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太空一日课件(三份,共31张+41+3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22.太空一日课件(三份,共31张+41+3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31 20:33:21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太空一日22散文在茫茫的太空呆一天,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神往,因为我们没有这个经历,现在,我们就走进杨利伟的《太空一日》,与他一同分享在太空的生活。 (难点)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品味作者语言,学习小标题结构方法。
学习杨利伟不怕困难,以及他为国争光的精神。(重点)(重点) 杨利伟,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著有《天地九重》一书。《天地九重》是“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亲笔写作出版的书,由20万字和150幅珍贵图片组成。对于进入太空的所经、所历、所见、所感,杨利伟不遗余力地在书中作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和详尽的描述。他在书中感念国家和人民的厚戴,感恩师长、战友和亲人的关爱。杨利伟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功之路并非一飞冲天,而是一步一步、不懈不怠的结果。“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乘有一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一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
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打破了由美国和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神舟五号”飞船炽热  逃逸  轮廓 模拟
舷窗 俯瞰 无虞 稠密 chìyìkuòmó魔法记忆:因义辨音法,表示同“十”或“多种的;杂样的”意思时读“shí”;表示疑问代词时读“shén”。)xiánkànyúchóu什么 什物shénshíhè( )色 千jūn( )重负
bǐnɡ( )息凝神 惊心动pò( )褐屏钧魄1.释然:
2.俯瞰:
3.本末倒置:
4.严谨:
5.惊心动魄:
6.屏息凝神:形容疑虑、嫌隙等消释而心中平静。从高处往下看。 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例句:你应该先好好考虑怎么做,以防本末倒置。严密谨慎;严密细致。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例句:他刚刚从一场惊心动魄的车祸中逃生。 暂时抑制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例句:运动员们屏息凝神,等待着教练的指令。导思1. “我”在火箭起飞时的感受及表现如何?导思2:“我”在太空飞行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火箭起飞太空飞行导思4.作者通过记叙自己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情感关键词:
科学探索导思3. “我”会航时过程如何?返回地球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第一部分(1—17):第二部分(18—29):叙述了火箭起飞时“我”紧张的心理,及火箭产生共振时,“我”经受的痛苦。叙述了“我”在飞船上看到的地球上的景致及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表现了“我”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第三部分(30—39):叙述“我”在太空中遇到的困难及神秘的敲击声。第四部分(40—67):叙述“我”回航时惊心动魄的过程。 1.品析“几秒钟”“上千吨”的表达效果。【答案】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几秒钟”表明时间之快,“上千吨”写出了数量之多,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了火箭起飞时的温度之高。2.“我全身用力,肌肉紧张,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
铁。”这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细节描写,准确细腻地写出了火箭起飞时,作为中国首飞的航天员的“我”当时的紧张状态。3. 第12自然段从叙述顺序上看属于哪种顺序?有何作用?【答案】插叙。插入“我”飞回地面向工作人员描述火箭共振过程及地面工作人员改进火箭技术工艺的内容,使结构紧凑,脉络清晰。4.简要概括“我”在载人飞船上看到的情景。【答案】本题运用信息提炼法。(1)看到地球呈一段弧状。(2)看到地球各大洲和各国的方位。(3)特别仔细地分辨了中国各个省的方位。(4)俯瞰了首都北京。(5)看到了太空中类似棉絮状的物体。5. 作者特别交代在飞船中特意俯瞰首都北京的细节,说明了什么?【答案】本题运用细节描写作用分析法。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6. “也许”“可能”等词能否删除,为什么?【答案】不能删除,“也许”“可能”表示猜测,表明“我”把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物体认为是灰尘和高空不纯净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体现了作者作为航天员科学、严谨的态度。
