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张PPT。 必修Ⅰ第1单元课堂复习小测试
1.周王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族
D.巩固周王朝奴隶制国家政权
2.西周宗法制维系的纽带是
A.土地 B.义务 C.血缘 D.权力3.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
A.分封土地 B.分封爵位
C.规定义务 D.规定贡赋4.宗法制度的核心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大宗小宗制
C.礼乐制 D.世卿世禄制5.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消除这一担心而采取的举措是
A.制定律例 B.推行郡县制 C.强化中央机构 D.统一文字6.三公九卿机构的职能在汉武帝时期演变成为
A.监察机构 B.执行机构
C.决策机构 D.军事机构7.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这一主张后来发展为
A.削弱王国的封地 B.夺取王侯的爵位 C.推恩令 D.实行分封制8.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具有审议职能的部门是
A.尚书省 B.中书门下
C.门下省 D.中书省9.宋太祖设立的三衙不包括
A.殿前司 B.侍卫马军司
C.侍卫步军司 D.枢密院10.宋朝的“二府”是指
A.中书省、门下省
B.尚书省、门下省
C.门下省、枢密院
D.中书门下省、枢密院11.北宋三司使的权力是
A.管理军事 B.掌管财政
C.掌管行政 D.监察百官12.下列关于北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宋在中央设枢密院
B.枢密院有发兵权
C.北宋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D.按“守外虚内”原则部属兵力
13.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有
①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③造成了积贫积弱的后患④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C14.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15.中国内阁制度形成于
A.汉 B.唐 C.北宋 D.明
16.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达到登峰造极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C课件10张PPT。1. 中国文明是东方文明的源头,西方文明的源头是指A.爱琴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迈锡尼文明 D.古希腊文明
2.古希腊文明的发展顺序是①克里特文明
②黑暗时代 ③迈锡尼文明 ④城邦政体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②③ D.①③④②
3. 迈锡尼文明与克里特文明的不同之处是
A.线形文字 B.好战尚武
C.宫殿建筑 D.国家性质必修Ⅰ第2单元复习课堂小测试4.下列各项属于希腊的海外殖民扩张产生的主要的影响是 ①使各城邦长期独立自治 ②促进了商品生产的发展 ③便于吸收东方的先进文化成果 ④大开了希腊人的眼界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在雅典内战前夕,力挽狂澜的执政官是
A.梭伦 B.屋大维
C.米诺斯 D.克里斯提尼
6.古代民主政体的发源地是
A.斯巴达 B.雅典 C.罗马 D.波斯7.在雅典民主制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的人物是①屋大维 ②梭伦
③奥古斯都 ④克里斯提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以下哪些机构的设置能体现雅典人民主权与
轮番而治的思想
①公民大会 ②五百人议事会 ③民众法庭
④保民官的设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A 9. 一个雅典公民,他身上不会发生的事情是:
A.他可能被选举为执政官
B.他可以因个人小事向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申述
C.他可以和他妻子一道去参加公民大会
D.他可以对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10. 雅典民主制得以确立的原因
①多山、多港的自然环境,形成多种经济形态
②君主制已代替了贵族制 ③平民的不懈斗争
④梭伦和克里斯提出民主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 雅典民主政治先后经历了
①君主制 ②贵族制 ③民主制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①②
12. 雅典在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
演说家,其主要原因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B.公民大会的推动
C.雅典所具有的公平、文明的社会气氛
D.雅典人天生擅长思考13.有人认为希腊的民主政治是一种比较充实的
民主政治。这里的“充实”的含义是指
A.所有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
B.全体公民在治理公共事务上享有平等权利
C.全体公民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D.所有的人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14.雅典民主的最大的历史局限性是
A.过度的强调了父权和夫权
B.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自身能力的发展
C.它是一种相对民主
D.造成集体管理形式的不完善15.近代西方启蒙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和民享、民有、民治的思想来源于
A.古代中国 B.古印度
C.古罗马 D.古希腊
16. 古罗马政体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A.帝制——共和制——君主制
B.共和制——元首制——帝制
C.共和制——帝制——元首制
D.君主制——共和制——帝制17.在雅典公民大会休会期间的最高国家权力
机关是A.民众法庭 B.五百人议事会
C.元老院 D.执政官18. 罗马皇帝哈德良说:“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
的法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马没有法律
B.皇帝颁布的法令是法律的组成部分
C.罗马法不能保证人人平等
D.罗马法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19.《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好处,但
仍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有法可依
B.这项法律是罗马法的渊源
C.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D.维护贵族利益20.关于罗马法,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①查士丁尼
法典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②罗马
法是欧洲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③是世界上内容
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
法律 ④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21.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大会的主要职责是
①监督行政官员 ②选举公职人员 ③通过元老院拟定提案 ④负责日常司法事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2. 罗马帝国建立于
A.公元前3世纪中期 B.公元3世纪中期
C.公元前1世纪晚期 D.公元前1世纪早期
23. 下列各项中,哪些能够协调古罗马贵族与平
民的利益关系
①元老院 ②公民大会 ③保民官的设立
④执政官的设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希腊文明开端于
A.爱琴文明 B.克里特文明
C.迈锡尼文明 D.米诺斯文明课件11张PPT。1.下列人物中有英国议会创始人之称的是
A.沃波尔 B.孟福尔
C.威廉 D.弥尔顿
