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探究《渔歌三首·渔舟唱晚》 (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课件+教案+练习)(幻灯片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比较·探究《渔歌三首·渔舟唱晚》 (语文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课件+教案+练习)(幻灯片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31 12:35:28

文档简介

课文导入
古往今来,从寻常百姓到文人雅士,寄情垂钓者甚多。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直钩无饵,愿者上钩,终于等到了周文王,成为最富盛名的“渔翁”;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于太湖之滨,写作《养鱼经》,成为最专业的“渔翁”;楚大夫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江南,心中郁闷,垂钓于资水,成就传世之作《渔父》,塑造最淡泊的“渔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歌三首》吧!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
2.通过比较,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3.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姜耕玉,1947年生于江南东坝镇,祖籍苏州,长于盐城。种过田,当过兵,做过职员,读过大学。 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生导师,现当代文学学科点带头人,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所长。
作者简介
课文朗读
欸 徜徉 眷恋
检查预习
ǎi
chángyáng
juàn
合作探究
《渔歌唱晚》主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慨?
抒发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感概。
合作探究
概括各节诗意:
第一节:用“写意画”来描绘大自然的山水。
第二节:在利欲熏心的今日,有些人却坚守着清贫与美德。
第三节:渔歌和渔火成了渔人的精神支柱。
第四节:对渔人的精神支柱表示敬仰。
“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
渔歌不能使山青,使水绿,透出作者的无奈之情。
合作探究
“眷念永远的渔歌”
在利欲熏心的今日,有些人却坚守着清贫与美德。
“渔人也唱成了困境中的鱼”
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渔人的处境。
“那血红的渔火∕一点点映入江底∕与星星一起闪烁”
渔火是渔人的精神支柱,永远闪亮在他们的心中。
经济快速无节制的发展,破坏了迷人的环境。在利欲熏心的今日,许多人再无法坚守清贫。
《渔舟唱晚》中为什么没有了《渔翁》《渔父》中美丽宜人的画面了?
合作探究
化用了柳宗元的诗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绿水青山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
“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化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渔舟唱晚》通篇写了渔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与自然失去和谐的痛心与感慨。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
1.背诵课文《渔舟唱晚》;
2.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
3.预习下一课。
课后练习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比较·探究《渔歌三首·渔舟唱晚》
教学设计

姜耕玉的《渔舟唱晚》,通篇写了渔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与自然失去和谐的痛心与感慨。


【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诗歌内容;揣摩、品味诗歌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比较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蕴涵在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 学习质朴风格、清新气息的词风;
2、 了解作者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
【教学难点】
在比较中鉴赏诗歌。