7.“本末倒置”的错觉指什么? 这种错觉会产生什么后果?【答案】“本末倒置”的错觉指朝上坐时会感觉脑袋冲下的倒悬错觉。8. 为什么作者认为自己在太空听到的“敲击声”是神秘的?【答案】因为这个敲击声没有规律,不知从何处传来,也很难描述出它准确的声音,所以作者说这个敲击声是神秘的。9.第51段一系列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运用心理描写,细腻地刻画了“我”在飞船返回过程中遇到各种复杂情况时的心理状况。10.作者为什么用单独的一段将飞船停住的时间详细地写出来?【答案】这个时间是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这是人类探索太空史上的一次重大成就,“神舟五号”成功的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同时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上了一个新台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对于作者来说,也是值得骄傲和纪念的时刻。【答案】(1)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来描绘自己在太空的所见所闻,这些细节描写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如在火箭升空遇到共振的意外情形时,对飞船传回的定格画面这样描述:“我整个人一动不动,眼睛也不眨。”这一处细节描写非常具有画面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经历26秒钟共振的痛苦之深。(2)作者对大量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的娴熟运用,如:火箭升空时“(我)整个人收缩得像一块铁”,一下子把作者升空时内心紧张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眼
前;在返航过程中遇见舷窗出现裂纹后写道:“外面高温,不怕!有碎片划过,不怕!”反复修辞的运用,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当时内心极度紧张、不断给自己打气加油的画面,让读者如有同感。 【手法探究】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什么作用?火箭起飞:心情紧张,出现共振——危险
看到什么:地球上的景致,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激动
神秘声音:克服困难,无法确认的声音——顽强,严谨
返航过程:紧张至惊慌——惊心动魄太空一日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身为航天员的自豪作者通过对自己进入太空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描述,体现了中国航天工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抒发了自己作为中国航天员的自豪之情。1.片段连缀,结构清晰。
全文运用“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看到了什么”“神秘的敲击声”“归途如此惊心动魄”四个小标题连缀成篇,使读者迅速了解全文内容,构筑起清晰的文章结构。
2.事例典型,细节迷人。
文章通过具体、典型的事例,向读者讲述了作者在太空中的所见所闻,并运用细节描写,展示了自己在太空中的各种遭遇,使文章显得真实有趣。
我泱泱中华,地大物博,人才济济!从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到长征、神州火箭载人的升空,我们中国人的实力逐渐的展现在世人的眼前.中国的地位,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越来越不可动摇!国强,则民强!只有祖国强了,国人的各方水平才能得到综合的提升!看着祖国的进步,做为中国人,我们也为之骄傲!一起高呼“中华民族万岁”。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译文】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了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2.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译文】天阶上的夜色,清凉如水,坐着仰望天河两旁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课件41张PPT。第22课 太空
一日七年级语文?下(R版)第6单元1. 请用标准的正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火箭尾部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发动机同时喷出炽热的火焰。随着火箭的起飞,我的五脏六fǔ似乎都要碎了,如身担千钧重负……在太空中,我可以准确判断地球上各大洲和各个国家的方位。即使不借助仪器和地图,从山脉的轮括、海岸线的走向以及河流的形状,我也基本可以判断飞船正在经过哪些国家。我曾俯kàn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炽(  )热   五脏六fǔ(   )   俯kàn(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
(3)“千钧重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喻很沉重的负担chì 腑 瞰 轮括 轮廓3. (中考?广州)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最近,阿尔法狗与围棋世界冠军柯洁的对战,连胜三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A4.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时我第一次向地面报告飞船状态:“‘神舟五号’报告,整流罩打开正常!”