2.下列关于《权利法案》颁布的意义,说法不
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B.议会主权的确立
C.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D.从人治转向法治必修Ⅰ第3单元课堂复习小测试
3.内阁主要承担国家的
A.司法权 B.立法权
C.财政预算权 D.行政权
4.英国议会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妇女提高政治地位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人民斗争的推动 D.国际形势所迫5.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是
A.弥尔顿 B.沃波尔
C.麦迪逊 D.牛顿6.“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
在哪一阶级或阶层的手中
A.国王 B.新贵族
C.封建地主 D.工业资产阶级
7.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初期确立的国家结构是
A.松散的州际联盟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制 D.紧密的中央集权联邦制
8.1787年宪法制定的核心人物是
A、华盛顿 B、富兰克林
C、麦迪逊 D、林肯9.1787年宪法规定的三权分立不包括
A.行政权 B.立法权
C.司法权 D.外交权10.19世纪中期代表美国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
农场主的利益的是
A.民主党 B.共和党
C.自由党 D.保守党
11.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君主制 D.共和制12.以下各项不属于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
原则是
A.民主原则 B.自由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联邦制原则
13.在美国联邦制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作为联邦组成部分的各个“邦国”变成了“州”
B.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
C.州权主义被灭绝
D.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
法律14.美国两党制中的“两党”是指
A.自由党和保守党 B.民主党和共和党
C.共和党和保守党 D.民主党和保守党
15.“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
以2/3的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
条文所体现的是
A.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和民主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和权力制衡原则
D.联邦集权原则和分权原则16.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时间是
A.1776年 B.1783年
C.1787年 D.1789年
17.美国建国之初面临的两大问题的
A.建立民主制,确保共和制
B.加强中央集权,确保共和制
C.实行地方分权,建立民主制
D.加强中央集权,废除黑人奴隶制18.下列哪一事件与州权主义直接有关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南北战争
C.美西战争 D.朝鲜战争 19.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
A.三级会议的召开 B.第三等级组成国民议会
C.《人权宣言》发布 D.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20.1791年宪法规定: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是
A.立法会议 B.三级会议
C.制宪会议 D.国民公会
21.法国1791年宪法颁布表明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
B.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派掌握了政权
C.法兰西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D.法兰西推翻了君主制22.法国《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法国是
A.君主立宪制国家 B.总统制共和国
C.资产阶级帝制 D.专制政体
23.19世纪70年代,在德意志,一项“伟大的
事业已经完成”。缔造这个伟大事业的主要
人物是A.俾斯麦 B.拿破仑
C.希特勒 D.沃波尔24.19世纪中期,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A.军国主义 B.专制主义
C.封建割据 D.战乱频繁25.下列关于德意志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德意志
资本主义的发展
B.其建立过程主要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的
C.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推动德意志历史
的发展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影响相当深远26.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政治体制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议会共和制 D.开明君主制27.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首次获得进入议会权利的是
A.金融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商业资产阶级 D.新兴地主28.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
A.1775年宪法 B.1791年宪法
C.《人权宣言》 D.《权利法案》29.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最终建立是
通过
A.《人权宣言》 B.1791年宪法 C.1787年宪法 D.1875年宪法课件12张PPT。 必修Ⅰ第4单元课堂复习小测试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原因)是
A.打开清朝闭关大门 B.改变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中国市场 D.制造侵华战争的借口
2.18世纪后期,在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始终
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产品 D.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3.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清军军备落后 B.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C.清政府闭关锁国 D.道光帝犹豫不决4.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A.英法 B.美俄 C.德俄 D.英美
5.中国现代化运动起步于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洋务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定都天京 B.出师北伐
C.天京事变 D.天京保卫战
7.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海国图志》 B.《四洲志》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A8.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指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9.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10.《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干涉“还辽”的国家是
A.俄德法 B.德英法 C.英美法 D.美俄德
11.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首先进行的是哪方面的改革?
