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牛郎织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简介叶圣陶。
三、自学生字,疏通课文
1.学生自学生字词语,检查生字是否读准。
2.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所学,不会的提出来在全班解决。
2.指名分节读课文及时疏通课文,纠正错误,要求准确流利。
五、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
六、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查找关于《牛郎织女》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读题。
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
板书:老牛、王母
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牵手
分离
相会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
勇敢:理解“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反过来想想,牵手和王母有没有关系?面对恶势力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可以被击垮、屈服,也可以开出绚丽的仙人掌花。但面对这么凶恶的王母,真的很气愤。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象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长恨歌》,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四、作业
1.把牛郎织女的传说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2.查找其它美丽的传说故事。
板书设计:
牛郎织女
牛郎:善良
织女: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王母:冷酷自私、凶恶霸道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