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历史
1.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赵宋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统治范围 B.密切经济交流 C.加强中央集权 D.改革官吏制度
3. “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引文意在强调科举制
A.选拔人才存在缺陷 B.脱离现实,学不致用
C.考试内容规范合理 D.制度具有公正合理性
4.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该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C.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D.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
6.影片《建党伟业》中,有不少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下列在这一镜头设计的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废除二十一条” D.“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
7.学者汪晖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材料中的“它”是指(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
8.香港学者郑宇硕认为:香港回归……几年过去了,中国领导人认真执行了“不干预”政策,赢得了香港民心。中央政府“不干预”的是( )
A.主权归属 B.社会制度 C.国防军事 D.外交事务
9.《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一款规定:“建筑物的周围应留二尺半宽的查地,以便通行。”第二款规定:“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其他树木留五尺。”这些条款体现的理念是(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公共利益C.公共权力至高无上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0.1698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国王已放弃行政权 B. 法律至上的政治生态
C.国王的“统而不治” D. 议会主权地位的强化
11.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地区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 )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 D.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
12. 亨利·基辛格在1993年指出:“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能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他问题,如经济力量……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下列表述与基辛格的看法一致的是( )
A.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明显优势 B.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C.世界政治出现“一超多强”的基本态势 D.多极化格局已经基本定型为世界新格局
第II卷(52分非选择题)
13(26分)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他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材料三 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8分)
14.(26分)近现代中国外交反映了国运的兴衰。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六款……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日本臣民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至应享优例豁除,亦莫不相同。
材料二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王绍坊《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多边外交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50年代初步亮相国际舞台,艰难打开局面;70年代出现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外交出现了新局面。……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积极、建设性参与了朝核、伊朗核、缅甸、伊拉克、阿富汗等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进程,为共同应对新威胁、新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在各种多边外交平台坚持原则,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谈判与制定,努力维护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切身利益;积极推动区域合作机制开展务实合作。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分析此条款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新中国在建国初期听面临的国际环境。(4分)新中国“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政策和外交基本方针?(8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8分)
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1. D 2.C 3.D 4.A 5.D 6.D 7.A 8.B 9.B 10.D 11.A 12.C
1. D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2. C材料中论述宋代如何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划分和管理,体现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故B正确;其他选项并不是主要目的。
3. D从题干中“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科举制虽有弊端,但还是培养了大量人才,具有公正合理性,故D项符合题意。
4.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获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与材料相符,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信息,而是强调法国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B。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与材料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法国获得居住及租地权的信息,而是强调法国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D。
5.D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故选D;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6.D本题材料提到,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五四运动,当时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因此选D。
7.A根据“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知该制度是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故排除B、C项;村民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不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故排除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选A。
8.B考查“一国两制”。依据所学,中国以“一国两制”的形式收回香港的主权,同时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只有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9.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款中注重维护公共权力和利益。所以答案选B。
10.D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根据材料中“1698年”“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得知反映了当时英国议会主权地位的进一步加强,故本题答案为D项;A项表述本身有误;B、C两项表述从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
11. A根据题干可知俄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等组成,最终由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这体现了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故A项正确;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B项错误;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是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12.C“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B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D错误。
第II卷(52分非选择题)
(26分)
(1)法律:《十二铜表法》;理解: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4分)
(2)原则和制度: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制;(4分)
影响: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起到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的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4分)
内容:扩大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席;工业资产阶级。(6分)
(4)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8分)
(26分)
(1)《马关条约》。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2)(l)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并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4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再请客”(8分)
(3)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努力维护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利益;积极推进区域组织合作。(8分)
高一期末考试历史答案
1. D 2.C 3.D 4.A 5.D 6.D 7.A 8.B 9.B 10.D 11.A 12.C
1. D本题考查宗法观念。材料“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体现了血缘与等级关系,反映的是宗法观念,故D项正确。
2. C材料中论述宋代如何对地方行政区划进行划分和管理,体现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故B正确;其他选项并不是主要目的。
3. D从题干中“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认为科举制虽有弊端,但还是培养了大量人才,具有公正合理性,故D项符合题意。
4.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获得领事裁判权,领事裁判权亦称“治外法权”,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具有的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与材料相符,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开放通商口岸的信息,而是强调法国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B。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与材料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法国获得居住及租地权的信息,而是强调法国获得领事裁判权,排除D。
5.D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体现了责任内阁制,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故选D;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BC与材料无关,排除。
6.D本题材料提到,学生因巴黎和会上山东问题对外交涉失败而在街头高举标语、发表慷慨激昂演讲以向政府施压的镜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五四运动,当时政府是北洋军阀政府,标语中,不可能采用的是“打倒国民党卖国政府”,因此选D。
7.A根据“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知该制度是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故排除B、C项;村民自治制度是基层民主制度,不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故排除D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故选A。
8.B考查“一国两制”。依据所学,中国以“一国两制”的形式收回香港的主权,同时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只有国防、外交事务由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9.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款中注重维护公共权力和利益。所以答案选B。
10.D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实行君主立宪制,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根据材料中“1698年”“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得知反映了当时英国议会主权地位的进一步加强,故本题答案为D项;A项表述本身有误;B、C两项表述从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
11. A根据题干可知俄国革命由无产阶级革命、农民革命、民族革命等组成,最终由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这体现了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故A项正确;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B项错误;坚持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是俄国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不是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一战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
12.C“美国是唯一的军事超级大国,如日本、欧洲,再过几年还有中国”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没有说明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发挥更大的作用,B错误;多极化是一种趋势,没有形成,D错误。
第II卷(52分非选择题)
(26分)
(1)法律:《十二铜表法》;理解: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4分)
(2)原则和制度: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制;(4分)
影响: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起到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的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4分)
内容:扩大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席;工业资产阶级。(6分)
(4)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8分)
(26分)
(1)《马关条约》。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6分)
(2)(l)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并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4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再请客”(8分)
(3)积极参与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努力维护我国在世界各领域的利益;积极推进区域组织合作。(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