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以及学生的预习作业。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从寻常百姓到文人雅士,寄情垂钓者甚多。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直钩无饵,愿者上钩,终于等到了周文王,成为最富盛名的“渔翁”;辅佐越王勾践灭吴的范蠡,功成身退,隐居于太湖之滨,写作《养鱼经》,成为最专业的“渔翁”;楚大夫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江南,心中郁闷,垂钓于资水,成就传世之作《渔父》,塑造最淡泊的“渔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渔歌三首》吧!(板书课题)
二、预习展示
作家作品(学生识记粗体字部分)
姜耕玉,1947年生于江南东坝镇,祖籍苏州,长于盐城。种过田,当过兵,做过职员,读过大学。 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博士生导师,现当代文学学科点带头人,世界华文诗歌研究所所长。
(设计说明:对学生课前预习成果进行检验,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探究学习
教师引导:古诗讲究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美的享受。新诗也是种音乐艺术,有着外在的形式美和内在的音乐美。它的节奏之美,非读是不能感受得到的。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才能让我们真切体会到诗歌语言的音乐之美。
(一)初读:语音准确,停顿得当。
1.范读这首诗,要求学生注意听字音、节奏、语调等。
(屏幕展示): 欸(ǎi) 徜徉 (chángyáng) 眷(juàn)恋
2.引导学生开展朗读感知活动,进行朗读竞赛,并且背诵下来。
(设计说明: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诗歌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品读:揣摩诗意,品味诗情。
《渔歌唱晚》主要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慨?
【抒发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感概。】
(设计说明:品读诗歌,对诗歌有了初步感知后,再引导学生读懂诗歌的大致内容,把握诗歌内容的基本要点,由诗歌表层的字面意义向深层挖掘,“一切诗语皆情语”,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去理解诗歌的情感,引导学生真正走入诗歌。)
(三)精读:赏析诗句,改写诗文。
1.概括各节诗意:
第一节:用“写意画”来描绘大自然的山水;
第二节:在利欲熏心的今日,有些人却坚守着清贫与美德;
第三节:渔歌和渔火成了渔人的精神支柱;
第四节:对渔人的精神支柱表示敬仰。
2.诗句赏析:
①“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渔歌不能使山青,使水绿,透出作者的无奈之情。
②“眷念永远的渔歌”:在利欲熏心的今日,有些人却坚守着清贫与美德。
③“渔人也唱成了困境中的鱼”: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渔人的处境。
④“那血红的渔火∕一点点映入江底∕与星星一起闪烁”:渔火是渔人的精神支柱,永远闪亮在他们的心中。
四、比较延伸
1. 《渔舟唱晚》中为什么没有了《渔翁》《渔父》中美丽宜人的画面了?
【明确】:经济快速无节制的发展,破坏了迷人的环境。在利欲熏心的今日,许多人再无法坚守清贫。
2. “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化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化用了柳宗元的诗句“欸乃一声山水绿”,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绿水青山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
(设计说明:在诗词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在同中求异,能够发现每个优秀作品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的文学魅力和精深的艺术造诣;在异中求同,能够体会到不同时代的作品穿越时空而凝结而成的对缤纷复杂生活的情感共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诗歌的特色,加深了印象,取到了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五、归纳总结
1.《渔舟唱晚》的主题是什么?
《渔舟唱晚》通篇写了渔民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与自然失去和谐的痛心与感慨。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设计说明: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渔舟唱晚》;
2.完成本课的同步练习;
3.预习下一课。


略。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九年级(下册)

比较·探究《渔歌三首·渔舟唱晚》
同步练习
(
基础知识达标
)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不褪 徜徉 黑黝黝 迷惘 脊梁
2.解释下列词语
徜徉:
黑黝黝:
迷惘:
苍凉:
沧桑:
3.改正下面诗句中的错字。
几个世纪也不退色:
一声声沧凉:
带着岁月苍桑:
4.《渔舟唱晚》是一首 (体裁),开篇一句“ ”,以画作喻,构思全篇,首尾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5.《渔舟唱晚》通过写 现状,表达了作者对 的忧思。抒发了诗人
对 的感慨。
6.《渔舟唱晚》中作者写“江中鱼日渐少了”,“鱼少”是因为 ,即诗中一句“ ”所表达的含义。
7.“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是转引柳宗元的诗句“ ”
8.诗咏叹“那一声声唱晚,一声声苍凉”,“苍凉”是因为“ ”
9.诗的第一节是写过去 ,第二节是写现在 。
(
课后能力提升
)

二、问题理解
10.诗歌的最后一句“一幅/中国/山水画”与首句比较,为什么少了“清明”一词?
11.从诗中哪几句诗可以体会到诗人对环境的忧思?
12.从诗中哪几句诗表达诗人对美好和谐的大自然的向往?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达标
1. tuì cháng yáng yǒu wǎng jǐ
2.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光线昏暗,看不清楚。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办。
形容没有活力。
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
3.“退”为“褪”;“沧”为“苍”;“苍”为“沧”。
4.现代诗 一幅明清写意画
5.渔民的生活 人与环境 人与自然失去和谐
6.环境遭到破坏 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
7.欸乃一声山水绿
8.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
9.大自然的和谐美丽 环境的破坏

课后能力提升
10.因为作者开始所写是表现以前大自然美丽和谐的画面,所以用“清明”一词,而最后作者是说明大自然遭到破坏已经改变的面貌,所以不再“清明”。
11.“江中鱼日渐少了”“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鱼少”,山水不“绿”都是因为大自然环境被破坏。
12.“终生徜徉于水涯”“眷念永远的渔歌”,诗人借写渔人“眷念渔歌”,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大自然的“眷念”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