A.政治 B.经济 C.军事 D.文化
12.在北京设立使馆区并使之成为侵华大本营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13.义和团爆发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清朝的腐朽统治 B.贫苦农民具有斗争精神
C.帝国主义侵略加深 D.教会为非作歹14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
在于:A.斗争的侧重点 B.失败的根本原因
C.失败的客观原因 D.运动的阶级基础
15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第一个全国规模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分别是
A.兴中会 同盟会 B.华兴会 强学会
C.光复会 兴中会 D.华兴会 同盟会
16 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17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内容包括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
③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④ 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18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曾经短暂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大总统19.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破坏
②袁世凯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③立宪派旧官僚倾向袁世凯
④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实质意义是
A.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天赋人权
C.规定了民主共和政体
D.体现了三权分立21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2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清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是20世纪中国革命历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C.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3.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二十一条”签订
C.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4.“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
A.爱国主义 B.追求科学
C.追求真理 D.勇于解放
2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已走到尽头
B.它在反帝反封建上比辛亥革命更彻底
C.它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
D.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总统国会联邦法院材料2材料三:孟德斯鸠说:“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1)立法权(2)国家的行政权力(3)司法权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何种政体?
美国 总统共和制
(4)材料二中总统、国会、联邦法院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总 统:行政权 国会:立法权
联邦法院:司法权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朝代的何种制度?
唐朝 三省六部制
(2)材料一中的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各自拥有什么权力?
中书省草拟诏令 门下省审议 尚书省执行 如果学习是一种乐趣,那么人生就是天堂。
——歌德(5)根据材料三的叙述,分析两个国家的权力运作模式有何异同?
同:都是通过权力的分散达到中央政府部门互相制约与平衡,防止擅权。
异:唐代三省是为了防止权臣产生,加强皇权
美国的三权分立是为了防止专制,确保民主。课件14张PPT。必修Ⅰ第5、6单元课堂复习小测试
1.在空想社会主义者中,进行过一定实践的是
A.圣西门 B.傅立叶 C.马克思 D.欧文
2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的建立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1848年欧洲革命的爆发
3.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普法战争的失败
B.普鲁士军队包围了巴黎
C.法国政府投降卖国
D.临时政府企图偷袭国民自卫军的阵地4.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是:
A.俄国资产阶级革命 B.1905年革命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5.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于:
A.上海 B.北京
C.汉口 D.济南6.下列哪项不是中共“一大”主要内容
A.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定了党的名称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制定了中共第一个党的纲领7.中共党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全新革命
政党”的领导,对“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其最终目标8.从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失败得出的教训是 A.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中共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C.工作重心必须转移到农村
D.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9.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 B.国民党一大
C.中共二大 D.国民党二大
10.打响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1.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王明“左”倾错误路线
B.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共产国际的要求12.1935年遵义会议
A.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
D.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3.在抗日战争中,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抗日趋向反共的标志是:
A.抗战相持阶段到来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制造皖南事变
D.第一次反共高潮14.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国共双方分别指挥军队,形成两个战场
B.敌后战场一直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C.两个战场的作战方式截然不同
D.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互为依存15.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召开的坚持独裁、
准备内战的大会是
A.国民党四大 B.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
C.国民党六大 D.国民党七大16.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需要和平建设
B.国内外舆论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C.中共有相当强大的力量
D.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17.全面内战爆发后,首先遭到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是:
A.晋绥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东北解放区 D.中原解放区 18.南京的解放标志着
