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戊戌变法第七节戊戌变法进入 19世纪末,中华民族面临着怎样的严重危机?提问参考答案 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继续(1)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2)美国提出门户开放,列强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面对中华民族这样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阶层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自做了哪些事?(1)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2)农民阶级(3)资产阶级革命派(4)地主阶级(清政府)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预备立宪”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首先
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他们,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问题:为什么在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1.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
遭到破坏,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有了初步发展的原因2.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
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继续二.康、梁的维新思想1.早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思想特点: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张
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
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王韬、郑观应2.后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90年代)代表人物:康有为、思想特点: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但没有摆脱封建纲常,带有
浓厚的封建色彩。梁启超 维新思想政治运动“公车上书”中外纪闻强学会保国会时务报时务学堂万木草堂继 续 公车上书 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的论战1.论战内容:(1)要不要维新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论战的作用:(1)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了维新
运动的高涨.
(2)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开来.
(3)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继续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2)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具
维新思想
的人参与
政治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有利于民族
资本主义的
发展有利于西
学的传播继续戊戌政变1.以慈禧套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激烈反对.
2.旧官僚机构及各地督府实力派的阻挠.
3.“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
杨深秀、康广仁.
4.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继续1.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2.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3.戊戌变法起了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
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2)在顽固派的进攻面前,不敢发动群众起来斗争,严重脱离
人民群众.5.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继续课堂练习2、促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 ( )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3、下列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B.是带有一定群众性的救亡图存运动
C.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D.以维护孔子的封建权威,尊奉祖训 1、对《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表述正确的是: ( )
A.全面批判传统文化 B.借助古文经学,制造变法理论
C.引用西学,阐发儒学 D.号称尊孔,实际降低孔子权威 B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