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2019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一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由此可推测此遗址为下列哪一项( )
A.山顶洞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2.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3.四个同学讨论原始社会的生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
B.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烦恼
C.身穿兽皮草裙、居住在洞穴中
D.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
4.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使河姆渡、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 掘井引水方便
6.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
A.饮食 B.语言 C.劳动 D.文字
7.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人工取火 D.是否定居生活
8.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不可以说明的是( )
A.北京人会打制石器,但比较粗糙
B.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C.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
D.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9.参考如图:假如你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这样的石珠饰品,并且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以推测他可能最早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类
10.探究历史遗迹是后人挖掘历史、理清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我们从中能得出关于原始人类的认知有( )
①原始人类已经定居生活
②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了手工业制作技术
③原始人类使用的主要工具为石器
④这些遗迹主要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08年清明节被纳入法定节假日后,陕西桥山黄帝陵祭祖仪式规模更加宏大,海内外炎黄子孙云集祭拜黄帝的原因是( )
A.他是中华人民的“人文初祖”
B.他教会了人们农耕
C.他统一了北方部落
D.他是我国第一个部落首领
12.2016年4月5日上午。万众嘲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业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13.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 )
A.瑞典科学家安特生 B.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
C.中国青年学者斐文中 D.中国科学家贾兰坡
14.某同学在参观山顶洞人遗址博物馆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宇介绍:1930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了3个完整的山顶洞人头骨,经测定其脑容量为1000?1500毫升(现代人脑容量大约为1300?1500毫升),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
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
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 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了( )生活。
A.原始 B.群居 C.氏族 D.定居
16.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出现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7.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蓝田人
18.“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19.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距今约( )的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A.80~30万年 B.70~30万年 C.70~20万年 D.80~20万年
20.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我国的(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21.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22.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23.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当时活动的中心地区主要在( )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24.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25.传说中,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尧
二.材料题(共5小题)
26.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
(2)阅读上述材料说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3)欣赏下图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4)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请说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6)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27.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 石刀收割庄稼。……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 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 布、制衣。
材料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农作物。河姆渡居民住 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说的两类原始聚落遗址分别在哪?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原始 居民的农耕生活?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谈谈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有什么好处?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
(2)请列举传说中“轩辕”的发明两项。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哪种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0.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请你按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对以上景点进行排序。图中三位人物中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的是哪一位人物?
(2)当时实行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图中三位人物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位人物在品质方面有何共同点?
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2019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在一遗址的出土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碳化稻谷、稻叶和稻杆的堆积,由此可推测此遗址为下列哪一项( )
A.山顶洞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中“稻谷、稻叶和稻杆”,可知,这一遗址的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2.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
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
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
D.随葬品的多少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汶口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是我国的父系氏族时期.
【解答】我们说大汶口原始居民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主要判断依据是随葬品的多少。大汶口原始居民是我国的父系氏族时期,那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所以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其数量却差异很大。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大汶口文化的主要史实.
3.四个同学讨论原始社会的生活,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果实
B.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烦恼
C.身穿兽皮草裙、居住在洞穴中
D.工具十分简陋、生活非常艰苦
【分析】本题以原始社会的生活为依托,考查的是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知识。
【解答】选项ACD 都是的最原始社会生活的正确描述。B原始社会时期,由于原始人的工具较为简陋,生活的环境极为恶劣,因此他们单靠个人的力量无法生产,因此他们常常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的果实,过着群居生活。
故选:B。
【点评】本题以原始社会的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4.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分析】本题以共同之处为切入点,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都种植水稻不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共同之处,据此可排除ACD三个选项。半坡居民主要种植粟,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河姆渡是我国长江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为适应南方火热、潮湿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里。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使河姆渡、半坡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 D.. 掘井引水方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的理解和分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解答】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在原始农耕社会里,北方种粟、南方种植水稻,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有了食物和房子使得他们长期生活下去,可见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与定居生活.
6.19世纪,科学家们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是( )
A.饮食 B.语言 C.劳动 D.文字
【分析】本题考查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知道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
【解答】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劳动在人类进化中的作用.