A.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D.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19.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
任务是
A.讨论如何打败国民党的问题
B.讨论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C.讨论如何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问题
D.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20.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的是
A.第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21.1954年后,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基的法律是
A《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朝鲜停战协定》 D《论十大关系》
22.新中国成立初期,代行全国人大职权的是
A.党的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政协
C.基层民主政权 D.中央领导小组23.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
A.多党合作 B.政治协商
C.人民代表大会 D.轮流执政24.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民主制度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25.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代表大会把“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26.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的是以下哪两部
法律?A.《行政诉讼法》《民法》
B.《宪法》《民事诉讼法》
C.《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
D.《刑法》《民法》27.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一环是
A.基层民主选举 B.人民代表大会
C.依法治国 D.政治协商28.中共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A.和平统一 B.“一国两制”
C.武力统一 D.台湾归属大陆29.在农村,村民自治正不断扩展,其核心
内容为①民主选举 ②民主决策 ③民主管理 ④民主监督 ⑤民主促进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30.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成熟条件是 ①中国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②中国国力增强 ③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31.台湾问题至今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因为
A.美国缺乏坚持一个中国的诚意
B.陈水扁上台后势力猖獗
C.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的倒行逆施
D.中国政府的态度立场不坚决
32.我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①统一是
历史的必然,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 “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③决不承诺“不使用武力”
④台湾回归后不允许保留自己的军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祝同学们在期末统考中取得优异成绩!课件8张PPT。 必修Ⅰ第7单元课堂复习小测试
1.下列最能体现二战后世界形势特征的是:
A.美国军事经济实力世界第一
B.苏联与美国经济全面抗衡
C.欧洲在战争中严重削弱
D.国际形势受两极格局主导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成立 D.经互会成立
3 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复兴欧洲经济 B.稳定西欧资本主义制度
C.遏制共产主义 D.对苏东地区进行经济渗透4.北约组织与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
A.都是由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性质的大国集团
C.代表不同意识形态的大国集团
D.政治经济一体化集团
5.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目的是
A.排挤法国在越南的势力 B.在亚洲遏制社会主义
C.建立在东南亚的霸权 D.分裂越南6.下列事件,最早的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 B.欧共体成立
C.第三世界开始登上世界舞台 D.两极格局解体7.欧共体成立的最主要目标是
A.在经济竞争中抗衡苏美
B.确保欧洲国家的安危
C.提高欧洲的实力与国际地位
D.加快欧洲经济发展
8.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由削弱转为扶植,出现这种变化原因是
A.美国有能力来控制日益发展的日本 B.冷战反共的需要
C.日本经济的发展 D.反华的需要9.关于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度重视教育 B.在经济发展中杜绝政府干预
C.引进先进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
D.废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10.7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B.西欧、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C.西欧、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D.西欧、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11.第三世界国家崛起的标志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七十七国”集团建立
D.亚非会议召开
12.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建国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
B.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亚非会议,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3.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70年代使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B.与美日关系缓和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15.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是在哪一年?
A.1971 B.1972 C.1978 D.197916.中日关系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
A.日本对战争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B.中国放弃了对日战争的赔偿要求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中日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17.美国从50年代孤立中国到处70年代主动改善与中国关系,其原因是
A.侵越战争的失败
B.美苏开始争霸世界
C.调整对外战略,联华制苏
D.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强硬政策18.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缓和和紧张并存,和平和发展更为突出地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B.核战争威胁消失,各大国更加重视发展经济,增强经济实力C.美欧日三极间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成为冷战对手D.社会主义力量遭到挫折,力量对比变化有利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