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戊戌变法[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3-13 12: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欢迎进入多媒体课堂神木中学史地组 朱永利新编历史剧《戊戌变法》
故事发生在19C末,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他们纷纷来到中国进行殖民侵略,民族危机空前的严重起来。一群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知识分子打着“救亡图存”的旗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剧 情 介 绍 领衔主演荣禄、袁世凯等顽固势力光绪帝光绪帝:进行戊戌变法的皇帝慈禧太后:清政府的实际掌权者,顽固势力康有为:维新志士,曾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梁启超:维新志士,协助康有为变法戊戌六君子等维新志士第一幕:命运交响
第二幕:闪亮登场
第三幕:紧锣密鼓
第四幕:曲终人散
第五幕:往事评说第一幕:命运交响(戊戌变法的背景)编剧:西方列强演出:西方列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主题:民族危机 2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有所壮大1 政治基础——民族危机严重3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a、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创造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b、清政府减轻和放松对民族工业发展的限制4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戊戌变法的背景:a 早期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冯桂芬思想特点:认识到单纯依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不能让国家富强,主张变革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于实践。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思想特点: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b 90年代的维新思想及人物(19世纪90年代)第二幕:闪亮登场(康、梁的准备活动)剧本:原创,王韬、郑观应等;改编,康有为基调:西学+儒学演出: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主题: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讨论: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建立团体政党,壮大力量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论战交锋,扩大变法影响
第三幕:紧锣密鼓(百日维新)剧本:康有为;导演:光绪帝主题:维新变法演出:光绪帝、康有为、戊戌六君子等维新人士、慈禧等封建顽固势力 1898年初,康有为呈《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变法的施政纲领。 6月10日,光绪起草《明定国是诏》。 6月11日,光绪的变法诏书颁布,宣布变法开始。《明定国是诏》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废除旗人寄生特权。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文化教育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
废除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有利于具
有维新思
想的人参
与政权打击了封建
官僚制度有利于民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有利于西
学的传播局限性:1、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反映出维新派对资本主义制度和封建主义制度的严重对立性认识不足,也缺乏政治斗争经验。2、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这表明维新派的行动,比他们的宣言退步了。第四幕 曲终人散导演:慈禧太后主题:镇压维新派演出:慈禧等顽固派、维新派人士 戊戌变法中哪些内容触及了顽固派的利益?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
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废除八股文慈禧荣禄袁世凯戊戌政变封建顽固势力策划政变,采取了哪些手段?加强控制军政大权
旧官僚阻挠地方变法
囚禁光绪帝
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荣禄陈宝箴戊戌六君子第五幕 往事评说假如你是谭嗣同,你会不会走? 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呢?
采取改良方法,缺乏反帝反封勇气
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依靠没实权的皇帝,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资产阶级软弱妥协,力量薄弱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思想准备不充分
卷入帝后党争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
(要决心坚定)
(要消除旧势力)(要自力更生)(要政治团结稳定)(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国情)(要发动群众)(要加强宣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