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山立学校2006-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必修模块试卷(岳麓版必修I)[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仙游山立学校2006-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必修模块试卷(岳麓版必修I)[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3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2-02 14: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必修Ⅰ(岳麓版)模块考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把正确答案填在答卷格中。)
1、下列图示中所表示的政治制度是:
A.夏朝的王位世系制 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
2、“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3、西汉时期实行“ 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的皇帝是:
A. 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4、三省六部制的实现,说明了:
A.丞相权力的增大 B.中央结构的决策实现民主化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完善 D.体现任人唯贤的原则
5、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下列不能起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
A.汉朝设立“中朝”机构 B.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C.元代设中书省 D.明代废除丞相
6、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
A.君主的终身制和世袭制 B.贵族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D.设立保民官监督政府行为
7、下列对雅典民主制的评述,错误的是:
A.推动了雅典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B.有助于保持政权动作的透明与公正
C.它是全体雅典居民的民主,包括外来移民和妇女也同样拥有政治权力
D.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8、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查士丁尼法典》 C.《查士丁尼新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9、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大宪章》的制定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权利法案》的通过 D.新议会的召开
10、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标志是:
A.《人权宣言》颁布 B.1791年宪法制定 C.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 D.1875年宪法颁布
11、德意志实现统一的方式是:
A.自上而下的改革 B.自下而上的人民起义
C.平等合作的联邦制 D.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
12、中国近代史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下列能够反映农民迫切愿望与要求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应诏统筹全局折》 D.三民主义
14、义和团运动所体现出的中国人民的精神是:
A.善于学习 B.勇于创新 C.崇尚礼义 D.英勇斗争
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
16、近代中国的“外患”指的是:
A.中国人民反抗清王朝的斗争 B.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
C.八国联军侵华 D.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17、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继承和宏扬“五四”精神,把每年的五月四日定为中国青年节。你知道“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的精神 B.民主与科学精神 C.勇于解放的精神  D.追求真理的精神
18、1848年,两个德国人向全世界宣告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这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新青年》创刊 C.《人权宣言》颁布 D.巴黎公社成立
19、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中共二大召开 D.国民党二大召开
20、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教训是:
A.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B.必须联合各革命阶级
C.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D.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2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A.把革命火种播撒到西部,扩大革命根据地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其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2、被二十世纪30年代中外舆论界称为“现代史上破天荒的残酷记录”、“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的历史事件是:
A.旅顺大屠杀?? ?B.济南大屠杀? ??C.南京大屠杀?? ?D.天津大屠杀
23、近代历史一百多年来中国取得的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
A.国民革命运动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24、为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日局面的最终形成打下了重要基础的事件是:
A、红军长征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遵义会议
25、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反动派在全面进攻解放区失败后转向了重点进攻,重点进攻的目标是:
A.东北解放区、中原解放区 B.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D.东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2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大战役胜利 C.渡江战役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7、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 B.政治协商 C.多党合作 D.民主集中制
28、"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C.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形成    D.民族解放运动迅猛发展
29、第三世界兴起的标志是:
A.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的浪潮 B.新兴独立国家的诞生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30、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     
A.恐怖主义频繁  B.地区冲突加剧 C.和平与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60分。要求:格式规范,要点明确,卷面整洁。)
31、(11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后问题: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分)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各自利弊的认识。(4分)
32、(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形势图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材料四:八国联军侵华形势图
(1)列举以上各次战争期间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按时间顺序排列)(4分)
(2)综观上图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2分)
(3)面对这一形势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3分)
33、(10分)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左图为1971年某次国际会议的永恒瞬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为何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畅笑?(1分)
你认为出现这一永恒瞬间的国际、国内政治因素主要有哪些? (2分)
(2)观察上面右图,请给这幅图片取个名字,然后写一个简短的说明(说明应包含时间、人物、事件以及影响)。(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至少4项)(4分)
34、(10分)阅读以下二战后美国政府首脑的一些言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1946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公开宣称:“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材料二:1957年,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表示:“我们一直没有同共产党中国贸易,或者准许同它进行文化上的交流。这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是我们的政策。”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1)从材料一、四中,体现了美国与西欧关系有怎样变化?(2分)并解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2)从材料二、三中,体现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有何变化?(2分)并解释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高一历史必修Ⅰ模块考试作答卷
题号
1——30
31
32
33
34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0分。要求:格式规范,要点明确,卷面整洁。)
31、(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各自的理由是什么?(4分)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为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古代分封制与郡县制各自利弊的认识。(4分)



32、(1) 列举以上各次战争期间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按时间顺序排列)(4分)


(2)反映的政治局势:(2分)

(3)进行了主要的抗争活动:(3分)


33、(1)开怀畅笑的原因:(1分)


主要国际、国内政治因素:(2分)


(2)图片的取名及说明(应包含图片名称、时间、人物、事件及影响):(3分)


(3)建国以来我国外交的重大成就:(至少列举出4项)(4分)



34、(1)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变化:(2分)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2)美国对中国政策的变化:(2分)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3分)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模块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C
C
C
C
A
C
D
D
A
A
D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A
B
B
D
C
B
B
B
D
B
A
C
C
二、非选择题:
31、(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2分)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2分)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1分)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2分)
(3)分封制的益处:对于距离统治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分封皇子镇守便于控制。但其弊端是:分封诸侯随着时间的流逝,血缘关系疏远,诸侯混战,失去了原来巩固统治的作用。诸侯容易起异心,造成天下大乱。(2分)
郡县制的益处:实行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地方官吏从朝廷领取丰厚的俸禄,便于中央控制,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但其弊端是:地方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便利于最高统治者的专制,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2分)
32、(1)主要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和《南京条约附件》、《天津条约》或《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4分)
(2)反映的政治局势:近代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3)进行了主要的抗争活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3分)
33、(1)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或第三世界的支持)(2分)
(2)跨越大洋的握手;中美“巨人”的握手;破冰之旅(其他答案有理即可)。(1分)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会见毛泽东、周恩来等,双方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之间结束了二十年的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的正常化。(2分)
(3)重大外交成就:建国第一年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1954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并提出“存同求异”方针;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巩固和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多边外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只要写出其中的4项即可得4分)
34、(1)、与西欧国家关系变化:由二战后初期的美国控制西欧到70年代美欧合作的伙伴关系的变化。(2分)其主要原因是60、70年代西欧一体化进程使西欧的实力增强,西欧国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冲击着美国的霸权地位。(3分)
(2)、对中国政策的变化:中美关系由美国遏制、封锁、孤立中国的敌对状态到美国主张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2分)其主要原因是60、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陷入侵越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苏联军事实力的赶上,更重要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