国。而我国同一些邻国很早就有“宗藩关系”,清政府不能坐视列强对邻国的侵略,威胁中国边疆。中国军队应邀进驻越南,援越抗法。1883年底,法军进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 尽管中越军民的抗法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清政府却“乘胜即收”,屈辱求和,造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局。这更加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一、中法战争 鉴于台湾在海防上的重要地位,中法战争后,1885年,清政府决定建置台湾省。二、甲午战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就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874年日本侵略台湾是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1894年,日本为了吞并朝鲜、入侵中国又挑起了大规模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根本原因1894年农民起义——导火线西方列强朝鲜:清政府寄希望列强“调停”、妥协退让清政府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原因列强采取纵容和默许的态度重要原因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阅读“读与思”和以上材料,对日本发动的这场战争,你有什么认识?日本为什么要不惜代价挑起中日冲突?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企图吞并朝鲜和侵略中国的不义战争。原因是:1、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国内市场狭小,原料不足,阶级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发展因此受到严重阻碍。日本统治者力图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找出路。
2、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政治腐败,经济衰颓,军事落后,但仍可作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的市场。对日本来说,侵略中国有厚利可图。开始:战争进程黄海战役(1894.7——1895.4)丰岛海战甲午中日战争经过辽东战役威海战役1894.7.25丰岛丰岛之战中高升号被击沉1895年,7月25日,日本突袭中国运兵船;并且不宣而战进攻牙山的中国驻军。1894.7.251894.9.15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定远舰及管带刘步蟾黄海战役 致远舰弹药将尽,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邓世昌之死原来是那么的悲壮:“致远”被击沉以后,邓世昌落水,他的随从刘忠抛救生圈给他,被他推到一边;左一号鱼雷艇赶来相救,他拒不上艇,并说“吾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犬游到他的身边,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将犬奋力推开,犬又衔住他的发辫,使他的头露出水面。邓世昌抱定与战舰共存亡的决心,毅然抱住爱犬,一同沉入滚滚波涛之中。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此时的光绪帝年仅22岁1894.7.251894.9.15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日军在旅顺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日军“缚数华人于一处,鸣枪肆击,复以利刃乱剁,直至体无完肤始已”。全城约有一万八千余人被杀,幸免于难者仅36人。为了掩盖他们的罪行,将被害者的尸体集中火化后埋葬,用木牌写上“清国将士阵亡之墓”,借以欺骗世界舆论。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旅顺威海卫威海卫战役中,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最后,自杀殉国。被日军摧毁的刘公岛炮台甲午海战雕塑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请看对联:结合对联和书上资料分析:
清政府战败的主观原因有哪些?一:主观:清政府极端腐败。二、客观:日本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且蓄谋侵略中国,准备充分,武器先进。根本原因在于腐朽的封建王朝必然败于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1、慈禧做寿挪用军费 2、慈禧的主和与李鸿章避战保船,妥协退让,致使 中国在战争中被动挨打,一败再败。 3、清军军纪松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4、装备落后,弹药缺乏和进口炮弹掺假。中国战败原因1、《马关条约》的签定(1895年)
2、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3、 《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4、 《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比较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李 鸿 章伊藤博文1895年4月 马关《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开口特权——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影响:企图独霸中国东北俄国的盟国法国德国日 本策划
干涉俄国支持
干涉意欲在远东扩大侵略势力
缓和与俄在欧洲的矛盾支持
干涉清政府还
辽赎辽费
3000万
两白银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琼州汕头台湾淡水汉口九江南京镇江烟台营口 天津苏州杭州沙市重庆深入内地香港岛二亿两白银2100万元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重庆、沙市、苏州、杭州协定关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比较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使台湾隔离祖国几十年,刺激列强野心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便利外国资本输出,直接掠夺中国 巨额赔款使清朝丧失财政独立,台湾军民痛击日本侵略军1895年5月---10月抗击日军50000余人
打死打伤32000余人击毙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山根信成少将台北台中台南练习 我的看法是后者,因为他签订《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清政府战败的情况下、在外国侵略者的压力下和得到慈禧太后批准的情况下签订的,李鸿章本人是迫不得已和感到羞辱的,他只不过是执行命令而已。此外,李鸿章等创办洋务运动,组建北洋水师等,其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所以其本意是想维护国家主权的。至于甲午战争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清政府的腐败,李鸿章的指挥的失误不是主要原因。邓世昌生平
民族英雄邓世昌,1849年生于番禺县龙导尾乡(即现在的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一个茶叶商人的家庭。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随着西方列强相继入侵中国,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民族的灾难、人民的反抗,少年时期邓世昌受耳懦目染,使其从小立志发愤报国。
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18岁的邓世昌毅然投笔从戎,1867年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知识,他勤奋好学,以优异的成绩于1871年毕业。服役于清朝海军,历任建威、海东云、振威、镇南、扬威、致远等舰管带,先后参与台湾、朝鲜、福建等地战事,并两次受清政府委派,前往英国接收清廷定购峻工的战舰。1887年北洋水师组建完毕,邓世昌任致远舰管带。
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开始强盛,蓄谋侵略中国。1894年,日本首先侵入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同年9月16日,邓世昌指挥致远舰随北洋水师增援朝鲜,在次日回国返航途中,在黄海与日本舰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邓世昌临危不惧,奋勇杀敌,在弹药将尽之时,为扭转战场局面,毅然驾舰与日本主力战舰“吉野”相撞,不幸中弹沉没。邓世昌义不独生,自沉于黄海,他殉国时仅46岁。
海战失利,朝廷震动,光绪皇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
一百多年来,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激励着国人奋发图强。邓世昌是怎样牺牲的
说起中日甲午海战,我国民族英烈中当首推一代海军名将邓世昌。因其为国捐躯,被称为“邓壮节公”。他的名字和忠勇之举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受到我国人民的敬仰。
但是后人对邓世昌殉难时的情景说法不一,现有搜集到的史料和民间传说叙述如下:
一曰:在中日海战中,致远舰不幸舰体受伤,弹药断绝。管带(舰长)邓世昌沉着镇静,指挥部下“快车”冲向日先锋指挥舰吉野,决计同归于尽。吉野大怖躲避,并以快炮及鱼雷攻击致远,于十五时没入黄海,仅余7人。
二曰:致远舰不幸鱼雷出中,锅炉迸裂,舰体下沉,全舰250名将士落海。随从刘忠投救生圈给他,不受,表示“阖舰俱尽,义不独生”。邓的爱犬游到他身边,衔着他的胳膊,也被他推开。爱犬不忍离去,又衔住他的辫发。最后邓世昌“望海浩叹,扼犬竟逝”,沉入海底。
三日:邓世昌虽被救起,但他看到全舰官兵身葬大海,“义不独生”,复沉大海,壮烈牺牲。
在龙须岛的居民中流传着这样的传说:邓世昌落水后,随身爱犬衔住他的衣服,不让主人沉入海中。邓世昌看到全舰官兵壮烈牺牲,誓不一人独存,便把狗按入水中。自己也沉入海中。狗见主人溺水,不忍心让主人漂流海上,便拖着主人奋力向岸边游去。它终于把主人拖上了岸。邓世昌苏醒过来后发现自己躺在海滩上,爱犬依然守在身边,回想起发生的一切,他“义不独生”,重又投入海中,爱犬见主人复投大海,亦随之。
“邓壮节公”之死种种,尽管说法不一,但其英勇忠烈,世人共赞,万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