7.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人工取火 D.是否定居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解答】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
8.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不可以说明的是( )
A.北京人会打制石器,但比较粗糙
B.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C.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
D.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分析】本题以“北京人遗址”为切入点,考查的是远古北京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化石是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选项ABD符合北京人的生活状况。故选项C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9.参考如图:假如你在电影中看见一个中国原始人脖子上戴着这样的石珠饰品,并且在用一根骨针缝衣服,可以推测他可能最早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类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顶洞人的有关内容。
【解答】分析题干,石珠饰品需要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懂得爱美,同时骨针需要磨制,这些都符合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故选:C。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山顶洞人的生活状况。
10.探究历史遗迹是后人挖掘历史、理清历史的重要手段之一。观察下面几幅图片,我们从中能得出关于原始人类的认知有( )
①原始人类已经定居生活
②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了手工业制作技术
③原始人类使用的主要工具为石器
④这些遗迹主要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分析】本题以图片切入考查了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解答】半坡人定居半地穴式房屋说明原始人类已经定居生活;半坡人会制作鱼纹彩陶盆,说明原始人类开始出现了手工业制作技术;骨耜是一种用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生产工具,不是石器,所以③不符题意,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所以稻谷遗存及上述遗迹主要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1.2008年清明节被纳入法定节假日后,陕西桥山黄帝陵祭祖仪式规模更加宏大,海内外炎黄子孙云集祭拜黄帝的原因是( )
A.他是中华人民的“人文初祖”
B.他教会了人们农耕
C.他统一了北方部落
D.他是我国第一个部落首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文初祖的知识。
【解答】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制造舟车等,被后世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因此受到人们的祭拜。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文初祖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12.2016年4月5日上午。万众嘲目的辛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子。这一盛世国业现已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团聚的重大节日。此举,是因为黄帝( )
A.曾经打败了炎帝
B.发明了文字
C.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编制了乐谱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黄帝,要对黄帝相关内容准确记忆。
【解答】据题干信息“炎黄子孙”结合所学知识,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初祖”。
故选:C。
【点评】熟记黄帝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 )
A.瑞典科学家安特生 B.加拿大人类学家步达生
C.中国青年学者斐文中 D.中国科学家贾兰坡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的相关知识,知道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斐文中。
【解答】据所学知,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的是中国青年学者斐文中。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20万年前,使用打制石器。
故选:C。
【点评】注意识记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14.某同学在参观山顶洞人遗址博物馆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宇介绍:1930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了3个完整的山顶洞人头骨,经测定其脑容量为1000?1500毫升(现代人脑容量大约为1300?1500毫升),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
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
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
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他们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解答】某同学在参观山顶洞人遗址博物馆时读到这样一段文宇介绍:1930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了3个完整的山顶洞人头骨,经测定其脑容量为1000?1500毫升(现代人脑容量大约为1300?1500毫升),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的缝纫工具。从中不可以得出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3万年前这个结论,据此可排除ABD三个选项。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生活的范围扩大,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
故选:C。
【点评】组合选择题一般排除一个错误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部分题目需要经过两次排除,但有一小部分题目所有内容都正确。
15.中国农业起源于距今 10000 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了( )生活。
A.原始 B.群居 C.氏族 D.定居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农业的起源。
【解答】起源于距今约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生活,农业、畜牧业 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氏族生活开始于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中国农业的起源,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16.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出现于(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原始居民.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会挖掘水井,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故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出现于河姆渡遗址。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17.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蓝田人
【分析】本题以黄河流域农耕代表为切入点,考查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依据所学,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它是我国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还会种植白菜、芥菜等蔬菜。
故选:A。
【点评】本题以半坡原始居民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下列关于部落联盟的首领禅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分析】本题以“禅让”为切入点,考查的是部落联盟首领的禅让顺序。
【解答】尧舜禹都是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转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制”。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华文明起源的相关知识。
19.小明来到周口店龙骨山,他可以了解到生活距今约( )的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A.80~30万年 B.70~30万年 C.70~20万年 D.80~20万年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北京人的知识点。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故选:C。
【点评】本题以北京人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京人生活地区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0.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位于我国的(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分析】本题以世界上最早的稻作农业生产区域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
21.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分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22.考古学家在半坡遗址发掘出了船形彩陶壶。下列表述中与此无关的是( )
A.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
B.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
C.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
D.当时已出现了文字萌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
【解答】据题干知识可知,“彩陶”说明当时的制陶技术已十分高超,“船形”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造船技术,船已经作为了交通工具,但是出现文字萌芽没有反映。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原始农耕生活时期的生产生活。
23.在古史传说中炎帝和黄帝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当时活动的中心地区主要在( )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24.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他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C.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分析】本题考查黄帝,知道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解答】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C。
【点评】本题以人文初祖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第华夏族形成的有关知识的记忆能力.
