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岩边的树》 (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课件+教案+练习)(幻灯片2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悬岩边的树》 (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课件+教案+练习)(幻灯片2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29 16:25:59

文档简介

课文导入
我们每次上下学都会看到路旁或繁荣茂盛,或秋叶满街等各种各样风姿的树,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在悬崖边上的树呢?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见过吧?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悬崖峭壁上傲然耸立着一棵树,那是什么感觉?有谁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
了解曾卓的人生,及作品创作背景;
1
2
3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涵;
朗读诗歌,体会诗中形象的象征意义,
及诗人顽强自信的精神。
学习目标
4
学习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简介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黄陂(pí)人,当代诗人。 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正式发表作品。 流亡重庆时,与邹荻帆、绿原等人组织了在诗坛产生较大影响的“诗垦地社”,出版过《诗垦地丛刊》。
 1955年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因病保外就医。 1959年下放农村。1979年底平反。出版的诗集有《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等。
 
悬 崖
孤 独
寂 寞
倔 强
xuán yá
jì mò
gū dú
jué jiàng
检查预习
课文朗读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悬岩边的舒
曾卓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标题中给出的意象是什么?
树的生长地点在哪里?
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它具有怎样的品质?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读出情感
倔强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小溪的歌唱
森林的喧哗
乐观
豁达
孤独 寂寞
倔强
合作探究
弯曲、风的形状
历经磨难
合作探究
1.作者用通俗、简练的几句话却很好地勾勒出一幅奇特的异景,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一幅奇特的异景。
2.你觉得悬崖边的树为什么可敬?
示例:空旷的草原的尽头,一棵树独处悬崖边。似将跌近深谷,又像展翅飞翔。
临近深谷的悬崖,在这样的环境中,坚强的性格使它没有就此消沉,流逝的岁月在它身上打下深刻的烙印,留下风的形状,然而就在别人为它即将跌入深渊而担忧时,他却把这作为展翅飞翔的起点,在逆境中奋起。
合作探究
文学作品创作中,作者经常借某物来喻义,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能更好地体现文学作品的含蓄美,更有力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
象征
指借用某种具体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修辞方式。
鸽子--- 喜鹊---
乌鸦--- 鸳鸯---

红旗--- 太阳---
红豆--- 雪花---
和平 吉祥
厄运 爱情

革命 光明
相思 纯洁
合作探究

牡丹---
荷花---
玫瑰---

梅花---
竹子---
富贵
高洁
爱情

顽强坚韧
正直,虚心,有气节
合作探究
问题: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表现自己的主题?
悬崖边 险恶环境


倔强挺立 坚强自信的
的大树 作者自己。
托物
言志
象征
合作探究

诗人
一代受难的知识分子
托物言志
合作探究
诗作中的悬崖边象征了什么?

诗中倔强挺立的树象征了什么?

作者通过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悬崖边象征了作者当时所处的险恶环境。
倔强挺立的大树象征了坚强自信的作者自己。
作者通过对在逆境中傲然挺立的树的赞颂,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我们要有毅力和胆量去战胜它,表现了一个生活的强者的信念与追求。
合作探究
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我们会像这颗树一样走到悬崖边上,这就需要我们找准立脚石,站稳脚跟,同时在遇到困难时,要像这首歌里面唱的“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梦想在希望就在。
课题小结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课后练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悬岩边的树》教学设计

《悬崖边的树》是一首现代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含蓄的表现了诗人不屈从于环境,坚守信念的人生选择。教学时,除了要让学生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外,更要注意让学生接受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教育,同时,让学生学会找关键词的阅读方法。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明确本诗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会通过找关键词去理解诗文内容和体会作者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小组探究,理解诗歌内容与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领悟本诗的主旨,树立正确面对挫折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中所运用的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制作相关课件;布置预习任务。


一、激情导入
我们每次上下学都会看到路旁或繁荣茂盛,或秋叶满街等各种各样风姿的树,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在悬崖边上的树呢?大部分同学都没有见过吧?不过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悬崖峭壁上傲然耸立着一棵树,那是什么感觉?有谁能用具体的语言描绘一下?(引导)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各自都描绘出了自己心中悬崖上的树,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下诗人是怎样描绘悬崖上的树的。
二、研读目标
三、自主学习
1.检查预习情况,包括作者、背景和字词 。
2.初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标题中给出的意象是什么?
(2)树的生长地点在哪里?
(3)树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它具有怎样的品质?
3.再读课文
(1)学生听读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
(2)组织并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通读全文。
(3)检查听读情况。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诗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读出孤独、寂寞、自信、乐观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1.三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用通俗、简练的几句话却很好地勾勒出一幅奇特的异景,请用自己的话写出这一幅奇特的异景。
(2)你觉得悬崖边的树为什么可敬?
五、写作特色
作者是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树的品质的?
六、课堂小结
结语:人生的旅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我们会像这颗树一样走到悬崖边上,这就需要我们找准立脚石,站稳脚跟,同时在遇到困难时,要像这首歌里面唱的“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梦想在希望就在。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完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悬岩边的树 曾卓
?
象征、托物言志
树的生长环境———险恶
树的内心———渴望自由、和平
树的性格———无畏、顽强、执着、自信。
树的形体———弯曲
树的追求———顽强意志、重新出发。


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悬岩边的树》同步练习
(
基础知识达标
)
1.本文作者      ,是当代诗人。
2.默写出诗的第三节。
3本诗的第一节的第一句诗“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作者为什么说不知道?“奇异的风”指什么风?
4.根据第二节市的描写,分析一下“树”代表哪一类人?
(
课后能力提升
)

5.悬崖边的树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悬崖边的这棵树指的对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中的“树”为什么要倾听那些喧哗和歌唱??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曾卓
2.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3.“不知道”说明归来的特点,没有丝毫觉得,防备,连自己也搞不明白;特定年代。
4.树代表着恋眷乡土,经历苦难又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坚强不屈,决不向命运低头的知识分子。
课后能力提升
5.孤独,寂寞,倔强。
6.悬崖边的这棵树是一个人的化身,一个不屈从于命运的抗争者的形象。
7.因为它热切向往到森林中去,渴望得到小溪的滋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