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课标要求: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贺拔老师独孤德良拔列家滔大野小花刘德良何老师李小花梁家滔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分布图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图鲜卑匈奴羌氐羯(前秦)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看交融
—淝水之战 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
—北魏孝文帝改革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
—交融中的发展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看交融前秦东晋汉族政权战争名称 淝水之战时间383年双方前秦---东晋兵力87万vs8万典故(故事)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东山再起等结果秦败晋胜性质(特点)以少胜多影响东晋安定,前秦瓦解,北方混战来,填一填 会自学的同学棒棒哒!
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看交融从细节中,看民族关系与前秦的战败战前:强征各族人民,拼凑士兵八十万战时:军队阵脚大乱,自相践踏,一溃而不可收拾战后:迅速土崩瓦解,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一、历史的教训:兵戈声中看交融(淝水之战后)前秦这个由各民族各个势力组成的马赛克般的政权,瞬间瓦解。
——日本历史学家 川本芳昭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凝心聚力,才能一统天下杂居相处,交融在进行鲜卑族
迅速崛起鲜卑族发祥地噶仙洞遗址
(噶仙,鄂伦春语,猎民之仙的意思)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 4世纪后期,游牧在阴山地区的鲜卑族_____部建立____。
439年,北魏 ________ ,结束 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拓跋统一北方北魏
当时北方各族人民长期杂居,民
族聚落已不多见。内迁的各族在
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
无明显的区别。 北魏落后的文化和统治方式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改革迫在眉睫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为元宏,他是北魏王朝的第6个皇帝,继位19年时,祖母冯太后去世,开始真正掌握政权。孝文帝自幼在冯太后的教养下,深受汉文化的影响。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迁都洛阳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 ?迁都洛阳后,孝文帝身穿汉人服饰到民间体察民情。?想吃“驴肉汤”,要求不加葱,结果随从不会说汉语,沟通不顺,最后买了加葱的汤,他感到很郁闷。
?随后,他来到茶馆,一个汉人服装的人前来跟他搭桌子,④问他“尊姓大名”,曰“拓跋”,汉人听后说“原来你是胡人”就离开了。⑤这时一个胡人很凶狠地要求穿汉服的拓跋宏把位置让给他,双方起了争执,孝文帝感到很生气。
⑥后来他的大臣向他上奏说,他儿子想娶当地一个汉族贵族的女儿为妻,想得到皇帝的支持。 请同学们指出问题所在,
并结合书本内容为孝文帝出谋献策解决问题。材料一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魏孝文帝诏书
(选自《魏书》)说汉语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后来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②穿汉服《孝文帝出行图》胡服俑汉服俑比较汉服与胡服的区别?
鲜卑衣服狭而短,窄领小袖,便于骑射,汉服宽而长。材料二改汉姓——摘编自杜士铎主编《北魏史》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材料三材料四 为了使鲜卑贵族懂得门第的重要性,孝文帝为他的六个弟弟聘妇。所聘之妇均出八族及清修之门。
——摘编自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通汉婚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 把汉族地主和鲜卑贵族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壮大了北魏的统治力量。血统的交融,加速了鲜卑的汉化。材料五:北魏孝文帝出行仪仗图习汉礼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北魏冯太后死后,孝文帝不顾诸王
百僚反对,坚持守孝三年·····
严守礼制······绝酒肉········
促进孝观念在北魏的传播。
—— 出自《丧礼改革视野下的北魏
孝文帝汉化政策》材料六孝文帝还废除了鲜卑族原来的政治制度,让王肃仿照南朝齐,重新制定了一套官制礼仪,修订法律,改革官职名称等。
用汉制二、历史的趋势:改革潮中促交融民族交融日常化
民族交融形象化
民族交融认同化
民族交融长期化
民族交融仪式化
民族交融制度化1、促进民族交融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习汉礼:用汉制: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材料一: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洛阳迦南记》 材料二:自西晋以后,经过两百年的战乱,洛阳已是一片瓦砾。孝文帝迁都后……经过北魏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商业贸易之盛远远超出平城和南朝的建康(南京),成为当时最大的商业中心。孝文帝改革的影响2、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今天,在我们的56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鲜卑族。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当年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使得鲜卑族慢慢消失,所以孝文帝的改革不值得肯定。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各抒己见孝文帝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改革家!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采桑图》 北方少数民族《狩猎图》 北方少数民族《扬场图》 北方少数民族《耕耙图》 北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技艺生产方式的交融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边境汉人《二牛抬杠图》汉族向北方少数民族学习畜牧业生产方式的交融边境汉人《放牧图》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制度北朝政权与汉族士人合作,
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汉族妇女制作蒸馍与烙饼汉族士大夫在烧烤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穿裤褶服的南朝汉族乐队生活习俗的交融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敕勒语鲜卑语汉语语 言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鲜卑人乐舞图》---鲜卑人以汉族礼仪形式的歌舞表演文化艺术的交融 魏晋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风气,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民展。三、历史的延续:胡风汉韵大交融——交融中的发展民族心理鄂伦春诗歌朝阳总是从东方升起,
无论松柏的影子有多长,
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
无论你来自地北抑或天南,
我们的心总是和你连在一起。
注:嘎仙洞,位于鄂伦春自治旗阿里河镇北噶珊山花岗岩峭壁上
民族交融:
衣食住行—生产方式—思想文化—民族心理
由表及里,改变社会风貌,推动历史进程 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 ,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结合材料谈谈:民族交融对我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想一想为隋唐的统一、强盛奠定基础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
我国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平语”近人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谢谢大家!对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的“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民族融合成为一种历史趋势??③北魏孝文帝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那里的人们行为怪异,喜穿异族服装,吃异族食物A . ①②???????????????? ?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④ c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建于北魏时期。洞中的佛像服饰已具有明显的汉化特点,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 )
A.昭君出塞 B.商鞅变法
C.文成公主入藏 D.北魏孝文帝改革
D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鲜卑人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用汉人的“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
(3)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明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改鲜卑姓为汉姓,改穿汉服,说汉话,与汉族官员通婚。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