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戊戌变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6-03 21:3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二章 第七节戊戌变法 学习方法1 归纳法2 比较法课文解读与串讲 19世纪末面对中华民族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努力?思考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地主阶级(清政府)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预备立宪”中国各阶级的努力一 戊戌变法的背景1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首先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 二.康、梁的维新思想1.早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60年代):2.后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康有为、主要活动梁启超著书 讲学 办报 论战戊戌变法(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2)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戊戌政变1.以慈禧套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2.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
3.“戊戌六君子”
4.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
被废除.1.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
民族意识.3.戊戌变法起了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
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2)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不敢发动群众起来斗争,
严重脱离人民群众.5.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是行不通的.重点与难点师生互动探讨再见谢谢观看作者 金川公司第一高级中学 贺忠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