B. 就这一下,指挥大厅有人大声喊道:“快看啊,他眨眼了,利伟还活着”!
C. 这个时候我反而放心一点儿了:哦,可能没什么大问题!
D.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B(中考?云南)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由于用来运送乘客或运输货物的空间状若密封的胶囊,因此也被形象地称为“胶囊列车”。
②在此基础上,“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于2013年提出了“超级环”的设想,即超级高铁的雏形。
③这一概念最初于1997年由美国机械工程师奥斯特提出,并获得技术专利。A④超级高铁的学名叫超音速空气动力火车。
⑤它实际上是一种超导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在近乎真空管运输系统中超高速运行的特殊交通工具。
A. ④③②⑤①    B.⑤③④①②
C. ⑤③①④② D.④⑤②③①6. 太空一日,充满紧张和意外。想想看,杨利伟都遇到了哪些意外情况?他相应地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或举动?①意外情况:共振叠加;心理活动或举动:以为自己要牺牲了,顽强忍受。
②意外情况:产生“本末倒置”的错觉;心理活动或举动:靠意志克服,最终适应。③意外情况:出现神秘的敲击声;心理活动或举动:很紧张,边听边看,冷静观察。
④意外情况:返程时舷窗出现裂纹;心理活动或举动:紧张,担心,通过观察判断应该没事。
⑤意外情况:抛伞开伞时飞船晃荡得很厉害;心理活动或举动:感到紧张,重视这个过程。一、精段品读
阅读“我看到了什么”部分,回答问题。
7.从选文中看,作者从飞船上看到了什么?没有看到什么?作者重点叙述的是什么?作者从飞船上看到了: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各大洲和各个国家;中国的省份和地区;舷窗外类似棉絮状的物体。没有看到:长城及其他任何单体建筑。作者重点叙述的是他对祖国的辨认。8. 杨利伟为什么在文中特别强调在太空“没有看到长城”?作者实事求是地说在太空没有看到长城,也不可能看到长城,是为了回应很多人的关切,解答人们一直以来的悬念。9.结合课文,体会下面语句所蕴含的情感。
(1)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那里有我的战友和亲人。这句话描述作者在飞船上对祖国首都北京的辨认。作者带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进行太空首飞,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对祖国、对战友、对亲人的热爱,以及他不负重托,完成使命的坚定信念。(2)那些物体悬浮在飞船外面,无法捕捉回来,我至今还没弄清那到底是些什么。这句话写作者在太空中看到类似棉絮状的不明物体,包含着作者对这一物体的好奇与困惑,体现出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10. 作者以“我看到了什么”作为这部分的小标题,有什么好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语言简明概括,内容一目了然。?二、拓展阅读(中考?南通)
【A】记者专访国际宇航联空间运输委员会
秘书长杨宇光(节选)
记 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天舟一号”。
杨宇光:“天舟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它总长10.6米,舱体最大直径3.35米,起飞重量约13吨,物资上行能力约为6吨,推进剂补加能力约为2,具备独立飞行3个月的能力……其有效载荷比例在目前所有的货运飞船中是最高的。【B】消息《天舟天宫顺利对接》(节选)
本报北京4月22日电 4月22日12时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据了解,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天舟一号”,它的上行载货比、货物运输、推进剂补加等综合能力比肩甚至优于国际现役货运飞船,快递货物经济实惠。此次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验。【C】“天舟一号”瘦身记
①我是太空“快递小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最近我承接了一项艰巨又光荣的任务,把货物送到“客户”——“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手中。
②我暗下决心,一定要运送更多的货物给它。但我的“车”——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是固定的,若想运更多货物,我必须在保证足够强壮的同时,尽可能减肥。③减过肥的人都知道,腰部的赘肉是很难减下去的。而我的腰部是一个个连接框,为了将我高大的身躯牢固连接,这些连接框原先做得很厚实,显得臃肿。因此,教练决定第一步就要帮我减腰部赘肉。
④经过多次试验,教练将我的腰部设计成镂空形式,保留结构受力部分,去除非受力部分的“肉肉”,将腰部的重量降低到原来的50%左右,丝毫没有影响腰部的结实程度。⑤我的教练十分严格,不仅不放过肉眼可见的腰部赘肉,连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的“皮下脂肪”也不放过。我的外部是一种壁板结构,壁板连接完成后,组成的密封空间就是装货物的肚子了。虽然壁板厚度只有不到3毫米,但是在教练看来,依然有减重的空间。他们严格控制加工温度、切削速度等参数,尽量使壁板厚度贴近设计人员给出的公差下限,通过去除“皮下脂肪”,尽可能让壁板变薄。由于壁板面积很大,即使去除A4纸那样薄的一层“脂肪”,整舱的重量也会下降很多。这不,我的体重因此又减少了30千克左右。
⑥为了装更多的货物,设计人员用货架将我的肚子分成了许多区域。我的教练连这些货架也没放过,他们选用了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货架面板”——仪器板,使用的是铝合金蜂窝板;“货架框架”——立梁,使用的是碳纤维材料。每一项改进都运用了先进而复杂的制造工艺。为此,研制人员采用了“无应力”装配的方式,保证了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这些“锻炼”让我的肌肉又轻又强壮,我的瘦身计划圆满完成。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1.阅读材料【B】,说说“天舟一号”要完成哪些任务。