25.传说中,植五谷,制作生产工具,首创耒耜,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
A.蚩尤 B.炎帝 C.黄帝 D.尧
【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
【解答】相传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
二.材料题(共5小题)
26.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
(2)阅读上述材料说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3)欣赏下图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4)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请说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6)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分析】(1)本题考查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2)本题考查大禹治水.
(3)本题考查都江堰.
(4)本题考查孟子.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6)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图一的房屋名称是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河姆渡原始居民;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2)据材料二“…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可知,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大禹治水.
(3)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修建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今四川地区)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4)战国时期,孟子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5)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
(6)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故答案为:
(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
(2)大禹治水.
(3)修建都江堰.
(4)孟子.
(5)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
(6)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点评】本题考查先秦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27.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解答】(1)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A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B属于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故答案为:
(1)A是半穴居式;B是干栏式。
(2)A是半坡氏族;B是河姆渡氏族。
(3)自然环境不同。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河姆渡与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 石刀收割庄稼。……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 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 布、制衣。
材料二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农作物。河姆渡居民住 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说的两类原始聚落遗址分别在哪?分别代表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原始 居民的农耕生活?
(2)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谈谈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有什么好处?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1)材料一原始聚落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材料二原始聚落遗址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
(2)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人为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自然环境而建造的房屋。好处是冬暖夏凉。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水、防潮、便于通风、防炎热等。
故答案为:
(1)材料一原始聚落遗址在陕西西安东部的半坡村一带,代表了黄河流域的农耕生活;材料二原始聚落遗址在浙江余姚,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农耕生活。
(2)半坡原始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可防寒、取暖、方便生活、利于安全等;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可以防水、防潮、便于通风、防炎热等。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相关知识点。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
(2)请列举传说中“轩辕”的发明两项。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的哪种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分析】(1)本题考查黄帝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黄帝的功绩。
(3)本题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1)据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轩辕”指的是黄帝。黄帝即轩辕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在涿鹿战役中,黄帝创造指南车,联合炎帝起来打败了蚩尤。
(2)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
(3)由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知,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
故答案为:
(1)黄帝;涿鹿战役。
(2)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了舟车。
(3)禅让制。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的起源。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30.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请你按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的先后顺序对以上景点进行排序。图中三位人物中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的是哪一位人物?
(2)当时实行的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与图中三位人物有关,这种制度叫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三位人物在品质方面有何共同点?
【分析】(1)本题考查尧、舜、禹.尧舜禹是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
(2)本题考查禅让制.识记“禅让”的特点.
(3)本题考查尧、舜、禹共同点.舜、禹.尧都具有高尚的品质和卓越的才华.
【解答】(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按推举的方式选举部落联盟首领指的是禅让制,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虞舜后传位给大禹.所以正确的先后顺序是CA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受命治理黄河水患有功,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通过推举的方式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的方式叫做禅让制.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尧生活俭朴、克已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学习.他们都是有贤德、品行高尚的人.
故答案为:
(1)CAB;禹或大禹.
(2)禅让制.
(3)有贤德、品行高尚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要注意区分尧舜禹的贡献和有关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