12.材料【A】【C】都介绍了“天舟一号”,它们的语言特点有什么不同?自动交会对接;推进剂在轨补加;开展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验。【A】采用了平实说明,语言准确、科学、简明;【C】采用了生动说明,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通俗易懂。13.阅读材料【C】,回答下面问题。
(1)有人认为第⑤段画线句多余,应删去。你赞同吗?请简述理由。不赞同。因为画线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给连接框“减肥”,引出下文“让壁板变薄”,所以不能删去。去除连接框的非受力部分;减小壁板的厚度;选用轻质高强度材料组成货架;采用“无应力”的装配方式,保证货架装配误差不超过2毫米。(2)科研人员采用哪些方法为“快递小哥”“瘦身”?14.阅读三则材料,谈谈你从中领悟到的科学精神。不断创新、精益求精、自力更生、求真务实等。5. 综合性学习。
(1)在“科海泛舟”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根据你了解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反面效应的事实,仿照例句,写一个句子。例句①: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例句②:塑料袋的发明和使用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污染环境。示例一: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
示例二:汽车的广泛使用可以方便人们出行,也可以成为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之一。示例三:冰箱、空调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舒适,也可以破坏臭氧层。
示例四:互联网的应用可以开阔人的视野,也可以使人沉溺于虚拟世界难以自拔。 点拨:注意使用“……可以……也可以……”的句式,写出自己了解的有关科学技术正面功能和负面效应方面的例子即可。(2)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1 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他经常引用凡尔纳的话:“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材料2 1914年,威尔斯出版了一本名为《获得自由的世界》的科幻小说。该小说想象1933年出现“人造”原子能,接下来会发生一场灾难性的世界大战,最后出现一个全球性的和平政府。物理学家齐拉特于1932年阅读了这部小说,该书启发他于1933年解决了核链式反应出现的一个问题,也启发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了在国际上控制军备、和平利用核能的运动。从以上材料中你看出科幻小说与科技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示例:科幻小说能给科学家很多启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科幻小说为科学的启蒙和文明的传播做出了贡献;科幻小说能激发科学家的灵感,促进他们把幻想变成现实。(3)科学是人类理性精神的最高成就,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请你写一句赞美科学的话。(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一:科学像一粒种子,孕育了巨大的生产力。
示例二:科学像一把钥匙,开启了文明创新思维的大门。
示例三:我爱科学,它给了我学习的动力,给了我创造的信心,给了我前行的力量。
示例四:科学就像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为人类的发展导航。课件3张PPT。(1)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了26秒共振。杨利伟感到异常难受,认为自己要牺牲了。(2)飞船刚进入轨道时,产生了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杨利伟完全靠意志克服这种错觉,想象自己在地面训练的情景,眼睛闭着猛想,不停地想,以给身体一个适应过程。(3)飞船返回时,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但心理上没有紧张。(4)飞船返回时,左右舷窗出现了裂纹,杨利伟先是感到害怕,然后通过观察发现属正常现象。
点拨:细读课文,抓住各部分的重点事件,找到遇到的危险状况概括即可。一、示例:杨利伟在文中特意交代自己在飞船上没有看到长城的细节,因为一直有个传说,认为在太空唯一能看到的建筑就是长城,他通过亲身实践后证实在太空中看不到地球上的任何单体建筑;回到地面后,杨利伟在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模拟的那个太空神秘声音后,仍不能确定,最后也没有签字。二、略。四、1.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地面工作人员看到“我”安然无恙时的快乐心情,也暗示了地面工作人员在火箭共振时对“我”的担忧之情。
2.这个细节描写,表明了作为中国航天员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对战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3.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确认自己安全返回地面时的喜悦之情。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